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便宜大白菜0.15元一斤,農民一畝虧數百元,聽聽網民怎麼說

2020-12-11 智能三農

今年大白菜價格出現「低谷」,地頭收購平均價格0.15元一斤,市場批發價格也創近年新低。有農產品行業官員表示,大白菜一畝地虧300~500元。

菜農一畝地虧400元

近日,河北玉田縣的菜農焦志利介紹,11月13日砍收了12萬斤左右大白菜,「每斤批發價0.18元,我還要包砍菜的人工,再加上成本,每斤利潤也就剩下0.09元,哪怕按照1畝收1萬斤算,一畝地也要虧400元。」

焦志利是黃林村本地人,共租了50畝地種菜,26畝地種白菜、24畝地種辣椒,每畝地一年租金1,000元,「白菜地一年種兩季,一季土豆,一季白菜。」

除了當天收割的13畝地種的是「北京3號」大白菜,另外13畝種的是「6零」和「二包尖」兩個品種。

「6零」賣得更便宜,在地頭以批發價每斤0.1元賣出去的,虧的錢更多。

焦志利捨不得賣「二包尖」了,他種的7畝「二包尖」已全部收割,現在碼在地裡蓋上了塑料膜,準備入窖冬儲,「進臘月了再賣,能賣多少錢也不知道,興許比地頭多一些,興許還不如在地頭賣得好。」

好多早菜刨在地裡不要了 一季白幹

焦志利表示,近4年大白菜行情都不太好。2016年,大白菜拉到家裡存起來,最後賣每斤兩毛四五,算一算還不如在地頭八九分錢一斤賣了。

2017年,每斤賣一毛八九,2018年一斤賣兩毛,後來賣到一毛四。「今年剛開春兒的時候白菜倒是漲了,那是因為窖裡沒菜了。下半年農民又種多了,(賣不出去)好多早菜都直接刨在地裡不要了,一季白幹了。」

焦志利說,大白菜在地裡賣不上價,要不拉到家裡儲一冬天?但砍菜、運輸都得僱人。所以有的人不管貴賤能賣就賣,有的人還想存進地窖再等等。

京津冀農產品行業聯盟秘書長尹作豐介紹,玉田縣大白菜主要供應北京、天津、東北等地,其中銷售到北京市場的佔30%以上。以今年的行情,玉田縣大白菜菜農每畝地要賠300元到500元,「今年玉田大白菜地頭收購價在每斤0.13元~0.14元,而農民種植成本在每斤0.18元左右」。

有商戶表示,蔬菜是時令產品,無法在價低時購買貯存,菜價低時,蔬菜需求量不會改變,供大於求產生的富餘產品最終會浪費;蔬菜供應能力不足時,菜價暴漲還得讓市民來承擔。

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董事長張玉璽直言,相關部門應重視這個問題,引導農民不盲目種植。

