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三十二期:中國是國家資本主義嗎

2020-12-13 觀察者網

【公有制佔主體,多數人從發展進程中受益,一個代表人民整體利益的政治力量就是中國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將這樣的中國社會主義說成是國家資本主義,就像把今天的美國資本主義說成是「美式社會主義」一樣滑稽。美國政府對經濟的幹預,恐怕連自由主義經濟學家也會感到無地自容。

東方衛視政論節目《這就是中國》每周一晚21:30持續熱播。每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結合自身經歷,從國內外熱點、難點問題切入,比較中西文化,建構中國話語。

在8月26日的第三十二期節目中,張維為教授剖析中國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觀察者網整理節目演講與對答部分,以饗讀者。】

張維為:

美國挑起中美貿易戰已經有一年多時間了,這段期間美國經常指責中國搞國家資本主義,我們國內一些公知也跟在美國身後附和。去年4月,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組團去美國耶魯大學訪問,我做了一個演講,談中國模式與中美關係。當時一位美方的學者也向我提這個問題,你們什麼時候才會放棄國家資本主義模式?我說,錯!我們不是國家資本主義模式,而是中國社會主義模式。

我說給你講個故事,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的時候,美國財長保爾森專門訪華,請求中國幫助美國擺脫危機。美國資本主義模式,請求中國社會主義模式來幫忙,這是一個什麼情況?當時美國陷入次貸危機,股市崩潰,大公司紛紛破產,政府手頭一下子沒錢了,但又想救市,所以增發國債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債券。作為世界最大的外匯儲備國之一,如果中國不帶頭買這些債券的話,其他國家可能都不願意買,所以美國財長保爾森就飛來中國,懇切地請求中國政府能夠購買美國債券,幫助美國渡過難關。

我記得當時英國《獨立報》發了一篇文章稱,「美國的救市計劃能否成功,不僅取決於美國的納稅人,也取決於中國等國家的支持。最終決定歷史上最大一宗金融救助計劃的命運可能是中國等國家。為此,美國財長保爾森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北京開展「巡迴演說」。但保爾森要想說服中國人、持懷疑態度的中國人,可能不太容易。他需要做的……」,這是英國《獨立報》的原話,「他需要做的不僅是單膝下跪」。

接著,文章又說,如果中國決定不再購買美國新發的債券,或者甚至拋售現有債券,美國的前景將會非常暗淡,當然中國的利益也會受損。我個人認為這個判斷現在回頭看還是蠻實事求是的。

美國前財長保爾森

從當時中國的經濟情況來看,外貿佔經濟總量的比例很高,其中中美貿易又佔了很大一部分,所以美國金融海嘯確實也給中國造成了巨大的消極影響。中國人真的認為,世界經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不能獨善其身,也就是我們經常講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中國的文化基因也是如此,與人為善,同舟共濟,互相幫助。所以中國政府經過慎重思考後,決定出手救美國,大量增持美國國債,同時自己也進入貨幣相對寬鬆時期,出臺了後來有些爭議的「4萬億」政策。但我認為,總體上「4萬億」還是利大於弊。畢竟我們用這4萬億讓中國的基礎設施得到全面提升,包括建成了世界最大最好的高鐵網。

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美國從危機中稍有復甦,就開始忘恩負義。所以這次訪美我對耶魯的學者說,以我自己的判斷,美國資本主義爆發下一次大危機只是時間問題,對中國來說,中國社會主義是阻止這場危機蔓延到中國的唯一手段,所以中國不可能放棄中國社會主義,這是中國克敵制勝的法寶。我還說,我倒是希望下次美國爆發危機的時候,不要再來求中國幫助,我希望你們美國資本主義模式靠自己扛過去。人類命運共同體究竟怎麼建?我們大家都在探索,但它的基礎只能是合作共贏,而不能是美國奉行的唯我獨尊、以鄰為壑的「零和遊戲」。

我在這裡想花一點時間,更具體地解釋一下,為什麼中國不是國家資本主義,而是中國社會主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因為中國的這個制度安排至少有三點完全不同於資本主義。

第一點,中國的經濟結構中公有制佔主導地位,包括土地公有制,國計民生戰略領域有一大批國企存在,還有國家對許多戰略資源的擁有,這和美國私有制為主形成鮮明的對照。我們的憲法規定,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一個很長的時間段,實行公有制為主、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現在證明,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制度安排,這種被稱為混合經濟的模式帶來了中國今天的全面崛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

當然,這個所有制也是有一個發展過程的,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上世紀50年代社會主義改造後形成了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或者稱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當時有些人認為我們前30年就是照搬蘇聯模式,其實當時中蘇兩國的所有制模式還是有很大差別的。蘇聯對私人資本採用的是剝奪政策,中國採用的贖買政策,蘇聯在1936年宣布建成社會主義,國家所有制佔整個工業成分的99.97%,幾乎是100%了。而中國一直到改革開放前夕的1978年,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是56%,這很大程度也是為了集中資源,建設新中國的工業體系,包括國防和科技體系。其餘的部分主要是集體經濟,包括大量的「社隊企業」。這些社隊企業後來成為改革開放中國鄉鎮企業崛起的主力,可以說引爆了中國以紡織業、輕工業為主的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二階段是鄧小平時期。當時的說法叫做公有制為主,同時允許個體經濟、外資企業發展。到鄧小平同志逝世的1997年,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大致佔整個國民經濟的3/4。

