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豫章書院」後有「大愛無疆」,暴力「矯治」機構為何久禁不絕?

2020-12-16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鄭潔 每經編輯:吳永久

今年6月初,江西「豫章書院」非法拘禁案一審已開庭的消息一經媒體披露,再次在社交平臺上引起熱議,雖然尚未宣判,但仍有不少網民感嘆「終於有個結果」。

這個「結果」確實來之不易,距離2017年10月「豫章書院」非法拘禁事件被曝出,已經快3年時間,兩年多以來,多位該案志願者稱被「豫章書院」威脅報復,甚至有志願者因此患上抑鬱症而試圖自殺。

然而,就在「豫章書院」事件即將塵埃落定之時,5月底,我接到一個電話,一位被父母逼迫去參加「大愛無疆」遊學營的小姑娘,向朋友留下遺囑後失聯。在我報警後,小姑娘父親告訴我女兒安全了,他也承認要把女兒送進「大愛無疆」。

而在5月初,新京報、紅星新聞等媒體已先後報導了「大愛無疆」使用體罰和精神侮辱的方式「治療」未成年抑鬱症患者,我不知道這位父親是否關注新聞,但以常理度之,暴力絕無可能治療任何精神疾病,對自己的女兒何苦逼迫至此?

更令我震驚的是,雖然被各大媒體曝光了快一月,「大愛無疆」並未停止運營,跟小姑娘通話當天,「大愛無疆」的公眾號依然在運營,一直持續到6月6日。此後公眾號停止推送,6月10日,我打電話詢問「大愛無疆」是否還繼續運營時,一位自稱創始人居裕然小弟的人言辭模糊,表示「現在還說不準」。

「大愛無疆」全稱大愛無疆劇毒家教,是一家號稱「治癒了一百多位抑鬱症患者」的「矯治」機構,自稱治療孩子網癮、厭學、早戀等一切父母眼中的「問題」,運營主體是杭州裕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其創始人居裕然真名居志國,曾因涉嫌傳銷而被判緩刑。

那麼,居志國為何能獲得家長如斯信任,擯棄一切專業醫學治療,而將兒女送進去挨打?

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後,我發現「大愛無疆」與「豫章書院」有三個共同點:1.「治療」的對象多為久治不愈、無法復學的未成年精神疾病患者;2.打著國學的幌子,聲稱「懲戒」是傳統文化,不聽話的孩子挨打理所當然;3.孩子深受傷害,父母深信不疑;4.學員多次報警,最後因證據缺乏,無功而返。

正是這幾個原因,導致了「大愛無疆」、「豫章書院」一類的「矯治」機構久禁不絕。

我們確實曾盛行棍棒文化,臣對君,下對上,子女對父母,服從是最底層的邏輯,也是最高的標準。一旦出現孩子叛逆不服從的情況,父母的反應是要懲戒,而不是問原因。與此同時,高考升學方面的外部壓力很大,在孩子久不能復學的情況下,父母感覺「孩子就要毀了,實在是走投無路」。

很多聲音認為將孩子送進「大愛無疆」的父母「愚蠢」、「文化水平低」,其實恰恰相反,由於「大愛無疆」遊學營起步價就要9萬,其客戶多為外人眼中的「成功人士」,工作忙碌。

這些家長告訴我,對孩子,他們在物質方面給予很充沛,但在精神方面缺乏溝通,也不懂孩子為何突然就得了病,上不了學。有家長表示,孩子病後他們也曾自學心理學,也吃過藥,但沒作用,認為孩子都是為了不上學「裝出來」的。

至於對「大愛無疆」深信不疑的原因,據家長透露,進了「大愛無疆」後,孩子有段時間變得「很聽話」,因此覺得醫院和心理醫生「都沒用」,對居裕然「很推崇」。而在孩子眼中,這些「聽話」只是為了在遊學營不挨打裝出來的,他們的根本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長期缺乏溝通的親子關係,出問題後再進行溝通已是為時已晚,此時更不能期待一蹴而就。更何況抑鬱症、躁鬱症等精神疾病,本身具有易復發、遷延不愈的特徵。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精神科主任醫師王勇受訪時曾表示,中度以上抑鬱症等精神疾病患者需要藥物和心理諮詢的系統治療,且越早治療越好,否則復發概率最大可達100%。父母的焦慮和急躁可以理解,但是不尊重醫療的客觀規律,只能是飲鴆止渴。

