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上的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不是英國,而是尼德蘭共和國

2020-12-25 像素說

關於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我們第一時間想起的一定是那個曾經被稱為「日不落帝國」的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也就是英國),還有法蘭西共和國(法國),這個中世紀末期後的「歐洲第一大國」。

但,鮮有人知無論是大不列顛還是法蘭西這兩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都不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世界歷史上第一資本主義國家是是一個成立於1581年的叫尼德蘭共和國的「小國」,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荷蘭。

17世紀時,是其國力巔峰時期,在當時的海上是絕對的霸主,被譽為海上馬車夫。

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又與比利時合併為尼德蘭聯合王國;到了1831年,比利時從中獨立;1848年,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時至今日,荷蘭依舊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同時也是歐盟、北約的創始成員國,申根公約、聯合國、世貿組織等國際性組織的成員。另外,荷蘭這個國家還有極度寬容的社會風氣,以同性戀婚姻和安樂死為例,荷蘭是世界上第一個將其定義為合法化的國家,甚至在對待毒品、性交易等,法律也是全世界最為自由化的國家。

好了,說了這麼多鋪墊,我們下面就來說說這個世界歷史上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從他的建立再到稱霸海洋,跌落神壇,再到如今。

尼德蘭的建立

尼德蘭在建立前,先後受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和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1568年,因西班牙國王實行中央集權,對新教加爾文派進行了打壓,當然這裡所謂的打壓是帶有鮮血的。於是,西班牙的內部爆發了一場長達80年(1568-1648)對抗戰爭。

在這裡長達80年的抗爭中,1579年,北方七省成立的烏得勒支聯盟共同對抗西班牙的統治,在今天被認定為荷蘭的開始。

不過,荷蘭正式建國則遭到1581年7月26日,這一天,各個起義城市的代表齊聚一堂,他們於海牙共同聲明廢黜西班牙對荷蘭各省的統治正式獨立,成立尼德蘭聯合共和國,也就是荷蘭共和國。當然了,宣布獨立是一回事,荷蘭與西班牙之間的戰爭還在繼續,他們在進行了長達80年的戰爭直到1648年,西班牙的菲利普四世(國王)才承認了荷蘭獨立,籤訂了《明斯特條約》。

荷蘭人用了整整80年的時間,這才獲得了西班牙的承認,這是一段所有荷蘭人都不能忘卻的歷史。

稱霸海洋的「海上馬車夫」

荷蘭宣布獨立後,發展十分迅猛,並在17世紀成為海上強國。至於有多強呢,這麼說吧,17世紀時,整個歐洲的商船數量總和加起來都沒有荷蘭多,也因為這樣荷蘭在哪個時期被譽為「海上馬車夫」,這一時期被荷蘭人稱為「黃金時代」當時的荷蘭在全球各地建立了許許多多的殖民地和貿易點,是公認的海上殖民強國,也是繼西班牙之後全球最大的殖民國家,甚至1656年時,荷蘭還派出了使團出使北京。

到了17世紀中葉,荷蘭確立了自己的霸權地位,彼時的荷蘭東印度公司便有15000個分支,貿易額更是佔當時全球總貿易額的一半!你能想到創造全球一半的貿易額的國家是這個小小的荷蘭麼?

在那一時期,五大洋上超過10000艘商船掛著荷蘭的三色旗,盡情遊戈。要知道當時全球總共也才2萬艘船,而荷蘭就佔了半數以上。

時至今日,回顧荷蘭曾經的輝煌,依舊有不少歷史學家說,它是世界上第一個「賦予商人階層充分的政治權利的國家」。

「海上馬車夫」跌落神壇

這個世界上,不存在永遠的強國,如果有,那就是「代替」它的「人」還沒有出現,只是時間問題而已,而荷蘭顯然沒有那麼幸運,因為它並沒能維持強盛多久。

時間來到17世紀末期,強大的荷蘭先後與英法兩個交戰,在海上英國將荷蘭按在水中倒灌,在陸上法國把荷蘭按在地上摩擦,兩場大戰,荷蘭走了了衰落,慢慢退出歷史的舞臺,輪到英法上臺。

時間來到1795年,荷蘭被法國佔領,荷蘭共和國滅亡,法國建立了傀儡政府巴達維亞共和國。

隨後荷蘭的殖民體系逐漸瓦解,1806年,拿破崙之弟路易·波拿巴任國王,荷蘭被封為王國,1810年併入法國。

一直到1814年才脫離法國得控制;1815您,荷蘭與比利時、盧森堡成立荷蘭王國;1830年比利時脫離荷蘭獨立。1848年,荷蘭正式成為君主立憲國。

近代中「顛沛流離」的荷蘭

就這樣,荷蘭雖然重新建立了起來,但是卻已經喪失了再次爭霸的可能。並在隨後的一戰中,保持中立,因為那個時候的荷蘭誰都惹不起。

好不容易平安渡過了一戰,二戰時,荷蘭一開始也學著一戰的樣子宣布中立,以免自己被戰火波及,但最終還是沒能逃過一劫,1940年5月,納粹德國的軍隊開進了荷蘭,荷蘭被德軍侵佔,荷蘭王室只能逃到英國,成了流亡政府。

