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明時節雨紛紛,安徽皖北「清明節」祭祖都是這樣的!

2020-12-20 二小書法

本文由「二小文化」原創編輯,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清明時節雨紛紛」此詩句出自晚唐大詩人杜牧《清明》,今天的皖北大部分地區都在下雨,氣溫只有10度左右。我小的時候對此不甚了解,總以為「清明節」都是在下雨,一說清明節都以為是「鬼節」,長大慢慢也才知道「清明節」的真正來歷。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二十四節氣日中的第五個節氣,這個時間段雨水比較多,所以清明下雨也是正常的情況了。

由於中國地域廣闊,各地風俗習慣不同,今天我來說說我們老家安徽阜陽「清明節」的風俗。

掃墓添墳

祭祖提前由於皖北地區都是大平原,也沒有集中的墓地,老人下世後基本都是葬在自己家的田裡,條件好點或者比較講究的家庭就用水泥修一個墳冢,立一塊石碑。大多數基本都是用土堆起來的墳冢,每逢清明、農曆七月十五、十月初,除夕當天家人都會去墳上添墳吊念。清明節祭祖基本都不會選擇當天去,都是提前幾天或者更早去,這也是當地的民俗「趕早不趕晚」。

掃墓添墳

掃墓添墳由於都是土堆起的墳冢,經過一年雨水衝刷加之耕地時的農機碾壓比原來平了不少。清明節晚輩會帶著鍬在墳的周邊或者別處取土將原來的墳冢修繕一下。

堆墳頭插柳枝

堆墳頭插柳枝晚輩會在路邊地頭用鍬弄一個土質較硬圓錐形狀的土堆,放在先人的墳頭,這個叫什麼我也不清楚。會取一些柳樹枝條插在墳上,有的也會弄一些菊花,但是這個季節在我們這菊花只有到花店裡購買,但是柳條可以隨處可取,依此表示對已故者的吊念。

放炮燒紙

放炮燒紙晚輩會將事先準備好的鞭炮和紙錢在墳前點燃,依此來吊念已故者。提倡環保,老百姓的素質都提高了,這些都是象徵性。

跪拜祭奠

跪拜祭奠這也是清明祭祖的最後一項,晚輩在已故長輩的墳前跪拜,依此表示對先人的尊重和吊念。清明祭祖到這裡就算結束了。

外出務工

其實,在我們這外出務工的人比較多,很多人是等不到清明節就走了。務工地近的清明能回來祭祖,距離遠的基本都不會來,家裡就剩餘一些年紀大的和年幼的,但清明節他們依然會代表全家人去祭祖。

清明祭祖是文化,不是迷信,但是如果過度鋪張就沒有必要了,我們提倡簡約、簡樸、真誠。

好了我們這「清明祭祖」是這樣的,你覺得和你們那有什麼不一樣嗎?歡迎評論留言,「二小文化」祝你生活愉快!

