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夫:「不跟農民說話 他就渾身不自在」

2020-12-16 中國文明網

——記鎮江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趙亞夫

趙亞夫。記者 郎從柳攝

  「找到亞夫準能富」

  有一句話,鎮江句容市的很多農民說了許多年,「要致富,找亞夫,找到亞夫準能富」。

  「我要盡一生努力,幫助農民富裕起來。」這是趙亞夫的諾言。他是農民的孩子,親歷過農村曾經的饑饉和貧窮。大學時學了農業,他決定一輩子為農民服務。

  趙亞夫一輩子就做了一件事:幫助農民致富。1982年,已經當上鎮江農科所所長的趙亞夫獲得機會去日本研修,回來時別人帶的是成箱的電器,他卻扛了整整13箱日文農業書籍和20棵草莓苗。

  此後,趙亞夫帶著農技人員走村串戶,在句容推廣種植草莓、葡萄等引進品種,打響「白兔草莓」「春城葡萄」「大卓水蜜桃」等一個個品牌,幫助茅山老區數十萬農民脫貧致富。

  「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幫著農民銷,實現農民富。」這是趙亞夫的信條。

  2002年,從鎮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崗位退休的趙亞夫,選了當地最窮的戴莊村,完成自己「沒有做完的事」——讓一個最窮的村實現真正的小康。

  剛到戴莊時,趙亞夫給農民上課只有兩個人來聽,別人都以為他是來推銷農藥的。農民彭玉和記得,趙老當時端個小茶杯往臺上一站,就開始講有機農業。「他說能賺錢,我就想試試。」可老彭的妻子不信:哪有不要錢還幫人賺錢的?

  老彭猶豫了。趙亞夫主動上門承諾:一年賺不了1萬,我賠你!彭玉和信了,便搬著被褥住進桃園。第一年,他賺了3萬元。「趙主任不讓打農藥和化肥,所有技術他都手把手教。」彭玉和現在承包了50畝有機水蜜桃,還套養了5000隻雞,年產值35萬元。

  2003年,戴莊村農民人均年收入3000多元,如今,人均年收入16600元。

  「不跟農民說話,他就渾身不自在」

  皮膚黝黑,弓背彎腰,戴著厚厚的眼鏡,背個裝著放大鏡、皮尺、筆記本和許多藥瓶的書包,默默走在田野裡,不時俯身查看作物……一年中有200多天,趙亞夫都這樣度過,即便白內障、關節炎、腰肌勞損等疾病纏身。

  人們說,趙亞夫看農民,看土地,看作物時,眼裡總是滿含感情。

  「下雨下雪,別人往家跑,他往田裡跑。」在妻子黃寶華看來,住在城裡的趙亞夫是個地道的農民,不看到農田,不跟農民說話,他就渾身不自在。「有好幾次,下著雨他還在田裡查看苗情,腳一滑摔倒了,被我看到身上的淤青,他才輕描淡寫地說是不小心摔著了。」

  趙亞夫的手機裡,存著200多個農民的電話,不管農民有什麼事向他請教,他都第一時間趕到。

  農民黃祥發記得,幾年前的那個三伏天,他家的青花菜苗出現倒伏,趙亞夫接到電話後立即從鎮江趕去,到達時已是正午。「趙主任沒顧上吃飯,就直接到我家大棚,頂著裡面40多度的高溫看菜苗,一直在裡面待到下午兩點。」

  談到趙亞夫幾年前在對口援建四川綿竹時不幸遭遇車禍,綿竹現代農業研究所所長鄒明華忍不住熱淚盈眶:「趙老腰部嚴重受傷,但正趕上災區調配種子,他不聽周圍人勸阻,一手拄著拐杖,一手扶著受傷的腰,左腳用力扒著地,右腳吃力地調配種子,實在支撐不住了,就歇一會兒換隻腳繼續,自始至終沒喊一聲苦,沒說一聲疼。」

  他不拿農民一隻果子

  「你見過六七十歲了還和莊稼人一起幹活的幹部嗎?你見過天天從城裡趕到鄉下幫別人掙錢的人嗎?你見過每天喜滋滋吃著粗茶淡飯,穿得比農民還農民,只想幫別人,自己什麼都不圖的人嗎?」說起趙亞夫,白兔鎮龍山湖村生態果園的農民趙愛珍感慨不已。