直到1945年二戰結束後,荷蘭才重新恢復獨立,並在戰後選擇加入北約和歐共體也就是後來的歐盟,這算是加入了老美的陣營。

1954年12月15日,荷蘭通過《荷蘭王國章程》,章程中規定,荷蘭的原殖民地和屬地在王國內與荷蘭本土享有同等地位。也就是說荷蘭王國專指由荷蘭本土及其前殖民地組成部分的王國,而「荷蘭」則專指歐洲大陸荷蘭。也就是說今天的荷蘭王國由歐洲大陸荷蘭,荷屬安的列斯、荷屬阿魯巴三部分組成。

到了今天,荷蘭成了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同時也是一個極具寬容度的國家,只不過寬容的有些「過頭」了。

相關焦點

  • 資本主義的新模式:國家資本主義?
    作為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大本營的世界經濟論壇如期在1月底的達沃斯召開。在歐元區危機陰霾重重、全球經濟發展陰晴不定、貧富差距加劇的宏觀環境下今年大會的主題為「大轉型:塑造新模式」。這是針對資本主義的不同模式的探討而不是為了改變社會制度的努力。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國家資本主義
    近年來,隨著中國在世界經濟格局中地位的上升,一些西方輿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質疑也不斷出現,例如批評中國搞資本社會主義、新官僚資本主義、威權資本主義等,有的還給中國貼上「國家資本主義」的標籤。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說成國家資本主義,其實質是要將中國模式納入資本主義或國家威權主義的譜系,從而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制度,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及其優越性。
  • 世界上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是怎麼建立起來的?
    據說這個國家的人都非常富裕,他們看到有中意的中國貨時,會不惜重金買下來,「故華人樂與為市」。如今,在了解世界歷史之後,我們知道明朝人所描繪的這個海上強國就是「荷蘭聯省共和國」,它是當時世界上唯一一個資本主義國家。這個國家誕生於16世紀,以前幾乎不為人所知,不久之後卻變得很強盛。
  • 初中歷史考點:資本主義發展史
    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資本主義發展史就是資本主義制度產生、確立、擴張及進一步發展完善的歷史。本期螺螄君就為大家梳理資本主義發展線索並對答題規律作初步總結。2.15—17世紀:新航路的開闢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聯繫,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加快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 認清「國家資本主義」問題的真相
    美國發動對華經貿戰的一個所謂說辭,是給中國的經濟體制貼上了一個並不新鮮的標籤——「國家資本主義」。這種說法認為,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是真正的市場經濟,中國是一個國家主導的實行保護主義和重商主義的經濟體,其主要依據是中國實行國有經濟、政府干預、產業政策,等等。
  • 世界護照含金量最高的國家,190個國家免籤,不是美國也不是英國
    文/仗劍走天涯世界護照含金量最高的國家,190個國家免籤,不是美國也不是英國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加深,世界日益連成了一個整體,而世界經濟相比以前也有了很大的變化並且再加上旅遊經濟的興起,就更讓世界各國成為了一個親密無間的整體了。出國旅遊其實有一件事情是非常必要的,那就是對於自己國家的護照和籤證,可是有的國家護照是屬於免籤證就可以進入的。這就顯得非常的方便了,那麼世界上護照含金量最高的國家究竟是哪國呢?
  • 資本主義世界是個完整的體系,利用廉價勞動力,造成國家債務危機
    那就是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社會主義革命在東方國家的首先實現,標誌著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必然性由一種歷史趨勢開始轉變為社會現實。然而,這只是起點,而不是終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本質上「具有國際的性質」,因而它將有世界性的活動場所。這就是說,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必然性可以在某一國家內首先單獨實現,但它的全面實現,即社會主義最終戰勝資本主義卻是世界性的,是一個長期的世界歷史的發展過程。
  • 生病的英國:冰冷的資本主義外表下,藏著一顆溫暖的社會主義內心
    1922年,蘇聯成立,是世界上第一個列寧主義國家;1923年,英國工黨首次上臺執政,是世界上第一個實踐民主社會主義的國家。哈弟:工黨創始人之一分布歐洲兩端的兩國,不約而同地進行著兩條社會主義路線的試驗,雙方將在兩條跑道上竭力證明自身的正確性。從社資的角度講,蘇聯的競爭者是美國;從馬克思主義的內部角度講,英國才是蘇聯的競爭者。
  • 當代世界:資本主義病情嚴重但氣數未盡
    危機肇始所重創的是自由資本主義,因此,當前的全球經濟危機不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全面危機,而是資本主義制度的部分危機。[1] 但是,自由資本主義在當今世界佔據主導、主流地位,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努裡爾·魯比尼等學者認為,自由資本主義危機實質就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危機」,危機是「由太多私營部門債務和槓桿引起的」。
