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民企下鄉攜手農民奔小康

2020-12-11 騰訊網

紅網時刻記者 李兵 通訊員 何細勇 長沙報導

攸縣涼山社區的譚香英在家門口的「同心扶貧車間」裡上班,不用背井離鄉去打工了;茶陵縣山寺村村民劉建國家的荒山變「中國花湖谷」景區,有了租金、務工雙重可持續收入;炎陵縣協成村村民郭春橋走在敞亮又乾淨的村道上,出門終於不怕「晚上一抹黑,雨天一身泥」了。

這是千家萬戶平常而幸福的日子,也是千家民企凝心聚力幫他們實現脫貧致富的成果。5年來,在株洲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的組織下,一支支「萬企幫萬村」「萬企幫萬戶」的民營企業隊伍開始走向貧困村,全市共有187家民企與154個貧困村結成「親戚」,427家民營企業對接幫扶678戶貧困戶,建成「同心扶貧車間」155個……

他們帶著對這片熱土的深深眷戀和對父老鄉親的深厚情感,用自身的優勢與當地資源「碰撞」,累計投入幫扶資金逾3億元,實施項目540個,手拉手地幫助19210人走上了致富路。

民企來了,產業有了,村民笑了。

結對子、壓擔子,凝聚民企力量「促脫貧」

脫貧攻堅,從來不是單兵作戰。市縣兩級工商聯共有企業會員9084個、個人會員7036個。將這支力量號召起來助力脫貧攻堅,必將很好地激活農村經濟,引領貧困戶穩定脫貧。自2016年起,株洲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發動民營企業,開展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公益扶貧、技能扶貧「四大行動」助推貧困戶脫貧。

加快脫貧攻堅進程,產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在「萬企幫萬村」工作中,幫扶企業因地施策,把民營企業資本、技術與貧困村土地、勞動力和特色產業等資源結合起來,從種養殖、加工、服務等行業全方位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帶領群眾增收,助力貧困村出列,貧困戶穩定脫貧。

茶陵縣的湖南萬樟園林集團便是典型之一。該公司流轉茶陵縣30多個行政村的土地,進行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將10萬餘畝荒山建成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打造成「中國花湖谷」景區,解決3000多個農民就業,「綠水青山」變成每年收入400多萬元租金的「金山銀山」,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優質扶貧產業基地。去年,萬樟園林還被評為全國「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先進企業。

位於淥口區朱亭鎮的株洲明揚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先後投資建立了三個扶貧基地,2018年,200畝「紅美人」柑橘基地和200畝藍莓示範採摘園分別被列入省、區重點產業扶貧基地,共幫扶1488名貧困戶有穩定收入,企業也拓寬了規模。

據統計,在株洲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組織下,全市民營企業產業扶貧投入5900餘萬元,受助人口達8234人次,實施項目536個,投入總金額1.57億元。

安排部署,株洲市委統戰部通過多方途徑,凝聚民企力量。

想法子、找路子,助力貧困群眾「拔窮根」

貧困是一個現象,導致貧困的原因卻各不相同。基礎設施薄弱是制約農村發展的重要原因,有的村曾經連條像樣的進出通道都沒有。在茶陵縣思聰街道下清村,一座沒有護欄的橋,坑坑窪窪,狹窄的橋面不能通行機動車,周邊4個組上千村民出行和貨物運輸都不方便。株洲市委統戰部開展駐村幫扶後,積極聯繫熱心社會公益的湖南湘銀集團,籌措80萬元資金修建了愛心橋。昔日的危橋換成了堅固結實的水泥橋,橋上赫然寫著「湘銀同心橋」。不僅如此,湘銀集團還為炎陵縣朝陽村捐建供電設施等,歷年捐建金額達1000餘萬元。

貧困人口總體文化不高,也缺乏過硬技術。如何解決村裡剩餘貧困勞動力就業,一直是扶貧工作中的難點。42歲的單扎良是東莞湖南攸縣商會的副會長,在東莞從事多年的不鏽鋼耳環生意,有現成的生產技術和銷售渠道。今年7月,他在攸縣蓮塘坳鎮涼江社區建立「眾和昌順實業有限公司」的「同心扶貧車間」,輻射了周邊多個村(社區)。經專業技術培訓後,貧困戶在這裡每月可以拿到2500到3500元的工資。

充分發揮商協會和民營企業聯繫面廣、經濟實力強、資源薈萃等優勢,企業家在脫貧攻堅中不斷彰顯新作為。目前,建在家門口的「同心扶貧車間」已遍地開花,託起貧困戶們「穩穩的幸福」。

從2017年至2019年年底,「萬企幫萬村」行動中,株洲民企就業幫扶投入金額6000餘萬元,安置就業5820人次,組織技能培訓5147人次。

搭「梯子」、捐票子,幫助村民就業「奔小康」

市工商聯在炎陵縣協成村開展捐贈活動。

脫貧路上,不能讓一個人掉隊。大家都跟上了隊,就會推動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民營企業參與脫貧攻堅行動,是多年來統一戰線服務中心工作的延展深化。

