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作為我國第一個王朝,卻一直不被國外所認可,因為他們認為中國拿出的證據不足以滿足國際判斷文明標準的三個要素。
那麼什麼是國際公認的文明判斷標準呢?在1958年美國芝加哥大學東方研究所召開的一次研討會上,會上有一位學者叫克拉克洪,他提出了判斷文明的三條標準,而後經劍橋大學考古學系主任丹尼爾補充,通過《最初的文明》一書在國際上得到了普遍認可。
那麼這三條標準是什麼?
第一條標準就是要有城市,就是發掘出的遺址中要有城市,而不是原始的小聚落,還規定了作為一個城市,要能容納五千人以上的人口。
第二個條件是要有文字,這也就是為什麼夏朝一直不被國際所認可,因為一直以來國內一直沒有發現夏朝使用的文字。
第三個條件是要有複雜的禮儀建築,不是為了一般生活需要而建造的,而是為了宗教、政治或其他原因而特別建造的一種禮儀建築。比如說古代埃及的金字塔,任何人去參觀,站在金字塔前,對著獅身人面像,都會感覺到這是一種文明。
我國原先是根據文獻的記載確定了夏的存在,如司馬遷的《夏本紀》就記載了大禹建立了中國的首個王朝。隨著二里頭考古的發現,中國最早的都城漸漸的顯現在人們眼前。
在1959年的時候,國內著名的考古學家徐旭生率隊去河南夏墟進行了考古勘察,就是這次考古,發現了迄今為止最早的都城——二里頭遺址。
二里頭遺址距今約3800~3500年,被確認是中國最早的王朝,夏朝中晚期都城遺址。
遺址內發現有宮殿、居民區、制陶作坊、鑄銅作坊、墓葬等遺蹟。出土有大量陶器、玉器、銅器等文物,其中的乳釘紋青銅爵是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青銅容器,也是二里頭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遺址的中部發現有30多座夯土建築基址,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的宮殿建築基址群。
遺址中還出土數件鑲嵌綠松石的獸面銅牌飾,製作精美,表現出了極其熟練的鑲嵌技術,是中國最早的銅鑲玉石製品;還有中國最早的禮器等。
雖說沒有發掘到文字(也不知是不是因為年代的久遠,可能上面有文字的有機物體腐爛消失),但從最早的城市主幹道、最早的雙輪車的車轍;最早的宮室建築群、官營;最早的鑄銅作坊、各類手工作坊等;從考古學的角度來看,這已足夠證明二里頭遺址的「身份」了。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