廣東工業大學的國際化設計教育之路

2021-02-09 設計雜誌

緣起

2019年12月14日至15日,中日工業設計教育高峰論壇暨百利達工業設計研究班22周年紀念會在廣東工業大學東莞華南設計創新院舉辦。來自日本和中國的多位資深教授、企業家和設計教育界翹楚為東莞的產業和設計界發展獻上了一場關於工業設計的思想盛宴,增強了中日兩國之間的學術交流,對設計與設計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當時中國的工業設計以及設計教育相當落後,經濟也不發達,對外交流極少,各院校的辦學條件也很差。日資企業東莞百利達健康器材有限公司每年拿出數十萬~近百萬(初期)給予支持,自1997至2007,連續十年為中國高校工業設計教師、學生和企業設計師免費提供研修培訓,研究班教師由百利達聘請日本具有設計實踐經驗的專家教授擔任,學員通過國內各院校教授推薦,每年20~30名不等。學習期間學員往返路費、食宿、學習用品、工具、資料及圖書等全由百利達提供,此外每天還發給學員每人50元的"零花錢"。研究班更為學員提供了國內難得一見的麥克筆、色粉、繪圖工具,油泥、油模型製作工具以及各種珍貴的圖書資料。這樣的學習機會被推薦院校的教授和學員稱為「不出國門的留學」。

在百利達研究班十年辦學的過程中,該公司也曾有過不景氣的時候。此時其內部有人提出停辦研究班的意見,但被時任社長的谷田大輔先生否定了。他說,「企業要回報社會,這件事對中國很有意義,況且我承諾過要辦十年,因此必須堅持辦下去。」

研究班十年辦學,共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第一期、第二期),主要面向研究生和在校高年級本科生,以培養設計素養與技能為主;第二階段(第三期〜第七期),面向青年教師,培養滿足產業需求的設計方法與實踐能力;第三階段(第八期〜第十期)面向青年教師,培養資訊時代的設計思維與方法。來自國內46所大學的青年教師、研究生、本科生,累計達240多名,如今他們都已成為中國設計與設計教育事業的中堅力量,其中一些學員已成為國內外著名企業和設計機構的領軍人物。

  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原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 

楊向東

文/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胡飛 張曉剛 甘為

 

如果考察我國由工藝美術轉向藝術設計的現代設計教育歷程,則可發現其萌發於改革開放大潮中我國產業快速發展所釋放出的強烈現實設計需求,由此引起設計教育界有識之士的高度重視並著手引進西方發達國家成熟的設計教育體系,呈現出實踐驅動和設計啟蒙同步推進的特定時代特徵。廣東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橋頭堡和現代工業設計的發源地,廣東高校的一批設計教育工作者得風氣之先,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為探索具有「國際視野、中國經驗、本土立場」的中國現代設計教育體系奮力開拓,在我國高等設計教育國際化的徵程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而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就是在此過程中脫穎而出的一個典型代表。廣東工業大學的設計學科始於1990年,30年辦學歷程中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設計教育國際化之路。

百利達東莞工業設計研修班

一、十年助力國際協作:協助日方舉辦「百利達東莞工業設計研修班」

廣東工業大學設計教育國際化的起點,可追溯到1997年開辦的「TANITA百利達國際藝術研修所工業設計研修班」。1980年代中期,日資東莞百利達健康器材有限公司成立;其產品投放市場後,引來很多仿冒者。面對中國工業化初期的設計抄襲現象,這家日資企業的董事長谷田大輔萌生了開設工業設計研修班來培養中國本土原創力量的念頭;因為日本在工業化初期,亦大量仿冒歐美的產品。作為百利達工業設計研修班的促成者、推動者、親歷者、見證者,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首任院長楊向東教授積極與百利達企業合作,會同日方專家松丸、佐野等人一道制定研修班教學計劃,積極聯繫國內各院校招募學員,參與研修班的組織管理等相關事務,是我國最早推動設計教育國際化實踐落地的高校設計教育工作者之一。

首屆百利達培訓班集體照

當時正值中國設計教育發展初期,「百利達東莞工業設計研修班」在為培養社會和行業急需的設計人才和設計教育工作者方面起到了實質性的推動作用。自1997至2007年,該研修班連續十年為中國高校工業設計專業教師、企業設計師和部分學生免費提供研修培訓,不僅為學員提供往返路費、食宿,還提供了國內當時難得一見的麥克筆、色粉、繪圖工具,油泥、油模型製作工具和各種珍貴的圖書資料,百利達工廠也成為中日設計合作辦學的實訓基地。這些在今天看似平常的舉措放在當時語境來看都是推動我國設計變革的創舉。

