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致敬中華文明的根與魂——走近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2020-12-17 光明網新聞中心

  光明日報記者 王勝昔 光明日報通訊員 郝永飛

  位於河南省偃師市的二里頭夏都遺址,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與「夏商周斷代工程」的重要遺址。中國社科院二里頭考古工作隊在此蹲點堅持考古60年,刷新了中國考古界一系列第一。匯聚二里頭遺址考古成果精華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建成與開放,將對進一步增強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文化自信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10月19日,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舉行開館儀式,20日起將正式開館迎賓。記者率先來到這裡,探秘這座「都城」。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正門。光明日報記者王勝昔攝

  一.二里頭何以如此重要

  二里頭,本是一個地處中原腹地古都洛陽轄區偃師市一個普通村莊的名字。但在中國考古界,「二里頭」卻聲名顯赫。

  二里頭,何以如此重要?

  打開地圖,二里頭所處的洛陽盆地位於河洛文化的核心區,南臨古伊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黃河。其所在的偃師因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東徵伐紂在此築城、「息偃戎師」而得名。偃師的商城遺址「西亳」是商代早期的都城,距離二里頭僅有6公裡。考古史料證明,「西亳」與二里頭遺址第四期晚期年代相當。二里頭遺址和商城遺址的年代關係,客觀印證了夏商王朝更迭的清晰概念。2005年10月召開的「中國·二里頭遺址與二里頭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專家意見書》如此表述:「在華夏文明與國家形成史上,二里頭文化以其高度發達的文化內涵和大範圍、跨地域的文化吸收與輻射,形成輻輳之勢,成為中華文明形成歷史上最早出現的核心文化。」

  二里頭遺址的發現,必須要說到一個人:著名史學家、新中國田野考古的先行者徐旭升先生。當時已經年過七旬的徐旭升自北京出發,帶領學生周振華、方酉生等人來到陝西和山西,最終把注意力聚焦到河南洛陽盆地的偃師,後來他據此行寫出了著名的《1959年夏豫西調查「夏墟」的初步報告》,二里頭自此一舉成名。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項目列入國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規劃,是中國最早國家形成和發展研究展示中心,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展示基地。」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兼二里頭工作隊隊長許宏介紹。

二里頭夏都遺址出土文物

雙腹盆

陶罐

  二.三代人刷新考古之最

  二里頭考古工作隊員孫慧男告訴記者:「60年來,我們工作隊共有三任隊長,每一任隊長几乎都幹滿了20年。第一任隊長趙芝荃2017年已經去世了,很遺憾見不到博物館開放的這一天了。第二任隊長鄭光、第三任隊長也是現任隊長許宏。在三代隊長的帶領下,經過探索,發掘總面積超4萬平方米,出土文物萬餘件。」

  在二里頭村頭的考古隊工作駐地裡,記者見到許宏。他說,二里頭屬於大型都邑遺址,考古挖掘工作量大,情況複雜,考古發掘60年,直接參與發掘和研究工作的有上百人,他們把最好的青春歲月都奉獻給了二里頭考古事業。對考古和中華文化的痴迷和熱愛,支撐我們走到今天。

  三代考古人,不斷刷新考古的「中國之最」——中國最早的城市幹道網、最早的宮城、最早的中軸線布局的宮殿建築群、最早的青銅禮樂器群、最早的青銅近戰兵器、最早的青銅器鑄造作坊、最早的綠松石作坊、最早的使用雙輪車的證據……這些史無前例的「中國之最」。

  2004年「最早的紫禁城」橫空出世。「宮城遺址雖然僅僅是明清紫禁城的七分之一左右,但城市布局中軸對稱、坐北朝南、功能分區等,為中國後來古代宮城確立了基本範式。」許宏說起時仍難掩激動。

  「二里頭遺址目前勘測的面積約有300萬平方米,如今三代人用了近60年,才發掘了1%多一點。」許宏感慨道,「在對早期中國的探索中,還有許多謎團有待於破解。」

  三.展覽開啟夏文化之旅

  二里頭博物館基本陳列包括「第一王朝」「赫赫夏都」和「世紀探索」三部分,系統地展示了夏代歷史、二里頭遺址考古成果、夏文化的探索歷程及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

  為了充分展示二里頭考古的時代變遷和研究脈絡,豐富展品是頭等大事。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已有2000件文物的基礎上,兩年多來,博物館先後徵集到「夏商周斷代工程」項目辦公室移交的「夏商周斷代工程」珍貴文件、圖書、音像資料共159件以及來自社會捐贈的有關二里頭考古的專家學者書信、手稿、書籍等。

  「為了支持我們的基本陳列布展,安徽省蚌埠市博物館特地提供了包括灰陶鼎、陶盉(he)、陶罐、陶甑等16件禹會村遺址出土的典型器物。禹會村遺址是大禹活動的重要見證,兩地文物同時展出很有意義,可以幫助觀眾完整地了解夏代歷史。」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副館長趙曉軍介紹說。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習近平總書記前不久在河南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時強調,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開館,必將促進公眾對神秘夏文化的了解,進一步推動中華文明和夏文化的研究。二里頭遺址夏都博物館將是講好「黃河故事」的好平臺,是弘揚「黃河文化」的亮麗窗口。

