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學生年度人物候選丨周逸美:戰疫先聲,青年力量

2020-12-16 澎湃新聞

清華學生年度人物候選丨周逸美:戰疫先聲,青年力量

2020-12-11 11: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20年清華大學學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自11月下旬正式啟動。經過報名和評審委員會初評,現已產生21名「清華大學學生年度人物」提名候選人,並於12月10日下午3點正式開啟網絡投票環節。

全校學生和教職員工可在學生清華網站為「清華大學學生年度人物」提名候選人投票(可由本推送閱讀原文連結跳轉)。投票截止時間為12月13日下午3點。

2020年清華大學學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

清華經管學院

2018級管科直博生周逸美同學

入選提名候選人

讓我們一起走進她的故事、為她打call吧!

2月7日上午10點,清華大學經管學院2018級博士生、家住湖北省赤壁市的周逸美打開麥克,以《清華人的使命與擔當——基於湖北籍學子的所見所感》為題,向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人文博192黨支部的同學們介紹湖北抗疫一線的實況,打響了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清華大學博士生講師團「線上防疫志願宣講」的第一槍。

周逸美向聽眾展示疫情一線的觀察

疫情風雨中,挺身而出的青年宣講者

疫情初期,作為土生土長的「網生代」,與周逸美年齡相仿的青年學生群體對變動不居的疫情局勢最為敏銳,受到的衝擊也最大。身在疫區,她首先想到的就是把湖北籍學生凝聚起來。但是疫情初期,大家只是儘量將自己能了解到的消息往群裡分享,甚至有些消息並未經過核實,未知的病毒讓同學們恐慌心理加劇。作為「THU湖北籍-共克時艱」湖北群群主,她提倡同學們多往群裡核實的消息和有效的防疫建議,要為自己言行負責,傳播理性聲音。

戰況膠著是現實,但有力的防疫措施和精神支撐從未缺席,周逸美主動擔任防疫志願宣講隊講師,帶來來自一線的理性觀察。她結合自己在疫區的見聞,講述湖北基層群眾抗擊疫情的生活實況,與湖北人民為抗擊疫情全局做出的犧牲和努力。「第一次宣講聽眾們的熱情好得遠遠超出了我的意料,」周逸美感嘆道,絕大多數同學們第一次接觸到真實的湖北防疫時況,討論極為熱烈。了解到缺少防疫物資,很多同學提出希望提供援助。

宣講結束,支部書記說了三次散會,然而沒有人離開、沒有人下線。在大家無聲的、溫暖的陪伴中,周逸美不禁有些哽咽:「看到大家在了解到當下真實的湖北後,紛紛出聲為湖北加油,並開始拿出實際行動抗擊疫情,我的感動難以言喻。大家對湖北的關心,讓我感受到武漢並不孤單,湖北並不孤單,我們也有了繼續前行的力量。」

疫情爆發以來,周逸美先後在本研黨支部、清華大學校友會、豐臺區委等集體宣講20餘場,覆蓋人數2000多人,把積極的態度和力量傳遞給更多人。為了更好的進行宣講,她還配合製作《湖北疫情實拍》視頻記錄疫情防控情況,讓大家更好的感受疫情前線。從「該怎麼辦?」到「我可以幫忙做什麼?」,越來越多的同學開始討論如何防疫抗疫。她與黨支部成員們的交流,讓她感受到聽眾們與她的共同成長,更讓她看到這份感動與力量的傳遞。

宣講後聽眾們鼓勵逸美、聲援武漢

擔當社會責任,貢獻青年力量

「成熟和堅強是來之不易的。疫情來勢洶洶,我必須努力將疫情對我科研項目、日常學習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化被動為主動。」身處疫區混雜的信息漩渦中央的周逸美,一開始也經歷焦慮和迷惘,而抗疫志願宣講為她打開了一扇溝通與交流的窗戶,「宣講為我提供了與聽眾互通交流的窗口,每場宣講不僅是解壓的過程,更是鼓足動力再出發的加油站。」每一次宣講和交流都能促使周逸美加強客觀觀察、關注基層社區的防疫情況。而看到聽眾們對疫情發展和湖北生活實況的關切,看到自己的宣講帶動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共同抗擊疫情,周逸美開始思考,「身在清華學生,我們還能做什麼?」