另一方面,對於未成年人肉體懲戒是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被明令禁止的,但如果要讓諸如「豫章書院」和「大愛無疆」的教職工接受法律制裁,則需要通過學員和家長集體民事訴訟或者在檢察院提起公訴。

華東師範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樊傳明表示,法律對此事可以從不同角度介入,如行政部門依法註銷「大愛無疆」的營業資質,當事人提起民事訴訟,刑事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若以故意傷害罪追究刑事責任,需要達到刑法中「輕傷」程度並依法鑑定,戒尺懲戒如未構成輕傷,則無法以故意傷害罪定責。而從民事訴訟角度,學員在當時多為未成年人,不具備訴訟行為能力,作為監護人的家長深信不疑,選擇提起訴訟的可能性並不大。

「大愛無疆」、「豫章書院」一類的「矯治」機構久禁不絕的背後,是缺少尊重和理解的親子關係,是現行法律法規的灰色地帶,是醫療資源的分布不均,是對精神疾病認知的普遍缺乏,有需求就會有市場,這個所謂的邏輯閉環,事實上,只要其中一環扣不上,這個邏輯就閉合不起來。

很多「大愛無疆」的學員將父母稱之為「幫兇」,某種程度上,他們確實是,但在另一方面,父母也是受害人。因此,對於父母來說,在改變不了客觀條件的情況下,能夠去做的,只有真正更新教育理念,對孩子多些尊重和理解,對精神疾病多些理性認識。

