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石油巨無霸沙特阿美的成長史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要聞 盤點石油巨無霸沙特阿美的成長史 2019年11月5日 07:28:39 智通財經網

本文源自「清泉能源SpringEnergy」,作者:油湧如泉。

導言

三年多以來,隨著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以及油價的波動,上市地點和估值兩大關鍵問題遲遲不能確定,石油「巨無霸」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簡稱「沙特阿美」)的上市計劃也一再變更。在吸引全球目光三年之後,沙特阿美的IPO終於啟動,據稱將於12月在沙特國內發行。全球最賺錢公司面臨估值博弈,沙特阿美此番IPO或有望刷新全球最大IPO融資規模。

阿美和沙特阿美發展「大事記」

1988年是個分水嶺。1988年之前,是阿美石油的時代,實際上是美國石油公司掌控沙特石油工業的時期;1988年,沙特政府(準確的說,是沙特王室)通過「贖買」,實現了對阿美公司100%的國有化,自那以後,阿美公司轉變為沙特阿美公司,成就了世界上最大的國家石油公司,直到現在。

自1933年美國加州石油公司(雪佛龍公司的前身)進入沙特找油開始,直到進入21世紀,這前後的大約70年中,阿美和沙特阿美經歷了如下「大事記」:

1933年:加利福尼亞標準石油公司(Socal,後來稱為Chevron)獲得了石油國王頒發的「特許權」,可以勘探沙烏地阿拉伯的東部地區。Socal為此特地註冊成立了加利福尼亞阿拉伯標準石油公司(Casoc)。

1936年:美國德克薩斯石油公司(即後來的「德士古石油」,Texaco)獲得了Casoc 50%的所有權。

1938年:在今天沙特東部省達蘭(Dhahran)附近的達曼圓頂(Dammam Dome)上發現了石油,拉開了沙特石油工業大發展的序幕。至今,達曼依然是全球最著名的石油城市之一,堪比休斯頓。

1944年:Casoc的名稱更改為阿拉伯美國石油公司(Aramco),簡稱阿美石油。

1945年:沙特境內第一座大型煉廠——Ras-Tamura煉油廠開工建設。R煉廠主要的裝置有32.5萬桶/天的常減壓裝置、22.5萬桶/天的凝析油分離裝置、5萬桶/天的加氫裂化裝置、10.7萬桶/天的連續重整以及6萬桶/天的減粘裝置。直到現在,該煉廠的加工能力依然保持在55萬桶/日左右。

1948年:新澤西州標準石油公司(後來的埃克森公司)和Socony-Vacuum公司(真空石油公司,又叫紐約標準石油公司,後來的美孚公司)獲得了阿美公司的部分所有權。至此,阿美石油公司的股份由四家美國石油巨頭持有,分別是雪佛龍(30%)、德士古(30%)、埃克森(30%)和美孚(10%)。

1973年:沙烏地阿拉伯政府收購(按「重置成本」的價格)了阿美公司25%的股份。 1974年:沙烏地阿拉伯政府將其在阿美公司的股份增加到60%。

1980年:沙烏地阿拉伯政府獲得了阿美公司的100%所有權。

1988年:阿美公司成為沙特100%的國有公司,並更名為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公司(Saudi Aramco)。

1993年:沙特阿美公司接管了沙烏地阿拉伯營銷和精煉公司(Samarec),這樣,沙特阿美成為一下上下遊一體化的石油公司。

1995年:沙特阿美公司總裁兼執行長阿里·納伊米(Ali al-Naimi)被任命為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和礦產資源部長。阿里·納伊米是沙特歷史上最顯赫的石油部長之一,有關他的故事可以參見清泉此前的文章「縱橫石油江湖七十載:透過《石油先生》領略『沙漠雄鷹』阿里·納伊米的傳奇人生」。

1998年:沙特阿美公司、殼牌和德士古公司三方合資成立了Motiva EnterprisesLLC,這是一家位於美國東部和南部的煉油和營銷業務。標誌著沙特阿美開始走出國門實施跨國經營。 2002年:年沙特阿美公司和殼牌公司完成對德士古公司在Motiva股份的收購,自此,沙特阿美和殼牌對Motiva實施50-50的等權管理。

