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關於清明的詩詞,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杜牧那首最著名的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古人關於清明的詩詞,也有很多。除了杜牧的這首《清明》,還有歐陽修的《採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遊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譁。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歐陽修的這首詞,主要寫的是清明時節,人們遊春的情景。
北宋的詩人晏殊,也曾經在清明的時候,寫下了一首七律,這首詩沒有提到清明兩個字,卻寫盡了詩人在清明這天的悲涼。
寓意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雲無跡任西東。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幾日寂寥傷酒後,一番蕭索禁菸中。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譯文:我再也看不到你所乘坐的油壁香車了,你早已不知道往哪裡去了,就像是巫峽的雲朵一樣,倏忽飄散,忽東忽西。你是否還記得曾經的我們,在開滿了梨花的院子裡,一起仰望皎潔的月光;在清幽的池塘邊,在飄蕩的柳絮下,一起感受春風拂面。
自從你走後,我就在無窮無盡的寂寞傷感中,靠著喝酒打發一天又一天的時光;眼前悽涼的寒食節,讓我更加思念你的倩影,更加懷念我們的過往。我想寫封信給你,卻不知道該寄到哪裡去;隔著層層山,隔著條條河,這封信怎麼才能到你的手中?
晏殊的文風以含蓄婉麗著稱,他的詞言語清麗,聲調和諧。在這首七言律詩中,晏殊依然展現出自己的這一特點。整首詩的畫風非常悽美清麗。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雲無跡任西東」,開篇兩句,就勾勒出兩幅瞬間變幻的畫面,女子乘坐的油壁香車倏忽不見,天空的雲彩,飄忽不定。這都是讓人最無可奈何的事。「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非常美麗的兩幅景致,有人評價說,這才是真正的富貴氣象,閉上眼睛,我們眼前就能出現這麼美麗的畫面,院子裡,池塘邊,雪白的梨花,搖曳的柳條,青碧的池塘,皎潔的月光,美倫美倫,又有一絲莫名的哀怨。
在如此美麗的景致中,詩人正在思念他的愛人,每日借酒澆愁,「一番蕭索禁菸中」,寫出了詩人此時的時間,「禁菸」就是寒食節,因為在這一天,古人禁止生火,要吃冷食。寒食節,就是清明的前一天,後來人人也漸漸將寒食節和清明節,混為一談了。
所以,終歸是令人悲涼的清明,才讓詩人的愁思更加無從寄託,對愛人的愛念也更加執著和深切。因為佳人遠去,他連封書信都無從寄去。
晏殊的這首《寓意》,寫得非常悽美,勾勒出最美麗的風景,也寫出了最悲涼的情懷,再加上這首詩作於清明之前,更是讓人心中生出無限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