對此,網民議論紛紛:「菜賤傷農,肉貴傷民。」

「反正農民辛苦本分做點事就沒有應得的回報,已是不變定律。」

「主要是沒豬肉,買不起豬肉買白菜乾嘛?家裡有粉條?」

「沒豬肉配著燉,白菜還有什麼意義!」

「今年豬肉太貴了,白菜買的都少,也沒怎麼醃酸菜,酸菜沒有豬肉沒有靈魂。」

「反正農民辛苦本分做點事就沒有應得的回報,已是不變定律。」

「今年豬肉太貴了,白菜買的都少,也沒怎麼醃酸菜,酸菜沒有豬肉沒有靈魂。」

還有網民表示:「我並沒覺得菜場裡的大白菜便宜下來。」「上海的超市價格一斤兩塊多。」

相關焦點

  • 0.15元一斤!大白菜價格現低谷
    原標題:大白菜價格現低谷,0.15元一斤名副其實的「白菜」價11月25日消息,近日進入冬季以來,蔬菜市場的白菜因為其今年供應量充足,產生了「供過於求,價格上不去」的情況,造成了現在大白菜價格現低谷平均價格0.15元一斤的現狀,大白菜價格較低對農民造成的影響有哪些
  • 往年8元一斤,如今2元一斤賣不動,果農:一畝虧800元
    以剛開始上市8元一斤的價格來看,也並不是很高,可就是在市場上不好賣。四川威遠地區有很多的農民種植無花果,當地也被稱為無花果之鄉,無花果也是當地的地標產品,這個地區的氣候適宜,晝夜的溫差比較大,無花果的甜度也很高,生長成熟的無花果口感也很純正。
  • 幾年前賣到40元一斤,如今10元一斤無人問津,農民:不如餵雞
    曾經的小龍蝦可謂是火爆一時,還沒上市就被搶購一空,市場上面賣到了接近40元一斤的價格,風頭一時無兩。再看如今的小龍蝦,跌到10元一斤無人問津,有農民直言:還不如拿去餵雞。每年到了夏季,就是小龍蝦的上市季節,不管是大型飯店還是路邊的小餐館,總是能看到小龍蝦的身影,而且很多消費者都是小龍蝦的忠實擁躉,筆者也不例外。
  • 紅薯鮮賣3元一斤,烤熟賣15元一斤,種植一畝能賺多少錢
    在農村,大多農民種植都是自家食用或者用來餵養家畜,想賣而銷路不通。在城市,我們看見市場上賣的鮮番薯價格都在3元一斤,烤熟15元一斤。假如說種植一畝烤熟賣能賺多少錢呢?下面為大家分析開一下。一、種植一畝紅薯成本分析一般來說,種植紅薯是一個很簡單的農活,小時候跟著爸媽去種植,就是用牛犁地、起壟,撒農家肥,擺紅薯種苗,然後蓋上土就可以了。至於一畝地投入成本多少?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分析。一是自家有地的,不用租金。二是自己需要租地種植,要租金的。
  • 青島早市海鮮便宜,魷魚7元一斤,墨魚15元一斤
    墨魚,15元一斤在青島一海鮮早市,一個賣墨魚、魷魚的海鮮攤位前,圍滿了不少市民,他們你一斤、我兩人斤購買著魷魚、墨魚。攤位上的海鮮越來越少,最後一點魷魚也讓市民購買了。魷魚7元一斤小編看到,這些魷魚看上去還挺嚇人,紅紅上,髒兮兮的,看上去醜陋無比。不過價格真便宜,才7元一斤,這樣的價格也就買兩斤的蔬菜錢。
  • 畝產5000斤的水果,農民種植5畝,批發售價一斤2元?
    由於種植產量高、價格適宜、管理工序簡單的特點,如今越來越得到農民的青睞。這也是下明村的桃子種植產區,大部分農民種植的桃畝產量在5000斤左右,是新的早熟品種,桃子一斤售價2元以上。所介紹的農民李大哥,他種植的桃園共計5畝地,一年精心栽培管理桃子產量23000-24000斤,折合畝產量約5000斤。
  • 豬價再次上漲,離10元一斤多久?聽聽專家怎麼說
    入冬以來,生豬價格快速上漲,截止到目前,全國外三元生豬均價已經達到了16.5元/斤,而豬肉價格同樣在向30元大關邁進,不免讓消費者產生疑問,難道今年的豬肉還要再漲到35元一斤往上嗎?進入12月份之後,豬價迎來了新一輪的上漲,儘管中間有所下跌,但最近兩天再次漲了回來,據有的養殖戶介紹到,一些南方農村地區的300斤往上的大肥豬已經賣到了 18元一斤,那麼,豬價再次上漲,還要漲多久呢?聽聽專家怎麼說。據有關專家認為,今年年底之外,我國的生豬價格還有上漲的可能性,為什麼這麼說呢?