  果園的果子雖已旺銷多年,趙亞夫卻從沒帶回去一個。

  果農們經常勸他帶些回去,「沒有你就沒有這果園,沒有這果園哪有我們今天的好日子。」然而每次都被他婉拒,「果子是你們的血汗,我不能拿。」即使是不能裝箱的次品,他也堅決不帶。

  2003年,在趙亞夫的指導下,黃梅鎮農民王巧娣種起桃子。桃樹苗種下一個月,有一片始終沒發芽。趙亞夫聞訊趕來,跪在地上,扒出底部的泥土,仔細檢查原因。此情此景,王巧娣至今難忘:「趙主任風裡來雨裡去,幫著我們賺錢,卻從不要我們一分錢,他就是我們句容的孔繁森!」

  2008年,趙亞夫被授予「江蘇省科技興農模範」稱號,開表彰會時,他竟沒一件像樣西裝,只得向同去的人借。獎給他的30萬元獎金,回去後被他捐出來發展戴莊農業。

  「趙老這麼多年發展250多萬畝高效農業,給農民直接帶來經濟收益200多億元,如果他靠技術、項目和管理入股,早就可以憑分紅成為千萬富翁。」鎮江農科所黨委書記潘躍平說,很多老闆想請趙亞夫當顧問,都被他拒絕了。趙老的兒子大學畢業後有一段時間沒工作,想請父親幫忙開公司,趙亞夫也堅決不同意。

  幫農民圓「鄉土中國夢」

  2011年,當了一年多大學生村官的姚偉超考上公務員。「得知這一消息,趙主任和我掏心窩子談了三個小時,希望我能留在戴莊幫助他,幫助農民。」感受到趙老對人才的重視,姚偉超下定決心留下來。

  趙亞夫沒出過「大部頭」著作,為農民編寫的通俗科普讀物卻超過百萬字。他先後24次去日本取經,把近百項農業科研成果教給農民,還多次自費帶農民到日本學習先進技術。2008年汶川地震後,他每個月都要去一次綿竹,在當地建立起高效農業示範園。

  40歲學日語,50歲學市場營銷,60歲學計算機,70歲學有機蔬菜種植……生命有限,大愛無限,懷著對土地和農民深沉的愛,年逾古稀的趙亞夫,懷著一顆赤子之心,不知疲倦地奔忙著。

  「想過什麼時候歇一歇嗎?」有人心疼地問。「有這麼多農民需要我,我怎麼歇得下來?」老人的心願是:盡己所能,幫助農民圓「鄉土中國夢」。(吳瓊)

