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但它本來的名字是「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沒有「北」。
英國與愛爾蘭本來是一個國家,只不過在信仰上英國信新教,而愛爾蘭則是天主教。英國曾努力讓愛爾蘭放棄天主教,無奈最終失敗了,於是愛爾蘭的獨立不可避免。
公元1921年,《英愛條約》籤訂,愛爾蘭成為自由邦,地位同加拿大、澳大利亞相同。
公元1948年,愛爾蘭通過了《愛爾蘭共和國法案》,正式獨立。北愛爾蘭人由於信奉新教人數更多,最終留在了英國境內。
歐洲還有哪些國家曾經是一個國家呢?其實是很多的。
1、伊比利亞聯盟——西班牙和葡萄牙
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兩顆牙齒最終沒有成為一個國家,但在歷史上卻曾經統一過。
公元1580年,葡萄牙國王絕嗣,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兼任葡萄牙國王,這便是伊比利亞聯盟。
從此西班牙獲得了葡萄牙在海外的領地,這也是哈布斯堡王朝的鼎盛期。
後來西班牙被崛起的英、法打敗,又對葡萄牙增加稅收,導致了葡萄牙人的起義。
公元1640年,西班牙勢力被驅逐,葡萄牙王國從西班牙獨立,伊比利亞聯盟解體。
2、卡爾馬聯盟——丹麥、瑞典(芬蘭)和挪威(冰島)
公元1397年6月17日,丹麥、瑞典(包括芬蘭)和挪威(包括冰島)的代表在瑞典南部一個距離丹麥邊境很近的城市卡爾馬一個堡壘內舉行會議,並籤訂《卡爾馬條約》。條約約定三個王國共同擁戴同一位君主,建立永恆的聯盟,史稱卡爾馬聯盟。
所以同盟其實有現在的五個國家,這也是歷史上北歐的一次大統一,同盟由丹麥主導,後來丹麥王室不斷企圖控制挪威和瑞典的內政事務,導致聯盟的離心離德,公元1523年,瑞典擊敗丹麥,獲得了獨立。
但挪威(包括冰島)仍然留在了丹麥境內,1534年挪威被取消王國的地位,降為丹麥的省。
公元1809年,俄羅斯擊敗瑞典,從此芬蘭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
公元1814年,拿破崙戰爭中,丹麥將挪威割讓給瑞典,從此挪威又成為瑞典的一部分。
公元1905年,挪威以和平的方式從瑞典獨立。
公元1944年,冰島脫離丹麥獨立。
從此卡爾馬五國聯盟全部獨立。
3、俄羅斯與芬蘭
公元1809年,俄羅斯擊敗瑞典後,芬蘭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
一戰時,趁俄國發生十月革命之際,公元1917年,芬蘭從俄國獨立了出來。
4、奧匈帝國——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克羅埃西亞等
一戰前,奧匈帝國與英、法、德、俄並列為歐洲傳統五大強國。
奧匈帝國在歐洲有著輝煌的過去,神聖羅馬帝國和哈布斯堡王朝都是奧匈帝國的前身。拿破崙滅了神聖羅馬帝國後,奧地利改稱帝國,成為羅馬帝國的最後餘暉。
奧地利帝國幅員依然遼闊,包括現在的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北義大利、羅馬尼亞的特蘭西瓦尼亞和波蘭的加利西亞等廣大地區
公元1867年,匈牙利獲得自治,同年奧地利帝國正式改組為奧匈帝國,奧匈帝國是奧地利和匈牙利組成的聯合帝國。
一戰後,公元1918年,奧匈帝國戰敗而解體,分裂為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克羅埃西亞等國。
對於捷克斯洛伐克而言,捷克曾是奧地利的一部分,而斯洛伐克曾是匈牙利王國的一部分,兩國的民族認同感不強。
捷克斯洛伐克最終在東歐劇變後分裂稱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國。
5、南斯拉夫——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馬其頓、波赫、塞爾維亞、黑山
南斯拉夫在歷史上並不統一,奧匈帝國滅亡後,公元1918年,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聯合組成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並在1929年定名南斯拉夫王國,這是歷史上首次出現南斯拉夫這個國家。
南斯拉夫由眾多地區拼湊而成,文化、民族和宗教異常複雜,比如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是信奉天主教的,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是信奉東正教的,波赫的天主教、東正教、伊斯蘭教幾乎各佔三分之一,衝突和戰爭不可避免。
1991年,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和馬其頓宣布獨立。
1992年,波赫宣布獨立,未獨立的塞爾維亞、黑山組成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簡稱"南聯盟")。
2006年,黑山經由公民投票脫離塞蒙。
2008年,科索沃脫離塞爾維亞獨立,但未獲國際普遍承認。
至此,南斯拉夫分裂為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赫、馬其頓、黑山、塞爾維亞六個國家,以及塞爾維亞境內的兩個自治省: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
此外,如果把奧斯曼帝國也算在歐洲的話,一戰後,奧斯曼帝國戰敗,分裂為希臘、保加利亞、瓦拉幾亞、摩爾多瓦、塞爾維亞、黑山、阿爾巴尼亞、土耳其。
獨立後的希臘牢牢的封鎖住了土耳其的海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