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40元一斤不愁賣,如今10元一斤都滯銷!農民:虧慘了!

2021-02-07 農事寶典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農事寶典」,再點擊「關注」,然後點擊右上角,再點擊設為星標,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優質的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魚是人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食材,營養價值比較豐富,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最近幾年,農村地區從事水產養殖的農民也越來越多,有的人找到合適的項目,通過自己的努力也賺到了一些錢。

前幾年的時候,紅鼓魚在市場上比較火爆,價格賣得高,國內沿海地區很多的農民在飼養這種魚。紅鼓魚也叫美國紅魚,原產地在美國,1991年的時候,才引進國內,它的肉質鮮嫩,肉多刺少,口感鮮美,在國內上市以後,價格和銷量也節節攀升。

紅鼓魚在美國賣到了8美元一斤,折算成人民幣就是50元一斤左右,在國內的價格也賣到了30~40元一斤。像廣東、廣西、福建、東北等地區,一些養殖戶也紛紛改養這種魚。


紅鼓魚的生長速度比較快,養殖產量也比較高,在福建邵武市就有很多的養殖戶在養殖,一年的時間就可以長到一斤以上,畝產量達到了1200公斤左右,扣除飼養成本,一年可以賺2萬多元。紅鼓魚一般是在海水裡生長,養殖戶通常是用網箱養殖的方式,它的適應能力比較強,可以在2~32度的海水環境中生長,對餌料的要求也不高,買的人工飼料或是一些小雜魚都可以吃。

據邵武地區的養殖戶介紹,前兩年紅鼓魚的市場行情比較好,市場價格高,相對應的收購價就高。有一些養殖戶,看到養殖紅鼓魚這麼賺錢,就將之前養殖的螃蟹和對蝦改成了紅鼓魚。據統計,今年這個地區紅鼓魚的產量與前年相比,增加了30%左右。

讓養殖戶沒有想到,一直熱銷的紅鼓魚,在今年的時候,卻發生了滯銷的問題。年初受到大環境的影響,各種水產品的銷量都不怎麼好,可到了5~6月份,紅鼓魚的行情依然沒有好轉。原本產地的魚除了供應國內市場外,還出口到其它的國家,但是出口通道關閉,只能依靠國內市場,而國內一些餐飲行業今年的生意大不如從前,導致紅鼓魚的需求量嚴重下降。 

到了7月底的時候,當地水產批發市場,紅鼓魚的價格也在暴跌,在飼養的產地,一些養殖戶捕撈了60萬斤的紅鼓魚上市銷售,市場價格只有16元一斤左右,根本就沒有多少人買,很多的消費者表示,以現在的價格來看,根本就吃不起,還不如去買價格實惠的淡水魚。

按這個價格來算,養殖戶塘口的收購價10元一斤都不到,根本就賺不到錢。今年的市場行情不好,可是養殖的規模卻增加了,如今賺不到錢,養殖戶損失慘重,甚至還會出現虧本的情況,看來養殖不能盲目跟風,養殖戶也該醒醒了。

去年市場高價熱銷的紅鼓魚,今年在市場上遇冷,讓一些養殖戶也沒有預料到,看來在選擇養殖項目時,也要慎重對待。對於60萬斤紅鼓魚上市,價格下跌,養殖戶損失慘重,消費者吃不起,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來源:網絡,如侵權聯繫刪除


