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牛的地位有多高?封疆大吏都不敢動它

2020-12-22 騰訊網

  唐 戴嵩《鬥牛圖》

  走進任何一條美食小街。

  放眼望去,與牛肉有關的美食可謂比比皆是:蘭州牛肉拉麵、加州牛肉麵、烤牛肉、炸牛排……

  這種高蛋白、低脂肪、味道鮮美的肉食深受老饕食客的追捧。

  然而在古代社會,古人雖然也知道牛肉至上美味,卻不能輕易獲得食材,以飽口腹之慾。

  因為在工業不發達的古代,宰殺耕牛吃肉屬於違法行為。

  以下配圖《五牛圖》局部

  01

  國寶級動物

  元朝農業專家王禎在《農書》中說:「農為牛本,有功於世」。

  數以千年農耕文明的延續,成為中華民族的立國之本。

  歷代統治者充分認識到保護耕牛,促進農業發展的重要性,因而促使耕牛大量繁衍生息,成為國寶級的保護動物。

  《禮記》記載: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時代,規定「諸侯無故不殺牛」,也就是說省部級封疆大吏都無權輕易殺牛,就更談不上吃牛肉了。

  只有國家最高領導人才可以在春秋兩個季節,宰殺牛、羊、豕(豬)等三牲祭祀天地、祖宗,稱作「太牢」或「大牢」,諸侯祭祀稱作「少牢」。

  只有羊、豕兩種動物,大夫只可用一種動物祭祀,但絕不是牛。至於平民百姓就只能以麵食等祭祀了,想吃到牛肉談何容易。

  漢朝時,《漢律》嚴格規定:

  「不得屠殺少齒」就是說不可以宰殺青壯的耕牛,老病的牛可以宰殺,可是牛老肉也老,蒸不熟煮不爛,對老饕們誘惑不大。隨便屠殺了青壯的耕牛,搞不好要掉腦袋,「王法禁殺牛,犯禁殺之者誅」。

  隋唐、兩宋、五代十國時期,隨著生產力水平提升,對耕牛的保護加大了力度,老弱病殘的耕牛也不允許屠宰,只有自然死亡後的耕牛允許百姓食用。

  02

  戰爭物資

  《太平廣記》記載:「阮倪者,性特忍害。因醉出郭,見有放牛,直探牛舌本,割之以歸,為炙食之。其後倪生一子,無舌,人以為牛之報也。」

  講述的是一個叫阮倪的人割掉牛舌烤著吃了,後來生了個孩子天生沒有舌頭,遭了報應。

  這個段子雖然很假,但從側面足可看出古代社會人們對耕牛的重視程度。

  古代保護耕牛除了發展農業之外,還有另一種原因。

  就是牛與馬同屬於戰爭奇缺物資。

  馬在冷兵器時代,是戰爭不可或缺的國家級戰略物資,而牛同樣擁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唐律疏議》記載:「馬牛軍國所用,故與餘畜不同。若有盜殺牛者,徒兩年半。」

  牛不僅可以拉車運輸物資,死去仍然可以服務於戰爭,牛皮、牛筋可製作戰靴、鎧甲、束帶、韁繩、馬鞭、弓箭等。

  民間耕牛死亡,牛皮牛筋必須無條件上交官方,倘若藏匿被發現,輕者挨頓板子,嚴重的要判刑並處罰金。

  五代十國時期,後周郭威曾經下令:百姓有田五十畝者需上交牛皮一張,就是防止軍用物資流入國外。

  03

  上行下不效

  北宋初年的《宋刑統》有嚴格規定——「諸故殺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殺牛馬者徒一年」。

  南宋時更為嚴厲:「諸故殺官私馬牛徒三年」,這裡說的是宰殺自家的耕牛,如果是偷盜宰殺別人家的耕牛,判處「決脊杖二十,隨處配役一年放。」

  鹹平六年(1003年),宋真宗下了一道聖旨:嚴禁屠殺耕牛和食用牛肉,禁食珍禽野味,杜絕飲食奢侈之風,保護耕牛,發展農業。

  真宗皇帝還帶頭不吃牛肉,當時的開封皇宮御膳房記錄:每年要消耗四十三萬斤羊肉、四千斤豬肉,卻無一錢牛肉。

  官場上層流行吃羊肉,老百姓卻堅持「以牛肉為上味」。

  政府不讓殺牛和買賣牛肉,民間的需求反而增大,黑市就猖獗起來。

  很多敢於冒險的投機商人開始以殺牛賣肉為業,老百姓也有很多人公然違反禁令。

  大吃特嚼牛肉,開封、洛陽一帶牛肉攤子鋪面隨處可見,以至於出現「一鄉皆食牛」的壯觀場景。

  04

  矛盾的禁令

  老百姓難道不怕法律嚴懲嗎?