研修班學員來自國內46所大學,累計240多名。如今他們都已成為設計教育界和中國設計界的領軍人物和中堅力量。例如,第一期學員謝斌現任華為終端分公司負責人,第七期學員湯震啟現任華為手機終端工業設計部主創設計師;第二期學員李勤,現任美國Fuseproject副總裁,兼任美國設計師協會董事局主席;第九期學員劉恩華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光華龍騰中國設計業十大傑出青年。又如,第二期學員張凌浩、第三期學員陳國強分別任江南大學和燕山大學副校長;在第三期學員中,黃濤現任教於美國南依利諾伊大學,宋武現任華僑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韓挺現任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第五期學員劉洋現任瀋陽航空航天大學設計學院院長;不久前,第七期學員清華美院副院長趙超當選為國際設計聯合會副主席。

2006年「東莞杯」大賽評委合影

研修班育人成果及其產生的輻射效應,為我國設計產業與設計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毋庸置疑的巨大貢獻。正如尹定邦教授所說:「百利達研修班成效卓著,完全可以載入中日友好和設計交流的史冊,並留下光彩的一頁。」該研修班能為中國設計教育界培養一批業界精英,除了日方企業和設計專家的大力支持外,無疑也凝聚著中方協作者——廣東工業大學的心血。2019年12月14日至15日,中日工業設計教育高峰論壇暨百利達工業設計研修班22周年紀念會在廣東工業大學東莞華南設計創新院隆重舉行,實際上是從歷史回溯的角度對這一成績的高度肯定。

就廣東工業大學而言,合作舉辦百利達工業設計研修班直接開啟了其設計教育國際化的探索之路,並一舉奠定了以國際合作推動產學研深入融合的辦學思路,並持續踐行20餘年。楊向東教授更因在設計教育國際化和設計產學研上的重大貢獻榮獲「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中國設計70人」榮譽稱號和光華龍騰中國設計貢獻獎金質獎章。

2018 DiD Award(東莞杯)國際工業設計大賽評審專家與參賽選手合影

二、十五年持續推動國際大賽:以「東莞杯」國際工業設計大賽集聚全球設計資源

回望20世紀90年代的東莞,「工業設計」對大多數人來說還是個十分陌生的概念。當時東莞處於全國「加工大省」的產業環境,企業管理者抱著「拿來主義」、以模仿快速搶佔市場的「供方」思維定式,很少有人意識到「設計」對於企業的價值。面對「模仿與低價值」的惡性循環困境,如何提高企業對設計價值的認知與重視,從而提升產品附加值?如何以設計作為驅動力,推動東莞製造升級轉型?這就是當時廣東工業大學設計學科肩負的時代重任之一。

2005年,東莞市人民政府主辦、廣東工業大學承辦了第一屆「東莞杯」國際工業設計大賽」。次年,廣東華南工業設計院成立,這是我國最早的由地方政府與高校共建的設計產學研平臺。

「工業設計集成創新科研團隊」核心成員

「東莞杯」是我國首個以城市命名、由市政府主辦的、ICSID認證的國際賽事;後更名為DiD Award,迄今已連續成功舉辦了15屆。並從原來單純的工業設計比賽,發展成為貫穿全年的系列設計活動,包括舉辦工業設計研修班、工業設計進產業集群、設計眾包、優秀作品展覽、設計創新高峰論壇、頒獎典禮等。據不完全統計,大賽共徵集到23個國家的40000餘件參賽作品;累計參賽者26000餘人;先後邀請國內外專家162名,包括德國iF國際論壇設計有限公司總裁Ralph Wiegmann、iF設計獎評審委員會主席Andreas Huber、歐洲體育用品工業聯合會(FESI)主席Antonello Marega、designaffairs董事總經理Michael Lanz等;共計開展宣講會124場,參與人數多達31萬人次。大賽通過公開徵集、評選作品及舉辦系列設計活動,集聚國內外優質設計資源與東莞市優勢產業形成對接,提升東莞工業設計氛圍,促進設計與製造融合發展,已成為進一步發揮工業設計在企業自主創新、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