相關焦點

  • 趙亞夫一個小發現找出村子...
    這些年來,趙亞夫要麼奔赴各地,為農民增收出點子、提供技術幫助,要麼就在句容市天王鎮戴莊村蹲點,這是他退休後待了17年的「根據地」。他確實閒不下來。「要致富,找亞夫,找到亞夫準能富。」這句順口溜在句容、在鎮江乃至在全省口口相傳近40年。
  • 趙亞夫一個小發現找出村子貧困原因
    他確實閒不下來。「要致富,找亞夫,找到亞夫準能富。」這句順口溜在句容、在鎮江乃至在全省口口相傳近40年。「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幫著農民銷、實現農民富」,是趙亞夫擔任江蘇丘陵地區鎮江農科所所長和在鎮江市人大常委會期間的主要工作。2001年,趙亞夫60歲,從領導崗位上退了下來。鎮江市領導問他,退休後有什麼打算?
  • 樸樹後悔上真人秀,坦言對著攝像機渾身不自在
    樸樹寫過很多膾炙人口的原創歌曲,但他的個性是屬於內向靦腆型的,這次阿雅邀請他去古巴錄製《奇遇人生》的真人秀,剛到機場,樸樹就開始焦慮不安,阿雅說很期待跟他一起去古巴,樸樹卻說自己現在很後悔上真人秀,只想靜靜待在家裡,現在不想出去玩,實在是太可愛了。
  • 朋友孩子過生日,花費1400點了16個菜,出門的時候,渾身不自在!
    飯菜上桌之後,我嘗了一口,果然不錯,朋友孩子過生日,花費1400點了16個菜,出門的時候,渾身不自在!我們這些朋友平時因為工作比較忙,所以能在一起的時間也不多,這次剛好趁著他家孩子生日,我們也能好好聚聚,一共有八個大人,本來想著在一起聚,最重要的就是開心菜也不必減的那麼多,可是既然來到了這個大飯店裡,又怎麼能不嘗嘗這裡的招牌菜呢?
  • 和你在一起很不自在的男人,他不一定說,但是隱瞞不了這些小動作
    「但見淚痕溼,不知心恨誰。」一個人表現在很多時候都會被別人看出來,即使你沒有用語言表達出來,但是從你的各種小動作,對方就知道你的心思了。所以,在兩個人相處的時候,男人跟你在一起有可能會感覺到很不自在,可是很多時候他不一定跟你說。
  • [打卡] 「不自在」,英語怎麼說?
    《美語寶典》第188期周一到周五發布fish out of water 渾身不自在►含義:someone who is uncomfortable in a specific situation比喻在一個特定環境下感到不舒服的人。
  • 「四季瓜果香 從此無糜林」他燃盡生命點亮農民的春天!
    這個跟糜林「學藝」11年的女徒弟,從未想過要提前「出師」,直到他突然病重、猝然離世,留下十幾個品種的果樹技術遺產等她和同事「繼承」,她這才驚覺「頂梁柱」塌了,自己被「強制」出師了。這些年農民需要什麼他研究什麼,草莓、梨、桃、葡萄、甜柿、無花果、藍莓、薄殼核桃、柑橘、大櫻桃 ……糜林的「孩子」越來越多,技術積累越來越豐,他成了農民有求必應的「百寶箱」、「不專一」的專家和停不下來的「陀螺」。糜林是農業科學家趙亞夫的親密戰友,這一生他追尋著趙亞夫的足跡,踐行著為農民服務一輩子的諾言。
  • 網友:如氧氣一般,一天不吃就渾身不自在
    網友:如氧氣一般,一天不吃就渾身不自在!天氣越來越熱,吃擀麵皮的人是越來越多了,對於喜歡吃擀麵皮的人來說,最近有一個非常不好的消息,那就是擀麵皮又漲價了,記憶當中小時候的擀麵皮是一元錢一碗,到現在已經漲到了6元,一些裝修比較好的店面都漲到了十幾元一碗。不過即使它的價格越漲越貴,喜歡吃它的人還是非常喜歡,拒絕不了,那麼哪裡的人最喜歡吃擀麵皮呢?
  • 色斑困擾渾身不自在,那就試試這款VC點斑筆,用後斑點消失了
    色斑困擾渾身不自在,那就試試這款VC點斑筆,用後斑點消失了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美白狂熱季,但比美白更讓人著急的一定是臉上大面積的色斑。痘印,暗黃,這些瑕疵不去,白十個色號,那都是醜的!新時代女性,每天都要面對電腦工作,高強度的藍光輻射,再加上平時在外面不注意防曬,皮膚斑點叢生,早已狼狽不堪。臉上有瑕疵,社交場和別人一近距離對視,就會渾身不自在,總想著臉上的痘印和斑點,一點心情都沒了。
  • 陝西一農民吃克感敏衝劑成癮 一天不吃渾身疼痛
    商州一農民吃克感敏衝劑成癮  每天最少服用6包 多時10多包  本報商洛訊(記者申震)商州郊區一王姓農民長期服用克感敏衝劑逐漸上癮,每天最少要吃6包,最多時要吃10多包才能維繫生計。  王某今年46年,長期從事瓦工等重體力勞動。
  • 大學生患上「社交恐懼症」 一跟人說話臉紅冒汗
    快報訊(通訊員 森林 記者 高路)最近,南京一家醫院的精神心理專科接待了一名男大學生,他說自己與別人交流有很大障礙,一跟人說話就臉紅冒汗,不敢正眼注視對方,好像做了虧心事一樣。這種狀態從去年高考結束後就開始了,已持續一年。  23歲的小張來自蘇北農村,現在南京某大學讀書。他性格內向,父母對他期望很高。