  • 青島早熟大白菜跌至四年最低價 5分錢一斤也難賣(圖)(2)
    >  「大白菜便宜賣,五毛一斤了!」在永吉路路口處,萊西村民董先生正賣力地推銷,這是他在市北的第五天,一車白菜連一半都沒賣出。  農貿市場是零售的終端,白菜價在0.3-0.5元/斤。 「去年一斤都在一元錢左右,今年便宜了也不好賣,去年一天就能賣1000斤,今年一天才賣300-400斤。
  • 去年5元一斤不愁賣,今年1.5元一斤卻很辣手,農民直呼太辣眼睛了
    當下也是辣椒大量上市的時候,一上市就幾百萬噸,今年的大豐收,辣椒品種都不錯,同比去年產量就增加了一倍左右,可是,去年辣椒真的不愁賣,一上市就被一搶而空,其價格也能如農民所願,一斤可以賣到5元左右,但是,今年真的不比往年,一上市就出現了滯銷,銷售緩慢,價格也是非常辣手,從剛上市2元一斤,現如今卻跌落至1.5一斤,老農看了都辣眼睛。
  • 為啥核桃越賣越便宜,幾塊錢就能買一斤?聽聽農民怎麼說
    為啥核桃越賣越便宜,幾塊錢就能買一斤?聽聽農民怎麼說,隨著經濟的發展,大多數吃貨朋友們都步入小康生活,生活質量越來越高,而每一天的開銷很大,特別是吃這一方面。現在大多數吃貨朋友們都特別注重養生,都會買上一些營養價值高的東西補充,一提到營養價值高的東西,小愛就會想到核桃,畢竟,有著補腦的功能。
  • 15元一斤,繼大蔥漲價後,長春的辣椒價格也瘋漲
    前陣子,長春的大蔥漲價漲到6元多一斤,覺得貴,誰想到,沒幾天功夫,大蔥已經漲到了8塊多一斤了,這還讓不讓人愉快地吃幹豆腐卷大蔥了啊,哎,先戒了這口,吃點圓蔥得了。這邊大蔥的漲價還沒完沒了的時候,那邊辣椒的價格也瘋長了,以前冬天時,辣椒也就5、6塊錢一斤,好傢夥,現在的價格也上到了9元多一斤的高位,社區團購裡也是8.99元一斤,綠園區一市場內,最貴的一種辣椒漲到了15元一斤。15元一斤的就是下面這種又長又彎的辣椒品種,因為貴,有商販在問價時的答覆是1塊5一兩,這樣就顯得不那麼貴了。
  • 超市的肉餡速凍餃子,4.5元就能買到一斤,為什麼會這麼便宜
    超市的肉餡速凍餃子,4.5元就能買到一斤,為什麼會這麼便宜?經常買速凍餃子,你會發現超市的速凍餃子價格是非常便宜的,肉餡的速凍餃子還是大品牌的,比如說三全或者是思念等大牌子的速凍餃子,這樣的知名品牌4.5元一斤就能買到,如果是小廠家生產的話,3元一斤就能買到,你如果批量購買的話,可能價格會更低。
  • 冬儲菜降價:大白菜批發0.5元 大蔥5年來最低0.7元每斤
    央視網消息:現在冬季蔬菜供應十分豐富,但是,在入冬之初就早早囤好一個冬天的蔬菜,像蘿蔔、土豆、大白菜等等,依然是不少北方居民的習慣。今年冬儲菜行情怎麼樣呢?劉僧會在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每年冬天,他都會提前採購足夠一家人吃一整個冬天的蔬菜,今年也不例外。幾千斤白菜、幾百斤大蔥還有千八百斤土豆。土豆六毛錢一斤,白菜八毛錢一斤。一部分放走廊,一部分放過道,一部分放草堆裡。價格實惠,吃起來也方便。劉僧會告訴記者,今年幾種冬儲菜價格比去年都有降低,備齊這些蔬菜花了他兩千多元錢,能吃到明年三月。
  • 成品賣300元一斤,原料每畝產值3千元,如今農民卻很少養殖
