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制臺、軍門這些封疆大吏的級別有多高?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2021-01-07 夜讀史書

我們在看關於清朝時期的書籍或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裡面一些級別很高的官員會被稱呼為制臺、軍門。那麼這些人都是什麼官呢?

制臺這個稱呼很多人可能會感到陌生,但它的正式稱呼想必大多數人都聽說過,那就是總督。

總督是清朝時期級別最高的封疆大吏,官階為正二品。總督的權力很大,以兩江總督為例,其職權範圍為:總督兩江(今江蘇、安徽和江西三省)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操江、統轄南河事務。所以從職權上來看,總督不但可以管理地方上的行政、經濟,還包括了地方軍隊。

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清朝時期各省軍隊(綠營軍)的最高長官是提督,官階為從一品。總督作為一個二品官,他要插手地方軍隊方面的事務,官居從一品的提督會答應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皇帝在冊封總督的同時,一般還會給總督加上兩個從一品的官銜,分別是: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這樣一來,在品級上,總督和提督就是同個級別了。但總督被加上了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銜,自然就有權利節制提督手中的軍隊了,所以總督又被稱為制軍,而手下的官員為了表示尊重,一般會稱其為「制臺大人」。

總督的本身職權相當於現在的省委書記,不過大多數總督管轄的範圍並不只有一個省。此外,總督同時兼任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這又相當於今天的國防部長和國家監察委員會副主任。由此可見,作為清朝最高級別的封疆大吏,總督真正是名副其實了。

說完了總督(制臺),我們再來說說另一個高級別官員:軍門。其實軍門就是對提督的尊稱,提督全稱為提督軍務總兵官,負責統轄一省的綠營軍。從職權上來說,提督相當於現在的省軍區司令員。

上面已經說到過,提督雖然是省裡軍隊的最高長官,但他要受到總督的節制。不過,為了防止總督手中權力過大,各省軍隊裡的中下層軍官要受提督的節制,這樣就形成了一套相互制約的軍隊管理體系。總督可以節制高層軍官(比如提督、總兵),提督可以節制中下層軍官。總督、提督都有調兵權,但沒有統兵權。中下層軍官可以統領自己管轄內的部隊,但卻沒有調兵權。此外,士兵的軍餉都由朝廷發放,士兵吃皇糧,自然只認皇帝是「老闆」了。

此外,清朝除了各省的陸路提督之外,還設有水師提督,作為各水師的最高軍事長官。清朝最著名的水師提督要屬晚清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了,「丁軍門」這個稱呼想必在許多人的記憶中都印象深刻。