  • 當代資本主義處在怎樣的發展階段上
    然而,西方跨國公司的迅猛發展本身就是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推動下出現的,因此,用這種迅猛發展的事實來論證當代西方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已經過渡到國際壟斷資本主義,顯然是根據不足的。   要判斷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否已經過渡到國際壟斷資本主義的新的發展階段,不僅要考察跨國公司的發展情況,更重要的是,首先需要考察和弄清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民族國家的歷史命運。
  • 棉花、資本主義與全球化 - 棉花帝國
    作者斯文·貝克特在表面上討論的是棉花產業的興衰史,但他實質的重心是在於資本主義的興衰史,顛覆性地直指資本主義的第一驅動力不是文藝復興、宗教改革、民主自由、工業革命,而是作為全球第一剛需商品的棉花。《棉花帝國》寫於當代,謀篇布局卻處處透出一種古典史詩的宏大氣勢。
  • 【學術熱點】李伯重:英國模式、江南道路與資本主義萌芽
    而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近代工業化,則或多或少地要受到先行者(特別是英國)的影響,甚至是緊隨英國發生工業革命的法、德等國也不例外。至於更晚出現工業革命的國家(或地區),其近代工業化受先行者的影響就更為巨大和明顯。由於英國在世界經濟史上的這種特殊地位,其經驗對於研究近代工業化的產生和成功的歷史,當然具有無可比擬的意義。
  • 被人們誤解的資本主義
    今天的英國的生活水平本來還能更高,要是英國人的精力沒有被浪費在從各方面看都是可以避免的政治和軍事「冒險」上。這些就是資本主義的事實。於是,如果一個英國人——其實世界上別的國家的人也一樣——對別人說他反對資本主義,有一個絕妙的辦法回答他:「你知道世界上的人口比前資本主義時代多十倍;你知道今天所有人比資本主義之前的祖先享有更高的生活水平。
  • 約翰·格雷:歷史不會終結 資本主義沒有勝利
    1980年代晚期,自由市場思想家宣布「歷史終結」,資本主義勝利。在這兩方面,他們都錯了。 我至今清楚記得自己意識到瑪格麗特·柴契爾的激進實驗要不了多久就會觸礁的那一刻。 那一定是在1980年代晚期。地點是那個遙遠年代、某個聲名卓越的自由市場智庫。討論話題是我們該如何準備好跨越政治上可能的界限。幾乎所有與會者對於要挑戰既有設想的態度都非常一致。
  • 美國是一個年輕的移民國家,建國不到300年,為什麼能稱霸世界?
    美國是一個年輕的移民國家,建國至今還不到300年時間,但卻能在短時間內成為稱霸世界的第一大強國,這不是偶然性,而是美國在這20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通過多方面先天優勢因素逐漸成就其稱霸世界,長期位居世界第一大強國的目的。在世界國家發展史上,美國無疑是最年輕的國家之一。
  • 從中心到邊緣——沃勒斯坦與《資本主義世界體系》!
    (沃勒斯坦照片)在《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這篇文章中,沃勒斯坦提出了威脅"中心—半邊緣—邊緣"世界體系的幾個因素——製造業的興起造就了大規模的無產階級,核心國家資產階級面臨著國家結構內部不穩定的威脅等等,這些因素均指向社會主義的萌芽和資本主義的衰落而帶來的世界體系的危機,甚至是當今世界體系面臨著結構甚至是自身的生存危機。
  • 八下歷史與社會第六單元 資本主義的興起與資產階級革命
    2.經濟原因:歐洲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根本原因)3.政治原因: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實行專制統治;資產階級力量壯大;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二、啟蒙運動的概況1、頂峰時間和國家:18世紀後半期,在法國達到頂峰。   2、核心思潮:理性主義。3、性質:歐洲歷史上又一次聲勢浩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 資本主義下的廉價模式:食物如何塑造工業世界
    雖然歷史學家對於農業革命的具體時間存在爭議,但很明顯,到1700年,英國正在做每一個資本主義大國必須做的兩件大事:增加農業剩餘,驅逐農場勞力。英國能做到這一點,因為在新的意義上它的勞動生產率迅速提高,從1500年到1700年上升了近46%。18世紀初,英國的農業發展十分強勁,以至於它能夠把一個迅速無產階級化的歐洲從飢餓中拯救出來。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三十二期:中國是國家資本主義嗎
    張維為: 美國挑起中美貿易戰已經有一年多時間了,這段期間美國經常指責中國搞國家資本主義,我們國內一些公知也跟在美國身後附和。去年4月,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組團去美國耶魯大學訪問,我做了一個演講,談中國模式與中美關係。當時一位美方的學者也向我提這個問題,你們什麼時候才會放棄國家資本主義模式?我說,錯!
  • 資本主義誕生的三個瞬間
    ——題記自從資本主義於16世紀的歐洲誕生,並在之後的數百年裡將其影響力從亞平寧半島擴張到宇宙空間,人類的命運便與這個被資本主義所塑造的光怪陸離的世界深深地綁定在了一起。人類目前所有的已知領域,都被打上了資本主義特有的烙印,即使是現實世界中的人跡罕至,抑或是意識世界中的幽暗難尋,都很難不被其所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