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校英語教育缺少英語詞彙拓展訓練,更缺少英語單詞的記憶訓練,白體字黑體字的要求減少了學習壓力,可是兩者也沒有什麼誰更重要一說。女兒英語每次考試很輕鬆就拿了第一,就是因為單詞記住了,短語記住了,句型結構記住了。所以小學英語考試基本是10分鐘就做完了卷子。英語裡「這個女孩是活潑的」這句話會翻譯了,但是「媽媽這個學生是自信的」,自信用英語怎麼說?於是自信的在課本裡沒有,考試不考,所以可以不會。這個單詞高中才會有,那就等高中再學吧,這個以考試為指揮棒的學習就到此為止了,在英語為母語的國家裡,活潑的,自信的,卑鄙的,驕傲的,謙虛的等等這些詞根本就沒有誰重要一說,都是人們常要表達的想法。為什麼要人為的設置重要性呢?小學裡小學生的記憶力是最好的,並且時間是充沛的,這時候的英語詞彙量的拓展很重要。可是很多學生錯過了這個時間段。很多家長的要求是分數。學生也滿足分數。我女兒的老師一天要求聽寫五個單詞,我把這個要求提高了,以課本英語為主加了拓展詞彙,每天3到5分鐘,課本外的單詞也學會了,又鞏固了課內知識,所以她的詞彙量比一般學生大,英語閱讀理解力上升了。她有30分鐘記了43個單詞的記錄,聽考,和寫單詞考試都對。這些詞彙是研究生考試內容上面的。因為單詞本身沒有級別,是中國人自己給自己設置了障礙,設置了級別,很簡單,你語文幾級呢?語文有沒有四六級考試嗎?你認識的漢字分四六級嗎?
(二)英語教育還有一個軟肋就是缺乏翻譯訓練,特別的複雜句式的翻譯,口語省略句的運用。小學單句還好,涉及到複合句的口頭翻譯能力,就缺少了訓練,所以很多人英語是啞巴英語,因為他腦子裡想問題用的母語,說出來轉化成英語的過程訓練很少,所以不熟練,就更談不上養成英語思維了,這個過程初中進行最好了。不過初一基本是對小學的複寫,沒有增加什麼新知識,很多學生沾沾自喜於好成績。初二初三基本也是短語的記憶和時態的運用。沒有什麼實質提高。到了高中基本每課都是複合句,這時候英語難試加大了。很多人考試成績都不怎麼樣了。根本原因是詞彙量的缺少和複合句的語言翻譯訓練不過關,關鍵還是中文翻譯成英語的訓練很缺乏。
(三)缺少有效的聽力訓練。我們每個人腦子裡必須聽過這個單詞,聽過很多次,你才能在句子中很敏銳的感應到這個單詞,這個過程越早越好,詞彙的拓展伴隨就聽力訓練越早越好。因為這個本身就需要很長的過程,如果你等上了高中大學你發現單詞記了不少,可是一聽英語,你就聽不懂了。再聽美劇你就發現自己學了十幾年英語白學了。聽不懂,如果你聽不懂英語,說不出英語,你就會發現考試成績是多麼的蒼白和沒用。100的成績多麼的諷刺。十幾年的光陰多麼的浪費。不知很多人是不是有相同的感受?英語真正的考核就是你打開了美劇,英語新聞你能隨便聽。都聽得懂,和別人交流你能很快的表達出來。這才是真正的考核,這些不達標,你就可能白學。再過幾年的遺忘,很多人的水平就倒退到了小學生的水平。那我們學習還有什麼用呢?這也是英語方面的讀書無用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