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躍的開發板 發表於 2020-04-05 10:18:00
本次介紹以下項目中的第三項「輸入電容器和二極體的配置」。
輸入電容器和二極體的配置
接下來介紹的PCB板布局將以介紹電流路徑時使用的右側電路為基礎。請回憶本電路的同時看PCB板布局圖。
首先,配置最重要的元器件——輸入電容器和二極體。
本章的最開始的「DC/DC轉換器的PCB板布局概述」中的「PCB 布局的要點」 中提到
「將輸入電容器和二極體在與IC引腳相同的面,儘可能地配置在IC最近處」。這顯然是非常重要的要點,所以請務必記住。
輸入電容器在電流電容較小的電源(IO≤1A)時,電容值也變小,因此有時1個陶瓷電容器即可同時充當CIN和CBYPASS。這是因為陶瓷電容器隨著電容值變小,其頻率特性變好。但是,不同陶瓷電容器的頻率特性不同,因此需要確認實際使用產品的頻率特性。
CIN所用的大容值電容器,如以下所示,一般特別頻率特性較差,因此,需要與CIN並聯配置頻率特性優異的高頻用去耦電容器CBYPASS。
CBYPASS請使用表面貼裝型的疊層陶瓷電容器。
Figure 2. 陶瓷電容器的頻率特性
接下來,通過實際的布局來介紹好的例子和不好的例子。
Figure 3-a表示理想的輸入電容器布局例。CBYPASS配置於與IC引腳相同面的最近處。
Figure 3-a. 理想的輸入電容器配置
CBYPASS供給大部分脈衝狀的電流,因此大容量電容器CIN如Figure 3-b所示,離開2cm左右也沒問題,但請遵循前面提到的「儘可能地接近IC」。
Figure 3-b. CBYPASS配置於與IC相同面的最近處時,CIN距離2cm左右也沒問題與之相對, Figure 3-b為妥協的例子。
因空間原因無法在IC相同面配置CIN時,以正確配置了CBYPASS為前提,可如Figure3-c所示,藉助導通孔配置於背面。
但是,此時,可能能夠迴避噪聲相關風險,但因導通孔電阻的影響,在大電流時紋波電壓可能會増加,因此需要進行實際確認。
Figure 3-c. 將CIN配置於背面時擔心紋波電壓増加
下面的Figure 3-d為CBYPASS和CIN配置於背面的布局。
本布局受導通孔的電感成分影響,電壓噪聲増加,因此絕對不可進行這樣的布局。
Figure 3-d. 不可進行的輸入電容器配置,受導通孔電感影響噪聲増加
Figure 3-e 為CBYPASS、CIN及二極體D1的理想布局。
CBYPASS配置於IC的VIN引腳及GND引腳最近處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降壓型轉換器時,即使將CBYPASS配置於IC的最近處,CIN的接地也存在數百MHz的高頻。因此,建議CIN的接地和輸出電容器CO的接地離開1cm~2cm進行配置。
Figure 3-e. 理想的續流二極體的配置
二極體D1也配置於與IC引腳同面的最近處。二極體使用最短且較寬的布線,需要直接連接於IC的開關引腳和GND引腳。
藉助導通孔配置於背面時,受導通孔電感的影響,噪聲將增加,因此絕對不可藉助導通孔。
Figure 3-f是不好的二極體布局示例。
CBYPASS、IC的VIN引腳及GND引腳的距離較遠,因此受布線電感的影響產生電壓噪聲/振鈴。
二極體、IC的開關引腳和GND引腳和的距離較遠,因此布線電感増加,尖峰噪聲變大。
Figure 3-f. 不好的二極體布局
CBYPASS的配置不當,即未接近配置時,受布線長度或導通孔影響寄生電感增加。從而隨著開關而產生較大振鈴。
此外,到輸入電容器的環路成為天線,噪聲輻射到周邊。
下面的波形是CBYPASS離開2mm時和10mm時的波形。可見振鈴明顯變大。
前面的說明中也略有提到,這是因為布局的影響非常直接地顯示出來的結果。在實際的布局工作中,可能有時不得不妥協。但是,請儘量將妥協部分控制在最低限度,爭取達到理想布局。
關鍵要點:
・最好最先從輸入電容器和二極體的配置開始。
・將輸入電容器和二極體在與IC引腳相同的面,儘可能地配置在IC最近處是鐵則。
・寄生電感會導致噪聲,因此導通孔的使用需要充分探討。電流開關的位置需要注意。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