 喜歡的,請點 👇👇

相關焦點

  • 去年5元一斤不愁賣,今年1.5元一斤卻很辣手,農民直呼太辣眼睛了
    辣椒是一種最開胃的食物,以前在北方每家每戶真的無辣不歡,要說擱置以前南方人吃辣椒就等於在接受魔鬼一般的訓練,現如今卻不同以前,南方人在不停下腳步的同時,緊跟其後,現大多數都能後吃上一些,因此辣椒也成為了南方人炒菜必配的輔料之一了。
  • 幾年前賣到40元一斤,如今10元一斤無人問津,農民:不如餵雞
    曾經的小龍蝦可謂是火爆一時,還沒上市就被搶購一空,市場上面賣到了接近40元一斤的價格,風頭一時無兩。再看如今的小龍蝦,跌到10元一斤無人問津,有農民直言:還不如拿去餵雞。每年到了夏季,就是小龍蝦的上市季節,不管是大型飯店還是路邊的小餐館,總是能看到小龍蝦的身影,而且很多消費者都是小龍蝦的忠實擁躉,筆者也不例外。
  • 畝產最高900斤,以前5元一斤沒人要,如今30一斤,農民:傻子才種
    推薦語:無人打理產量奇高,1年可收4次,如今30元1斤,敢種的農民卻不多。很多農村的朋友都已經發現,最近幾年養生觀念被很多商家炒作了起來下文轉載自作者:雨滴說花畝產最高900斤,以前5元一斤沒人要,如今30一斤,農民:傻子才種以前的農民都是以種植糧食作物為生,不管收成為何,都能保證一家人不會被餓肚子,但不會給農民帶來什麼經濟收益。
  • 往年8元一斤,如今2元一斤賣不動,果農:一畝虧800元
    今年水果的價格起起伏伏,大多數下跌得厲害,比如前一段上市的西瓜和桃子,賣不出去的情況下就只能採取降價的措施,果農辛苦種植一季水果,到了豐收的季節,賣出好的價錢,只能虧本。而今年的情況就不一樣,無花果成熟以後,果農採摘一些上市,原本指望打響頭一炮,卻沒有想到在市場上「啞火」了,根本就沒有多少人購買。以剛開始上市8元一斤的價格來看,也並不是很高,可就是在市場上不好賣。四川威遠地區有很多的農民種植無花果,當地也被稱為無花果之鄉,無花果也是當地的地標產品,這個地區的氣候適宜,晝夜的溫差比較大,無花果的甜度也很高,生長成熟的無花果口感也很純正。
  • 往年10元一斤不愁賣,如今4元沒人收,農民:我們也不想跟風種植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在前些年農村裡也興起了改種其他作物的浪潮,像中藥材就很火,很多的農民也願意種植。記得前幾年村裡也有人種植枸杞,最初的時候農民是很掙錢,但是後來種植的多了,價格又大跌了。像這樣的情況並不是個例,在國內很多地方都有。比如之前丹參在地頭的批發價就能賣到10元一斤,後來價格一年比一年便宜,如今4元一斤也愁賣,在產地賣不出去的丹參堆積如山。
  • 2個月漲2倍,一斤賣90元,死蟹都賣40元,漁民表示賺大了
    在8月份開捕時,梭子蟹的價格是40元一斤,比起往年要高出不少,不過到了今天就不同了,儘管才過去2個月,但它已經漲了2倍,目前市場中最高價已賣出了90元。當然梭子蟹的價位根據品質分級,主流價格是60元,但也有75、85元不等的價格,就算是死蟹子的價格都賣出了40元,很多人只是問了價格後轉頭就走。
  • 曾賣上百元一斤,與人參媲美,如今6元一斤賣不掉,農民:太苦了
    這幾年隨著農業技術的發展,不管是種植業還是養殖業,都變得越來越容易了,這也讓農民朋友們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不管是選擇種植還是選擇養殖都可以,然而問題卻來了,種植養殖是容易了,產量也沒問題,但是種什麼養什麼才賺錢?
  • 山裡一種野果,9月已成熟,市場40元一斤不愁賣,農民爭相採摘
