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慵懶範兒
簡·奧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終年42歲,英國女小說家,主要作品有《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等。
她雖然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只逗留了短暫的42個春秋,但她名垂青史。
著名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讀書喜歡跳讀,但他今生無法跳讀的小說只有兩部,其中就有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著有的代表作有《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
然而,和威廉·薩默塞特·毛姆觀點完全不同的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卻說:「一個圖書館只要沒有奧斯汀的書就是好圖書館。」
可見,簡·奧斯汀有多豪橫,她讓讚揚和反對她的聲音都到了高不可及的地步。
一種神秘感迅速在簡·奧斯汀身上蔓延開來,簡·奧斯汀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我們見識過金星的「毒舌」,而有人給簡·奧斯汀貼標:毒舌。
200多年前就有了這樣的奇女子,金星可算找到「師祖」了。
01
簡·奧斯汀,生於英國漢普郡的史蒂文頓,兄弟姐妹八人。
父親是史蒂文頓的的教區長,是個學問淵博的牧師。
她母親出生於比較富有的家庭,是個有文化修養的婦人。
由於出生在男權社會,簡·奧斯汀並沒有進過正規學校,但她出生在優越的家庭依然有很好的讀書環境。
無拘無束的學習環境讓她博覽群書,培養了她的寫作興趣。
在十三四歲,她寫作天賦就自然流露出來,她的語言表達能力極強。於是,她將語言轉換成文字流露於筆端。
1795年,20歲的簡·奧斯汀已經出落成一個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情竇初開的她對聰明狡黠的愛爾蘭年輕律師勒弗羅伊一見鍾情,雙雙墜入愛河。
可惜,被棒打鴛鴦。
那個時代,婚姻自己是做不了主的,若自己心儀的人父母也喜歡,那是萬幸。
然而,簡·奧斯汀愛的是個窮小子,和父母心中的有錢人家孩子相距甚遠。
勒弗羅伊家也有6個孩子,他的家人也執意與富貴之家聯姻,於是將勒弗羅伊召回愛爾蘭。
兩個相愛的人就這樣被生生分離,從此天各一方。
簡·奧斯汀心灰意冷,她給姐姐卡桑德拉的信中表達了無奈和傷心:「終於,這一天還是到來了,我將與湯姆·勒弗羅伊告別。而當你收到這封信時,一切都已結束。一想到這些,我不禁淚流。」
簡·奧斯汀是個感情很專一而且很偏執的人,這段情傷到了她骨子裡。
她選擇終身不嫁,她將所有未了的情感注入文學創作中。
而勒弗羅伊如家人所願,娶了個大家閨秀,還成為愛爾蘭最高法院首席法官。他將這份初戀埋在心底,直至晚年,他才向侄子坦言,曾與一位作家有過一段「少年之愛」。
婚姻中,選擇不同,一份情安放處也不同。
02
簡·奧斯汀將青春少女的苦澀滋味融進她的小說,或許這才是最安全的存放處。
21歲那年,她的第一部小說,題名《最初的印象》完成,她與出版商聯繫出版,但沒有結果。
男權社會,女人的情感和身體是他人的附屬品,想在社會層面發聲豈不是「難於上青天」嗎?
但簡·奧斯汀骨子裡天生有一股倔強。
就在這一年,她又開始寫《埃莉諾與瑪麗安》,之後她又寫《諾桑覺寺》,於1799年寫完,4年完成3部小說。
期間,她最喜歡的姐姐給了她慰藉。
簡·奧斯汀十分喜歡且依賴的姐姐,名叫卡桑德拉,比簡·奧斯汀更美,性格文靜,少有脾氣。
簡·奧斯汀對姐姐依戀到什麼程度呢?