上世紀30年代:籤署「特許經營權」合同,踏上茫茫勘探路

1932年,美國加州標準石油公司(Socal,即現在的雪佛龍公司)利用沙特國王伊本·沙特國王的密友哈裡·聖·約翰·菲爾比的關係,獲得了在沙特東部進行地質調查的許可。儘管將沙烏地阿拉伯自然資源的權利授予外國公司違反了伊本·沙特國王的「底線」,但他及他的子民對金錢的需求使他別無選擇。經過談判,1933年5月29日,國王的財政大臣蘇萊曼(Abd Allah al Sulaiman)和Socal代表Lloyd N. Hamilton在吉達的王宮籤署了特許協議。順便說一句,蘇萊曼是沙特歷史上最著名的財政部長之一,彼時沙特石油對外政策制訂和合同談判籤署均由他負責。 1933年11月,Socal專門成立了加利福尼亞阿拉伯標準石油公司(Casoc),代表其管理沙特境內特許權內的運營。最初的特許權從波斯灣一直延伸到西部的達納省(包括該省)。1939年,特許權進一步擴大到約44萬平方英裡。 其實,在獲得沙特的特許權之前,Socal已經在中東巴林有所斬獲,發現了少量石油,並進行了商業開採和銷售。彼時,Socal在銷售其不斷增長的巴林石油產量時遇到了一些棘手問題。Socal選擇了與當時在中東地區投資和運營的美國兄弟公司「抱團取暖」,以解決面臨的問題。1936年,Socal與德克薩斯石油公司(Texaco)達成了交易,成立合資公司。新的合資企業名為Caltex,負責管理德士古從中東到太平洋的所有營銷資產。作為交易的一部分,德士古獲得了Casoc50%的所有權。 達曼圓頂(Dammam Dome)是沙特東部省的一個特殊的地質構造,實際上是Dhahran附近的一組著名的石灰巖山丘,在這一地區艱難探索三年後,Casoc得到了「獎賞」,發現了「大象」。1938年3月,在達曼圓頂上開鑽的第七口勘探井噴出了高產流油,標誌著沙特石油時代的開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戰時受挫+戰時輝煌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來臨,打斷了Casoc在沙特的行動。新建的Ras Tanura煉廠,僅生產了六個月,便於1941年6月關閉。戰爭期間,所有美國僱員的家屬都被送回家了。

然而,就是在1940至1944年的戰爭年代,在Casoc新任總裁戴維斯(F.A.Davies)的領導下,逐步實現對Casoc管理結構合理化。戴維斯於1930年以Socal代表的身份訪問了沙特,他於1940年8月當選為Casoc總裁,標誌著該公司邁出了獨立於Socal的第一步。Casoc在舊金山布希街200號設立了總部。1944年1月31日,Casoc更名為阿拉伯美國石油公司,即阿美石油(Aramco)。

戰後的1940年代後期,見證了從阿美特許權擴大生產並建立「豐功偉績」的輝煌。這主要是通過以下「三板斧」實現的。

第一板斧:1944至1949年,阿美公司在通過為美國軍方提供油料,其戰略地位和政治地位迅速躥升。正是二戰,證明了石油這種「戰略物資」的重要性。希特勒的失敗,部分原因是石油短缺。美國政府為了從中東獲得充足的石油供應,砝碼不斷向沙特和阿美公司傾斜。阿美公司獲得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會,其原油供應量從1944年的2萬桶/日增加到1949年的50萬桶/日,增長了25倍。Ras Tanura煉廠的加工能力從5萬/日提升至12.7萬桶/日,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美國海軍日益增長的需求。

第二板斧,建設跨阿拉伯管道,打通通往歐洲市場的便捷通道。彼時,美國和前蘇聯均往歐洲出口石油產品。為了提升提高其原油相對於蘇聯和美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建設一條向西穿越阿拉伯半島的管道,可以節省運輸時間,還可以降低從波斯灣海上運輸原油的成本。1946年,跨阿拉伯管道(Tapline)開始動工,這條全長1720公裡的管道將Abqaiq油田(直到現在依然是沙特的第二大油田,今年9月,遭受無人機襲擊的就是Abqaiq附件的油田地面處理設施)的原油輸送到了黎巴嫩的Sidon地中海港。

第三板斧:阿美公司其業務與新澤西州標準石油公司(埃克森公司)和真空石油公司(美孚公司)合併。一方面,當時埃克森公司和美孚公司在遠東地區投資運營的規模實力強大;另一方面,選擇與這兩家巨頭「聯姻」,符合伊本·沙特國王的期望,因為國王想通過壯大阿美公司的實力,達到抵消英國在該地區影響力的目的。1948年12月,合併和新的股權分配協議達成。四方在Aramco和Tapline中的股份劃分如下:Socal(雪佛龍)、Texaco(德士古)和Exxon(埃克森)分別擁有30%的股份,美孚公司獲得了其餘的10%的股份。

