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拼多多,拼的多,省的多...」如今看到這些字卻念不出來,只能唱出來。如此強大的洗腦神曲,足以彰顯拼多多的成功。
但是最近,拼多多也成了違禁品的「幫兇」,是否會成為第二個「今日頭條」呢?
法制晚報在今天(6月7日)報導了拼多多出售涉黃涉暴商品,包括開刃刀、偽基站設備、摩託車車牌及充氣娃娃等。
一直以來,拼多多在入駐規則中均要求商家網售商品必須合法,嚴禁銷售違規、違法產品。但據SFA超級理財師金策師研究院體驗後發現,隨意發布一件商品即能成為拼多多的商家,並且商品和個人信息完全無需審核,只需創建商品,拍張照片標好價格上傳即可。
這很大程度上顯示了拼多多在商品審核方面存在漏洞,拼多多方面也表示高度重視,緊急排查,並啟動全面、系統清理,關閉涉事店鋪,下架違規商品。情節嚴重的店鋪已被列入平臺 " 黑名單 "。
2015年成立至今,3年吸引了3億用戶,發展神速,直接碾壓上市公司唯品會,堪稱在阿里京東電商巨頭夾縫中生長的一匹黑馬,2017年初拼多多就已估值過百億。
社交電商新模式
拼多多的迅速崛起,得益於社交電商的新模式,創造性地發揮了朋友圈的為例,以「朋友推薦」這一社交入口切入電商行業,以低價吸引用戶,再用「拼團」的形式在社交圈內擴散。
拼多多在產品選擇上,注重輕產品、高頻、低價,在最短時間內,幫助用戶選產品並即時發起拼團,低價購買到意向的產品。
同時,個人可以在微信向身邊的親朋好友發起拼團,將購買行為融入到社交之中,為原本的購物增加了互動性和趣味性,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共享式購物體驗。
被忽視的用戶群體
拼多多認為,中國電商之前長期關注的是如何讓大城市人過上巴黎生活,所以這個市場已經幾乎沒有蛋糕可分。然而卻有另外一大片未被開墾的「藍海」被電商所忽略,那就是二三線城市乃至鄉村。
截至2018年2月,在佔據中國網民55%左右的三線以上城鎮,拼多多在三線、四線城市的滲透率(21.38%、35.34%)甚至超過手機淘寶 (20.31%、31.50%)。
在之前的年代,他們的生意無法被聽到,他們的需求難以被滿足,他們是學歷高中以下,月收入在4000以下的普通人,所以,讓他們過上大城市的生活其實是另一種「消費升級」。
在拼多多裡,他們也能發起拼團,他們也能分享好東西任何人都能發出自己的聲音。
儘管在發展上拼多多是成功的,但是同時他也被病垢為「低端品」。
拼多多的用戶70%是女人,65%來自三四線城市,來自一線城市的額用戶僅有7.56%,明明便宜沒好貨,可還是有很多人樂此不疲。
本來我們笑話淘寶貨,現在拼多多成了比淘寶受眾還低端的存在。打開了廣大愛貪小便宜的中青年婦女,和「鄉村」消費觀,城鄉結合部,某些人已經富起來,心還很貧窮,格局狹隘,眼光短淺,生活品質要求很低,很低端的鄉村婦女的心。
在中國,貧窮的沒有生活質量要求的階層一直是無比廣大的,這也可說是不幸,也可說是悲哀。
再來說說拼多多的「拼團抽獎」活動。
發起拼團或參團必須綁定手機號,添加收貨地址才能完成支付,這在無形中就獲取了用戶信息。然後當你辛苦拉來幾十個好友拼團成功等待抽獎,諾大的一個網絡,信息不對稱,幾乎沒人知道誰中獎了,只知道中獎的那個肯定不是自己。要是拼團不成功的話,平臺退款給你,貌似你什麼都不損失,但是除了你自己的信息,你還把拉進來的幾十個人的信息也出賣了!
所以,在SFA超級理財師金策師研究院看來,拼多多的拼團購物,或許是個坑人的營銷陷阱,不少人會為佔點便宜而把自己的信息給出賣了。
近期,SFA超級理財師金策師研究院發現,有多名網友吐槽,拼多多的多款產品已沒有價格優勢了,甚至部分產品價格還偏高。
下面這款抽紙,拼多多12包拼團價格128元,平均10.7元/包,而在淘寶上售價16包120元,平均僅7.5元/包,比拼多多還便宜3.2元/包。
這樣的價格定位與拼多多一貫的低價形象並不相符。這或意味著,以低價起家的拼多多已過了靠低價圈用戶的階段,在企業走過高速發展階段、具備規模後,無一例外將迎來盈利壓力。不難預見的是,未來不再是絕對低價的產品再拼多多上可能越來越多。
拼多多是依靠最廣大人群成長起來,所以也應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即使不能將「便宜」進行到底,也應營造一個安全乾淨的消費環境,將「貨真價實」的理念真正落實到行動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