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庚子歲首,徐晉如老師攜手秦漢胡同國學書院共同推出的《中小學古詩文同步精講》在線課程第 49 講。
主講嘉賓:徐晉如,著名詩人、詞人、古文家,《南方人物周刊》2016年度青年領袖。著有《大學詩詞寫作教程》《長相思——與唐宋詞人的十三場約會》等。
註:國學正典作為合作方,經主辦方和主講者審閱授權發布。第 1075 篇深度好文:1943字 | 5分鐘閱讀正典君邀您閱讀前,先思考:
這首詩最早出自哪本童蒙讀物?
你覺得這首詩是否真的出自杜牧筆下?
這首詩在杜牧自己的詩集當中是沒有的,它最早出現在古代的一本童蒙讀物,就是小孩子上私塾的時候讀的書《千家詩》當中。
不單在杜牧自己的詩集中沒有這一首詩,在比較可靠的唐代、宋代的文獻當中,都沒有提到過杜牧曾經寫過這首詩,這是第一個問題。
要點二
第二個值得懷疑的地方,是這首詩的用韻,韻腳非常奇怪。清明時節雨紛紛中的「紛」,屬於上平聲十二文的韻;路上行人慾斷魂中「魂」,是上平聲十三元的韻;牧童遙指杏花村中「村」,也屬於上平聲十二文的韻。
一般來說,近體詩它的第一句押韻可以用和第二句、第四句相鄰的韻,但是第二句和第四句必須在同一個韻部當中。
然而問題來了,這首詩當中,它是第一句和第四句在同一個韻部當中,而第二句反而和第四句不在同一個韻裡面,這是非常奇怪的。
在唐朝人的詩作當中,這種情形非常罕見,所以這首詩恐怕也不是唐朝人的作品。
即使是唐朝人的作品,恐怕也是文化不高的人的作品,不大可能是大詩人杜牧的作品。
第三個就涉及到對這首詩的理解。
這首詩並不是一首好詩,而是一首寫得非常普通,非常一般的作品。
但是這首詩光有清晰的畫面,卻沒有更加深刻的思想,所以這首詩不能算是一首好詩。
要點四
最後,我們再說一下這首詩不可能是杜牧寫的一個強烈的證據。
我們今天有學者認為,清明節是上墳掃墓的節日,詩人孤身一人趕路,所以看到下雨心情就很不舒服,心裏面的滋味是五味雜陳,於是就要借酒澆愁。
到底是不是這樣呢?
假定這首詩是作於唐代的話,我們就要看一看唐代的時候,清明節到底是幹嘛的?
唐代的時候,人們都在清明節這一天出來踏青遊玩,並不是出來掃墓。
唐朝人掃墓不在清明節,而在寒食節。這個無論是在唐朝的官方的文件當中,還是文人墨客所留下來的詩文裡面,都有非常明確的記載。
掃墓是在寒食節,而不是在清明節。
所以這首詩不存在說,因為清明節是一個掃墓的日子,所以作者看到了不停下雨,心裏面就不舒服的情況。
整首詩展現出了清晰的畫面,但是你說這首詩表達了多麼深刻的思想,表達了多麼濃鬱的感情,那都是沒有的。
因此這首詩是一首非常普通的作品,也不可能是大詩人杜牧的作品。
《千家詩》是由宋代謝枋得《重訂千家詩》(皆七言律詩)和清代王相所選《五言千家詩》合併而成。
它是我國舊時帶有啟蒙性質的詩歌選本。
因為它所選的詩歌大多是唐宋時期的名家名篇,易學好懂,題材多樣:山水田園、贈友送別、思鄉懷人、弔古傷今、詠物題畫、侍宴應制。
得眾而不得其心,則與獨行者同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