相關焦點

  • 清朝的提督是多大的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呢?
    在我們看清朝的古裝劇的時候,經常會聽到某某提督什麼的,統領一方軍隊,牛逼哄哄的,更是被稱為「軍門」。那麼,歷史上清朝的提督到底是多大的官職,還有它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呢?今天,我們就一起穿越歷史來探究清朝提督的那些鮮為人知的歷史小知識。
  • 正三品的按察使,實際有多大權力,為何屬於封疆大吏?
    在很多人的傳統印象中,每個省只有1位封疆大吏,那就是高高在上的巡撫大人。但是在清朝統治時期,每個省並不是只有1位封疆大吏,都是有4位,分別是巡撫、提督、按察使和布政使。其中,按察使的品級最低,但也是一般人得罪不起的任務。
  • 清朝的撫臺、藩臺、臬臺、道臺都是什麼官?哪個臺的官最大?
    我們在看關於清朝時期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裡面的人稱呼一些官員為撫臺、藩臺、臬臺、道臺。這些被稱為「臺」的大人都是些什麼官呢?原來,這些「臺」並不是具體的官名,而是對某種職位官員的尊稱。有資格被稱為「臺」的大人中,級別最高的要算總督,之後依次為巡撫、學政、布政使、按察使、道員。總督在清朝為地方最高級別長官,總管一省或二三省軍政大事。「制臺」是對總督(正二品)的尊稱。但是,清朝的總督一般都會被授予兵部尚書兼督察院右都御史(從一品),因此總督會被尊稱為「部堂」。如果總督加太子少保銜,則會被尊稱為「宮保」。
  • 清朝官員品級相當於現在的什麼級別?清代知府現代是什麼級別?
    清朝的官員級別和現在的官員級別並沒有嚴格的對應關係,而且都有特殊的情況存在,所以,我們只能根據他們的職權管轄範圍大概來推測一下。清朝的核心級別,以乾隆時期為準,是九品十八級制度。即總共分為九品,每品又分為正品和從品,共十八個等級。
  • 清朝總督、提督、駐防將軍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誰的官更大?
    清朝時期,地方上級別最高的文官是總督,級別最高的武官是提督和駐防將軍。由於這幾個官職都屬於省級最高長官,因此也被稱為封疆大吏。那麼,清朝的總督、提督、駐防將軍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誰的官更大呢?從職權上來看,總督相當於現在的省委書記,但由於一些總督可以統轄二、三個省(如兩廣總督、東三省總督),因此總督的實際地位往往要比現在的省委書記更大。清朝共設有九大總督,分別是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兩廣總督、閩浙總督、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雲貴總督、東三省總督。
  • 曾國藩兩次擔任過兩江總督,權力有多大?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
    曾國藩兩次擔任過兩江總督,權力有多大?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曾國藩號稱「千古第一完人」,不僅學問搞得好,而且官場也是混得風生水起。此外,曾國藩行軍布陣也很有一套,更別說為人處世了。所以,如此曾國藩沒有理由官場失意。
  • 清朝的將軍、提督、都統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軍官?
    我們在看關於清朝時期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裡面一些人物是某某將軍、某某提督、某某都統,這些都是清朝武官的職務,那麼這些職務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軍官呢?清朝官制共分九品十八個級別,每個品級裡有正、從之分。將軍、提督、都統全是高級武官。
  • 從一品總督和正二品巡撫,作為封疆大吏,誰的權力更大?
    但並沒有徹底形成,在清朝入關之後,總督和巡撫才逐漸成為地方上的封疆大吏,而且管轄區和職權範圍也逐步固定。我們看一下總督,清朝總計有9位總督,例如兩江總督、湖廣總督、陝甘總督等等。總督一般掛兵部尚書或者兵部侍郎的頭銜,屬於從一品或者正二品文官。在官場上,一般稱呼總督為「部堂大人」或者「制臺大人。」總督一般管理兩三個省,例如陝甘總督,負責管理陝西和甘肅等地區。
  • 李衛32歲就當上的戶部郎中,放到今天相當於什麼官?說出來不敢信
    在漢朝以後,歷朝歷代都有延續「捐官」這個制度,但是只有清朝最為盛行,甚至於最多的時候,有百分之六十的官員都是通過「捐官」得來。在這種情況下,連字都認不全,接到公文需要下屬念出來才懂的李衛,能夠成為大清朝的官員也就不足為奇。
  • 比封疆大吏權力還高,清朝的這個職務,兩百年裡只出現過一位漢人
    我們知道清朝這個朝代本身是由當時關外的滿族入關之後所建立起來的一個王朝。從本質上來說是屬於典型的以少數民族入關而一統中原的朝代。對於清王朝這樣一個朝代大部分的人的印象基本上都主要來源於現在影視劇相關的一些清朝題材之中,應該說與我國歷代其他的王朝相比,清朝是有著一些比較優秀的地方,同時有著一些比較落後的地方的。我們在前面已經說到了清朝本身是由少數民族建立起來的,那麼就會產生一個問題,那就是在清朝,一些擁有極高權力的特殊職務基本上完全是由滿族人來做的。
  • 清朝的大學士、軍機大臣、尚書、總督、巡撫都是什麼官?