  當然害怕,不過買賣雙方交了一定數額的「牛肉稅」之後,地方政府就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朝廷禁令形同虛設。

  地方官員的腰包鼓了起來,朝廷禁止殺牛吃肉的一紙禁令就變成了擦屁股紙,一文不值。

  但也有正直的官員看不下去了。

  天聖九年(1031年),山東萊州知府張周物向仁宗皇帝匯報工作時提到:「朝廷禁止屠殺耕牛,可是下邊官員「牛肉稅」照收不誤,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皇帝的臉紅一陣白一陣,心裡叨叨:拿朕的話當狗放屁了!

  牛肉稅自此取消,殺牛吃肉等違法現象才有所收斂。

  在宋朝時殺自己家的耕牛有多嚴重?《宋史》中也有相關一段記載:

  包拯任天長縣知縣時,發生一起盜割鄰居牛舌案。

  有一天,某農夫前來報案,聲稱自家的耕牛被人給割掉了舌頭。

  包拯告訴他:「第歸,殺而鬻之。」——你回家吧,把老牛殺了賣肉。

  農夫說:「那我不犯法嗎?」

  包拯說:「官府同意就不屬於違法了,你回去啥也別說,專等著割牛舌的人自己出來。」

  農夫果真回去殺牛賣肉,有個地痞屁顛兒屁顛兒,跑到縣衙狀告農夫殺牛。

  包拯嘿嘿一笑:「何為割牛舌而又告之?」

  這人是又驚有服。

  05

  沒有法外之地

  從元朝開始,到明清時期,老了病了、不能繼續勞作的的耕牛是允許屠宰食用的。

  但需要經過官方確認,並由官方統一宰殺,牛的主人也不可以自作主張。

  《元史》記載了元順帝妥歡帖睦爾的一道詔書:

  「盜牛馬者劓[yì](割鼻)。盜驢騾者黥額(刺面額塗墨),再犯劓。盜羊豕者墨項,再犯黥,三犯劓,劓後再犯者死。」

  比起宋朝以前,處罰相對減輕了許多。

  清朝嘉慶年間,嘉慶帝的嶽父——陝西道監察御史花良阿奉旨巡視西域,經過調查上了一道摺子:建議把回民宰殺的牛、由蒙古販運的食用牛與中原農耕的牛加以區別對待,不應搞一刀切,否則的話,影響國家稅收增加。