此外,1948年,委內瑞拉政府決定將政府與外國投資者所得的比例從原先的30:70調整至「對半分」。1950年12月30日,沙特政府向委內瑞拉看齊,將政府的份額提高至阿美公司利潤的50%(扣除勘探、開發和生產成本後)。儘管阿美公司對此非常牴觸,但這是大勢所趨。

1950~60年代:快速增儲上產;圍繞產量與標價,與沙特政府(OPEC)的博弈

阿美石油公司的業務擴張一直持續到1950年代,此後,步伐有所放緩。原油產量僅從1950年的76.1萬桶/日增加到1959年的120萬桶/日,儘管同期沙特探明可採儲量增加了380億桶,至500億桶。 石油儲量的增加主要歸功於阿美公司1951年在陸上的加瓦爾(Ghawar)油田(截至目前仍是沙特和全球最大的油田)和Safaniya(薩法尼亞)海上油田的兩個發現。陸上和海上發現是當時有史以來最大的發現,至今仍無與倫比。 1951年還是Tapline管道建成後運營的第一年。到1965年,Aramco通過Tapline向歐洲市場出口的原油量佔其對歐出口總量的44%,而且對歐出口總量超過了距離較近的亞洲市場份額。 與此同時,阿美公司充分吸取其美國在開展美國油田時,因採油速度過快而造成油藏虧空的教訓。1950年代初,阿美開始實施沙特油田「壓力維護」計劃。1954年3月,阿美公司率先在Abqaiq油田開始使用天然氣回注設施,並於1956年2月開始了類似的注水計劃,以保持油藏的壓力。天然氣回注的另一個好處是,不僅阿美公司能夠利用伴生氣,而且伴生氣也可以存儲而不是從放空燃燒掉。 上世紀60年代,由於原油出口量的增加和油價的上漲,阿美和沙烏地阿拉伯的收入均急劇增加。這期間,沙特加大了對其國內基礎設施的開發,由於沙特對石油收入的「絕對依賴」,實現石油收入的穩定以促進長期發展至關重要。但是,與阿美背後的合作夥伴不同,沙特政府對決定其收入的兩個因素(產量和價格)沒有影響。於是,在1960年代,爭奪控制權或「參與度」問題的鬥爭出現了。 儘管阿美公司的總部已移至達蘭,而且公司董事會中有兩名成員由沙特政府指派,但阿美的實際控制權仍在四個合伙人手中。1960年8月9日,新澤西標準石油公司董事長蒙羅·拉斯伯恩(Munroe Rathbone)單方面決定將原油標價縮減14%、降幅約7%,以提高其在歐洲相對於蘇聯原油的競爭力。這件事上,拉斯伯恩不僅沒有和Aramco董事會商量,而且還拒絕了公司在Aramco董事會的霍華德·佩奇(Howard Page)的建議。其他公司也紛紛跟進,採取降價措施,這進一步加劇了沙特、委內瑞拉等產油國的憤怒。 時任沙特石油和礦產事務總幹事(相當於石油部長)、阿美公司董事會成員阿卜杜拉·塔裡基(Abdullah H.Tariki)無比憤怒,即著手安排與其他生產國的秘密談判。事實證明,籌備談判對歐佩克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 1960年10月,在塔裡基和委內瑞拉石油部長阿方索的推動下,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在巴格達成立,事實證明,歐佩克的成立對沙特控制阿美的鬥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

1970~80年代:沙特王室開始啟動「國有化」

1970年代初,原油市場的供應狀況明顯趨緊。1972年,阿美公司不僅成功地將日產量從120萬桶前所未有地增加到600萬桶,而且還成功地提高了標價。「量價齊升」使的沙特政府處於更有利的地位,可以就沙特「參與度」問題與阿美的四家合作夥伴進行談判。

1972年3月,在採取一切可能的拖延戰術後,阿美公司不得不接受沙特政府提出的「20%的國家參與度」原則,以換取政府停止單方面採取行動。該原則於1972年10月進一步細化,阿美公司同意將沙特政府的參與度從1973年1月1日的25%逐步提高到1982年1月1日的51%,並同意沙特政府以「資產的帳面價值」支付轉讓費用。