毫無疑問,作為大賽的承辦方和實際執行者,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與廣東華南工業設計院為之付出了難以想像的艱辛與努力,同時也受益匪淺。通過連續承辦「東莞杯」大賽,廣東工業大學不但鍛造出一支能教善學、對接產業、服務地方的設計產學研師生隊伍,學院「以賽促產、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進國際設計交流」的設計產學研氛圍異常濃厚,辦學實力與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漢諾·凱霍寧教授在廣東省陽江調研刀具產業

以「東莞杯」為紐帶,不僅學院逐步增強了與國際一流設計教育資源的對接,更將國際設計大師導入東莞製造產業,為東莞製造的升級轉型出謀獻策;還將東莞的企業介紹給國際設計大師,幫助東莞製造逐步邁向國際設計舞臺。因此,某種意義上,這一國際設計賽事的創辦和持續舉行,可視為廣東工業大學嘗試集聚全球設計創新資源服務地方產業發展、提升自身設計教育教學能力水平的探索之舉。

三、深度國際化:引入國際一流設計科研團隊後的新飛躍

一般而言,高等設計教育的國際化活動包括四個層面:一是將國際設計要素融入既有的課程中;二是將國際生、海外交換生、國際教師等融入設計課堂的教學和學習歷程中;三是舉辦國際設計大賽和跨文化設計活動等;四是在國際化設計研究層面,舉辦國際設計教育會議、發表國際設計期刊論文、設立國際合作研究項目、建立國際訪問學者並使其融入校內學術活動等。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在這四個層面的國際化活動皆有體現且更加「接地氣」。

2011年,廣東工業大學進行全球公開招聘,成功引進方海教授出任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次年,從北歐引進「工業設計集成創新科研團隊」,這也是迄今我國設計學學科獲得政府資助單項金額最多(2000萬)的科研團隊。該團隊以芬蘭工藝與設計協會前主席、芬蘭總統授予的「藝術家教授」漢諾·凱霍寧(Hannu Kahonen)為帶頭人,結合廣東工業大學本校資源,搭建出一個立足廣東省、輻射全國乃至全球的、涵蓋工業設計前端與終端,並與產業化緊密結合的「一站式」服務平臺,直接促進了省內外工業設計產業發展以及整體經濟結構的升級轉型。國際一流設計團隊的引入給廣東工業大學設計學科注入了澎湃的發展動力,國際化教科研水平得到迅猛提高。

國際設計工作坊

團隊專注於工業設計先進理念與廣東創新模式的適配性,主要包括總結研究北歐工業設計教育與產業發展的先進模式及其特徵,並結合廣東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現狀以及中國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特點進行趨勢研究。創新團隊先後在廣州、東莞、陽江、雲浮等地成立科研工作站和大師工作室,與美的、廣汽、萬家樂、萬事泰、永強汽車、三雄極光、中科新知等企業展開設計合作。例如:方海教授與國內家具企業阿旺特、竹產品龍頭企業「大莊」等對接,以傳統竹材料向現代化設計轉變為突破口,「東西方竹家具系列」成功實現設計產業化,為企業帶來直接經濟效益達數億元;Vesa Honkonen設計的成都基督教光音堂入選2014年芬蘭建築雙年展;「廣工大-美的USD聯合實驗室的建設與探索」項目於2016年獲廣東省第八屆「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鑽石獎(最高獎),時任廣東省省長朱小丹親自為其頒獎。

與此同時,我院與芬、美、德、英、荷、加、韓、日等國際著名設計院校和設計機構在教學和研究方面建立起了長期聯繫和廣泛合作機制,在設計人才培養體系與國際設計交流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擁有芬蘭阿爾託大學傑出校友,芬蘭總統授予的藝術家教授等國際榮譽教授和20餘位來自芬蘭、瑞典、美國、英國、德國、西班牙、韓國等歐美亞國家的外籍教授,進行全英文授課。與芬蘭阿爾託大學和拉赫提應用科技大學、瑞典皇家藝術學院、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大學、德國不萊梅大學、加拿大艾米麗卡爾藝術與設計大學、紐西蘭奧克蘭理工大學、日本九州大學、韓國城均館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廣泛合作,形成了國際設計工作坊、國際化課程、講座式課程、國際交換生、中外合作辦學等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了以課程聯合設計、聯合培養機制以及師生交換學習交流等方式的「深度國際化」。