微信群中分享物資援助消息

周逸美一方面引導「THU湖北籍-共克時艱」群成員都理智看待各種信息、保持積極狀態,另一方面還帶頭在群裡分享物資對接消息,充分發揮同學們的地域優勢,逐漸同學們也紛紛加入,建立連接的橋梁。

除了積極聯繫例如清華大學湖北省校友會等捐助單位,努力促成愛心團體和求援單位之間的聯繫,周逸美還通過研究生抗疫服務隊的平臺,為受疫情影響的學子提供學業輔導和心理疏導等志願服務,向社會貢獻來自清華的青年力量。2月22日,周逸美以溫暖UP主的形象,代表服務隊在B站開展了第一堂直播課程。她圍繞著「疫情期間的心態調整和習慣養成」的主題進行宣講,為孩子們進行心理疏導和居家學習指導。

周逸美進行第一堂課程線上直播

第一場直播觀看人數超過1.6萬人次,周逸美再次受邀為高考學子作考前的最後一場直播,幫忙他們更好地度過這場特殊的高考。在平時,周逸美還會深度參與其他直播備課的審核,積極給對接的高中班級進行課程輔導和線上答疑,為孩子們帶來鼓勵和溫暖陪伴。

堅定理想信念,以青年之正能量發聲

疫情期間參加抗「疫」宣講、幫助身邊人做好防疫心理建設的經歷,周逸美對一些社會問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看法,也深切感受到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一場疫情,也讓她心中的「黨員」從過去樸素的歷史敬仰,變成了一個活生生的集體群像、一個個腳踏泥土的踐行者,她愈加期待、憧憬著自己能夠早日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我想,此刻我已經做好了準備,迎接這個莊嚴而神聖的決定。」她與講師團的戰友們和志願小夥伴們約定,鄭重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

周逸美在習近平五四重要寄語精神討論學習會上分享交流

周逸美返校後走進消防部隊進行宣講交流

抗疫功有竟,成長路無涯。疫情過後,學習成長之路還在繼續。一方面,周逸美積極加強理論學習與實踐。另一方面,一系列的宣講和志願工作讓她更加堅信以青年之正能量發聲的重要性。她受邀參加校研團文化部「對話清華90後」專訪,講述青年精神和對清華擔當的理解;給本科社工骨幹講述自己遞交入黨申請書的成長曆程,產生良好的示範效應;在東川團區委給學子們進行講述讀書的意義,分享青年擔當;作為清華學生代表參加教育部組織的「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清春韶華,90後,到!」活動,代表90後發聲……周逸美在不斷努力成長為一名「又紅又專」的清華人的路上,也帶動更多的人在這條路上前行。

讓我們一起為她打call、投出寶貴的一票吧!