  四.文物「飛入尋常百姓家」

  10月20日起,二里頭考古遺址博物館和公園同步建成面向公眾開放,普通群眾可以到這裡領略「最早的王朝」的神秘風貌,購買文創產品,探尋中華文明之源。「對二里頭遺址和出土文物進行保護展示,可以讓公眾更加深刻領悟和認知中華文明的演進歷程,堅定中華文化自信。」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副館長趙曉軍說。

  文物既是「金色名片」,也是「金色話筒」,每一件二里頭文物都是黃河故事的講述者。二里頭博物館的建成開放,就是朝著「讓文物活起來」的目標邁出的堅定步伐。

  展廳設置了電子觸控螢幕,互動元素的增添讓展覽更加活潑,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要在展覽的同時高度重視修史修志,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激發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堅定全體人民振興中華、實現中國夢的信心和決心。」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首都博物館時說的這些話,啟迪人深思,為做好文博保護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必須從增強文化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高度去準確把握二里頭文化中蘊含著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強化二里頭國家文化符號,打造二里頭文化價值品牌,使之處於黃河文化研究的領先地位。」洛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飛說。

  (本文圖片均由光明日報記者王勝昔攝)

  《光明日報》( 2019年10月19日 04版)

[ 責編:孫宗鶴 ]