隨後就是第三階段,這個階段的標誌可以說是1997年召開的黨的十五大,公有制的概念與時俱進了,不僅包括國有制和集體所有制,還包括國家和集體控股的股份制。以公有制為主的定義也開始強調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強調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的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而不再是強調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這個數目或者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

這個理論突破,形成了我們今天經常講的兩個不動搖: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的經濟平等競爭,互相促進的一種全新的格局。

江蘇無錫紅豆集團,上面是1950年代老廠房舊址,下,面是紅豆集團工業城。 圖片來自新華社

回望中國這種混合經濟模式的崛起,真是感慨萬千。我不是說我們這個模式十全十美,它有不足,我們天天講改革,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兩個板塊有時候也有矛盾,但在中央層面可以看得出來,總的指導思想一直是推動兩個板塊互相促進,相得益彰。儘管這個模式還在完善中,但在國際比較中已經明顯勝出。

我多次講過這個例子,就是2016年雙11那一天,我正好在英國牛津大學談中國模式。我說,今天中國天貓雙11落下帷幕,交易額是1207億元人民幣,這是什麼概念?就是天貓雙11一天網上的交易額超過了印度2015年全年的電子商務額,這就是中國新經濟活力的一種展示。

這時一位牛津的學者說,這不是正好印證了中國民營經濟充滿活力嗎?其實他的潛臺詞就是說,中國國營經濟不行,國有經濟不行。

我說,你講得有道理,但同樣重要的是,它也證明了中國混合經濟模式的成功。馬雲作為企業家,他個人的才華,阿里自身的成就固然非常重要,但同時我們還要看到像中國國家網絡治理模式這些方面,如果沒有這個模式的話,恐怕中國電子商務市場就不是中國本土公司了,而是美國的亞馬遜、谷歌的天下。今天歐洲就是這個情況,連自己的搜尋引擎都沒有,歐洲的大數據幾乎都在美國公司手裡,還怎麼可能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

中國雙11成功的背後,還有世界最大最強的電網,最大的高速公路網,最大最好的高速鐵路網,最大最好的4G網絡,還有村村通公路的計劃,還有全民義務教育的普及等等,這些幾乎都是國家主導推動實現的。所以我認為,雙11可以說是中國混合經濟模式一個成功的典範。這是我要講的第一點。