此外,我院還以工業設計集成創新團隊為依託,建成國家級大學生藝術學實踐教育基地和省級協同育人基地。2014年,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成為國際藝術、設計與媒體院校聯盟(CUMULUS)成員。2017年9月,「深度國際化的集成創新設計人才協同培養模式與實踐」獲得廣東省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一等獎。

我院教師張立赴西班牙拉裡奧哈設計學院開展Open Design國際課程

四、回歸常態:向世界嗌出中國設計的聲音

通過「百利達東莞工業設計研修班」、「東莞杯」國際工業設計大賽、「工業設計集成創新團隊」的不斷推動,今天,「常態國際化」已成為廣東工業大學設計學科的特色之一。

1. 國際化師資隊伍的常態化

常態國際化,不僅僅意味著國際化的師資隊伍、課程體系、學術交流、合作辦學的常態化運行,還應在國際舞臺上嗌出中國設計的聲音,做出中國設計的原創性貢獻。2018年9月27日,方海教授在世界綠色設計論壇上進行主題發言,倡導對中國傳統技藝的恢復、改造和中國文化精神的挖掘,堅持以人為本,充分借鑑吸收全球最新科技、綠色生態、服務體驗等成果,得到了世界綠色設計組織的高度讚許。方海教授基於綠色設計理念的新中國主義理論產生了廣泛、持續、深遠的國際影響,相繼獲得了芬蘭「阿爾託大學傑出校友獎」「芬蘭獅子騎士團騎士勳章(Knight of Order of the Lion of Finland)」、世界綠色設計組織(World Green Design Organization, WGDO)頒發的「2017綠色設計國際貢獻獎」、光華龍騰「中國設計貢獻獎」銀質獎章等榮譽。

陸定邦教授在 「2019國際感思學術研討會」發言

首席教授陸定邦教授為文化藝術類國家級高層次海外人才,廣東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設計科學與藝術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廣東省數位化服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他畢業於全球知名設計學府「新包浩斯」伊利諾伊理工大學(IIT),是美國最早一批取得設計學博士學位者,同時也是我國臺灣地區最早參與博覽展示設計、文化創意產業、創新創業教育、服務科學等新興領域的推動者。曾任臺灣亞洲大學創意設計學院院長、中華設計學會理事長。他致力設計學的學理創新、方法創新和整合創新,首創「正創造/鏡子理論」,創辦亞洲第一本國際文創學術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執行院長胡飛教授是我國最早從事體驗設計研究的青年學者之一,其體驗設計研究成果有效應用於產業、幫助企業獲取了十億級的經濟效益,其原創新方法SAPAD框架先後獲得國際跨學科工程會議的「最佳學術論文獎」、亞洲設計工程會議的「最佳論文獎」等。胡飛教授也相繼獲得教育部高層次青年人才、光華龍騰·中國設計業十大傑出青年、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南粵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國家藝術基金項目「絲綢之路國際時裝周——優秀作品海外巡展」在烏蘭巴託創意中心和俄羅斯國立裝飾藝術博物館的活動現

2. 國際化設計交流的常態化

在與國際接軌的同時,廣東工業大學設計學科也注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並實現中國傳統藝術向現代設計形態的轉化與重塑。廣東工業大學城鄉藝術建設研究所所長渠巖教授自2016年起紮根佛山順德青田村開展鄉村振興項目實踐,提出的「青田九條」規約了當代鄉村發展的方向,引起了全國各界廣泛關注,青田已成為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張亮麗名片。2019年,由該院教師主持的國家藝術基金項目「絲綢之路國際時裝周——優秀作品海外巡展」先後亮相蒙古國烏蘭巴託、俄羅斯莫斯科和義大利米蘭,並同步舉辦高水平的國際時尚創意論壇,將中國優秀的非遺文化、設計創意作品推向世界舞臺。作為面向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傳播最廣泛、資助金額最大的服飾與設計文化展演與傳播項目,其在海外舉辦的展演與論壇活動引發當地各界追逐中國傳統設計文化的熱潮,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環球網、鳳凰衛視等國內主流權威媒體密集報導和專訪高達近百次。