她母親誇張地說:「就算卡桑德拉要被砍頭,簡也會跟隨她同去。」
有姐姐這樣可以信賴的人,簡·奧斯汀心裡的孤寂或許減輕了不少,也轉換成另一種力量。
據說《傲慢與偏見》中女主角伊莉莎白,就有姐姐的影子。
被拒絕出版的小說在十幾年後,簡·奧斯汀將《最初的印象》經過改寫,改名為《傲慢與偏見》,《埃莉諾與瑪麗安》經過改寫,改名為《理智與情感》,分別得到出版。
簡·奧斯汀,在寫作的道路上終於見到了天日。這或許也療愈了父親曾經帶給她的第二次傷害。
簡·奧斯汀神經極為敏感,父親自作主張的另一個舉動,讓她崩潰。
03
1800年父親退休,全家遷居巴思。
簡·奧斯汀不喜歡這個地方,據說為此她得了憂鬱症。
在這裡,奧斯汀拒絕了一位將繼承大筆財產的青年的求婚,她說她不愛他,其實她心裡再也融不進他人。
少女潔白如雪的愛一旦被摧毀,她的心就死於真愛。
好在在居巴思只住了四年,父親去世,母親、姐姐決定換一個新環境,他們搬到南安普敦。
1809年,他們再次搬家到喬頓。
在這裡,簡·奧斯汀心情大好,她完成了人生另外3部作品:《曼斯菲爾德莊園》、《愛瑪》和《勸導》。
或許由於命運一次次捉弄,她在後來的作品中,沒有了往日的生機。
她對自己很嚴苛,《勸導》在她病重期間完成,因為不滿意,生前沒有發表,在她去世後,她哥哥亨利·奧斯汀負責出版了《勸導》,並且第一次用了簡·奧斯汀這個真名。
1816年初,簡·奧斯汀病魔纏身,身體日益衰弱,1817年5月被送到溫徹斯特接受治療,因醫治無效,於7月18日,死在她最依賴信任的姐姐的懷抱裡。
她走完了她短暫的一生,流芳百世於後人傳頌。
簡·奧斯汀的小說出現在19世紀初葉,一掃風行一時的假浪漫主義潮流,其繼承和發展了英國18世紀優秀的現實主義傳統,且為19世紀現實主義小說的高潮到來做好了準備,在英國小說的發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被譽為地位「可與莎士比亞平起平坐」的作家。
1995年,新一輪的全球性「簡·奧斯汀狂熱」觸發,BBC拍攝了6集電視連續劇《傲慢與偏見》,一下轟動英國,引發一系列的翻拍。
接著,李安執導了電影《理智與情感》、兩個版本的《愛瑪》、電影《勸導》等等。簡·奧斯汀的小說一部接一部地被重拍,就連她本人的經歷也幾次被改編成影視。
2013年,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出版200周年,繼英國皇家郵政專門發行郵票紀念之後,英國中央銀行宣布,簡·奧斯汀的頭像將被印製在新版10英鎊紙幣上,以此向她致敬。
這就不難理解馬克·吐溫當年對她的恐懼,馬克·吐溫或許早已預料到,簡·奧斯汀讓他這樣優秀的男人無法超越。
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其代表作品有小說《百萬英鎊》、《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等。
04
簡·奧斯汀用她生命的力量,以作家的身份出現在世界舞臺,和男權平分秋色,她有什麼過人之處嗎?
有人說她「毒舌」,她的出發點不是諷刺,而是經過細緻觀察後一種坦率的心態。
特別是對當時禁錮、腐朽的婚姻世俗,她有她獨到的視角。
她和姐姐卡桑德拉的通信中談到大齡女青年,她一針見血地指出:「對於經受貧窮的單身女子有一種可怕的嗜好,這是她反對婚姻生活的一個強有力的理由。」
這不正是現在很多人女性選擇單身的原因嗎?
越來越多的人擔心婚後生活質量下降,所以更願意自己努力賺錢,不管在什麼時候都能自己養活自己。
老以為追求自我、本位是現在人的標新立異,原來在200年前的簡·奧斯汀早有先見之明。
當初,父母要她找個有錢的人嫁,強行拆散了她和心上人,簡·奧斯汀就和父母「扛」上了,她立志寫書養活自己,終身不嫁。
她吐槽人家丈夫長得醜,語言尖銳刻薄:「霍爾夫人昨天生下一個死嬰。生產比她預料的早了幾個星期,也許是受了驚嚇。我估計,這大概是因為她在無意中瞧了她丈夫一眼。」
這樣夾槍帶棒的文字散落在她的作品中,對當時假浪漫主義潮流是極大的挑釁。
人們在不幸婚姻中麻木,而簡·奧斯汀則在小說《傲慢與偏見》中,讓伊莉莎白在和達西的交往中享受平等自由,她在結尾讓新郎最終獲得一大筆地產收入,帶新娘搬進了一所漂亮的住宅,家中有花園,還有許多華貴精美的家具,這種美好正是普通人所嚮往的。
婚姻中,擺脫精神的貧窮和追求物質的保障,不活成整日為生計奔波的「驚弓之鳥」是每個人的期許,有錯嗎?
答案早就在200多年前簡·奧斯汀給出了:沒錯。
簡·奧斯汀,太豪橫了!
「毒舌」?毒得獨領風騷。金星,「師祖」給到你什麼靈感了嗎?#奧斯汀#
(圖片來自網絡)
您好!我是本文作者慵懶範兒,感謝您的陪伴!若喜歡本文請留言、點讚、轉發、收藏、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