炎陵縣的小郭姐弟父親早亡,母親離家,奶奶過世後,得不到穩定的照顧。民營企業愛心資助及時來到,姐姐重拾書本,被株洲幼兒師範學院錄取,弟弟也安心上學,一家人的未來穩定下來,有了希望。

醴陵市華鑫電磁公司連續多年為浦口敬老院捐款30多萬元,為公司員工因病捐款及浦口鎮貧困家庭多年捐款共計30多萬元;株洲市品牌服飾聯合會已連續五年為炎陵縣一所中心小學送去了愛心助學款和學習用品,累計20餘萬元。

26個商協會「結對」26個村民小組。2019年6月,株洲市工商聯發動組織了26家商會協會走進炎陵縣水口鎮協成村,分別對接26個村民小組,開啟了「戶幫戶親幫親、互助脫貧奔小康」活動,先後有300多位愛心企業家累計投入近100萬元扶助該村。點亮鄉村,為全村新增131個太陽能路燈和98盞節能入戶燈;修繕組道,為8個組硬化道路、拓寬修善組道1262米;修建水圳,為5個組修明渠和水管、水圳1506米,為2個組修建蓄水池並鋪設飲水管道160多米;濟困敬老,為95戶貧困家庭送米送油送現金,為特困供養和獨身老人送衣送褲送棉鞋,慰問困難黨員,慰問90歲以上高齡老人。