3. 國際化設計啟蒙的常態化

廣東工業大學設計學科注重推廣現代設計文化和科普文化教育。2018年,廣東工業大學浩澤萊德設計博物館建立,成為全國「首個省內高校設計博物館」和粵港澳大灣區文化新名片。該館由廣東工業大學傑出校友呂明澤先生和著名設計師熊浩先生向廣東工業大學60周年校慶捐贈藏品和捐資建設而成。博物館展出15世紀至20世紀共約4000餘件歐洲經典工業設計產品,估價約150萬歐元。設計博物館目前主要有交通、音樂、家用電器、攝影攝像、器械機械和鐘錶六大類藏品。這裡所進行國際設計史相關的研究項目,已成為廣工大學術交流的中心之一。

廣東工業大學浩澤萊德設計博物館開幕現場

4. 國際化設計論壇的常態化

近年來,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以促進中外設計交流與合作、提高學術研討與創新為目的,連續主辦六屆「集成創新與可持續設計國際學術研討會」、 連續主辦三屆「國際服務·體驗設計研究高峰論壇」、連續主辦兩屆「設計文化創新與粵港澳人文灣區建設學術研討會」,累積主辦、承辦國際或全國性學術會議50次。會議繼續秉承歷屆會議所形成的優良傳統,關注當下,著眼未來。圍繞新時代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體驗設計」 「綠色設計」「服務設計」為路徑,探討設計產業的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粵港澳人文灣區建設。

5. 國際設計獲獎的常態化

近年來,藝術與設計學院師生屢獲國際國內設計獎。以2020年初為例,餘宇老師團隊作品《Puzzle fair fared concrete brick》與趙璧老師團隊《ClickPack X》分別榮獲2020年度IF設計獎,趙璧老師團隊的另一件設計作品《HiPack Solar》獲得日本2019年度 Good Design Award 設計獎。學生黃家兢團隊作品《UVA charging station》(導師張曉晨)和學生陳依琳團隊作品《Solitor》(導師徐興)各獲1項2020年IF設計新秀獎,學生賀奕團隊(導師陳朝傑)《 「Sunbath——Clothes Dryer for Sunless Room》獲得CUMULUS GREEN 2020·循環經濟國際設計競賽Excellence Prize。

廣東工業大學的國際化設計教育始於中日協作,興於中芬協同。經過三十年「與廣東崛起共成長,為廣東發展作貢獻」的跨越式發展,廣東工業大學設計學科已發展成為廣東省攀峰重點學科和廣東省「衝一流」重點建設學科,2017年和2019年在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均進入A類(前10%)。2019年,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工業設計與環境設計兩個專業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產品設計專業成為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集成新工科、融合科產教、常態國際化、服務大灣區」,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正昂首邁進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  

廣東工業大學浩澤萊德設計博物館部分藏品

2019年「集成創新與可持續設計國際學術研討會」的會議現場

2018年「國際服務.體驗設計研究高峰論壇」的會議現場

我院主辦的2019時尚設計周系列活動

Puzzle fair fared concrete brick(設計:餘宇等)

HiPack Solar(設計:趙璧等)

Solitor (設計:陳依琳等,指導教師:徐興)

本期(中日交流設計)分享嘉賓

(版面編排不分先後)

下期(設計與扶貧)分享嘉賓

敬請期待.

(版面編排以受訪者姓氏拼音為序)

編輯 星霓

 每 周 一 三 五 下 午 七 點 更 新 

文章版權為《設計》雜誌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需要請在公眾號後臺回復【轉載】查看相關規範

了解詳情請點擊:

中國國家級學術期刊

好設計 好生活

論文投稿請加 

QQ :3188794934

QQ:1393432642

來電諮詢 010-65816771

《設計》雜誌微信公眾號  

designmag

喜歡我們的文章,就請隨手轉發到您的朋友圈吧

公眾號轉載文章敬請後臺留言

相關焦點

  • 創意設計周促進工業設計產業高端化、品牌化、國際化發展
    對接設計成果 激活發展潛力創意設計周促進工業設計產業高端化、品牌化、國際化發展  核心提示:昨日的廣東工業設計城熱鬧非凡  從十年前正式開園至今,廣東工業設計城推動設計國際化的腳步從未停歇,已經發展成為了中國工業設計集聚高地。如今,廣東工業設計城已吸引了280多家國內外設計企業入駐,8300多名設計研發人員聚集,創新設計產品轉化率近85%,設計服務收入累計約40億元。  廣東工業設計城在聚變,「設計順德」亦如此。
  • 廣東工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2020年廣東工業大學成人高等教育招生簡章學校代碼:11845☆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廣東省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院校☆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優秀學校☆成人高等教育辦學水平評估優秀學校學校概況廣東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
  • 每日一校——廣東工業大學
    廣東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理經管文法藝結合、多科性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大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學校始終堅持「與廣東崛起共成長,為廣東發展作貢獻」的辦學理念,加強與產業深度融合,不斷推進內涵建設,辦學實力、社會影響力和國際聲譽日益提升。
  • 十國大咖見證廣東工業設計城十年發展,2019中國設計活動日啟動
    以「十年十國」為主線,創意設計周邀請了中國、英國、德國、法國、美國、義大利、比利時、瑞典、日本、韓國等十個國家的設計大咖,深入探討引進國際高端設計思維與前瞻新知,也引領所有設計師共同通往國際創意之路。  事實上,設計城發展至今十年,在設計國際化的腳步從未停歇,逐步形成一個國際設計交流的高地。
  • 2020順德設計周暨DWE廣東工業設計產業博覽會開幕!順德以設計驅動...
    10月29日,2020順德設計周暨DWE廣東工業設計產業博覽會在順德區廣東工業設計城盛大啟幕。活動由廣東省人民政府指導,廣東工業設計城、廣東省工業設計協會聯合主辦,北京光華設計基金會、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佛山市人民政府、順德區人民政府、北滘鎮人民政府等單位支持。
  • 2015年廣東工業大學服裝與服飾設計(時尚展示與傳播)專業招生簡章
    一、學校概況    廣東工業大學由原廣東工學院、廣東機械學院和華南建設學院(東院)於1995年6月合併組建而成,學校已有50餘年的辦學歷史,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理經管文法藝結合的、多科性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大學。學校坐落在中國南方名城廣州,地理位置優越,校園佔地總面積3348畝,擁有大學城校園及東風路、龍洞等多個校區。
  • 大學介紹 | 廣東工業大學
    不知道大家對廣東工業大學的第一印象是什麼?不了解?那來了解了解吧!廣東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理經管文法藝結合、多科性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大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1995年由原廣東工學院、廣東機械學院和華南建設學院(東院)合併組建而成,1958年開辦本科教育。
  • 廣東工業大學你了解嗎?廣東工業大學排名前十的專業有哪些呢?
    【一、廣東工業大學簡介】:廣東工業大學(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DUT),簡稱"廣工大",位於廣州市,是廣東省人民政府重點建設的省屬重點大學、廣東省「211工程」、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廣東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學,是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 2020廣東工業大學成考招生簡章
    廣東工業大學是一所具有五十多年辦學歷史的以工為主,工、理、經、管、文、法、藝術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大學。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實驗設備先進,學科專業結構合理,資源配置優化,圖書資料豐富。學校設有19個學院和4個公共課教學部(中心),65個本科專業,涵蓋了廣東省九大支柱產業中的八大產業,「與廣東崛起共成長,為廣東發展作貢獻」的辦學特色日益鮮明。現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42300多人,碩士生2500多人,博士生220多人,成人學歷教育在校生16000多人。
  • 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打造國際化的師資隊伍
    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打造國際化的師資隊伍
  • 最值得讀的十所工業大學:齊魯工大超越廣東工大、河北工業大學
    歡迎進來觀看本篇文章,我是小七聊教育對於高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雖然今年高考延期一個月舉行,但是現在距離高考還有不到五十天的時間了,高考之後還要進行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填報志願,相信很多考生在填報志願之前都會參考一些大學排名資料來了解自己理想院校的情況