    今天咱們就來說一種東西,它的成品在市場上賣300元一斤,原料每畝產值3千元,如今農民卻很少養殖。這就是蠶繭,記得兒時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種植幾畝的桑樹,那時候通過桑樹養蠶可以能讓農民增加不少收入。春蠶和秋蠶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兩季蠶了,這個季節氣溫不高,正適合養蠶,那時候一斤蠶繭可以賣到10元左右,要是養殖3張的話,按一張80斤產量算,一年就可以增加收入2400元,90年代的時候,能有這麼多收入是相當可觀了。可後來,人們卻紛紛把地裡的桑樹給挖掉了,還原成農田了。這又是為什麼呢?筆者後來也想了下,大致分析了下,可能有這樣的幾種情況。
  • 去年7元一斤遭瘋搶,想博一把擴種300畝,如今血本無歸,農民哭了
    去年7元一斤遭瘋搶,想博一把擴種300畝,如今血本無歸,農民哭了本以為農民種植作物,只要豐產就是一件令人開的事情,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種植的作物豐產,然後全都變成錢裝進口袋裡了,這才是值得高興的事情。這裡說的山藥並不是我們常吃的那種山藥,而是鐵棍山藥,鐵棍山藥去年的行情還是相當好的,收購價就有7塊錢一斤,但是誰也沒想到今年會一下子跌入谷底。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種情況呢?原來村裡種植山藥是從去年開始的,村裡有人帶頭,想帶著大家一起致富,所以就一起種植了10來畝地的鐵棍山藥,去年山藥豐收了,得到不錯的收入。
  • 今年大白菜價格波動特別大
    一車白菜虧數千元  張喜來17日下午從東北裝車,18日中午到達山東壽光,3天僅出售2000多斤大白菜。  借力韓國「泡菜危機」,今年的白菜價格一路飆升,*熱銷時一車20多噸的大白菜2到3小時就被「搶光」。
  • 今年的冬棗咋這麼便宜?價格下跌批發最低才一元一斤
    零售價最低兩元,批發價低至一元「冬棗多少錢一斤?」「3塊,嘗一個吧,可甜呢。」15日,記者在濟南市歷山路旁一排水果店看到,每個店裡都擺出了一兩筐冬棗,價籤上的價格分別在每斤兩元到八元不等。 「個頭越大的、越甜的越貴。」店主說。
  • 農村的「臭大姐」比糧食還貴,一斤賣上百元,農民卻一臉嫌棄
    在農村裡就有很多的稀奇事,這不一直以來讓農民討厭的害蟲——臭大姐,如今也是身價暴漲了。過去農民看到這種蟲子,往往都是避之不及。可是現在它非常吃香,有人專門去農村裡收購它,而且價格比糧食還要貴,便宜的100多塊錢一斤,貴的要兩百多。「臭大姐」在小編的家鄉這邊的土話就是叫「臭蟲」,這是一種遇到危險會釋放一種臭味其他的小蟲子。就像是人放屁一樣,臭味難聞。
  • 冬季蔬菜大白菜最便宜,三毛一斤,農民:賺錢?
    蔬菜,人們餐桌是離不開的,即便生活再艱苦,一天怎麼也要保證吃一頓。但對萬物收藏的冬季來說,蔬菜種類遠沒有夏日豐富,而且價格也要貴上許多,這主要因為冬季蔬菜無論種植,還是運輸等諸多方面成本都要更大一些。要說冬季蔬菜中最便宜的莫過於大白菜了,如果說白菜都貴得讓人吃不起了,其它就更想可知了。去年大白菜價格低迷至極,田間地頭價格一毛多,甚至幾分錢,著實傷透種植人的心。不過,今年白菜價格有了不少提高,能賣到三毛多的水平,面對這樣價格,農民掙錢嗎?答案是肯定的!
  • 農民計劃種植10畝黑小麥,種子10元一斤,畝收入5000元,能種嗎?
    對於農業種植,如今的農民朋友,都在絞盡腦汁種植「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農產品,藉此來另闢蹊徑、提高農產品價值,從而提高種植收入。我當時就感興趣了,雖然黑小麥種子10元一斤,比普通小麥種子貴上不少,但既然有如此的市場潛力,我何不嘗試一下呢,哪怕以後地頭價只賣5元一斤,我也賺大了,一畝按照1000斤的銷量,那就是5000元的收入呀,而普通小麥每畝也就收入1100元左右,這巨大的差距,怎麼能讓人不動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