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最悽美的一首詩,沒有提到清明兩個字,卻寫盡了清明的悲涼

2020-12-25 三順說名著

提起關於清明的詩詞,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杜牧那首最著名的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古人關於清明的詩詞,也有很多。除了杜牧的這首《清明》,還有歐陽修的《採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遊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譁。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歐陽修的這首詞,主要寫的是清明時節,人們遊春的情景。

北宋的詩人晏殊,也曾經在清明的時候,寫下了一首七律,這首詩沒有提到清明兩個字,卻寫盡了詩人在清明這天的悲涼。

寓意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雲無跡任西東。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幾日寂寥傷酒後,一番蕭索禁菸中。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譯文:我再也看不到你所乘坐的油壁香車了,你早已不知道往哪裡去了,就像是巫峽的雲朵一樣,倏忽飄散,忽東忽西。你是否還記得曾經的我們,在開滿了梨花的院子裡,一起仰望皎潔的月光;在清幽的池塘邊,在飄蕩的柳絮下,一起感受春風拂面。

自從你走後,我就在無窮無盡的寂寞傷感中,靠著喝酒打發一天又一天的時光;眼前悽涼的寒食節,讓我更加思念你的倩影,更加懷念我們的過往。我想寫封信給你,卻不知道該寄到哪裡去;隔著層層山,隔著條條河,這封信怎麼才能到你的手中?

晏殊的文風以含蓄婉麗著稱,他的詞言語清麗,聲調和諧。在這首七言律詩中,晏殊依然展現出自己的這一特點。整首詩的畫風非常悽美清麗。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雲無跡任西東」,開篇兩句,就勾勒出兩幅瞬間變幻的畫面,女子乘坐的油壁香車倏忽不見,天空的雲彩,飄忽不定。這都是讓人最無可奈何的事。「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非常美麗的兩幅景致,有人評價說,這才是真正的富貴氣象,閉上眼睛,我們眼前就能出現這麼美麗的畫面,院子裡,池塘邊,雪白的梨花,搖曳的柳條,青碧的池塘,皎潔的月光,美倫美倫,又有一絲莫名的哀怨。

在如此美麗的景致中,詩人正在思念他的愛人,每日借酒澆愁,「一番蕭索禁菸中」,寫出了詩人此時的時間,「禁菸」就是寒食節,因為在這一天,古人禁止生火,要吃冷食。寒食節,就是清明的前一天,後來人人也漸漸將寒食節和清明節,混為一談了。