  • 廣東工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2020年成人高等教育招生簡章
    、工理經管文法藝結合、多科性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大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1995年由原廣東工學院、廣東機械學院和華南建設學院(東院)合併組建而成,1958年開辦本科教育。工業設計理工類高升本業餘五年3105元/學年2028廣州市海珠區俊華培訓中心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理工類高升本業餘五年3105元/學年2015廣東工業大學東風路校區2016廣州市海珠區俊華培訓中心理工類高升本函授五年3105元/學年4021廣州市僑大職業培訓學校4025汕頭市銳智教育培訓中心4026深圳市龍崗區華興教育培訓中心建築學理工類高升本業餘五年
  • 廣東工業設計城創新設計大爆炸新品發布會第五季舉辦
    12月9日,2020年「有版有顏」工業設計版權季系列活動之設計大爆炸新品發布會在廣東工業設計城創新科技館順利舉行。「廣東工業設計城創新設計大爆炸」是設計城創新設計產品發布的品牌活動,旨在幫助本土原創設計產品搭建集展示、推廣、孵化服務等於一體的產業對接平臺,通過連結本地優質資源,以推廣設計城內原創設計新品。自2019年啟動至今,設計大爆炸新品發布會已舉辦4場活動,發布新品40件。
  • 後浪與前浪:廣東工業大學與河北工業大學的雙一流發展之路
    第一輪雙一流評選,河北工業大學以自定一流學科入選其中,而廣東工業大學遺憾落選,幾年過後,第二輪雙一流評選臨近,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兩校的發展現狀。廣東工業大學廣東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理經管文法藝結合、多科性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大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2019年首次進入THE世界大學排行榜、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千強」名單,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新興經濟體大學排名中國大陸高校第51位,USNews2020世界大學工科排行榜國內排名第45位、世界排名第268位。
  • 集美工業學校與集美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共建優質生源基地
    中國教育在線訊 5月29日上午,集美工業學校與集美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優質生源基地」籤約儀式在集美工業學校舉行。集美大學海外教育學院領導、集美工業學校領導以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本次籤約儀式。雙方就共建優質生源基地項目進行深入的探討和交流。
  • 南京工業大學召開國際化工作研討會
    近日,南京工業大學在圖書館五樓報告廳召開國際化工作研討會,會議由牛生傑副校長主持。江蘇省教育廳對外合作與交流處副處長施蘊玉、我校相關職能部門和各二級學術單位相關負責人及有關人員參加會議。施蘊玉副處長以《江蘇教育對外開放的實踐與展望》為題作報告,詳細介紹了「十三五」期間全省教育對外開放取得的成績、江蘇教育對外開放面臨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加快和擴大教育對外開放的重點舉措等,並對我校國際化事業發展提出針對性建議,鼓勵我校「發現機遇、尋求突破、激發活力」,進一步對標引鑑國外先進教育理念、加大國際參與和國際合作、促進中外合作辦學提質增效、加大國際化人才培養
  • 《設計》專訪|胡飛:服務設計的範式更迭與廣東工業大學的實踐
    胡飛,博士,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執行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教育部高等學校工業設計專業教學分指導委員會委員。我帶領中國體驗設計發展研究中心和廣東工業大學USD聯合實驗室的師生們通過部分文獻整理與有限的經驗總結,提交了一個版本:服務設計是「以用戶為中心、協同多方利益相關者(原則),通過進行服務提供、流程、觸點的全局優化和系統創新(內涵),引導人員、環境、設施、信息等要素創新及其綜合集成(外延),從而提升服務體驗、效率和價值(作用)。」
  • 2020順德設計周暨廣東工業設計產業博覽會即將啟幕
    9月28日下午,2020順德設計周暨DWE廣東工業設計產業博覽會新聞發布會在廣東工業設計城順利召開。本屆活動由廣東省人民政府作為指導單位,北京光華設計基金會、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佛山市人民政府、順德區人民政府、北滘鎮人民政府作為支持單位。
  • 「數」說教育丨廣東工業大學校長邱學青:為灣區高質量發展培養高...
    廣東工業大學疫情之下勇闖狹路,利用「雲端」,開設「口袋實驗室」,推動就業「雲服務、雲招聘、雲指導」。廣東工業大學校長邱學青說, 60多年來,學校堅持與產業深度融合的辦學特色,緊密對接廣東產業市場需求,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強產教融合,培養一批批社會需求的專門人才,服務廣東,尤其是支撐廣東產業的發展。
  • 廣東工業大學2018級畢業典禮 | 我們更高處見
    繼續教育學院莫麗芬副院長我代表廣東工業大學你們是繼續教育人才培養創新發展的親歷者和完成者,恪守著人生無捷徑,堅守成大器的道理!祝同學們未來的人生之路、職業之路越走越寬、越走越遠!>這是一個非同尋常、令人難以忘懷的重大節日,我謹代表廣東工業大學僑大教學點向2018級所有畢業生表示熱烈的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