如果做到這一步, 「大愛無疆」雖然不會絕跡,但起碼父母不會主動將孩子送進去,造成對孩子更大的身心傷害。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豫章書院一審宣判,但暴力仍在:為何父母會親手將孩子送進地獄?
    最近,備受社會關注的網癮機構「豫章書院」非法拘禁案一審宣判。豫章書院案宣判結果:創始人吳軍豹、校長任偉強、張順、屈文寬犯非法拘禁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2年10個月、2年7個月、1年10個月、11個月,法院駁回民事賠償請求。
  • 從豫章書院到大愛無疆遊學營:暴力逼孩子想自殺的背後,多少父母成...
    近日,關於揭露和起底「大愛無疆」遊學營暴力逼迫孩子想自殺的新聞不斷刷屏。 對比之前報導的豫章書院一類,是通過體罰、囚禁和暴力訓練,規訓那些「不聽話的孩子」。而到了最近被曝光的「大愛無疆」,則升級為通過暴力懲罰來治療「精神病少年」。
  • 把孩子逼得要自殺的「遊學魔窟」,也好意思叫大愛無疆?
    ▲「大愛無疆」官網截圖類似豫章書院、「成都嘉年華」這些極端的「矯治教育」案例,雖然屢經媒體報導,仍然很難絕跡。就在今天,一個叫「大愛無疆」的遊學魔窟再次被曝光。據紅星新聞報導,在「大愛無疆」的官網,他們聲稱專註解決輟學、厭學、逃學、拖拉、網癮、抑鬱等問題。雖然大愛無疆的遊學營學費高達10天10萬元,但仍有不少家長趨之若鶩。豫章書院一類,是通過體罰、囚禁和暴力訓練,規訓那些「不聽話的孩子」。最近被曝光的「大愛無疆」,則通過暴力懲罰來治療「精神病少年」。
  • 體罰與精神暴力下的「劇毒」家教:號稱能治抑鬱症的翻版「豫章書院...
    每經記者:鄭潔 每經編輯:魏官紅2020年5月以來,新京報、紅星新聞、丁香醫生、武志紅等多家媒體、自媒體對「大愛無疆」劇毒家教遊學營使用體罰、言語暴力等方式「治療」患有「精神疾病」的未成年人事件進行報導。「大愛無疆劇毒家教」是一家號稱可以「治療抑鬱症」的機構,通過全國大講堂、分享會等方式吸引家長將孩子送進「正心之旅」遊學營。
  • 「豫章書院」案發回重審:原判事實不清
    「豫章書院」全稱為南昌市青山湖區豫章書院修身教育專修學校,2013年5月由吳軍豹創立。2017年10月,「豫章書院」被曝出涉嫌非法拘禁學生。此後學校停辦,包括羅偉在內的一些學生陸續向警方報案。此案由南昌市公安局青山湖分局偵辦,2020年1月移送青山湖區檢察院審查起訴。
  • 杜絕大愛無疆「遊學營」慘劇再發生!
    近日,「大愛無疆」遊學營變身「遊學魔窟」事件引發極大關注。據媒體報導,「大愛無疆」遊學營以教育為名規訓「不聽話的孩子」,對家長進行洗腦控制,暴力懲罰來治療「精神病少年」,甚至逼得孩子要自殺,還被當作成功治療案例宣傳。
  • 「走不出的豫章書院」給我們什麼啟示?
    兩年前,博主「溫柔」發文舉報豫章學院體罰學生,隨後數十位受害者站出來反映在豫章書院內被關小黑屋、被「龍鞭」體罰等。如今,豫章書院早已停止辦學。但是近日一篇報導披露,豫章書院的一些受害者仍沒有從當年的傷害中走出來,暴力教育的傷害後遺症仍然存在,現狀令人唏噓。
  • 豫章書院是救贖孩子的「聖地」?不,那是人間煉獄!
    有網友通過天眼查發現:豫章書院時至今日依然沒有被吊銷。2019年4月,一家名為「豫章書院」的公司變更為「堂淵文」,3月,該公司仍舊在申請「豫章書院」的商標。豫章書院到底是真的關閉了,還是換了個「馬甲」繼續運作?相信很多網友的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 豫章書院案還無法劃上「句號」
    2017年10月,一篇名為《中國到底有多少個楊永信》的文章在網絡上熱傳,文中披露「戒除網癮學校」——南昌豫章書院體罰、毆打甚至監禁學生。隨著媒體的調查曝光,豫章書院關門停辦。而後,在志願者的幫助下,一些學生向警方報案,此事逐漸進入司法流程。由於取證困難等原因,該案的進展比較緩慢,一度被檢方退回補充偵查。時隔近3年,眼下,該案一審的法槌終於落下。
  • 豫章書院事件是怎麼回事?豫章書院最終處理結果
    吳軍豹表示,事件的主體是原豫章書院修身專修學校,這個學校在2017年已註銷,並沒有再開,從文化保護角度,他希望豫章書院商標今後通過各種形式保護,給其他有智慧、有能力並能愛護好它的機構,永遠不要再涉及危機教育,寄希望其他機構能重新把豫章書院歷史文化存其精華,去其糟粕予以創新。吳軍豹表示,自己已決意辭去一切,隱姓埋名,遠離是非紛爭。
  • 網曝豫章書院舉報者遭死亡威脅 三重疑問待釐清