相關焦點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作為天下之主是不是也會斷魂?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相信很多人都對杜牧的這首《清明》朗朗上口,也都知道清明節是祭拜先人的大日子。那麼,清明節為什麼要祭拜先祖嗎?清明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公曆4月5日前後,又被稱作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清明時節,這個融合了寒食節、上巳節部分習俗的重大傳統節日,傳統活動也是豐富多彩的。
  • 自古「清明時節雨紛紛」,2019年清明是哪一天?還會下雨嗎?
    導語:自古「清明時節雨紛紛」,2019年清明節是哪一天?還會下雨嗎?年後持續時間最長的寒冷已經過去了,進入三月份,萬物復甦,鶯飛草長,農村田野裡到處呈現出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春分過後,就是清明了。清明節既是節氣,也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人們都在這一天回老家祭祖。自古「清明時節雨紛紛」,2019年清明節是哪一天?還會下雨嗎?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陽曆四月五日前後,有掃墓、踏青、插柳等活動。說起清明節,自然想到唐朝詩人杜牧的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解讀清明節:從寒食到清明 掃墓祭祖是不變的主題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小杜這首耳熟能詳的詩,在中國兒童都能傳唱。清明節是中國春節之後的第一大節日,但凡有華人的地方或受華人風俗影響的地方,都要在清明節前回家掃墓祭祖,除中國內地各省以外,港澳臺以及美國、印尼、新加坡等地的華人尤其重視清明節。新的時代時興網上祭奠,但網上祭奠並不被一些上了歲數注重傳統的華人接受。
  • 傳統的清明節祭祖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清明節即使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傳統的祭祖節。清明節的節俗豐富,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清明節在公曆04-06日,拜清活動通常是在清明節的前10天至後10天,有些地方的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蘊含著精神信仰和節俗禮儀等內容。
  • 清明節有哪些習俗 清明祭祖有什麼講究 清明詩歌賞析
    清明時節雨紛紛,祭祖踏青兩不誤。清明既有慎終追遠的感傷情懷,也有歡樂賞春的喜慶氣氛。清明兼具節氣與節日兩大內涵,將節氣與民俗融為一體,造就了清明豐富多樣的節俗。讓Maigoo節氣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清明節氣的習俗、美食還有清明詩句,感受清明「天人合一」的文化內涵。
  • 清明時節雨紛紛!為什麼清明節前後總是會下雨?
    自古以來,仿佛每個清明節的前後都會下雨,而古人仿佛早就已經知道清明節前後總會下雨了,因為在唐朝,就有了「清明時節雨紛紛」的詩句,不得不說,古人總是有大智慧,仿佛一切都看得很透徹,那為什麼清明節的時候,老天總是要下雨呢?
  • 清明時節雨紛紛?今年清明假期天氣如何→
    清明時節雨紛紛?今年清明假期,主雨帶在江南中南部到華南一帶,上海位於雨帶北緣,節日三天均無明顯降水。4-5日,空氣品質良至輕度汙染。清明假期上海天氣未來天氣趨勢節後天氣依舊是多雲或晴當道,氣溫穩步上揚,下周后期最高溫又將重回20℃!清明假期哪裡雨紛紛?
  • 為什麼「清明時節雨紛紛」那麼準?
    這句感嘆清明的詩句,幾乎成為了清明的經典,也算是故事中最準確的一句了。難道是這位詩人能夠算盡身後事,掌握身後一兩千年的天氣狀況嗎?「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一般在仲春和暮春之間。清明節的到來,意味著春天已經進入了尾聲,夏天馬上就要來了。為什麼這個節氣會多雨呢?在中國陸地上,有兩股冷空氣在較勁。一股是來自西伯利亞的冰封之氣,另一股是來自太平洋夏季風的溫柔刀。
  • 念先人懷桑梓 海外華人掃墓祭祖度清明寄追思
    中新網北京4月4日電 題:念先人懷桑梓 海外華人掃墓祭祖度清明寄追思  作者 婁曉  古詩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逢清明,情思倍濃。對於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來說,清明祭祖是一項重要的活動,以此表達對祖先的紀念,對桑梓的懷戀,對祖(籍)國的思念。
  • 2020年清明節,城裡人可以回農村祭祖嗎?看完才明白
    而為了防控疫情,從春節的時候,很多人都在自己的家裡,已經一個多月的時間了,而此時家裡是最安全的。那麼在2020年的清明節,可以回農村祭祖聚餐嗎?李子來回答。清明節: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祭祖節,此時的節期處在仲春和暮春之交的時候,而清明兼具自然和人文兩大內涵,即是自然的節氣墊,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所以來說,在清明節期間,氣溫逐步回升,春暖花開,也是很多人旅遊的最佳時節。