  • 寶寶學說話該不該跟他說方言
    一些家長疑問是不是因為家裡語言環境複雜影響了寶寶學說話?語言混雜對寶寶說話究竟有哪些影響?有媽媽擔心,寶寶已經到了學說話的年齡,平時在家跟他主要是說方言的,有時候也說幾句普通話,不知道這會不會對寶寶說話有影響。研究發現,如果多種語言混雜,可能會導致寶寶說話晚。專家建議,為了避免讓孩子「開不了口」,在教孩子說話的時候最好從小就用標準的普通話。
  • 有沒有人像我這樣,看到這兩字就渾身不自在!
    ……甚至,在單位群裡不小心發錯了消息,孩子不小心點錯手機,發出了與工作無關的信息,「樂捐」20-200元……樂捐,其實直接從工資裡扣!其實「樂捐」的數額不大,因為工資本來就不高!以至於現在看到「樂捐」兩個字,就渾身發毛,整個人都不舒服了。
  • 臭水溝有種野生植物,渾身都是刺,以前農民不重視現在卻很喜歡
    文/隨風飄散臭水溝有種野生植物,渾身都是刺,以前農民不重視現在卻很喜歡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在古代的時候,大夫為人們看病時所使用的藥材大部分都是從農村找到的吧,所以從這裡來看,我們就知道農村的寶貝是非常多的,雖然它們的長相都是非常普通,但是價值卻是非常珍貴的,但是因為很多農民都不了解它,所以導致有不少珍貴的植物都被忽視了。
  • 跟領導相處總是渾身不自在,這樣做可以讓你輕鬆與領導相處!
    初入職場的人可能都會有這樣的困惑,就是總會覺得非常的不好意思,非常的不自在,尤其是在跟比自己年齡大的同事或者是自己領導相處的時候,總是覺得自己插不上話題,自己關注的內容,你與這些人不一樣。你所在的這個單位,有他固有的工作效率和時間,大家都有各自的工作風格,很難說,因為你一個新人的到來,初來乍到就發生巨大的改變。再有,因為你是剛接觸社會,沒有結婚,也沒有孩子,日常瑣碎的生活對你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吸引力,那你可能也不知道,這些日常瑣碎的事情在生活中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啊。那你應該怎麼和領導相處呢?做足心理準備。
  • 最舒服的關係:相處不累,自在隨心
    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是:相處不累,自在隨心。跟舒服的人在一起,會讓人感覺如沐春風,而一段不舒適的關係卻會讓你如履薄冰、如芒在背。 跟相處不累的人在一起,他懂你的欲言又止,理解你的心直口快,不必小心翼翼地偽裝,只需要做真正的自己,想做的事能夠放手去做,沒有任何顧慮和心理負擔,做任何事都能自在隨心!
  • 長相酷似泥鰍,渾身都是寶,市場賣100元一斤,農民為啥不養殖?
    在農村的河塘裡面,生長著的是農民花費了很多的功夫辛辛苦苦水產作物,其中有一種我們最熟悉的是泥鰍。小時候的歌謠還在我們的記憶中未能消去。捉泥鰍是童年的回憶和樂趣,小編今天想來跟大家科普一種魚類,它和泥鰍長得很像,甚至名字中都含有一個鰍字,渾身都是寶,100元一斤,可是農民們卻不怎麼養殖。刀鰍魚是一種形似泥鰍的魚類,但是卻比泥鰍大很多。
  • 人一多了就各種不自在:這種情況你有沒有?
    或許這也跟自身的心理素質有關,但是每個人總會有害怕的一些事情。當代生活太擠了,動不動就要撞上人,很多瞬間真的讓人害怕。跌倒吧很尷尬三個人出去玩;兩個情侶吵架的時候;一群人說話,我一說話突然就安靜了;鄉下公交車,喊師傅停的時候,心裡要醞釀很久;體育老師讓擊鼓傳花或者玩那種賽跑遊戲,輸了的到人群中間表演節目;掃碼掃不上擋著身後一群人叭;看到認識又不是很熟的人;被大聲叫自己名字 當場死亡;光是人群就讓我害怕,更別說幹啥了。
  • 【為什麼觀音菩薩得自在,而我們不自在】
    我們為什麼不自在?因為內心有煩惱、有業障、有貪嗔痴,心裡都是堵住的,滿身的毛孔也是被堵塞的,所以我們不自在。觀音菩薩不一樣。「諸法本清淨,當滅諸煩惱」,這個法本來是清淨的,但是人的欲望、執著,導致我們不清淨。什麼東西都想佔有,什麼東西都想成為我的,人有了「我執」的時候,就不自在了。觀音菩薩有沒有「我」?
  • 4歲女兒的話,讓媽媽渾身不自在
    認可胎教,就意味著認可寶寶在胎兒時期的智力和性格會受到環境和母體情緒的影響,美國有個研究小組經過長期的研究調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通常人們認為孩子智商80%跟遺傳有關係,實際上人的智力只有48%受遺傳因素影響,而52%跟胎兒時期的環境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