    大學士的名額共六人,清朝中期形成了「三殿三閣」的配置。按級別從高到低依次是「保和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不常設,所以誰如果能被封為文華殿大學士,至少說明榮譽是很高的,和珅便是文華殿大學士,張廷玉是保和殿大學士。
  • 清朝九門提督有多少人馬?步軍統領為何總是更換?嘉慶提升其官銜
    在我們很多人的印象當中,九門提督的職位雖然比較重要,可感覺跟看大門的沒什麼差別。其實我們完全誤會了九門提督的品銜,因為他在嘉慶親政之前,就已經是二品大員了。二品大員放到地方上,好歹也是一省的巡撫,相當於現在的省長級別。你能說九門提督就是個看大門的嗎?
  • 清朝的「二品大員」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務?級別太高,你可能不信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可謂是封建制度的集大成者,其中官制體系的系統有效、成熟完善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清王朝對中原地區的有效統治。一般而言,清朝官職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類,而官職體系有著等級森嚴、尊卑明確的「品級」對應。
  • 清朝官員的仕途升遷,哪一級最難跨越?從「四品」升「三品」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充分吸取了前朝歷代之經驗教訓,可謂封建制度的集大成者。成熟、完善、系統的「九品十八級」官制體系,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制度之一。清朝時期的品級,類似現今的行政級別劃分,從「正一品」到「從九品」,依次對應現今的「正國級」到「副股級」。
  • 「四品」升「三品」,為何是清朝最難逾越的一道坎?待遇差別太大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充分吸取了前朝歷代之經驗教訓,可謂封建制度的集大成者。成熟、完善、系統的「九品十八級」官制體系,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制度之一。清朝時期的品級,類似現今的行政級別劃分,從「正一品」到「從九品」,依次對應現今的「正國級」到「副股級」。
  • 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務?
    整體來看,「八府巡按」就是皇帝派往民間維護正義、主持公道的全權代表,手握生殺大權,遠比總督、巡撫這些封疆大吏要囂張許多。就其行政級別和具體權勢而言,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務呢? 「八府巡按」,又稱「八府巡撫」,在古代的官制體系中,這一官職名稱並不存在,僅出現於古代的戲文或者小說中。
  • 清朝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領班軍機大臣相當於總理,是政府一把手,其他軍機大臣、內閣大學士相當於副總理、國務委員。軍機大臣和珅清朝內閣在入關前是以內三院為前身,入關後吸收了明朝內閣制度。雖在官制上部分沿襲明朝內閣制度,但清權力卻遠不如明朝,更加比不上以往的宰相,閣臣只是揣測上意,通過票擬、題奏本章來處理日常政務而已。雍正年間設立軍機處,軍機大臣參劃軍國大政,諭旨政令多由此處撰擬,部分發往內閣,再由內閣發往各部處理;部分不經內閣,直接廷寄至各官奉行。奏摺的批閱、文武官員的任免、科考事宜、重案審理等均有軍機處的參與。內閣逐漸成為一個承旨辦事的官僚機構,屬於政務機關而非權力機關。
  • 清朝「正一品」官有多稀少?除了太師太傅,恐怕大部分你都沒聽過
    清代的官吏等級制度沿用了自漢魏六朝以來的「九品十八級」基本制度,也就是從一到九分為九個品級,而每個品級又有正和從之分,所謂「從」大概就相當於副官的意思,可是無論如何官高一級也是壓死人的。越往上走則越是艱難,到了正二品之後很多都是在皇帝身邊工作的大官員了,要麼就是個地方的封疆大吏。
  • 古代的「八府巡按」,到底是個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
    秦沛版「八府巡按」劇照整體來看,「八府巡按」就是皇帝派往民間維護正義、主持公道的全權代表,手握生殺大權,遠比總督、巡撫這些封疆大吏要囂張許多。就其行政級別和具體權勢而言,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務呢?「八府巡按」,又稱「八府巡撫」,在古代的官制體系中,這一官職名稱並不存在,僅出現於古代的戲文或者小說中。
  • 清朝的中堂、部堂、中丞都是什麼官?哪個官最大?
    我們在看關於清朝時期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裡面一些人稱呼某位官員叫「中堂大人」、「部堂大人」、「中丞大人」,那麼這些被稱為中堂、部堂、中丞的大人都是什麼官呢?「中堂」是清朝對大學士的尊稱。總督(正二品)是清代權力最高的封疆大吏,大部分都會加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銜,加銜後的總督為從一品。清代各衙署長官因為都要在大堂上處理重要公務,故稱堂官。總督加了兵部尚書銜,因此被尊稱為「部堂」。此外,清朝還設有漕運總督、河道總督,擔任這兩個衙門的總督不能被稱為部堂,但可以尊稱為漕臺、漕帥,河臺、河帥。「中丞」是清朝對巡撫的尊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