  嘉慶帝以「國家稅出入豈系此區區」為由,駁回奏摺意見,還貶官以為懲戒,一點面子也沒給老丈人。

  由此可見,耕牛在清朝皇帝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相關焦點

  • 正三品的按察使,實際有多大權力,為何屬於封疆大吏?
    在很多人的傳統印象中,每個省只有1位封疆大吏,那就是高高在上的巡撫大人。但是在清朝統治時期,每個省並不是只有1位封疆大吏,都是有4位,分別是巡撫、提督、按察使和布政使。其中,按察使的品級最低,但也是一般人得罪不起的任務。
  • 清朝制臺、軍門這些封疆大吏的級別有多高?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那麼這些人都是什麼官呢?制臺這個稱呼很多人可能會感到陌生,但它的正式稱呼想必大多數人都聽說過,那就是總督。總督是清朝時期級別最高的封疆大吏,官階為正二品。總督的權力很大,以兩江總督為例,其職權範圍為:總督兩江(今江蘇、安徽和江西三省)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操江、統轄南河事務。所以從職權上來看,總督不但可以管理地方上的行政、經濟,還包括了地方軍隊。
  • 譚嗣同被斬,作為封疆大吏的父親沒求情,最後為兒子寫下名句
    說到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它是晚清時期以康有為、梁啓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和改革政治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而被殺的六君子中其實每一個人都有不平凡的背景,但最終還是沒有被免死。其中譚嗣同的父親更是當時的湖北巡撫官居二品,真可謂是一方封疆大吏。然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作為當時朝廷重臣卻眼看著兒子被判死刑,卻沒有一句求情的話。自從中日甲午戰爭後, 維新變法思潮激蕩,作為湖北巡撫的譚繼洵思想偏於保守。
  • 趙爾巽:一個叱吒晚清政壇的封疆大吏
    我們摘取其一生的幾個片段,以探究趙爾巽的宦海人生,而如何對其進行歷史的評價,相信每一位讀者都有自己的一份評判標準。舉才不避嫌,重用熊希齡趙爾巽是在山西布政使任上晉升為湖南巡撫的,這是他第一次出任封疆大吏,而湖南又是維新變法的主戰場之一,趙爾巽前任的前任陳寶箴在湖南倡導維新變法被革職且「永不敘用」,但趙爾巽並沒有顧忌這些,而是把創辦新式教育作為他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將久負盛名的「嶽麓書院」改造成為「湖南大學堂」。
  • 從一品總督和正二品巡撫,作為封疆大吏,誰的權力更大?
    在明朝下轄的每個省份中,布政使、按察使和都指揮使才是真正的三駕馬車。但是到了明朝統治的後期,總督、巡撫兩個官職已經出現了逐步固定化的趨勢。但並沒有徹底形成,在清朝入關之後,總督和巡撫才逐漸成為地方上的封疆大吏,而且管轄區和職權範圍也逐步固定。我們看一下總督,清朝總計有9位總督,例如兩江總督、湖廣總督、陝甘總督等等。
  • 比封疆大吏權力還高,清朝的這個職務,兩百年裡只出現過一位漢人
    對於清王朝這樣一個朝代大部分的人的印象基本上都主要來源於現在影視劇相關的一些清朝題材之中,應該說與我國歷代其他的王朝相比,清朝是有著一些比較優秀的地方,同時有著一些比較落後的地方的。我們在前面已經說到了清朝本身是由少數民族建立起來的,那麼就會產生一個問題,那就是在清朝,一些擁有極高權力的特殊職務基本上完全是由滿族人來做的。
  • 一個省的四把手,實權不大的學政,為何敢對抗二品巡撫?
    學政的品級不固定,可能是正二品,也有可能是正五品。雖然實際權力不如巡撫和總督,但即使是封疆大吏也不敢輕易招惹學政大人。至於那些武官見到學政,更是畢恭畢敬。那麼,學政的地位為何那麼特殊呢?
  • 清那些封疆大臣 管轄哪些區域
    從康熙四年(1665)到宣統三年(1911),有影響的計80餘人,98任,歷247年。歷代兩江總督如于成龍、張鵬翮、史貽直、尹繼善、陶澍、林則徐、裕謙、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劉坤一等皆為清代重臣。 直隸總督 直隸總督,正式官銜為總督直隸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饢、管理河道兼巡撫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直隸、河南和山東的軍民政務。而由於直隸省地處京畿要地,因此直隸總督被稱為疆臣之首,封疆大吏地位最高的是總督。 直隸是天子腳下的畿輔重地,其地位較他省為重。
  • 《西遊記》中,天蓬元帥屬於什麼級別的職位,在天庭的地位有多高
