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臘月,是湘西人民做臘肉的時節。
這段日子裡,湘西的東村西寨都會不時傳來豬的嚎叫聲,大家都把餵養一年半載的大肥豬全部殺掉,除了留下一部分鮮肉過年時吃以外,其他全部做成臘肉,以備來年之用。
生活在湘西的土家族和苗族人,幾乎人人都會做臘肉,以湘西土豬入料,秋松木燻制,待懸於房梁或灶前自然乾燥後,這臘肉色澤鮮亮,腊味薰香,無論是待客入菜還是包裝送禮,都是絕佳之選。
#湖南飲食中的文化#其實,湘西除了臘肉外,還有很多的美食也是不錯的存在。所以這些美味的湖南湘西美食,等你來解鎖,是個不錯的美味佳餚。
湘西椪柑傳說:湘西是中國最適於發展柑橘種植的地區,種橘歷史至少有兩千多年,湘西柑桔為歷代朝廷貢品,1949年後曾大量出口,享譽甚高。
中國的椪柑產量世界第一,湖南的椪柑產量又居中國第一,湘西的椪柑產量又是全省第一。詩人屈原極力稱頌的「青黃雜糅,文章爛兮。」「紛縕宜修,姱而不醜兮」的柑橘,被千百年來生生不息的湘西人,精心耕作和改良,發展壯大,成為享譽市場的品牌。
湘西椪柑,中國地理標誌產品,是中國果品協會認定的"中國椪柑之鄉",通過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綠色食品"認證。
湘西米豆腐:其牽扯到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一部有名的電影《芙蓉鎮》,這是根據著名作家古華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
小說本身就非常有名,獲得了第一屆茅盾文學獎。這部電影也非常有名,導演是謝晉,劇中的男女主人公分別由姜文和劉曉慶扮演。
劉曉慶扮演的胡玉音正是製作米豆腐發家才被批判的。
因為這部電影使湘西這一特產聲名遠播,來此旅遊的人都紛紛慕名而食。那時候很多懵懂的半大孩子,甚至認為米豆腐這種東西就是劉曉慶發明的。
蕨菜:蕨菜分布廣,在湘西大山最為常見。它又叫拳頭菜、貓爪、龍頭菜, 喜生於淺山區向陽地塊,多分布於稀疏針闊混交林。
其食用部分是未展開的幼嫩葉芽,經處理的蕨菜口感清香滑潤,再拌以佐料,清涼爽口,是難得的上乘酒菜,還可以炒吃,加工成乾菜,做餡、醃漬成罐頭等。
湘西米粉:其不同於南方大湘西米粉在花樣繁多的湘西特色小吃中堪稱一絕!湘西米粉採用富硒大米加工而成,其粉條十分勁道,營養與口感方面在米粉界中獨樹一幟,粉絲粗而湯汁少,然而味道卻鮮美爽滑,咬起來十分有嚼勁。
湘西米粉主要是以各類「哨子」所熬製的湯汁入味,「哨子」種類繁多,比如:木耳肉絲,排骨,牛肉,牛肚,羊肉,紅燒肉、豬腳、鴨肉等等,這是湘西米粉的一大特色。
湘西土匪鴨傳說:湘西從前有一張氏巧婦,燒得一手好菜,在山寨路邊開了一家小餐館,由於地荒人稀,生意只夠勉強維持。
偏偏養的一群鴨子又不爭氣,多兇悍霸道,還糟蹋莊稼,就是不好好生蛋,害得張氏天天拿著竹竿又趕又罵:"你們這些該死的鴨子,簡直像土匪!" 最後,氣急敗壞的張氏決定將這群不好好生蛋的鴨子一隻只殺掉做菜,等到鴨子殺光吃光就關店打烊,改做其它營生。
誰知這一下竟然因禍得福,也許是因為那些愛撒野的鴨子肉質特別細膩鮮活,再加上張氏的烹調功夫,她燒的鴨子酥軟嫩滑,鮮香絕倫,引得食客聞香而至。
但是,當有食客問她這叫什麼菜時,她可是氣不打一處來,隨口便說:"什麼菜?土匪鴨!"沒想到,就這麼一叫,從此"土匪鴨"名聞遐邇,餐館更是門庭若市。
免責聲明:「覓食健康坊」所推送的文章,其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所發布的爆料不代表本號同意其觀點和其真實負責。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敬請諒解。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告知我們。
一線潮流情報,一線時尚資訊!編輯:覓食健康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你的印象,我封存之;你的時光,我另存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