  • 清明安康祝福語給家人朋友 2020清明節朋友圈說說怎麼發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以來的優良傳統,在清明節的時候,會有很多習俗和禁忌。2020年清明節祝福語應該怎麼發?清明節朋友圈發祝福語應該注意什麼?一起來了解下吧。清明安康祝福語給家人朋友  1、讓風箏飛,飛走憂愁。
  • 春日祭祖話清明,關於清明節你知道多少?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節在春分後的第十五天,這時氣溫升高,雨量增多,草木復甦,一切清爽明淨,所以叫「清明」。春天生命的復甦,容易讓人有更深切的生命感悟,對逝者的思念就成了這個節日的一大主題。中國民間有三大「鬼節」,清明節是第一個。
  • 清明時節雨紛紛,祭祖拜祖宗代代傳!
    清明節是中國三大鬼節之一。「鬼節」即是悼念亡人之節,是和祭祀天神、地神的節日相對而言的。作為鬼節,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和去世的親人,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死者的思念之情。上海舊俗就有在清明節舉行的專祭厲鬼的祭臺會儀式,祭祀那些餓鬼、幽鬼孤魂,防止它們成為惡鬼作亂。這種祭臺叫祭厲臺。舊上海還有清明節的前一天迎請城隍神的做法。在清明節這天,城隍神要坐大轎出巡祭厲臺,以賑濟安撫孤魂野鬼,其場面十分盛大熱鬧。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後,各地有所差異。
  • 清明節掃墓祭祖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古人對清明節的一種感懷,也是對仙人的一種思念。明天4月5日就是清明節了,節假日到來之際,人們出行祭祖這個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了。那麼在清明期間祭祖需要注意什麼事情呢?當然安全肯定是第一位了,還要注意防火等等也是必不可忽略的。
  • 十首清明詩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今天是清明節,杜牧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是一個感傷的節日,雖然有各式的踏青春日活動,可詩人們還是很惆悵,他們憂傷歲月、感慨人生浮沉,十首清明詩詞,訴說著詩人們內心的坎坷與無奈。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此詩精妙之句是「清明幾處有新煙」,清明之前是寒食,民間不用火,清明之後本應「處處有新煙」,現在卻因戰亂農民都被召去打仗,大片土地都荒蕪了,只有寥寥幾處的人家燃起新煙,一片悽涼。
  • 清明時節雨紛紛原來是一首偽詩?
    清明時節雨紛紛中的「紛」,屬於上平聲十二文的韻;路上行人慾斷魂中「魂」,是上平聲十三元的韻;牧童遙指杏花村中「村」,也屬於上平聲十二文的韻。第一句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節的時候,天上在下著綿綿的細雨,而路上的行人怎麼樣呢?銷魂,表示感動,並不一定就表示傷心、痛苦,很歡樂也可以說是斷魂,銷魂。清明節在唐代和宋代,是一個踏青的節日,是一個非常開心的,男男女女都出去遊玩親近大自然的節日。
  • 都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誰又知道寒食禁火,枯木忠骨?
    說起清明節,想必大家都知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是祭拜先人的大日子。可是誰又知道離清明幾天的寒食節呢?寒食節,在夏曆冬至後15日,清明節前一兩天。在清初湯若望曆法改革以前,清明節定在寒食節兩日之後;湯氏改革後,寒食節定在清明節之前一日。那麼,寒食節為什麼嚴禁菸火,只吃冷食呢?原來,這是為了紀念一個名叫介子推的忠臣義士。春秋時期,晉國陷入內亂,國儲大爭,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爭奪國儲,在外流浪十九年。其中,介子推對公子重耳忠心耿耿,不離不棄。在公子重耳快要餓死的時候,甚至不惜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給重耳熬肉湯吃。
  • 為什麼「清明時節雨紛紛」
    有一句古詩,相信大部分人都耳熟能詳: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沒錯,清明前後全國很多地方,尤其是南方,往往都會下雨。咦,「清明」明明是文化上的一個傳統節日,為什麼會偏偏趕上下雨呢? 難道是老天爺知道要過節嗎?
  • 「清明時節雨紛紛」,這到底有什麼說法?對於農作物又有什麼影響
    清明節是我國一個傳統的「春祭節日」,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從古自今對於清明時節很多古人也賦予了許許多多豐富內涵的詩詞,這其中就有一首家喻戶曉的古詩更是讓人朗朗上口「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想必每個人對此都比較熟悉,而下面我們要說的是並非這句古詩的含義,而是為何說清明時節雨紛紛?這句詩詞中所清明時節「雨紛紛」,難道每到這個時候就會下雨嗎?
  • 清明節的由來和10首清明古詩
    清明節的由來和10首清明古詩時間:2020-04-04 23:4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的由來和10首清明古詩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處於仲春與暮春之交,是冬至後的第10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