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十數據
自上世紀70年代金本位制終結後,石油美元體系就成了美元維持世界儲存貨幣地位的重要支柱,其中最關鍵的一環是全球石油都要以美元交易,而沙烏地阿拉伯作為OPEC最大的產油國及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在石油美元體系中自然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近日,這個重要角色卻做出了對石油美元體系造成衝擊的意外舉動。
美元債券申購額「腰斬」,沙特阿美「押注」人民幣債券
日經中文網11月23日消息,沙烏地阿拉伯國營石油公司——沙特阿美正式宣布,目前公司已開始準備發行中國人民幣計價債券。消息還稱,該公司此前便已在發給投資者的公司債發行資料中明確表示,雖然籌集人民幣的時期和規模尚未確定,但將來發行人民幣債券的可能性很大。
據了解,沙特阿美首次發行外幣債券是在2019年,全額以美元計價,當時申購者可謂蜂擁而至,申購額超1000億美元,但與2019年的「熱鬧」相比,今年該公司美元債券發行時,申購額減少了近一半,僅有500億美元左右(約合人民幣3284億元)。有分析指出,或是由於此原因,沙特阿美才會決定發行人民幣債券,以實現融資手段的多樣化。
除此之外,由於對石油及石油化學產品的強勁需求,中國對沙烏地阿拉伯的重要性也不斷提高,作為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今年前三個季度,我國原油進口數量為41600.2萬噸,不誇張地說,中國已成為產油國的「最大金主」。基於此,沙特等產油國也期望通過擴大政府基金對中國的投資,在金融層面加強與中國的聯繫。
全球拋售美債10195億!美元47年「統治地位」將終結?
回歸到沙特阿美此舉可能會對美元體系造成衝擊上,由於石油交易需以美元結算,因此很多產油國都將本國貨幣與美元直接掛鈎,且與美國在金融領域合作密切。數據顯示,沙特在美的直接投資近10000億美元,持有美國國債也達1312億美元。此次沙特阿美決定發行人民幣債券,就如同在沙特與美國兩者中間「撕開了一道口子」。
市場還表示,若沙特與中國繼續加強在金融領域的合作,直至在兩國部分甚至全部交易中不再使用美元,將對石油美元體系造成巨大衝擊,屆時,「石油美元」或需改稱「石油人民幣」。值得一提的是,此前The McGill International Review專欄作家也認為,隨著當前石油局勢的變化,「統治世界」47年的石油美元協議或將提前終結。
實際上,近年來美元的主導地位已有被動搖的趨勢,由於美國低利率的長期化及該國經濟的持續惡化,美國洲際交易所(ICE)代表綜合性貨幣強弱的美元指數呈「跌跌不休」之勢,今年9月還曾降至91.5至91.9之間,創約2年零4個月來的新低。
除了美元指數的不振,美債在海外投資者眼中也「不吃香了」。根據美國財政部公布的數據,自今年3月疫情在美暴發以來,全球各國已拋售美債共計155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195億元)。
與美元的統治地位不斷受到衝擊形成對比,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屢獲突破,從2014年到2020年,人民幣已成功晉升為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第五大儲備貨幣。可以期待,在未來,人民幣國際化還將達到更高的水平。
文 | 李銀蘇 題 | 徐曉冰 圖 | 饒建寧 審 | 劉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