但在1973年,因沙特等阿拉伯國家對美國、西歐和日本等發達經濟體發動的「石油禁運」獲得成功,這使得沙特對阿美的議價能力大大增強。「參與度」談判重新開始,一直持續到1980年。1974年,沙特對阿美的控股要求增加到了60%。並在在1976年至1980年之間,達成了沙烏地阿拉伯對阿美公司100%的收購協議,財務條款追溯至1976年1月1日。根據協議條款,阿美公司的合作夥伴此後繼續為沙特進行「服務」,每桶收取18至19美分的服務費。

1988年,法赫德·伊本·阿卜杜勒阿齊茲·沙特國王通過皇家法令正式成立了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公司(Saudi Aramco)。該法令設立了由國王擔任主席的最高委員會,並由該國石油和礦產資源部長領導董事會,擔任沙特阿美公司董事長。除了國內政府官員和阿美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外,董事會還包括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龍公司的董事長,直到1990年代初。

1990~2000年代:在海灣戰爭中挺了過來,邁向新世紀

由於1990年海灣危機,沙特阿美成為全球石油行業最具影響力的參與者之一。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短短幾周內,公司的日產量增加了250萬桶/日。這場衝突摧毀了科威特的石油生產設施,國際制裁使伊拉克無法進行石油出口,全球石油交易市場上一下子「蒸發」掉了450萬桶/日的石油產量。美國《油氣雜誌》稱之為「自世界石油以來世界上最嚴重的石油危機之一,僅次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實際上,正如《石油經濟學家》雜誌所判斷的,由於海灣戰爭,沙特阿美公司的產量邁上了1000萬桶/日的「超級水平」,而且「從石油供應危機中拯救了世界」。

海灣戰爭之後,公司開始實施「垂直一體化」戰略,並於1993年6月合併了沙特銷售與精煉公司(Samarec),變成了一家上下遊一體化的公司。 在1986年起接替亞馬尼擔任石油和礦產資源部長9年後,納賽爾(Hisham Nazer)於1995年被時任沙特阿美總裁兼執行長納伊米(Ali al-Naimi)接任。在納伊米晉升後,負責阿美公司國際運營的副總裁朱馬赫(Abdullah Jum'ah)升任沙特阿美公司代理總裁兼執行長。

於產油國而言,1998年是動蕩的一年,沙特也不例外。亞洲金融危機加上溫暖的冬季,大大降低了全球對石油的需求。結果,完全依賴石油出口的沙特經濟嚴重動搖。彼時,阿卜杜拉王儲約談能礦部和沙特阿美,結果是該國的石油和天然氣行業重新向外國公司開放(自1975年對油氣工業實行國有化以來,該行業向外國競爭對手開放)。

石油價格在1999年有所反彈,但在「9·11事件」之後,油價再次大幅下跌。沙特經濟「過山車」式的發展使得該國對經濟多元化的需求持續增加。此外,沙特決定放開天然氣領域的管控。2001年5月,沙特宣布三個主要的天然氣項目對外開放,計劃吸引總額打250億美元的外國投資,但沙特阿美是控股方。後來有八家外國公司陸續對上述天然氣項目表示興趣,但最終沒有一個成功。

2001年,《石油情報周刊》(PIW)連續第13年將沙特阿美公司評為全球頂級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公司總裁兼執行長朱馬赫(AbdullahJum'ah)表示:「日益激烈的競爭將鼓勵我們在各方面保持最佳狀態,並與石油行業的主要參與者保持高水平的合作。」

(編輯:宇碩)