所以,終歸是令人悲涼的清明,才讓詩人的愁思更加無從寄託,對愛人的愛念也更加執著和深切。因為佳人遠去,他連封書信都無從寄去。

晏殊的這首《寓意》,寫得非常悽美,勾勒出最美麗的風景,也寫出了最悲涼的情懷,再加上這首詩作於清明之前,更是讓人心中生出無限悲情。

相關焦點

  • 描寫清明節的詩句,誰的更悲涼?不是杜牧的《清明》,而是這一首
    清明節是我國最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最早是以二十四節氣之一存在。《淮南子·天文》第一次完整地記載了二十四個節氣的名稱,天空中北鬥星的鬥柄指著「子」的位置,也就是正北方向的時候是「冬至」時節,冬至後一百零五天,北鬥星的鬥柄指向「乙」的時候,「則清明風至」。
  • 清明時節雨紛紛原來是一首偽詩?
    這首詩在杜牧自己的詩集當中是沒有的,它最早出現在古代的一本童蒙讀物,就是小孩子上私塾的時候讀的書《千家詩》當中。不單在杜牧自己的詩集中沒有這一首詩,在比較可靠的唐代、宋代的文獻當中,都沒有提到過杜牧曾經寫過這首詩,這是第一個問題。要點二第二個值得懷疑的地方,是這首詩的用韻,韻腳非常奇怪。
  • 晏殊最美的一首詞: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日長飛絮輕
    據統計,臨川歷史上出過六位宰相,其中北宋就出過三位:晏殊、王安石、曾布。他們除了在政治上傑出有為,同時也是著名的文學家。其中曾鞏因為在北宋詞壇先導性的貢獻,被稱為「宰相詞人」。晏殊的詞,吸收了五代「花間派」的優點,形成了自己清麗明快、婉轉閒雅、愁而不傷的特色,開拓了宋詞婉約派的正宗風格。
  • 史上最文藝的一首《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
    不過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首非常文藝的《破陣子》:破陣子·燕子欲歸時節宋代:晏殊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晏殊是北宋著名的詩人、詞人、散文家,處在太平時期的晏殊筆下沒有太多關於國家興亡、民生疾苦的詩詞,他的詞大部分寫愛情的纏綿悱惻、春秋更迭的喜樂哀愁或是人生苦短的無奈。這首《破陣子》便是晏殊《珠玉詞》中非常清新活潑、充滿鄉村氣息的一首詞。
  • 杜牧《清明》詩的「詩眼」
    唐代詩人杜牧的七言絕句《清明》,是中國古代詩歌中膾炙人口、婦孺皆知的經典名篇。這首詩描述清明時節主人公雨中趕路的愁苦心境和問詢牧童的瞬間情形,抒發異鄉思親的沉痛心情。全詩以素描形式將「細雨」「行人」「牧童」「酒家」「杏花村」等意象糅合在一起,描繪出一幅自然悽迷、清淡素雅、靈動秀麗而又情感深沉的畫面,創造出發人深思、耐人尋味的悽美意境。  經典詩歌往往將情、景、事、理、趣熔於一爐,創造優美感人的意境,展現巨大的藝術魅力。杜牧這首《清明》詩以抒情為主調,因事而見情,層次分明,畫面清新,易讀易記。但真正讀懂和正確理解本義的讀者並不普遍。
  • 讀黃庭堅的《清明》詩,佳節清明桃李笑
    說到清明時節,人們提到它的歷史之早時,必須要舉出一些事例來佐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唐朝詩人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另外還有個叫做王禹偁的詩人,他的《清明》詩也是為時人所稱道的。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因為他表達的是一個窮人的悽楚的清明節,符合當時大多數人的口味,過節就像和尚化緣一樣。
  • 讀一首詩黃庭堅《清明》,悠悠萬古,是非成敗轉頭空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宋代:黃庭堅《清明》黃庭堅這首《清明》詩,雖然詩題是清明,大概也是因清明節有感而作,說著清明,卻是藉以抒發胸中憤懣不平之氣,以及對這個世間的種種不公正的不滿,從而失去信念而心意灰冷。詩中滿是怨,也飽含無奈。清明本是一個節日,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情感。
  • 每句話都是深情,整篇文章都充滿濃濃的愛,晏殊最深情的一首詩
    晏殊是北宋著名的詩人。他的詩清新雅致。其中大部分都是關於愛情的,其中許多是眾所周知的。古人對愛情情有獨鍾。雖然相隔甚遠,但他們仍然彼此關心,晏殊只是一個充滿激情的人。在這首《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中,它最能體現詩人的深情,也最能體現戀人的記憶。
  • 最美古詩詞系列:晏殊《珠玉詞》的剛柔並濟!
    隨著前段時間古裝劇《清平樂》的熱播,劇中喻恩泰飾演的晏殊的政治才能被人津津樂道。對於晏殊,很多人印象中有個誤區,總以為他的詞都屬於哀傷悽美甚至有些發牢騷的抑鬱之詞,但是當我們將他的詞集《珠玉詞》通讀一遍後,就會發現,我們誤會他了。
  • 黃庭堅最高明的一首詩,通篇運用對比,寫盡人生無常
