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地震可怕的是海嘯,比海嘯可怕的是核洩漏,比核洩漏可怕的是謠言。2011年3月17日晚,成都理工大學臨時開設了《核電站安全與核輻射防護》科普講座,為的是讓學生正確認識核輻射,以闢謠「鹽」。
「鹽」過其實
「今早,接到老父親電話,問:要不要多吃碘鹽?」成都理工大學核技術與自動化工程學院院長
庹先國教授開場話音一落,座無虛席的報告廳頓時熱絡起來。「科普報告正是緣自這通電話。」
近幾天,受日本核電站洩漏事故影響,廣東、浙江、安徽、江西、四川等地相繼出現食鹽搶購潮。有消息稱,食用加碘鹽可以防核輻射,亦有人擔心日本核事故會汙染海鹽。瘋狂地搶購使加碘鹽價格不斷抬高,從平常的1塊多漲至10塊多。
「即使每天吃兩斤碘鹽,也不能防輻射,只吃成高血壓。」庹先國解釋說,碘鹽所含碘屬於『微量』,每公斤食用鹽中碘含量僅為20-30毫克,對防輻射起不到任何作用。瘋狂搶購食鹽實在沒有必要。如真在環境中檢測到有放射性碘131的存在,也需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碘片,不能亂吃碘鹽。
正確看待放射性
「每天我們都會受核聚變的恩澤。」此語一出,全場爆笑。「太陽就給予了我們這種恩澤。「其實,輻射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應該正確看待。」庹先國舉例,比如坐10小時飛機會遭受30微西弗輻射、照一次X光會遭到100-200微西弗輻射。
通常來講,輻射量小於100毫西弗對人體是沒有危害的,大於4000毫西弗才會導致人死亡。在100-500毫西弗之間人體沒有異樣感覺,只是血樣中的白細胞減少。上升到1000-2000毫西弗時會出現疲勞、嘔吐、食慾減退、暫時性脫髮、紅細胞減少等症狀。而上升到2000-4000時骨髓和骨密度會遭到破壞,紅細胞和白細胞數量極度減少,同時伴有內出血、嘔吐和腹瀉症狀。
「中國距離福島核電站最近的地區都有近1000公裡,所以完全沒有必要恐慌被輻射。」庹先國指出,在歷史上,即使是車諾比這樣的嚴重事故,一般認為其真正造成永久性傷害汙染的半徑是50公裡,而封閉撤離區是半徑30公裡,其他衍生災害也局限在數百公裡內。
相關報導稱,3月15日在福島第一核電站所檢測到的最大輻射量是每小時8217微西弗約8.2毫西弗。所以,即使是在日本福島核電站幾十公裡外的居民,只要採取正確的防護措施,也不會對健康造成太大影響。
走久了需要歇一歇
日本福島核電站引發的危機給全球核電的發展蒙上陰影,美國、德國、法國、英國、中國等紛紛開始全面核設施檢查。國務院常務會議也在第一時間內做出了對核設施進行全面安全檢查,嚴格審批新建核電項目等相關決定。
「我們國家全面檢查核設施安全並嚴格審批新上核電項目是非常必要的。就象我們走久了需要歇一歇,是為了積蓄力量走得更遠。」庹先國表示,從三哩島到車諾比再到福島,人類利用核技術的徵程註定充滿曲折。但不可否認的是,世界發展是需要核電的,核電與其他能源方式相比具有性價比高、清潔等特點,是節能減排的必須。
「也許只有未來核聚變能的安全應用才能從根本上滿足我們人類對能源的需求。在和平利用核技術的徵途上,我們還任重而道遠。」庹先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