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非常地神奇,有些毫無血緣關係的生物,卻長得很相似。在農村的河塘裡面,生長著的是農民花費了很多的功夫辛辛苦苦水產作物,其中有一種我們最熟悉的是泥鰍。小時候的歌謠還在我們的記憶中未能消去。捉泥鰍是童年的回憶和樂趣,小編今天想來跟大家科普一種魚類,它和泥鰍長得很像,甚至名字中都含有一個鰍字,渾身都是寶,100元一斤,可是農民們卻不怎麼養殖。
刀鰍魚是一種形似泥鰍的魚類,但是卻比泥鰍大很多。這種魚不是很常見,但正是因為不常見,所以市場價格也很高,尤其在一些大城市的水產市場以及飯店收購,需求量都非常高。刀鰍魚的營養價值也不是泥鰍能比的,蛋白質和其他的營養物質含量遠遠高於其他魚類,100元一斤也算物盡其用。只是這麼好的魚,我們卻很少見有農民養殖。
原來刀鰍魚的培育期很長,普通魚類生長1-2年就可以成長捕撈,但是刀鰍魚經過人工養殖都要兩三年才能長大成熟,如果環境不好的話還會要更久。生長期一長,飼養成本和人工成本也隨之上漲。農民不是商人,沒有閒錢做投資,這樣的買賣對農民來說是很大的一筆負擔。刀鰍魚的成魚賣得貴,魚苗也貴,這麼一計算,如果家裡底子不厚的話,沒有農民敢貿然決定養殖刀鰍魚。
刀鰍魚不光需要大量的投入養殖成本,對於生長環境也有極高的要求。因為現在很多魚類都是人工魚塘養殖,其中的生態系統不如天然的池塘湖泊完整,有一些魚類例如刀鰍魚就對人工養殖環境很敏感。如果不能生長在較為清澈的野生水域下,很有可能就會遭遇死亡慘案。如今的水域多多少少會有汙染,刀鰍魚對環境又如此嚴苛,農民想種也無力。
市場上的東西貴也有其貴的道理,刀鰍魚的價值很高,養殖量少,價格自然就漲上去了。如果農民想要嘗試,也要量力而行,不要把家裡的底子全部賠上去了。不滯銷的農產品大多都是非常地珍貴的,不常見才能體現其價值,農民可以挑戰自己,可要在充分了解之後再做決定才好。刀鰍魚如果養不了,養泥鰍也不是不可以,泥鰍也好賣,價格也不算低,能賺的回來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