相關焦點

  • 攜手農民奔小康海大集團顯擔當
    在全力奔向小康的路上,難點在農村,短板在農村,關鍵也在農村。作為一家根植三農、聚焦農牧的責任企業,海大集團以「創新研發+優質產品+極致服務」,助力農民實現科學養殖、增產增效,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 「海大集團想要基業長青,成為百年老店,就要牢記我們的初心使命,那就是幫助廣大農民增收致富。
  • 山海一家親 攜手奔小康
    山海一家親 攜手奔小康 2020-09-07 10:18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夫妻開餐館 攜手奔小康
    夫妻開餐館 攜手奔小康新華網新疆頻道夫妻開餐館 攜手奔小康  勞動創造歷史,奮鬥譜寫輝煌。
  • 與愛同行,攜手奔小康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與愛同行,攜手奔小康 2020-10-16 21: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江蘇吳江區桃源鎮赴木黃開展「攜手奔小康」活動
    「我們今年有5000畝的清脆李將量產,豐產果林每畝能產近4000斤,外銷市場亟待拓展,希望得到你們的幫助……「5月16日上午,吳江區桃源鎮——印江縣木黃鎮「攜手奔小康」座談會上,木黃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安益志提出了幫扶訴求。
  • 同講普通話 攜手奔小康
    為了更好推廣普通話,貫徹落實《國家語文文字法》,洪河中學校於9月14日上午升旗儀式中,進行了以「同講普通話,攜手奔小康」為主題的國旗下演講,強調了推廣普通話的重要意義,倡導廣大師生積極說普通話、寫規範漢字。分管教育教學工作的何國忠副校長在學校第23屆推普周活動啟動儀式上,宣講了洪河中學校推普周的相關活動方案。
  • 跨越山海攜手攻堅奔小康——教育系統對口幫扶最後五十二個國家級...
    站在決勝全面小康、打贏脫貧攻堅戰這一特殊的歷史節點上,教育系統主動對標對表黨中央工作要求,創新扶貧工作體制機制,匯聚澎湃力量,對口幫扶戰貧困,攜手攻堅奔小康,不僅結出了累累碩果,更留下了深厚情誼。  教學硬體改善的背後是鬥門區與福貢縣「攜手奔小康」的生動實踐。
  • 【走基層 看變化】寧縣:梯田鋪富路 農民奔小康
    近年來,該縣二次掀起梯田建設高潮,並探索出了一條「修梯田、調結構、興產業、促增收、奔小康」的轉型跨越新路。如今,梯田已經成為寧縣農民脫貧致富的新興產業。  初冬時節,記者在寧縣平道川的萬畝精品梯田建設示範點看到,這裡不再是單一地耕種糧食作物,而是新型特色產業遍地開花。路邊的梯田裡,一株株蘋果樹整齊挺立,墨綠色的丹參等中藥材間作套種於蘋果幼樹間。
  • 陝西潼關:軟籽石榴成為農民奔小康的「軟黃金」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潼關縣的農業一直成為該縣的發展短板,近年來,潼關縣取長補短,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產業——軟籽石榴,使這紅紅的石榴成為農民奔小康的「軟黃金」。一起「綁架案」引來的紅石榴「農村要發展,產業要先行,沒有適合的農業產業,農民致富就沒有門路」潼關縣軟籽石榴引進人王新軍感嘆道。
  • 從兩權分離到三權分置 中國農民奔小康底氣越來越足
    從上層結構不斷調整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到政策落地、越來越多農民奔小康,無不體現著「務農重本,國之大綱」。他十分關心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並要求立足平和縣資源特色,做強做大蜜柚產業,從而帶動農民發家致富。  2007年,習近平作為浙江省委書記,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走高效生態的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文章立足浙江省農業實踐,對農業大發展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設性意見。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 福安:「千絲萬縷」奔小康
    目前,穆陽鎮有1200多戶3000多人從事線面生產,當地農民在「千絲萬縷」中奔小康。  今年以來,品質優良、營養豐富的穆陽線面產銷兩旺,生產訂單已經安排到年底,預計年產值可達1.2億元。圖為晾曬在木架上細若髮絲的穆陽線面。
  • 新化縣領導來我市對接「攜手奔小康」扶貧協作工作 加強溝通協作...
    寧鄉市融媒體中心訊(記者 閔滔滔 實習記者 鄧昕凌)12月17日,市委書記於新凡會見了來我市對接「攜手奔小康」扶貧協作工作的新化縣委書記朱前明一行。新化縣領導鄧偉、趙譚華、周晉,寧鄉市領導李佑明、蔣君、黃瑤、文平參加座談交流會或現場考察。
  • 【勞模風採】王躍龍:帶著農民兄弟致富奔小康
    他敢為人先,是農民致富的領路人;他暖心幫扶,是貧困群眾的貼心人;他銳意進取,是鄉村振興的帶頭人。合作社先後被授予「全省現代農機合作社示範社」和「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等稱號。
  • 四川小金縣:津金同心奔小康
    木欄村村支書龍華貴說:「我們要以此為龍頭,帶動更多鄉親致富奔小康。」蘋果林嫁接旅遊增值了,玫瑰花在對口幫扶中也開始怒放。新津區利用小金縣適宜玫瑰栽培的優勢,先後投入438萬元支持小金縣高山玫瑰產業以及玫瑰博覽園建設,通過支部+合作社+公司+黨員+農戶+基地「六聯手」的產業模式,不斷培育壯大玫瑰產業。
  • 同講普通話 攜手奔小康!遂平縣和興恆興學校開展全國推普宣傳活動
    各班級在班主任老師的帶領下開展「說普通話、攜手奔小康」的主題班會。利用黑板專欄做出「說普通話,寫規範字」的黑板報。學校以班級為單位開展以「同講普通話、攜手奔小康」為主題的主題演講比賽 總之,推廣普通話,規範使用漢字是國家語言文字法的基本要求,也是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 湛江柳州「攜手奔小康」醫療衛生對口幫扶3年 累計診治患者1.2萬人次
    近日,湛江市衛生健康系統落實2020年民生實事暨重點工作推進會召開,會議通報了湛江—柳州「粵桂攜手奔小康」醫療衛生對口幫扶工作成效。截至目前,湛江各支援醫院共派出專家178人次赴柳州,累計診治患者1.2萬人次。
  • 唐河縣湖陽鎮許紀勇:拓展致富路 攜手奔小康
    唐河縣湖陽鎮許紀勇:拓展致富路 攜手奔小康河南經濟報記者張治中 通訊員陳炳謙「許廠長是個大能人,辦廠有眼光,管理有方法,對上班員工非常關心、體貼,人性化管理,上班幹活就像在家裡一樣。現如今,規模和效益不斷擴大,利潤穩定增長,不僅成了遠近聞名的創業致富帶頭人,也給張灣村及周邊的群眾實實在在帶來了實惠,增加了收入,不少家庭由此駛入了奔小康快車道。」許紀勇說道:「現如今,孩子上學對一個家庭來說是頭等大事,比掙錢更重要。所以有不少家庭無奈選擇了丈夫外出打工,妻子在家照顧學生。而這些在家女勞動力就為家門口企業提供了豐富的人力資源。
  • 陸河原創歌曲《吉康的陽光》首發 唱響脫貧致富奔小康歡歌
    陸河原創歌曲《吉康的陽光》首發 唱響脫貧致富奔小康歡歌 2020-10-01 16: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回龍圩法庭:服務「橘鄉」,助推果農奔小康
    回龍圩法庭:服務「橘鄉」,助推果農奔小康 2020-04-15 17: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閃耀在沃野中的青春」李會平:紮根家鄉搞種養 帶領鄉鄰奔小康
    五年過去了,李會平夫妻倆從都市白領變成地道的農民,家鄉沃土的饋贈讓他們無比滿足。2015年之前李會平和妻子一直在深圳辛勤打拼,且都成為了待遇豐厚的企業中層骨幹。2015年,李會平看到家鄉大力扶持農業產業的大好形勢,便說服妻子辭職回到了家鄉。這一年11月,李會平在棗市成立了株洲海潭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正式從白領變成了農民。一個企業管理人員去種田,種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