原標題:《清華學生年度人物候選丨周逸美:戰疫先聲,青年力量》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2020清華大學學生年度人物提名名單出爐!線上投票開始!
    2020年清華大學學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自11月下旬正式啟動。經過報名和評審委員會初評,現已產生21名「清華大學學生年度人物」提名候選人,並於12月10日下午3點正式開啟網絡投票環節。全校學生和教職員工可在學生清華網站為「清華大學學生年度人物」提名候選人投票(可由本推送閱讀原文連結跳轉)。投票截止時間為12月13日下午3點。於盛 清華大學建設管理系 2018級碩士生。
  • 清華學生年度人物候選丨清華大學校園講解志願者
    經過十多年發展,校園志願講解不斷豐富完善,已經從小眾參與的志願活動發展成為清華校園內參與人數最多的志願活動,形成了重點突出,全年覆蓋,影響輻射的公益特色:講解志願服務團以每年三場大型校園講解活動為抓手,積極輻射同學們參與到校園公益中來。
  • 2018清華大學學生年度人物揭曉
    2018清華大學學生年度人物揭曉來源:「清華小五爺園」微信公眾號新年晚會上,校領導剛剛為2018清華大學學生年度人物頒獎,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一睹年度人物們的風採吧!回校後他成立了學生鄉村振興工作室,凝聚更多師生共同走上鄉村振興之路。2018年,他從建院碩士畢業,去到馬院讀博,期望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把馬克思主義書寫在祖國大地上,用自己的實踐和理論為中國鄉村發展添磚加瓦,並積極推廣宣傳鄉村振興的意義和青年應該承擔的責任。
  • 北京大學「2019學生年度人物」名單揭曉:共10人,都非常優秀!
    近日,「北京大學學生年度人物·2019」獲獎名單正式揭曉,一起跟隨小編來看看吧!候選學生風採展示(朱睿智為視頻答辯)深耕學科專業 攻堅學術科研公共衛生學院2015級博士生董彥會在攻讀博士期間以第一作者發表中英文論文23篇,其中SCI論文11篇,影響因子累計為48.668;其他共同合作的中英文論文49篇,總被引次數
  • 大學生年度人物|川農學生年度人物評選,需要你來決定!
    2020年即將悄然走過今年的最後一件大事——「學生年度人物」評選如期而至等你投出寶貴的一票~學生年度人物評選旨在通過川農學子的親身經歷或事跡,展現青年學子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和時代精神,年度人物評選自2016年起作為學生重點和精品活動,每年在學習科研、創新創業、志願服務、社會實踐、文體活動等方面挖掘有突出表現的個人或團隊,
  • 北京大學2019學生年度人物出爐:共10人,都是超級學霸,太優秀了!
    近日「北京大學學生年度人物·2019」揭榜,經過院系推薦、師生代表投票、終評答辯分享,共有十位同學獲此榮譽。一起走近2019年度「北京大學學生年度人物」看學霸們如何刻畫青春最美的姿態。候選學生答辯風採展示(朱睿智為視頻答辯)排名不分先後他們深耕學科專業,攻堅學術科研公共衛生學院2015級博士生董彥會在攻讀博士期間以第一作者發表中英文論文23篇,其中SCI論文
  • 2019清華大學學生年度人物提名名單出爐:都好優秀!你會選擇誰?
    2019年清華大學學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自11月20日正式啟動。經過報名和評選委員會評分,現已產生20名「學生年度人物」提名候選人,具體如下,你覺得誰更優秀?2019年,作為學生藝術團合唱隊輔導員,她帶隊赴瑞典哥德堡參加世界合唱大獎賽暨第四屆歐洲合唱比賽。合唱隊斬獲青年組公開賽及大獎賽兩項金獎,這是合唱隊近二十年首次出國參加世界合唱比賽,也是合唱隊首次獲得世界合唱比賽金獎,創造了清華合唱的歷史。
  • 華北理工大學:戰疫故事大講堂激勵青年學生成長
    新學期開始,華北理工大學推出戰疫思政課——戰疫故事大講堂。該校邀請本校附屬醫院曾經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擔當主講人。他們以親身經歷,深情講述戰疫一線的感人故事,生動展現醫者仁心的責任與擔當,深刻詮釋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抗疫精神,為全校大學生上了一堂堂生動活潑、充滿正能量的思政課。
  • 清華本科生選課將執行「候選隊列」方案,體育課除外
    清華本科生選課將執行「候選隊列」方案,體育課除外 葉雨婷/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 2017-12-05 15:12
  • 晉城:「誠信還糧」夫婦候選感動中國2013年度人物
