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復旦大學的陳果老師
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不少小夥伴可能還是她的粉絲
這幾天
大家的朋友圈被一個「毛至之年」刷屏了
來源就是一段陳果老師授課的小視頻
在視頻裡,陳果老師把「耄耋之年」的「耄耋」說成了「毛至」。有人從陳果老師說話時堅定流暢的語氣判斷,她可能一直都是這麼讀的。
與之前被斷章取義的「與黑暗和解」之說
引起爭議不同
這次陳果老師的的確確
犯了個有點尷尬的錯
據了解
陳果是這兩年不折不扣的「網紅老師」
這位哲學博士
因為口才極佳
而深受學生歡迎
她的課在復旦大學往往是「一座難求」
△網絡上的陳果上課視頻
文人
尤其是知名文人
用錯詞語、念錯字的情況
總是格外引人注目
↓↓↓
遠的比如2005年人大校長在歡迎臺灣同胞的致辭中把「七月流火」理解成天氣炎熱;
近的比如北大校長把「鴻鵠之志」 念成「鴻hao之志」;
奇葩說辯手邱晨把易烊千璽的烊念成「詳」……
一方面,我們理解大家之所以會格外關注,是因為他們以大學校長或大學老師的身份所犯的錯與社會對他們的認知和期待確實有距離。所以,大家驚訝也好,批評也好,都在情理之中,無可厚非。
另一方面,我們也得承認,在知識和信息如同汪洋大海的今天,由於個人時間和精力的局限,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存在這樣那樣的認知盲點。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大家最好就事論事,而不必因為一個這樣那樣的錯誤就徹底否定一個人。
話說回來,我們還是應該儘量以「有涯之生」探索「無涯之知」, 爭取不犯或少犯常識錯誤、低級錯誤。
網友評論
@無敵小乖:我是一個理科生,以前就知道這倆字讀耄耋。
@小波:我初中就知道讀音,而且是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耄耋。這位網紅教授,不應該啊。
@溫暖繪陽光:網紅明星以後出現類似情況好辦,罰抄寫,以後記住改正就好了嘛。
@小鏡子:陳果的口頭表達能力非常強,聲音、形象和節奏感都很出色,憑藉這些優勢,在課堂上收穫了掌聲、讚嘆和流量。
@WXIJ:其實走紅和流量,本身都不是壞事,但它只意味著「傳播廣」而已,並不意味著輸出它們的人就是「好老師」——可能只是個「好演講者」。
東東小課堂
「耄耋「到底怎麼讀?
是什麼意思?
↓↓↓
「耄耋(mao die)之年「,耄耋,形容人的年齡非常大,在「古稀之年」的後面,相當於現在的八十歲。
mào
耄,最早的字形是篆書。
會意兼形聲字,「老」加「毛」,毛髮衰老變白,指代年老。有的書上認為七十為耄;有的書上認為八十九十為耄。從「年老」,還衍生出「頭腦昏亂」的意思。
dié
耋,有人認為從老從至,至也是讀音;有人認為是形聲字,從老至音——不過,說文解字的注音是「徒結切」,讀音大體相當於今天的dié,肯定不讀zhì就對了。
至於意義,也是說七十、八十的都有。
「耄」「耋」兩個意義相近相同的字合起來,後來成為一個詞,表示八九十歲年齡很大的人。「人過七十古來稀」,八九十歲的耄耋之年,無論在過去還是現在都可算高壽了。
所以,民間用「小貓撲蝶」(耄耋 諧音)這樣的圖案,作為長壽的寓意。這也算側面印證了「耄耋」的正確讀音吧。
這些生僻字怎麼讀?
你都知道嗎?
↓↓↓
娉婷嫋娜,涕泗滂沱
呶呶不休,不稂不莠
咄嗟蹀躞,耄耋饕餮
囹圄蘡薁,覬覦齟齬
你怎麼看?
歡迎留言討論
來源:東方網綜合新聞坊、青年語言微課堂、新京報網友評論等
編輯:shirley
審稿:錢程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