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南京一家媒體報導《我市最大外籍居民聚集地仙林街道提供暖心服務 為了684個「老外」的安康》,文中提到:「有的『老外』一次只買4片麵包,確保每天吃新鮮的,我們就每天送上門。」「『老外』要喝桶裝純淨水,一次性購買了4大桶,我們就幫他一桶一桶從小區門口扛到樓上。」「有一位外國友人買了大件物品,沒有電梯,我們硬是派了兩個人抬上4樓、送進家裡。」「有個小年輕酷愛淘寶,我們有一天幫他送了20多趟快遞……」
此報導一出,立即引發社會關注,不少網友留言稱,種種服務貼心過度,並質疑本地居民在隔離期間是否能享受相等的隔離服務。
面對質疑,仙林街道辦事處辦公室工作人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暖心服務的目的是為了將疫情防控工作做好,也是為了解決疫情防控期間外籍人士在語言溝通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記者查閱公開資料得知,仙林街道轄區有3000餘名外籍人士,為南京市最大的外籍居民聚集地。據報導,新冠疫情防控期間,返回轄區和一直沒有離開的外籍人士共有1000餘人,以上學和工作為主。
面對網友質疑此番種種貼心服務是否過度?中國居民在隔離期間是否能享受到同等的隔離服務?仙林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此前在接受媒體報導採訪時稱,「對於處於隔離期間的中國人,社區和物業工作人員也會提供相應的服務。」
據仙林街道黨工委書記孫金娣向媒體介紹,截至目前,街道累計有涉外集中觀察者306人,其中已解除149人,仍在集中隔離觀察的157人;累計居家隔離觀察378人,已解除205人,仍在居家隔離觀察173人。累計684名「老外」享受到了「包保服務」。
來源:封面新聞、新浪微博等
責任編輯:黎芳羽
支持我們請點讚或使用評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