    原標題:晉城:「誠信還糧」夫婦候選感動中國2013年度人物 李繼林、劉平桂夫婦  人民網晉城12月4日電(來虹)「堅持兌糧還面,演繹草根誠信。」在晉城,一提起「誠信還糧」這四個字,人民就會想到李繼林、劉平桂夫婦打工還糧、不負鄉親的感人事跡。
  • 天津財經大學譚林汝媛同學榮獲天津市高校「大學生年度人物」榮譽...
    12月10日,由中共天津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天津市教育委員會主辦的2019-2020學年天津市高校「大學生年度人物」評選終評會在天津外國語大學大學生活動中心舉行。
  • 青年戰疫丨成理志願者戰疫日記
    20來歲的青年學生面對疫情的肆虐能做些什麼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成都理工大學的青年志願者們他們積極響應黨的號召變身防控志願者、無償獻血人奔赴這場戰「疫」中需要他們的地方在保護自己的同時也成為他人的守護者這是關乎我們每個人的戰「
  • 肖靜:傳播「融媒」先聲 講好戰「疫」故事
    自疫情發生以來,作為東營市教育局官方微信公眾號「東營教育發布」的編輯,肖靜沒休息過一天,她注重發揮媒體深度融合優勢,貼緊主線,聚焦主題,傳播「融媒」先聲,講好戰「疫」故事,積極匯聚教育系統全民戰「疫」強大力量。
  • 「感動河北」年度人物評選|「鐵人」醫生楊楠:兩萬字戰疫日記詮釋戰疫精神
    燕趙都市報社主辦、河北省福利彩票發行管理中心協辦的「福彩杯2020感動河北」年度人物評選活動」推薦給我們推選渠道詳見文章最後2020感動河北年度人物候選人的感人事跡正在陸續刊發武漢經歷增添一份責任12月4日,作為燕趙都市報主辦的福彩杯2020感動河北年度人物候選人
  • 柯璀玲入選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100人候選名單
    近日,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宣傳活動候選人名單公布。來自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裕固族服飾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柯璀玲榜上有名!來源:光明日報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100人候選名單公布近日,由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指導,光明日報社、光明網主辦的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宣傳活動已確定100名候選人名單
  • 山大舉行2020年度「榜樣的力量」頒獎典禮
    12月28日下午,山東大學在中心校區音樂廳舉行2020年度「榜樣的力量」優秀學生頒獎典禮,表彰2020年山東大學校長獎、國家獎學金、自強之星、研究生學術之星、優秀大學生退役士兵代表和先進班集體典禮上,校黨委書記郭新立先後為山東大學2020年「榜樣的力量」學生年度人物和「優良學風班」和「先進班集體」
  • 廣東青年志願者以「譯」戰疫
    廣東青年志願者以「譯」戰疫金羊網  作者:譚錚  2020-03-26 一群多語種青年志願者不畏風險,響應號召,活躍在防疫工作第一線。
  • 宿州入圍第22屆省「青年五四獎章」候選人員名單
    經全省各地各單位、各行業的精心推薦和評選辦公室的嚴格審核,共有71名優秀青年和17個青年集體成為候選個人和候選集體 近日,團省委、省青聯全面開展第22屆「安徽青年五四獎章」評選工作。
  • 2020環球網教育盛典候選機構:清華志清中學國際部
    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下,全國各地學校及教育機構積極開展在線教育,雲課堂為疫情期間解決學生學習等問題做出了巨大貢獻。教育,需要公益的力量。由環球網、知更鳥網共同舉辦,維思傳媒承辦的第二屆「公益,讓教育更美好——環球網教育盛典」拉開帷幕。
  • 這位南開學子,當選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
    他是南開大學學生最高榮譽「周恩來獎學金」獲得者。他是「天津市大學生年度人物」第一名。他曾帶領團隊一舉斬獲「網際網路+」國賽金獎。不久前,第十五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評選結果揭曉。盧彪成為全國20位「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之一。博士畢業後,盧彪現已留校工作,作為人工智慧學院的一名青年教師,他正以百倍熱情投入到教學科研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