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茶陵縣棗市鎮海潭村李會平和妻子離開深圳回到家鄉,從零開始,學習和發展種養業,在廣袤的田野裡追逐創業夢想。五年過去了,李會平夫妻倆從都市白領變成地道的農民,家鄉沃土的饋贈讓他們無比滿足。
2015年之前李會平和妻子一直在深圳辛勤打拼,且都成為了待遇豐厚的企業中層骨幹。2015年,李會平看到家鄉大力扶持農業產業的大好形勢,便說服妻子辭職回到了家鄉。這一年11月,李會平在棗市成立了株洲海潭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正式從白領變成了農民。一個企業管理人員去種田,種什麼?怎麼種?這些都要從零開始,李會平一邊學一邊試,花了不少時間,也栽了不少跟頭,但是他的決心從來沒有改變,四處拜師、八方學藝,他的農業種植技術越來越成熟。
2017年,學有所成的李會平在當地政府和幹部的支持下,選址管塘村新建100多畝的蔬菜大棚種植基地,種植西瓜、草莓、芥菜和果樹。通過採取「合作社+種植農戶+分工種植+收入分成」的模式,帶動周邊農戶一起創業發展。在參與種植的農戶中,有許多都是當地的貧困戶。
管塘村黨總支書記唐安紅介紹,」把李會平同志引回來,就是希望通過他的技術,在管塘村發展產業,為集中安置點的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同時帶動周邊的老百姓共同發展產業。現在他做得很成功,不僅為我們村的脫貧攻堅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而且也帶動了全村的產業全面發展。「
李淼是洞頭村的一名普通農民,一直從事傳統農業,李會平的成功,給他帶來了不一樣的衝擊。
李淼告訴記者,」以前在家就是種點田、種點菸,一年的收入就是兩三萬塊錢,看到李會平建大棚種菜、種草莓,就跟著他一起幹。今年的效益還可以,達到了五六萬,比以前翻番了。「
在棗市,還有不少留在家鄉的年輕人,和李淼一樣經常向李會平取經。對於這些人,李會平真心歡迎,耐心傳授。
李會平說,「棗市的氣候和土質都非常適合發展農業,但單打獨鬥永遠形成不了規模,所以想通過現有的技術,帶動吸引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整合資源,抱團發展,走精細化道路。「
通過李會平的帶動,棗市鎮的草莓、蔬菜種植規模逐年增加,這些優質的農產品通過多種銷售渠道發往全國各地。現在,農業種植不僅是當地農民的溫飽保障,更是將當地農民帶上了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光明大道。在搞好農業種植的基礎上,李會平的海潭生態種養合作社計劃將在養殖上下功夫,帶領更多的當地農民發家致富,闊步前行。
【來源:茶陵縣人民政府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