相關焦點

  • 中國是國家資本主義嗎
    【吐槽】林子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三十二期:中國是國家資本主義嗎  https://www.guancha.cn/ZhangWeiWei/2019_09_01_515998.shtml【吐槽】林子  【公有制佔主體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二十二期:「歷史終結論」的終結
    近日,東方衛視政論節目《這就是中國》每周一晚21:30持續熱播。每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結合自身經歷,從國內外熱點、難點問題切入,比較中西文化,建構中國話語。 在6月17日的第二十二期節目中,張維為教授批判「歷史終結論」,呼籲中國學者做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原創性研究。 觀察者網整理節目演講與對答部分,以饗讀者。】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二十六期:中國是如何突破依附體系的
    【如果說蘇聯板塊在西方壓力下崩潰了,那麼為什麼中國能夠實現這個突破呢?如果用下棋來比較的話,我會說,中國是下了一盤大棋,下了一盤險棋,下了一盤妙棋,最後脫穎而出。 東方衛視政論節目《這就是中國》每周一晚21:30持續熱播。每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結合自身經歷,從國內外熱點、難點問題切入,比較中西文化,建構中國話語。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二十七期:中國突破依附體系的意義
    【在「中心-外圍-中國」這一「三元互動格局」中,中國處於一個極為特殊的重要位置,這個最能實質性促進世界各國利益匯合的國家,甚至在某種意義上具備重塑國際秩序的可能性。 東方衛視政論節目《這就是中國》每周一晚21:30持續熱播。每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結合自身經歷,從國內外熱點、難點問題切入,比較中西文化,建構中國話語。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67期:來自西方的反思
    7月26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67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共同探討西方社會對疫情、國家治理能力的反思。觀察者網整理節目內容,以饗讀者。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二十四期:國際視野下的中國共產黨
    【西方讀不懂中國的政治制度,尤其讀不懂中國共產黨,我覺得這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近日,東方衛視政論節目《這就是中國》每周一晚21:30持續熱播。每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結合自身經歷,從國內外熱點、難點問題切入,比較中西文化,建構中國話語。 在7月1日的第二十四期節目中,張維為教授討論中國共產黨,比較中西政黨之間的差異。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四期:中國崛起最大的特點是和平
    每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除演講外,還會回答現場觀眾即興提出的問題,一問一答中,產生了大量的思想火花。 《這就是中國》每周一21:30在東方衛視播出,在1月28日的節目中,張維為教授詳細闡述了中國模式在中國崛起過程中的作用及原理。他指出,有別於西方崛起的「血與火」式殖民掠奪,中國崛起的最大特點是和平,也因此更為不易。
  • 鄧小平翻譯張維為:中國模式就是「摸著石頭過河」
    這是上司、翻譯室主任過家鼎拋給他的第一個問題。當時,如日中天的中國女排是民族英雄。「女排是排球的國家隊,我們這裡就是翻譯的國家隊。」老過說。張維為在「國家隊」裡幹了5年。給領導人當翻譯不光是技術活,也是個體力活,因而翻譯室有個不成文的規定:30歲以上的,一般就不會再被安排擔任領導人的口譯工作了。
  • 《這就是中國》開播 張維為談中國「四十而不惑」
    1月7日,由東方衛視出品,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觀視頻工作室、觀察者網聯合支持的全新思想政論節目《這就是中國》即將迎來首播。臺下故事+臺上演講 激發「中國自信」新共鳴作為一檔真正意義上的思想政論節目,《這就是中國》並沒有將節目形式局限於紙上談兵。相反,該節目突破了傳統理論宣講節目的單向形式,由三個「角色組合」搭配兩條主線來完成節目的多角度呈現。
  • 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三集張維為精彩對答:如何看待中國的貧富...
    【整理/觀察者網 韓京霏】 「中國崛起的過程是很精彩的,可以採取積極一點的態度。如果你真的把中國模式想透,實事求是,一定有很多東西可以說清楚。但需要一點勇氣,需要一點魄力。」 近日,東方衛視政論節目《這就是中國》持續熱播。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七期:中國表現出來的一切,絕不是西方簡陋...
    她今天所展現出來的這一切,絕對不是一些簡陋的西方話語所能描述的。」 近日,東方衛視政論節目《這就是中國》持續熱播。每周一21:30,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都會在節目中結合自身經歷,從國內外熱點、難點問題切入,系統闡釋中國模式的優勢和先進性。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71期:民調看民主
    「那麼,中國能否產生一個本土的、有國際影響力的民調機構?」8月30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70集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鄭若麟先生,共同探討西方民調所反映的民主。觀察者網整理節目內容,以饗讀者。張維為:西方民主模式一路走衰是不爭的事實,也有一些西方政客想要挽回西方民主頹勢。
  • 報名|聽張維為分享《這就是中國:走向世界的中國力量》
    報名|聽張維為分享《這就是中國:走向世界的中國力量》 2019-09-13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69期:變局中的中國策
    8月7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69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資深政治學者寒竹先生,共同探討如何用「中國就是一個世界」的概念解讀中國。觀察者網整理節目內容,以饗讀者。張維為:新冠肺炎疫情襲來,用中國標準看外部世界,很難樂觀起來。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 第35期:香港局勢,自助者天助之
    在9月16日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35期節目中,主講嘉賓、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用「一出鬧劇」、「一堂大課」、「一盤大棋」來詳細解析目前的香港局勢,並提出了解決香港亂局的三個建議。 觀察者網整理節目演講全文,以饗讀者。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59期:談談中國的人民民主
    6月1日,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59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副院長範勇鵬教授,共同解讀中國人民民主。觀察者網整理節目內容個,以饗讀者。】張維為:我們中國人有「與人為善」的這種文化,有給人面子的文化,西方沒有的。
  • 《這就是中國》開播,張維為談中國從三十而立到四十而不惑
    《這就是中國》開播,張維為談中國從三十而立到四十而不惑 澎湃新聞記者 黃小河 2019-01-07 16:20 來源: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39期:文化自信
    這不僅使中國能以人類歷史上聞所未聞的速度和規模崛起,而且使中國社會保持了比西方社會更多的溫馨和更強的凝聚力。世界上多少民族的文化中就是缺少了那麼一些基本信念,結果發展毫無起色,甚至一個接一個成了扶不起的阿鬥。 11月25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39期節目中,節目主講嘉賓、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談文化自信。觀察者網整理節目內容,以饗讀者。】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42期:談談言論自由
    即使有一些人或多或少讀懂了,他也不敢說出來,因為控制他飯碗的老闆,也就是資本的力量,不允許他說出真相,一旦說出來,肯定要被炒魷魚。 12月16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42期節目中,節目主講嘉賓、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臺灣政治評論者黃智賢共同探討言論自由。觀察者網整理節目內容,以饗讀者。】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80集:接軌與不接軌
    11月16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80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研究員鄭若麟先生一起對我們應該如何對待「與世界接軌」這個概念進行解讀。以下為觀察者網根據節目內容整理的文字稿。 張維為: 2014年的時候,我在上海社科聯做過一個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