相關焦點

  • 沙特阿美:利潤超越全球五大石油巨頭,成為「最牛印鈔機」
    因為有一家巨無霸企業即將上市,它就是沙烏地阿拉伯家石油公司,簡稱「沙特阿美」。月初,沙特阿美獲得在沙特國內上市的批准。其估值範圍預計在1.6萬億-1.7萬億美元之間,相當於1.4個蘋果公司。沙特阿美的盈利能力簡直就是開了外掛一般。根據《財富》發布的「世界500強最賺錢的50家公司」榜單:沙特阿美的淨利潤高達1109億美元,直接碾壓蘋果、三星等公司。
  • 石油巨無霸沙特阿美跌停:3個月蒸發5000億美元 油價還有救嗎?
    受國際油價大幅下跌的影響,沙特股市連續第二天出現暴跌。3月9日,沙特基準股指TASI開盤下跌超過9%,全球最大市值公司、「石油巨無霸」沙特阿美開盤即遭遇跌停。這意味著,在不到三個月時間內,沙特阿美市值蒸發5000億美元。此前的3月7日,沙特大幅降低售往歐洲、遠東和美國等市場的原油價格,折扣幅度創20年來最大。同時,沙特還私下告知市場參與者,如有需要將增加產量,甚至不排除達到1200萬桶/日的創紀錄水平。
  • 全球頂級石油公司沙特阿美深度解析
    在國外,沙特在亞太地區大力投資石油化工企業,沙特阿美公司還在中國、日本和韓國的多個煉油和市場營銷項目中持有大量合資和投資股權,其附加條件均是沙特提供煉化廠所使用的石油,以確保獲得穩定的石油消費市場。3、沙特阿美發展歷程沙烏地阿拉伯具有得天獨厚的豐富原油、天然氣儲備,自 1932 年統一之後依靠石油行業篳路藍縷成為了世界石油儲量和產量第一的「石油王國」。沙特阿美作為國有石油公司,長期以來負責管理國家的石油勘探與生產,其發展歷程自然與石油產業甚至國家命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 沙特阿美重組暢想:石油生意轉向亞洲 抱緊中國大腿
    答案可能就在如今的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即阿拉伯-美國石油公司(下稱「沙特阿美」)身上——上個世紀40年代末,埃克森、美孚、雪佛龍和德士古,曾分別持有阿美30%、30%、30%和10%的股份。直到後來,沙特王室一紙法令,成立了又一個服從國家意志的石油公司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接管了原阿美公司的全部資產和經營權,並成為沙特境內惟一一家從事石油勘探和開發業務的公司。
  • 全球石油公司收入排行榜:中石油中石化力壓沙特阿美位居前二
    本文就跟大家盤點一下,在最近的一年中,營業收入位居全球前十的石油公司。數據截取時間為2019年9月11日到2020年9月10日,數據來源為各大石油公司公開的財務報表、國際市場分析機構YCharts、彭博彙編數據和Investopedia等知名權威機構。10、盧克石油公司,俄羅斯。
  • 中鐵十八局集團沙特公司:承建吉贊阿美石油應急響應中心交付使用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中企承建吉贊阿美石油應急響應中心交付使用本報開羅10月18日電 (記者黃培昭)利雅得消息:由中鐵十八局集團沙特公司承建的吉贊阿美石油應急響應中心,日前順利通過沙特皇家委員會和沙特國家石油公司驗收檢測,標誌著該項目正式投入使用。
  • 沙特·阿美·石油權力
    而且,通過這些「宏偉敘事」,阿美公司在沙特的唯一外國石油公司特權地位一直無人能撼動。在上世紀80年代移交給沙特政府之前,阿美一直是沙特唯一的外國石油投資者和石油生產商。 通過「宏偉敘事」,阿美成功地成為沙特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從20世紀30年代一直到70年代,阿美石油公司從特許經營(租讓制)開始就精心打造自己的形象,努力將自己塑造成為沙特國家建設的合作夥伴。
  • 全球拋售美債10195億,石油美元也不保?沙特阿美「助攻」人民幣
    美元債券申購額「腰斬」,沙特阿美「押注」人民幣債券日經中文網11月23日消息,沙烏地阿拉伯國營石油公司——沙特阿美正式宣布,目前公司已開始準備發行中國人民幣計價債券。消息還稱,該公司此前便已在發給投資者的公司債發行資料中明確表示,雖然籌集人民幣的時期和規模尚未確定,但將來發行人民幣債券的可能性很大。
  • 沙特阿美向土耳其投資石油:兩國要全面和解,共同的敵人太多了
    來自沙特方面的報導稱,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居然在土耳其進行了投資!雙方協議已經正式籤署。沙烏地阿拉伯已批准沙特阿美國家石油公司在土耳其投資。土耳其反託拉斯當局已批准沙特阿美公司的投資。
  • 打入沙特阿美石油市場,中企承建吉贊阿美應急響應中心投用
    中企承建的沙特吉贊阿美石油應急響應中心項目當地時間10月12日順利通過沙特皇家委員會和沙特國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的最終驗收檢測,取得最終驗收證書,正式投入使用。項目將助力吉贊經濟城發展以及抗擊新冠疫情。
  • 「權臣」沙特阿美:縱橫中東、熔斷美股的影子操盤手|原子智庫
