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腫瘤醫院《中國癌症研究》英文雜誌影響因子大幅提升

2020-12-11 北京大學新聞網

據《全球腫瘤快訊》報導,美國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期刊引用報告》)7月29日最新發布的全球SCI收錄期刊統計指標顯示,由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主持出版的《中國癌症研究》英文雜誌(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CJCR)2013年影響因子上升到0.932。這一數字與去年(0.448)相比翻了一番。

《中國癌症研究》英文雜誌(CJCR)創辦於1988年,是由中國科協主管、中國抗癌協會主辦、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主持編輯出版的全英文雙月刊雜誌,現任名譽主編為孫燕教授,主編為柯楊教授,執行主編為季加孚教授,編委會成員中包括海外知名腫瘤學者30餘人。現任編輯部主任為步召德主任醫師。

近年來,《中國癌症研究》英文雜誌(CJCR)在多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2008年被SCI和JCR收錄,2012年被PubMed資料庫收錄,2013年成功實現OA(open access)出版。由此,雜誌的國際顯示度和影響力得到了明顯提升,影響因子逐年提高。

2013年,CJCR成功入選中國科協等六部門實施的《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C類項目,獲得150萬元經費支持,組、約優質稿件及宣傳推廣力度不斷加強,促使CJCR的國內外影響力日益擴大,期刊發展邁上新臺階。

目前,包括腫瘤醫院CJCR在內被美國JCR收錄的國內醫學類SCI期刊僅10餘種。《中國癌症研究》英文雜誌(CJCR)編輯團隊表示,CJCR顯示了一定的發展優勢,但仍任重而道遠,團隊將繼續不懈努力,加速提升雜誌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把CJCR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專業水平的高質量學術期刊。(文/王倫)