    ,屬於南方獨有的一種植物,野核桃成熟期從每年的9月份一直到10月的下旬,成熟之後就會自動從果樹上脫落下來,所以很多當地的農民都會去山上去撿。據了解,野核桃是一種目前市場比較受歡迎的一種堅果,因為野生的野核桃數量比較少且營養價值比較高,所以它的價格相對也比較高,市場上野核桃能賣到40元一斤,隨著現在網上一些電商的炒作,現在野核桃也開始走入我們的視野中,市場需求也是越來越大
  • 3毛2一斤,3個月滯銷數百萬噸,市場賣不動,高檔魚成笑話
    導語:3毛2一斤,3個月滯銷數百萬噸,市場賣不動,高檔魚成笑話 以前一直以為只有水果才會出現低至幾毛錢的行情,今天總算見識了,連高檔魚也賣到了3毛2一斤的低價,甚至還出現賣不動呢。這應該是連養殖戶做夢都想不到的低價吧,就算是當下超低價的泥鰍,價格還有4塊錢一斤呢。到底是啥高檔魚如此賤價呢?
  • 5年前一斤賣60元的釋迦果,現在一斤10元賣不動,果農:炒過頭了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5年前一斤賣60元的釋迦果,現在一斤10元賣不動,果農:炒過頭了現在我國經濟發展越來越快,與國外的交流也越來越多,比如說在農業方面,我國的農作物出口到其他國家,而其他國家的農作物也會引進到我國,這不光是為了農業上的交流,更是為了提高市場農產品的種類,增加農民的收益,當然面對越來越多的新鮮水果,很多消費者也是比較好奇,總想買點來品嘗下
  • 改個名字就大賣!「相思果」40元一斤供不應求,農民為啥不種植?
    導讀:改個名字就大賣!「相思果」40元一斤供不應求,農民為啥不種植?種植戶前一刻可能還千元一斤不賣,下一刻,幾元一斤沒人要,如墜冰窟……同樣的還有外國櫻桃「車釐子」,雖然和中國櫻桃也有不同之處,但本質上它還是「大櫻桃」,幾十元一斤在中國收了很多年的智商稅,起碼它的價格太高了;紐西蘭獼猴桃「奇異果」,確實也夠奇異,從中國帶過去的獼猴桃種子繁殖起來的「獼猴桃」,搶佔了中國的市場,卻被很多人大吹大擂「這是進口貨,幾十塊錢一斤,一般人吃不起
  • 三毛一斤農民不賣,如今大面積凍傷,農民:有人要就賣?
    寒潮都讓人感到懼怕,那麼長在地裡和樹上的農產品,自然也免不了會受到凍害。寒潮造成了多地的蔬菜和水果都嚴重受到了損害,像辣椒、大白菜、草莓等等這些農產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減產。辣椒和大白菜在凍害減產後價格紛紛都上漲了,而種植草莓的種植戶,卻想要低價甩賣掉草莓,畢竟這種天氣,找一天賣掉就會減少很多損失。
  • 產量高好管理,種一次豐收10年,如今5元一斤農民卻不願種,為啥
    產量高好管理,種一次豐收10年,如今5元一斤農民卻不願種,為啥 關注農之眼,三農信息準時送達! 這些年國家大力扶持農村經濟,鼓勵農民發展一些高產值的種植項目,像一些藥草類植物的種植,雖然利潤很高但是投入也很大,管理起來也非常的麻煩,因此很多農民種植這些藥草之後,並沒有像預想的那樣走向致富之路,反而因為種植藥草很多人都賠了個底朝天,因此這幾年有些種植項目宣傳的再好,農民也不願意種植,除了很多種植騙局外,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管理難度太大。
  • 去年7元一斤遭瘋搶,想博一把擴種300畝,如今血本無歸,農民哭了
    去年7元一斤遭瘋搶,想博一把擴種300畝,如今血本無歸,農民哭了本以為農民種植作物,只要豐產就是一件令人開的事情,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種植的作物豐產,然後全都變成錢裝進口袋裡了,這才是值得高興的事情。今年可以說是一個豐收大年,很多的農作物都豐產了,可是農民朋友們並高興不起來,因為今年的滯銷問題太過嚴重了,滯銷的新聞可以說是每天都在播出,之前有好多水果滯銷了,現在又有好的蔬菜滯銷了,白菜,大蔥滯銷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山藥又滯銷了。
