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黃軒在大眾視野中持續走紅,躋身一線小生。曾在《紅高粱》、《羋月傳》、《親愛的翻譯官》中分別與周迅、孫儷、楊冪等一線女星有過精彩合作,被網友們親切稱呼為:國民初戀。
黃軒給人一種乾淨、內斂、溫潤如玉的感覺,平時不拍戲的時候,看書、泡茶、養花、烹飪、旅行,是標準的文藝青年。相對於浮躁的娛樂圈,黃軒身上有一種獨有的氣質,對名利沒有太強的野心,向內心尋找成長的力量。
對於大眾關心的感情問題,黃軒表示想找一個圈外女友,因為演藝圈藝人的戀愛與分手總是太過引人注目。最理想的生活是:
我希望,一年裡有三個月在為一個角色做準備,另外三個月在拍這個電影,還有三個月我在旅行,還有三個月我想跟我愛的人,在我的一畝良田,種種地,養養花,喝喝茶、看看書。
理想是美好的,充滿著慢生活,和小資情調。
但現實是黃軒對待感情總有一種不篤定、不安全感,因為父母關係破裂離婚,從小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所以黃軒渴望有人陪伴,認可,但同時對婚姻心生畏懼,擔心重蹈父母的情感悲劇。
我們從黃軒的感情觀、原生家庭、自我治癒三方面,談談父母離異對孩子的影響,以及自我如何擺脫原生家庭的困擾實現治癒和成長。
一、黃軒的感情觀:渴望有人陪伴,因原生家庭對婚姻望而卻步
黃軒對待感情一直保持著寧缺毋濫的態度,在接受魯豫訪談時,曾坦言:自己已經好幾年沒有談戀愛,非常渴望愛情,希望能有個人陪伴,但是又懼怕婚姻,害怕自己的婚姻也像父母一樣破裂,給兩人和孩子造成傷害。對感情有一種不確定感。
父愛的缺失、父母因總是陷入矛盾爭吵而忽視自己,黃軒形成一種敏感、自卑、渴望被認可的性格。拍《無人駕駛》時,因張揚導演在現場不愛表達,黃軒無法確定自己演的到底好還是不好,緊張焦慮到失眠,為此,還特意向劇組的女演員高圓圓取經。
最後,張揚導演告訴他:演員就是一個特自我的職業,你自視不高,是沒辦法從事這個職業的。所以,你必須自信,必須堅定自己的東西。
黃軒在不斷地與自我對話,鼓勵與讀書中,尋找到了內心的平衡點,人也變得自信陽光起來。
黃軒對待感情很低調,目前被大家熟知的前女友只有李倩,一個鬼馬精靈的女演員,曾被拍到一起去拉薩旅行。記者問其分手原因,黃軒回答:她想要我去包容她,我可能暫時做不了那麼包容;我需要她理解我,她暫時做不到那麼理解,兩個人在一起吵架,最終只能分手。
黃軒坦言,每次失戀自己都會有很長一段恢復期,對於感情,他還是渴望對方能理解自己,關懷自己,讓內心有一種被重視被支持的感覺。
二、從小感受不到溫暖,造成愛的缺失,形成「情感剝奪型」人格
一個人如果在幼時缺乏關愛,家人沒有提供給他需要的情感支持和溫暖,他會覺得自己會永遠孤獨下去,情感需求永遠不會被滿足,他永遠不會被傾聽,被理解。
而長大之後,這種感覺會逐漸內化:別人永遠不可能滿足我對愛的渴望,他的情緒在失望、受傷、孤獨、憤怒中變得疏離、不願付出。而這種防衛式怒火又將對方推得更遠。這種就叫做「情感剝奪型」人格。
無論當初的吸引力有多強,戀愛也會以失敗告終,而下一次戀愛,又以同樣不被理解的失望而結束。
黃軒曾談過幾段戀愛,但每次都遺憾告終,因為雙方互不理解而再次陷入失望的孤獨之中,周而復始,每次失戀都會很受傷。
類似黃軒這種因原生家庭破裂而受到傷害的人群,他們可能會完全避開戀愛,或者只維持短暫的浪漫關係,甚至會認為:「我可能永遠得不到愛。」
三、如何擺脫破裂的原生家庭的影響,實現自我治癒
那麼,該如何逃出這個怪圈,擺脫「情感剝奪型」性格,從原生家庭的陰影中脫離出來呢?
01 接受自己的原生家庭。
黃軒曾說,當初上藝校的時候,原生家庭讓他心生自卑感和疏離感,每到過節,同學們都會很開心,回家的回家,聚會的聚會,而黃軒只能安慰自己:自己的節日自己定,只要快樂就是過節。
如果永遠陷入原生家庭的思想牢籠中,人永遠不能解脫和成長。所以,要和原生家庭和解,接受自己的成長環境,接受自己曾被忽視,不被關愛的事實,才能了解自己性格形成的原因。
02 關注、說出自己的感受
人永遠無法要求別人對你的情緒感同身受。
對男人來說,最渴望的是被理解,而對女人來說,最渴望的是被懂得。
既要考慮和滿足對方的情緒和需求,也要勇敢表達自己的需求,告訴對方自己想要他怎麼做,溝通是最有效的方式。
03 避免冷漠疏離的伴侶,尋找樂於付出的伴侶。
《圍城》中蘇文紈在情感中其實是一個聰明的女人,她看清方鴻漸不愛自己,迅速止損,投身到追求自己仰慕自己的曹元朗懷裡,避免了孫柔嘉與一個不愛自己的男人結婚的結局。
後來的那次重遇,蘇文紈雖然還是有些高傲做作,但不管從打扮氣質、經濟條件,還是婚姻質量,都明顯比陷入一地雞毛的孫柔嘉要幸福的多。找一個愛自己、樂於付出的伴侶,肯定比找一個冷漠疏離的伴侶,更能感到快樂和滿足。
04 停止抱怨,避免索求過度。
具備「情感剝奪型」性格陷阱的人,會在戀愛中索取過多。無論從伴侶那裡得到多少照顧和關心,仍然覺得自己的需求沒被滿足。
所以,停止抱怨,多去誇讚對方,認可對方的付出,真誠的理解伴侶,在不斷的溝通和相互支撐中,才能讓情感越走越堅定,越走越遠。
結語:
人應當離開無望的、令人不滿意的情感關係,而去尋找一個願意付出、有愛、願意分享的伴侶,降低自己對伴侶的期待,尊重對方的付出,才能在不如願的原生家庭之外,獲得救贖和治癒。
打開自己的心扉,讓過去的自己離開,擁抱嶄新的自己。勇敢表達情緒和需求,讓自己成為樂觀、向上、愛分享、愛付出的人,在某一天,緣分就會與你突然相遇,溫暖而美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