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節語文課還真是有意思,好像和課堂上老師教的不一樣,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學到了一些道理!」今天上午,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學生看完在馬蘭花劇場看完話劇《師者之路》首演之後說,「看戲的時候,有好幾個地方,我都哭了!」這部劇該劇根據獲得「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的於漪老師的事跡為基礎進行創作,劇中人丁漣用言傳身教詮釋著師者的歷練之路,為師道注入靈魂,也為年輕老師樹立起樸實而又崇高的榜樣。
圖說:話劇《師者之路》劇照 官方圖
這部劇把三節語文課搬上了舞臺,第一節課是《蘇武牧羊》,小時候丁漣坐在課桌前,聽老師在講臺上講著「家國情懷」,使她明白了「強國必先強教」的道理,點燃了她投身教育事業的願景。第二節課是《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通過那節課,丁漣第一次站上講臺的局促不安,也可以看到,要當一名好老師,所需要教會孩子們的不只是課本上的詞句,更要關心每個孩子的成長。第三節課是《滕王閣序》,從這節課上,可以看到作為中國第一批特級教師,她銳意改革,當她語文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要分數也要育人」這一教育理念時,直指臺下的家長和老師的內心。
圖說:話劇《師者之路》劇照 官方圖
三節語文課,串聯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故事,潤物細無聲地展現出一個草根教師的形象和她的育人理想。劇中,青年丁漣、老年丁漣、少年丁漣在不同時空出現,丁漣的成長之路就是她的師者之路。
圖說:話劇《師者之路》劇照 官方圖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部劇排演之前,劇組帶著劇本去看望了年近九十的於漪,看完劇本之後,於漪老師還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飾演老年丁漣的蔡金萍說,「於漪老師覺得原來的劇本裡,《滕王閣序》課堂的部分有點長,讓我們減掉一些。」所以才有了今天首演的「減負」版。從事一生教育事業的於漪,哪怕把課堂搬上舞臺,也不忘讓臺下的同學們「減負」,就像舞臺上她寫的一段留言,「一輩子做老師,一輩子學做老師!」(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