    研究發現,相對於沙特阿美,其前身阿美石油公司的綜合實力和在國際關係、國際地緣政治格局中的「石油權力」,要比沙特阿美高出一個檔次。本質上講,阿美是一家美國公司,而沙特阿美實際上是一家沙特公司。而且,通過這些「宏偉敘事」,阿美公司在沙特的唯一外國石油公司特權地位一直無人能撼動。在上世紀80年代移交給沙特政府之前,阿美一直是沙特唯一的外國石油投資者和石油生產商。通過「宏偉敘事」,阿美成功地成為沙特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從20世紀30年代一直到70年代,阿美石油公司從特許經營(租讓制)開始就精心打造自己的形象,努力將自己塑造成為沙特國家建設的合作夥伴。
  • 沙特阿美加快IPO計劃,最早將在2020年初上市
    沙特阿美加快IPO計劃,最早將在2020年初上市 澎湃新聞記者 王心馨 綜合報導 2019-08-09 21:50 來源
  • 沙特阿美真的賺錢嗎?呵呵,可能還不如美的!
    或許這正是對岸對付沙特的一種長期以來慣用的手段。很多小夥伴都讓菠菜說說沙特阿美上市。一說到沙特大家都會想到不過就是中東那些事嘛,不過都是宗教問題……其實,菠菜多年觀察,中東幾個石油產出國之間的矛盾還是錢和利益為主,宗教派係為輔。比如沙特就是一個十分明顯的非常封建不民主的國家,至今不僅還保留王室而且玩政教合一。
  • 沙特吉贊阿美石油應急響應中心項目順利竣工
    新華網利雅得2月26日電(記者塗一帆)近日,中鐵十八局集團沙烏地阿拉伯公司吉贊阿美石油應急響應中心項目取得初驗證書,標誌著該項目順利交付業主。圖為吉贊阿美石油應急響應中心項目一號地塊俯視圖。(中鐵十八局集團沙烏地阿拉伯公司供圖)13日,項目業主沙特國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與沙特皇家委員會對所有建築物進行了初驗並通過驗收,項目正式取得一號地塊初驗證書,標誌著吉贊阿美石油應急響應中心項目順利交付業主。吉贊阿美石油應急響應中心項目地處沙特吉贊省經濟城內。
  • 沙特阿美,在沙特提交招股書,12月上市,有可能是全球最大的IPO項目
    11 月 9 日,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以下簡稱「沙特阿美 (Aramco) 主要業務 沙特阿美,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綜合公司。
  • 沙特吉贊阿美石油應急響應中心項目正式投入使用
    神州瞭望網利雅得10月13日電 (記者 曹曉霞 文/圖 伍振 徐名峰 馬文海)當地時間10月12日,中鐵十八局集團沙特公司承建的沙特吉贊阿美石油應急響應中心項目順利通過沙特皇家委員會和沙特國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的最終驗收檢測,取得最終驗收證書,標誌著該項目正式投入使用
  • 他的人生幾乎就是半部沙特石油經濟史
    而他從貝都因部落小孩成長為沙特阿美石油公司高管和沙特石油大臣,又深深折射出沙特乃至全球石油行業歷史變遷的軌跡。這也是他這本自傳《石油先生》最有意義和價值的地方。  當勤奮遇上幸運  納伊米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1935年出生在沙烏地阿拉伯東部沙漠,出生後的最初8年,他隨一大家人輾轉於這一地區尋找水源和草地以餵養家畜。4歲時,他就開始照看小羊羔。
  • ...蘋果|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寶馬|funplus phoenix|東芝集團|京東方
    【沙特阿美石油公司5月1日起對外供給原油降至850萬桶/日】10.【FPX正式宣布寶馬成為俱樂部全球頂級合作夥伴】【波音公司將讓27000名員工復工】4月16日,據媒體報導,波音公司表示,公司計劃讓約2.7萬名員工重返華盛頓州工作,以恢復飛機生產。大多數人將在下周末之前回到工作崗位。
  • 中銀國際協助沙特阿美 在沙特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12月11日,中銀國際作為唯一入選的中國的投資銀行,協助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公司(沙特阿美)(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Saudi ArAMCo)在沙特證券交易所(TADAWUL)成功上市
  • 史上最大IPO:沙特阿美公司IPO 欲募資1000億美元
    ·魯邁延接替能源大臣哈立德·法利赫,執掌油氣巨頭沙特阿美公司董事會。一名接近沙特政府決策層的知情人士告訴彭博社,分離能源部與阿美公司旨在避免利益衝突,為企業IPO作準備。瑞士石油矩陣諮詢公司總經理奧利維爾·雅各布說,這一決策說明沙特領導層對法利赫無法維持原油價格不滿。「有人推測油價關聯IPO,他們因而需要更高油價,以便獲得理想IPO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