  • 5萬噸成熟上市,一斤2元還賣不動,果子就要腐爛,果農懶得摘
    但似乎水果的行情都是一波一波的,階段性的好行情或階段性的滯銷難賣,盈虧都是幾年一次或隔年一次,比較明顯的就是有產量大小年的水果了。 近期福建泉州的龍眼迎來成熟,據了解總產量有5萬噸,但是一斤2元還賣不動,果子就要腐爛,果農懶得摘。
  • 產地600畝,往年果子7元一斤不愁賣,今2元批發賣不動,果農難了
    文/豬友巴巴時值六月,豐收的季節裡,有人歡喜有人愁!高興的是辛苦一年,終於賺錢了!發愁的是,同樣是豐收了,可是卻遇到了滯銷的難題!的確,每逢進入豐收的季節裡,總是會出現果農賣貨難的現象!楊大姐在當地承租果園,種植了近600畝的胭脂脆桃,迎來了豐果期的第四個年頭,果子也都成熟了,去年此時,園中的果子早已經被外來的收購商訂購一空,如今卻左等右等,始終沒有人上門來收!據楊大姐說,由於胭脂脆桃成熟後,保存期太短,倘若遲遲賣不出去,天氣又這麼熱,果子熟透了,就要爛在了枝頭!為了及早的賣掉這600畝的果子,今年價格也降了很多!
  • 成品賣300元一斤,原料每畝產值3千元,如今農民卻很少養殖
    今天咱們就來說一種東西,它的成品在市場上賣300元一斤,原料每畝產值3千元,如今農民卻很少養殖。這就是蠶繭,記得兒時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種植幾畝的桑樹,那時候通過桑樹養蠶可以能讓農民增加不少收入。春蠶和秋蠶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兩季蠶了,這個季節氣溫不高,正適合養蠶,那時候一斤蠶繭可以賣到10元左右,要是養殖3張的話,按一張80斤產量算,一年就可以增加收入2400元,90年代的時候,能有這麼多收入是相當可觀了。可後來,人們卻紛紛把地裡的桑樹給挖掉了,還原成農田了。這又是為什麼呢?筆者後來也想了下,大致分析了下,可能有這樣的幾種情況。
  • 曾被當成水果賣到15元一斤,今幾毛錢一斤無人問,為啥農民還要種
    其實外來的農產品有很多,遠不止車釐子,比如近些年非常火爆的妮娜皇后、陽光玫瑰等農產品,都是從國外引進的農產品,不過這些農產品因為品質非常好,就算農民跟風種植,價格有了大幅度的下滑,卻還是有很大的利潤空間。
  • 長相酷似泥鰍,渾身都是寶,市場賣100元一斤,農民為啥不養殖?
    在農村的河塘裡面,生長著的是農民花費了很多的功夫辛辛苦苦水產作物,其中有一種我們最熟悉的是泥鰍。小時候的歌謠還在我們的記憶中未能消去。捉泥鰍是童年的回憶和樂趣,小編今天想來跟大家科普一種魚類,它和泥鰍長得很像,甚至名字中都含有一個鰍字,渾身都是寶,100元一斤,可是農民們卻不怎麼養殖。刀鰍魚是一種形似泥鰍的魚類,但是卻比泥鰍大很多。
  • 這麼便宜大白菜0.15元一斤,農民一畝虧數百元,聽聽網民怎麼說
    今年大白菜價格出現「低谷」,地頭收購平均價格0.15元一斤,市場批發價格也創近年新低。有農產品行業官員表示,大白菜一畝地虧300~500元。菜農一畝地虧400元近日,河北玉田縣的菜農焦志利介紹,11月13日砍收了12萬斤左右大白菜,「每斤批發價0.18元,我還要包砍菜的人工,再加上成本,每斤利潤也就剩下0.09元,哪怕按照1畝收1萬斤算,一畝地也要虧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