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記者 趙惜辰)9月27日,由河南省臺辦舉辦的「龍的傳人·相約黃河」兩岸媒體大美黃河行聯合採訪活動在鄭州落下帷幕。
此次聯合採訪活動以「中華源·黃河魂」為主題,圍繞黃河文化保護傳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以及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等內容進行報導。來自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人民日報海外版和臺灣東森電視臺、中天電視臺以及香港中評社等十餘家兩岸媒體的二十餘位記者共同參與,一同探尋黃河之美。
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對黃河文化的追尋其實也是對包括兩岸同胞在內所有華夏兒女根和魂的追尋。「以前我們都知道內地有像北京、西安這樣文化底蘊很深的城市,但其實我覺河南也很厲害,像開封,都是我們從小在書本上看到的地方,所以來了之後感覺心裡很親切。」回顧這次黃河之行,來自臺灣東森電視臺的楊釗顯得有些不舍。在他看來,黃河文化其實就是中華文化,而大陸對於文化的傳承和保護都非常用心,尤其硬體建設做得非常完美,相當考究,像是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就非常的國際化、現代化、專業化。
「嘉應觀讓我印象還蠻深刻的,特別是那些建築據說保存了三百多年。」來自臺灣東森新聞雲的記者任以芳回想起這幾天的所見所聞時表示,希望自己未來有機會能多來河南走一走,畢竟「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
除了黃河文化,生態保護、黃河治理也是本次聯合採訪的重點。「小浪底水庫是真的讓我很震撼,這次活動中的所見所聞也讓我感受到大陸的水利工程建設非常厲害,這一系列的工程建設真是花費了很多功夫和苦心。」來自臺灣東森新聞雲的記者任以芳對黃河水利工程讚不絕口,「希望通過自己的報導,加深臺灣老百姓對於大陸、對於河南、對於黃河的了解,這也是參加此次兩岸媒體聯合採訪活動所有臺灣記者的共同心聲」。
據了解,在為期一周的採訪中,採訪團不僅實地走訪了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嘉應觀、黃河博物館等,一同探尋黃河文化的起源和傳承,還參觀了小浪底水庫、黃河三峽、黃河蘭考段等沿黃生態保護景觀,並走進富士康科技集團等企業和蘭考堌陽鎮徐場村等脫貧致富典型村莊,深度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