相關焦點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館
    60周年之際,10月19日,國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正式開館,掀開了展示悠久燦爛中華文明、傳承厚重綿長中華文脈的新篇章。之後60年,三代中國考古學家,一直在這裡用他們的手鏟解讀古老文明留下的無字天書。經持續發掘和研究確認,二里頭遺址是中國最早的王朝都城遺址,是研究中國早期國家形態、探索夏商王朝分界的關鍵遺址。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外觀設計以「華夏之源最早中國」為基本理念,包含「鑰匙」「盤龍」「銅爵」「玉璋」等元素。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今年十月中旬開館
    9月5日,在河南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洛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飛透露,備受關注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將於今年十月中旬開館,博物館總建築面積3萬多平方米。目前,博物館主體已經完工,布展完成,智慧化信息平臺正同步進場安裝調試。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探索時光流轉中的夏文化之美
    現在,讓我們跟隨洛陽師範學院暑期二里頭文化資源調研隊一起走近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去探索古老而神秘的夏文化之美。最早的中國,揭開夏王朝的神秘面紗二里頭遺址距今大約3800-3500年,位於河南洛陽偃師市境內,是經考古學與歷史文獻學考證的最早王朝——夏代中晚期的都城遺址。
  • 探秘華夏之光——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洛陽目前有77座博物館。據了解,今年我市將大力建設「博物館之都」,在已有博物館的基礎上,在建、續建洛陽倉窖博物館、萬裡茶道博物館等18座博物館,重點打造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等15座精品博物館,建成3座「實體+數字」博物館。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誕生記
    五年後,夏鼐在《中國文明的起源》一文中重申:「二里頭文化的晚期是相當於歷史傳說中的夏末商初……在考古學的範疇內,我們還沒有發現有確切證據把這裡的遺蹟遺物和傳說中的夏朝、夏民族或夏文化連接起來。」2017年3月23日,國家文物局在回復洛陽市文物局《關於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項目選址的請示》的批覆文件中,曾明確提出「我局建議該遺址博物館名稱中不含』夏都』」。不過,洛陽文物局2018年12月在徵集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館徽設計方案文件中,卻使用了「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館徽徵集方案的名稱。
  • 大家眼中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咋樣?快來聽聽看看吧!
    昨日,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和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正式對公眾開放,共接待遊客3.8萬人次,專家、學者和遊客爭相走進博物館,探尋中華文明之源。大家眼中的博物館咋樣?一起來聽聽看看吧!  體驗互動遊戲  昨日,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和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正式對公眾開放,共接待遊客3.8萬人次,專家、學者和遊客爭相走進博物館,探尋中華文明之源。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成新的「文旅打卡地」
    備受矚目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和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自10月19日開館、開園以來,人氣爆棚。整整一個月,博物館接待遊客27萬人次,考古遺址公園的遊客也絡繹不絕。這裡,已成為古都洛陽新的「文旅打卡地」。一個月接待遊客27萬人次剛剛過去的雙休日,氣溫驟降,但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和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依然「熱度」不減,僅周六一天就有近萬人前來「打卡」。
  • 二里頭夏都遺址,中國最早王朝
    中國最早的「紫禁城」、中國最早的「井」字形城市主幹道網、中國最早的雙輪車轍、中國最早的青銅禮器群……二里頭夏都遺址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王朝,有「華夏第一王都」之譽,在中國早期國家的形成和發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據史書記載,夏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距今有四千年左右。在很長一段時期裡,夏朝只存在於古文獻中。1959年,考古學家徐旭生在偃師發現了二里頭遺址。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第一期「最早中國」考古研學夏令營圓滿落幕
    博物館作為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溝通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橋梁,是研學旅行不可或缺的載體。為了幫助學生從考古的角度了解夏朝的歷史文化,走進最早中國,感受文物保護的意義,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作為研學洛陽,讀懂中國的前沿陣地,精心組織了「最早中國」考古研學夏令營活動。
  • ...下帷幕|黃河|鄭州|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任以芳|臺灣|東森電視臺
    此次聯合採訪活動以「中華源·黃河魂」為主題,圍繞黃河文化保護傳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以及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等內容進行報導。來自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人民日報海外版和臺灣東森電視臺、中天電視臺以及香港中評社等十餘家兩岸媒體的二十餘位記者共同參與,一同探尋黃河之美。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對黃河文化的追尋其實也是對包括兩岸同胞在內所有華夏兒女根和魂的追尋。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文物如海,這些珍貴「寶藏」哪裡來?
    本文共計1170字,閱讀需約2分鐘距離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館倒計時2天!10月15日15點30分隨著首件布展展品——新密新砦遺址出土的「陶烏龜」入櫃,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文物布展工作正式開始據了解博物館現存文物2000餘件一個大型的博物館建設和考古工作離不開眾多工作人員的探索和保護如海量般的珍貴文物從何而來?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上榜!2019年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展覽...
    大河網訊(政務記者 孟媛)5月18日,大河網政務記者獲悉,第十七屆(2019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終評結果正式公布,共評出特別獎、精品獎、優勝獎、國際及港澳臺合作獎以及國際及港澳臺合作入圍獎五個獎項,其中,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華夏第一王都——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基本陳列
  • 二里頭遺址真的是夏朝都城嗎?二里頭夏都博物館為什麼引起轟動
    二里頭夏都遺址為什麼會引起轟動?確切地說,二里頭遺址引發的不是「轟動」而是「很大爭議」。在考古學還沒有任何確定證據鏈的情況下,洛陽方面就大張旗鼓,整出個「二里頭夏都博物館」粉墨獻醜了。很多報導居然恬不知恥喊出「華夏第一都」「獲得學界共識」。
  • 河南日報推出重磅聯版特刊:聚焦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走進最早的...
    十月十九日,萬眾矚目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終於揭開「紅蓋頭」,夯土結構的獨特建築、紫銅色的精美外觀,建築天際線中央高起並逐漸融合於大地,象徵著華夏最早王朝威儀四方的恢弘氣勢。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同步開放。行走其中,「最早的中國」觸手可及,三千八百年前古人生活的圖景清晰可見。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館 用電上「三重保險」
    河南商報訊(記者付首鵬通訊員韓善起楊振宇)10月18日凌晨,距離有「最早的中國」之稱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館還有1天時間。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一臺洛陽供電公司的容量為400千伏安不間斷電源車,在經過幾個小時安裝後,順利接入博物館用電線路。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調整參觀人數上限
    長假第一天,洛報融媒記者從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獲悉,為滿足假期期間觀眾的參觀需求,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自今日起,每日預約參觀人數上限由5000人上調至7000人。  長假第一天,洛報融媒記者從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獲悉,為滿足假期期間觀眾的參觀需求,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自今日起,每日預約參觀人數上限由5000人上調至7000人。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數字館告訴你
    頂端新聞·河南日報記者郭歌 通訊員 白雪 「看到博物館的公告後慕名而來,果然不虛此行,很震撼!」1月3日,來自南京的王先生在參觀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數字館後表示。
  • 二里頭夏都博物館,"夏都"二字為何如此敏感?
    在網上,有諸如《二里頭遺址博物館有何資格冠以"夏都"?》、《二里頭和夏朝怎麼聯繫到一起的?》  實際上,除了文字,都城遺址、青銅器等都是極佳的標識物,而都城遺址作為古代王朝的必要條件,更是至關重要。也就是說,只要找到了與文獻中夏代相近的都城遺址,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證明使王朝史向前延伸。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黨支部一行到洛陽倉窖博物館參觀
    洛陽倉窖博物館訊2021年1月14日下午,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黨支部一行15名黨員,在副館長孟晨同志和副館長侯玉珂同志的帶領下,至洛陽倉窖博物館參觀學習。洛陽倉窖博物館館長聶曉雨為一行人介紹了回洛倉遺址的保護展示。
  • 紅旗渠旅遊區、寶泉景區、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河南這些...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關於臨時閉館為全力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防控工作,有效避免人員聚集引發交叉感染,確保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決定從1月24日(大年三十)至2月8日(正月十五)暫停對外開放。恢復開放的具體時間另行通知,敬請關注。感謝您的理解、支持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