    □ 法制網 彭曉月 王千玉【輿情綜述】近日,兩年前曾引起全國關注的豫章書院重現輿論場。10月5日,「@溫柔JUNZ」通過新浪微博發表文章稱,豫章書院的舉報者和受害者對該院兩年前因暴力手段虐待戒網癮學員一事的處罰表示不滿,其兩年間不斷向警方提供證據,均被南昌市青山湖區人民檢察院以證據不足為由駁回;有志願者不斷遭到恐嚇威脅,甚至為此自殺,原豫章書院山長吳軍豹成為志願者懷疑對象之一。當日,疑似吳軍豹的微博帳號發文回應否認。隨後,此事經過媒體官微擴散後引起關注,輿情熱度攀升。
  • 成都「嘉年華」:又一披著矯正外衣的「豫章書院」?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成都「嘉年華」:又一個披著矯正外衣的「豫章書院」?議論風生這家機構的本質,是以矯正之名行傷害之實。據報導,成都嘉年華青少年心理輔導中心雖然標榜「尊重關愛」「絕不打罵孩子」「拒絕暴力」,但根據學員的講述,嘉年華是一個等級森嚴、異化人性的矯治體系:極限體能、體罰、暴力;諂媚、舉報;「越順從,越有權力」。他們聲稱,嘉年華的教導員和心理老師,卻對此縱容和漠視。今年7月底,這家存續了十多年的矯正機構被當地教育局查處,責令其清退全部所招收學生,停止一切教育教學活動。
  • 被豫章書院「改造」的人生
    混沌中,周圍所有人都在笑,男學生圍成一圈,男教官站了一排,打她的人是豫章書院的「山長」吳軍豹,也開心地笑著。她驚醒,汗洇溼了衣服。這是陳予離開豫章書院的第五年,她仍在承受噩夢的突襲。豫章書院是一所民辦非學歷教育培訓機構,坐落於江西南昌青山湖區萬村。
  • 豫章書院事件,需要被教育的究竟是誰?
    10月25日,知乎的一篇文章《中國到底有多少個楊永信》引起網友的廣泛關注,文章中指出南昌豫章書院體罰、毆打甚至監禁書院裡的學生。《新京報》於11月3日上午9點37分發出報導:南昌證實豫章書院曾體罰學生,學院已申請停辦。事件發酵至今,在網絡上掀起軒然大波,各路聲音中不乏指責豫章書院的,也有指責孩子父母不負責任的。
  • 為什麼有些家長支持豫章書院?
    (11月5日《法制晚報》)  根據此前媒體報導,南昌市青山湖區多部門聯合調查後回應,網帖反映的問題部分存在,書院確實有罰站、打戒尺、打龍鞭等行為和相關制度。因此,即便豫章書院自稱是「主動申請停辦」,當地責成教育主管部門處罰該校,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追責,可謂理所應當。然而,對這樣一所學校,竟然有家長拉橫幅呼籲其復學,支持其辦學,這一現象值得關注和深思。
  • 人民日報、央視相繼關注「豫章書院事件」,真相終將水落石出!
    【感謝大家閱讀這篇文章,本文為原創作品,禁止轉載和抄襲,如有需要可聯繫作者,侵權必究!】2017年,豫章書院(豫章書院修身教育專修學校)被志願者曝出存在以戒網癮之名,對學生存在嚴重體罰、囚禁、暴力訓練等諸多問題,隨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豫章書院在被調查出確實存在上述部分問題後,被當地主管部門註銷了辦學資格。
  • 長安劍:從電擊療法到豫章書院,為什麼戒網癮逃不出暴力手段
    有人見到一個小女孩受鞭時,有幾下沒打準,打碎了旁邊的大理石地磚。近日,這所位於江西南昌的豫章書院,以戒網癮之名,對學生進行體罰、囚禁、暴力訓練,引起眾多網友的憤怒。10月30日晚,南昌市青山湖區發布通報表示,經調查,網帖反映的問題部分存在,書院確有罰站、打戒尺、打竹戒鞭等行為和相關制度。對此,已責成相關部門進行處罰、追責。
  • 豫章書院案終於判了,但正義並沒到來
    按照法律,主辦案的司法機關和被偵辦方有這樣深的關係,應該主動申請迴避,交給其他兄弟單位進行偵辦,否則就會有瓜田李下的道德風險。但在起訴流程中,青山湖區檢察院沒有按照法律通知受害者公安偵查完畢,使得受害者錯過了申請迴避的時機。於是這個案子又交給了豫章書院的老熟人:青山湖區檢察院未檢科來辦理,直到第一次開庭後,才由省公安廳打黑辦的警官通知受害者。
  • 豫章書院教官涉案是怎麼回事?豫章書院事件始末及最新進展
    沉寂一年多的江西「豫章書院」案,因多名舉報者稱遭受報復恐嚇,再度引發關注。被輿論稱為「豫章書院」的學校,全名為「南昌市青山湖區豫章書院修身教育專修學校」,曾以「戒網癮」出名,2017年被曝出非法拘禁、體罰學生後,學校停辦。一些學生在志願者幫助下向警方報案。
  • 吳軍豹和他的兩所豫章書院
    2017年11月5日,在南昌市青山湖區豫章書院修身教育專修學校(下稱豫章書院)最後一個開放日上,百餘名家長守在書院門前,要求和豫章書院「同進退」。開放日前兩日,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教科體局、民政局在收到豫章書院的「申請停辦報告」後,均表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