    《西遊記》中,天蓬元帥屬於什麼級別的職位,在天庭的地位有多高?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文學經典著作《西遊記》,相信大多數人都看過《西遊記》電視劇,從第一個被拍成電視劇的《西遊記》到新版《西遊記》,每次都能看出不一樣的趣味。
  • 智者樂,仁者壽:歷經4朝14位皇帝87歲高壽而終的封疆大吏公孫景茂
    公孫景茂算得上最優秀的封疆大吏了,從南北朝到隋朝,他經歷四朝、14帝,僅在隋朝就三任刺史,實為古今罕見!公孫景茂經歷了這麼多次改朝換代,一直受到重用,直到87歲高壽而終。公孫景茂自幼好學,熟讀經典,廣涉經史。他曾在北魏、北齊、北周三朝任職。北魏時舉孝廉,考中進士,升任太常博士,被時人稱為「書庫」,歷任高唐令、大理正、濟北太守,都有能名。
  • 古代小妾身份卑微地位低,常被打罵,但是有一種連正室都不敢欺負
    古代小妾身份卑微地位低,常被打罵,但是有一種連正室都不敢欺負很多人羨慕古代的男子可以娶很多個老婆,不過這都是想想罷了,現在的女孩子早已經不是古代唯命是從的弱女子,她們早已經有了決定自己的命運的意識。古代雖然一家子人很多,尤其是女眷,但是地位最高的就是正室,其他的小妾都只是小打小鬧,真的鬥起來正室的影響力最大。除了皇帝之外,普通人家的女眷鬥的也很厲害,不過這不是小妾欺負正室,很多時候是正室想各種辦法除掉小妾。我們都知道古代的小妾沒優勢地位,很多時候只是生育的工具,要是有孩子可能日子還好過一些,但是沒有孩子的小妾會比丫鬟還不如。
  • 難道古代所有人都說古代白話?
    比如雍正就特別愛用白話寫硃批,給封疆大吏年羹堯的硃批:朕實在不知怎麼疼你,才能上對天地神明,爾用愛我之處,朕皆都體會得到,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那為何我們在電視劇或者是古代文學典籍裡面看到的經常是文言文呢?
  • 木匠他們雖然地位不高,卻沒有人敢輕易招惹
    木匠他們雖然地位不高,卻沒有人敢輕易招惹在我國古代室友非常嚴格的工作的等級限制,當時商人是最低等級的工作但是他們也擁有了非常高額的財富。而後是農民農民因為默默無聞所以是國家最為推薦的一個職業因為他們足夠穩定可以保證國家的穩定。
  • 徐文長與胡宗憲,一段大才子與封疆大吏非知遇之恩能形容的過往
    封疆大吏,大權在握。胡宗憲雄才大略,尤善用人,徐文長才華橫溢,文墨通天,兩人一拍即合,徐一躍成為胡總督的首席智囊,一篇代頌祥瑞的《進白鹿表》深得嘉靖皇帝的歡心,這篇馬屁文章實有力挽狂瀾的效用,在當時暗流湧動的朝局下,保住了胡宗憲岌岌可危的地位。更重要的是,與那些誇誇其談的文人不同,徐文長深諳兵道,有真正縱橫千軍萬馬的謀略。
  • 古代的官職「八府巡按」,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專家:百官都懼怕
    如今的螢屏上,各種各樣的清宮大劇連續不斷上映,清代這一段歷史也被改寫得亂七八糟,甚至是早已看不出來歷史原先的樣子。這種影視作品中,經常有一個十分知名的官職會出來「露個臉」,它便是「八府巡按」,要是他一出場,必然貪官汙吏得懲、壞人當誅。
  • 命理學中古代功勳卓越的高官八字命造都有哪些特點?
    八字命理中臺閣宰輔和功勳卓著的高官,能百世傳名,因為在他們的命局中,五行配合順暢,清氣發於天然;喜用皆為有情,秀氣出乎純粹;格局純粹不雜,體用有力,清秀中又有一種權勢透發出來。地位,一般泛指在社會生活等級中的位置。
  • 鴉片戰爭為例,用一篇長文說說古代官僚組織的「好話與壞話」
    通過篇文章就來說一說古代官僚組織這個話題。文章有點長,但是保證很有趣!會看到新的東西。我們先說說古代官僚組織的好話。國家在進行博弈和戰鬥的過程當中有一條鐵律,就是誰的動員和組織資源的能力越強,誰在博弈中就更有機會勝出。那在這方面誰做得最牛?
  • 蘇聯版的「格拉摩根伯爵」,西部邊防封疆大吏—白俄羅斯軍區司令
    白俄羅斯軍區/西部軍區司令,乍一聽起來似乎是一個封疆大吏的職務,但是從創建到衛國戰爭爆發,11任司令員中死了7人,13任白俄羅斯軍事委員死了6人,12任軍區參謀長中死了5人,堪稱蘇聯版的「格拉摩根伯爵」。
  • 斷案如神的「狄仁傑」,放今天官職級別有多高?說出來很難信
    中國古代有好幾位被稱為「青天」的官員,大家比較熟悉的基本就是包拯、海瑞、狄仁傑,在為民做主這個大前提之外,包拯主要就是長得比較黑,海瑞是脾氣特別剛硬,而狄仁傑則是充滿智慧,所以民間有關在三人的傳說也是各具特色,講起狄仁傑都是說他確實是斷案如神。
  • 清朝「六部尚書」哪個部門最牛?官位不高,權力極大,人人爭搶
    「清承明制」雖然清朝並沒有全然照搬明朝的政治體系,但是始終離不開明朝的影響,官職等相關理念全部沿襲明朝,清朝同樣實行三省六部制度,六部各部門長官都稱為尚書,地位極高,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