編輯:拉丁


相關焦點

  • 《中國癌症研究》英文雜誌影響因子獲較大提升
    據美國JCR(期刊引證報告)2013年6月最新發布的全球SCI收錄期刊統計指標,由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主辦的《中國癌症研究》英文雜誌(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最新的影響因子為0.448。這一數字與去年相比有較大提升。
  • 點評:中國生物醫學類SCI雜誌影響因子
    2015年6月19日/生物谷BIOON/--最新SCI雜誌影響因子已經公布,生物醫學領域的中國期刊表現如何呢?整體來看,中科院學術實力雄厚,除了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降至6.771,整體影響因子均有所上漲,其中Cell Research穩中有升,繼續領跑生物醫學期刊。
  • 最新影響因子發布,腫瘤領域 top10 榜單揭曉
    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是美國癌症協會的的官方期刊,它是有史以來影響因子最高的雜誌,今年,神刊依舊穩居榜首,影響因子達到292.278,再創新高。
  • 【喜訊】《中國癌症研究》英文雜誌獲評「2016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2016年11月22日,由中國期刊協會、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中國學術期刊
  • 國家癌症中心與CDE聯合發布2019中國腫瘤藥物臨床研究數據
    國家癌症中心與CDE聯合發布 2019中國腫瘤藥物臨床研究數據 癌症防控是世界性難題,目前我國年新發癌症病例約380萬,死亡約229萬,且近年來呈現持續上升趨勢。
  • 揭開影響因子的學術畫皮③:綜述為王,期刊異化
    雜誌一般向相關領域的權威科學家直接約稿,設定的選題也是讀者最感興趣的。這類綜述文章通常會獲得高引(綜述文章的平均引用次數約是原創論文的兩倍),幫助雜誌提升影響因子。《細胞》類似看法一旦成為西方學界共識,直接後果就是,SCI期刊的綜述文章數量逐年大幅增加。學者凱查姆(C.
  •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中文周刊啟動兒科板塊 助力中國兒童醫學研究...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2017年度影響因子79.258 據悉,《NEJM醫學前沿》由嘉會醫學研究和教育集團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集團合作創辦,旨在幫助中國臨床醫生了解最前沿的醫學研究成果,建立中國醫學科研人員與國際醫學界交流的橋梁。
  • 腫瘤趨化因子受體激動劑誘導NET並幹擾免疫細胞毒性
    腫瘤趨化因子受體激動劑誘導NET並幹擾免疫細胞毒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19 20:19:21 西班牙納瓦拉大學Ignacio Melero和
  • 小蘇打治療癌症?真實還是謊言?省腫瘤醫院專家首次回應
    四川在線消息(李嶽冰 記者 石小宏)2016年8月2日,浙江大學腫瘤研究所胡汛教授和浙二放射介入科晁明教授團隊著名國際學術雜誌《eLife》上發表了一項研究。這項研究中,他們在40位晚期肝癌病人身上嘗試了一種為「TILATACE」的治療,有效反應率100%,初步統計病人的累計中位生存期已達3年半。
  • 大咖談腫瘤微環境研究的三角關係: 癌症,炎症與免疫
    腫瘤微環境是腫瘤細胞和相鄰正常組織之間的部位,其組成包括細胞外基質、可溶性分子和腫瘤基質細胞。腫瘤微環境一旦形成,眾多免疫細胞,如T細胞、髓源抑制性細胞,巨噬細胞等,都被趨化至此,構成腫瘤微環境主要基質細胞。除了細胞因素外,腫瘤微環境中的分子主要包括細胞外基質分子,大量的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等。
  • 美國十大癌症醫院排行榜,赴美治療腫瘤必讀指南
    中國癌症病人如果選擇赴美治療,在選擇中介這一需要更多的費用的渠道之外,最便捷省錢的辦法,就是與這上面的十家癌症醫院的任一一家醫院直接聯繫。疫情期間最令人矚目的一份美國十佳癌症醫院排名,再度引發了包括中國在內的赴美治療癌症患者的關注。7月28日,《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 炎症因子竟能決定癌症預後!他倆關係為啥不一般?
    其實不止是癌症,科普君慢慢發現,「炎症」的內涵其實非常之深,和心血管疾病、衰老關係密切,甚至和中醫也有莫大的淵源。最近,《Nature》雜誌連發兩篇論文,表明炎症因子之一的白細胞介素8(IL-8)可以預測癌症免疫治療的預後。
  • GE醫療攜手業內合作夥伴共同推動腫瘤影像新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成都2017年5月19日電 /美通社/ -- 今天,由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和《中國癌症研究》英文雜誌(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以下簡稱CJCR英文雜誌)聯合舉辦,並得到GE醫療鼎力支持的「腫瘤影像新技術研究與應用」新增專欄發布會在第19屆全國腹部影像學術會議期間成功舉辦
  • 用算法尋找腫瘤的分子弱點,代碼真的能治癒癌症?
    通過算法處理大量的RNA-seq數據,以揭示與健康組織相比,哪些基因在癌症中表達過度或表達抑制。然後,該算法使用複雜的方程式推斷基因相互作用的模式,並鎖定其中影響最大的轉錄因子。尋找癌症的關鍵驅動因素並不容易。
  • 最高漲幅223%,高校英文期刊即時影響因子搶先看!
    本期小編對高校主辦的82本被SCI收錄英文期刊的最新即時影響因子進行了計算(數據採集時間為2月中旬)。通過統計,這82本期刊中,完成度超過100%的有69本,佔比達到了84%,完成度超過150%的有8本期刊,完成度平均值達到了121%,可見高校英文期刊在該項指標上表現良好。完成度超過100%意味著這69本期刊2020年IF上漲已成定局。
  • 英國一癌症晚期男子感染新冠後腫瘤緩解,這意味著什麼?
    記者 | 原禕鳴編輯 | 許悅11月2日,英國特魯羅皇家康沃爾醫院血液科的Sarah Challenor和David Tucker在《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英國血液學雜誌》)上發布了一篇題為「SARSCoV2induced remission of Hodgkin lymphoma」(《SARS-CoV-2誘導的霍奇金淋巴瘤緩解
  • 癌症生物標誌物重要研究成果解讀!
    此外,研究人員已經找到了在醫院中檢測上述蛋白質的方法,因此在未來它可能會發展成為一種常規的臨床試驗,就像今天任何腫瘤的遺傳譜分析一樣。,通常會獲得對療法耐受的能力並擴散到機體其它位點,儘管成為了誘發療法耐受性和癌症轉移的已知原因,但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缺氧(低氧)如何對腫瘤細胞產生影響的,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多倫多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首次對人類腫瘤(尤其是前列腺癌)進行低氧環境下的全癌分析,揭示了腫瘤缺氧的分子特徵。
  • 北大團隊突破微腫瘤診療「最後一公裡」
    6月25日凌晨3時,北京大學工學院席建忠課題組聯合北大腫瘤醫院、人民醫院等團隊,在《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上發表重磅文章,宣告發現了一種全新的原代腫瘤細胞自組裝形成微腫瘤的新機制,建立了胃、腸、乳腺等癌種的微腫瘤模型。
  • 珍藏版丨2019 SCI期刊影響因子新鮮出爐-病毒學領域
    JCR對包括SCI收錄的3800種核心期刊(光碟版)在內的8000多種期刊(網絡版)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數據進行統計、運算,並針對每種期刊定義了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數加以報導。一種期刊的影響因子,指的是該刊前二年發表的文獻在當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數。一種刊物的影響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載的文獻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說明這些文獻報導的研究成果影響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該刊物的學術水平高。
  • 上海《細胞研究》影響因子首破20
    前不久,誕生於上海的《細胞研究》影響因子突破20大關,創下我國本土學術期刊影響因子的歷史新高,在本學科領域期刊中排名世界第七、亞太第一;同樣是「上海智造」的《分子植物》影響因子突破12,在植物科學領域研究類期刊中穩居第二,連續9年在亞洲同領域期刊中排名第一;《光子學研究》在世界光學期刊中躋身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