    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在眾多掃墓祭祖詩詞中,流傳最廣的當數黃庭堅的《清明》,我們一起來讀。《清明》宋·黃庭堅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 只會清明時節雨紛紛?這5首詩詞寫出最美的清明,你讀過幾首?
    納蘭忽然想起那次,亡妻曾問他:這世間最悲涼、最悔恨、最無助的字你覺得會是什麼?他想了半天,說不可能,沒有這樣的字。妻子笑語嫣然,說:這個字,就在夫君的名字裡。他不解:嗯?對呀, 若,也就是如果,這世間最悲涼,, 最悔恨,最無助的字,可不就是那麼一句「如果當初」嗎?清明,是一個祭奠逝者的節日。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如果,那些失去的親人沒有逝去,還陪在愛他們的人身邊,該有多好。
  • 清明出門不吉利?詩詞為證:古人清明都踏青
    約從唐代開始,人們在清明掃墓的同時,也伴之以踏青遊樂的活動。由於清明上墳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餘,順便在明媚的春光裡騁足青青原野,也算是節哀自重轉換心情的一種調劑方式吧。因此,清明節也被人們稱作踏青節。
  • 李商隱最悲涼的一首詩,寫盡人生的無常與悽涼,一字一淚
    以前讀詩,喜歡李白的瀟灑、蘇軾的豁達,現在,卻越來越來喜歡杜甫的沉鬱、李商隱的悲涼。特別是李商隱,總讓人心有戚戚焉,大概多經消磨,心境也越來越向義山靠攏,這不是好事,但人生境遇,如何自主?今天就再讀一首李商隱極悲涼的詩——《七月二十九日崇讓宅宴作》。據劉學鍇餘恕誠《李商隱詩歌集解》編年,這首詩寫於大中五年(851),這年春夏間,李商隱的妻子王氏病逝。崇讓宅是李商隱嶽父王茂元在東都洛陽崇讓坊的邸宅。露如微霰下前池,風過回塘萬竹悲。
  • 一起讀詩:感受英文版《清明》
    提到清明,很多人會想到杜牧的這首《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但你聽過它的英文版嗎?今天我們邀請中國日報網美籍記者Anne Ruisi為大家朗讀這首詩的英譯版。戳視頻!
  • 膾炙人口的《清明》一詩,作者到底是誰?杜牧不會在意的
    清明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它的意義在於讓忙碌的世人停下腳步,追思先祖,增添家族的情感,架設了一座溝通陰陽的橋梁。因此,感情充沛的文人們寫下過無數感懷的詩詞歌賦,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這首《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清明讀詩:自嘆清明在遠方桐花覆水葛溪長
    原標題:清明讀詩:自嘆清明在遠方 桐花覆水葛溪長清明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承繼著許多約定俗成的習慣和活動,催發著無數詩人騷客的詩情雅興,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白居易有《寒食野望吟》詩:「烏啼鵲躁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 嚼花載酒過清明,典卻春衫待夏至 |「為你讀詩」清明特別節目
    》系列節目 · 第四期梨花風起正清明作者:肖復興為你讀詩:衛東大概是杜牧那首有名的詩的緣故:「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為死去的親人掃墓,而且,這一天應該總是下雨才好才對。
  • 《紅樓夢》中最悽美的一首詩,無一句不美,寫盡了繁華中的悲涼
    黛玉葬花的故事,是曹雪芹的大手筆,可以說是《紅樓夢》中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情節之一,而黛玉葬花,又離不開這首悽美的《葬花吟》。可以說,沒有林黛玉就沒有完整的《紅樓夢》,而沒有《葬花吟》就沒有完整的林黛玉。——選自程高通行本《葬花吟》二、悽美的《葬花吟》木心先生說:《紅樓夢》中的詩,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
  • 20200829每日一首,清明
    清明【唐】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1.注釋(1)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2)紛紛:形容多。(3)欲斷魂:形容傷感極深,好像靈魂要與身體分開一樣。斷魂:神情悽迷,煩悶不樂。(4)借問:請問。
  • 「佳節清明桃李笑」,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從何而來?
    這是一首中國一直傳唱千年歌謠,它按順序用中國古歷二十四節氣編成了歌謠以方便人們記憶,而2020年即將來臨的下一個節氣,便是節氣歌中的「清」字,即為「清明」。《歲時百問》中言:「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