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10元一斤不愁賣,如今4元沒人收,農民:我們也不想跟風種植

2020-12-11 農夫也瘋狂

摘要:往年批發10元1斤,今年4元沒人收,產地堆積如山,又怪跟風種植?

文/農夫也瘋狂

之前看到有人說,農民辛辛苦苦種植糧食,起早貪黑的天天勞作,但是等到糧食收穫了以後,一斤糧食的價錢還換不來一瓶礦泉水,這個對比確實很痛心啊。正所謂「糧賤傷農」,農民也沒其他的技術,種植糧食一來是為了溫飽,二來是讓家裡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在前些年農村裡也興起了改種其他作物的浪潮,像中藥材就很火,很多的農民也願意種植。記得前幾年村裡也有人種植枸杞,最初的時候農民是很掙錢,但是後來種植的多了,價格又大跌了。像這樣的情況並不是個例,在國內很多地方都有。比如之前丹參在地頭的批發價就能賣到10元一斤,後來價格一年比一年便宜,如今4元一斤也愁賣,在產地賣不出去的丹參堆積如山。難道又是跟風種植的錯嗎?

對於丹參,估計很多的網友朋友都是比較熟悉的,這個也是很常見的一種中藥材,在藥店是很搶手的,很多的中藥方子中都會用到丹參。也是由於丹參的需求量大,所以在前些年的時候,早期種植丹參的農民確實掙到錢了。

據種植的農民說,在三四年前,曬乾以後的丹參在地頭的收購價普遍能賣到10一斤。一畝地大約能產七八百斤,這樣毛收入就有七八千元。除掉3000左右的成本,淨收入超過4000多塊錢,這要比種植水稻、小麥的利潤搞多了,至少要多了三倍的利潤。而且在當時,丹參是很搶手的,都有商家來地頭收購,從來不愁賣。

正是看到了部分農民種植丹參掙到錢了,其他的人也紛紛改種丹參而不種糧食了。最火的時候,村裡家家戶戶都有種植丹參,有些家庭還種幾十畝,一年的純收入就有十幾二十萬,這樣比外出打工強多了。可是好景不長,隨著丹參種植面積的逐年增加,價格也是一年比一年便宜了。在今年收購價都不到4元一斤了,而鮮丹參更是低到一元錢一斤,並且還有些賣不出去,在產地堆積如小山。這樣的收購價,連成本都掙不回來,不少種植戶損失慘重。網友肯定會說,這都要怪農民跟風種植,害了自己。

其實,農民也不想要跟風種植,這也是沒有辦法。首先,跟風種植至少風險少一些。看到別人種植丹參掙錢了,這也就知道項目是可行的,並且別人有經驗,可以向他們學習。如果自己重新改種其他的作物,那反而風險更高,損失可能更大。

其次跟著別人種植,至少銷路不愁。農民種植作物,最怕的就是銷路。如果沒有形成規模,客商是不會來收購的。而跟著別人種植,這樣銷售方面不用太擔心,這樣又規模了,也更容易吸引客商前來。

最後就是農民對市場了解不多,跟著別人走,更容易掌握市場信息。雖然網絡發達了,但是對於農民來說,可供參考的數據還是比較少的,所以很多果農朋友們在種植決策時,是完全兩眼摸黑,而跟著別人種,反而是一個風險相對較小的方法。尤其是之前比較受歡迎的農產品,更是受農民喜歡。

正是多數的農民都是這樣的想法,所以跟風種植今年是屢見不鮮了,才造成了往年10元一斤不愁賣,如今4元沒人收的情況,可是農民也很無奈,他們也想要多掙點錢。對此你怎麼看呢?(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可刪除)

相關焦點

  • 畝產最高900斤,以前5元一斤沒人要,如今30一斤,農民:傻子才種
    推薦語:無人打理產量奇高,1年可收4次,如今30元1斤,敢種的農民卻不多。很多農村的朋友都已經發現,最近幾年養生觀念被很多商家炒作了起來下文轉載自作者:雨滴說花畝產最高900斤,以前5元一斤沒人要,如今30一斤,農民:傻子才種以前的農民都是以種植糧食作物為生,不管收成為何,都能保證一家人不會被餓肚子,但不會給農民帶來什麼經濟收益。
  • 去年5元一斤不愁賣,今年1.5元一斤卻很辣手,農民直呼太辣眼睛了
    今年的蔬菜相比去年來說,蔬菜滯銷連續不斷,悲劇慘劇活生生的在農村上演,直到這個月仍然還不消停,可不是,最近又上演了一段悲劇,辣椒又滯銷了,難道辣椒太辣手了嗎?這讓以後的農民咋生存下去,甚至有些老農直呼支個招吧,種植太難了,可現實就是如此殘酷,投資總有風險,倘若能坐收漁翁之利,誰還願意去打工呢?
  • 幾年前賣到40元一斤,如今10元一斤無人問津,農民:不如餵雞
    曾經的小龍蝦可謂是火爆一時,還沒上市就被搶購一空,市場上面賣到了接近40元一斤的價格,風頭一時無兩。再看如今的小龍蝦,跌到10元一斤無人問津,有農民直言:還不如拿去餵雞。每年到了夏季,就是小龍蝦的上市季節,不管是大型飯店還是路邊的小餐館,總是能看到小龍蝦的身影,而且很多消費者都是小龍蝦的忠實擁躉,筆者也不例外。
  • 往年10元一根不愁賣.如今2元一根沒人要,農民:為何沒人吃了
    現在正值10月份,也是農民喜獲豐收的季節,現在北方的玉米已經陸續進入到掰玉米的階段,還有的人會種植一些高粱和大豆、芝麻,這些是北方在夏秋種植比較多的農作物,而除了這些還有一種就是「甜杆」,也就是我們農村常說的「甜高粱」。
  • 以前40元一斤不愁賣,如今10元一斤都滯銷!農民:虧慘了!
    最近幾年,農村地區從事水產養殖的農民也越來越多,有的人找到合適的項目,通過自己的努力也賺到了一些錢。前幾年的時候,紅鼓魚在市場上比較火爆,價格賣得高,國內沿海地區很多的農民在飼養這種魚。紅鼓魚也叫美國紅魚,原產地在美國,1991年的時候,才引進國內,它的肉質鮮嫩,肉多刺少,口感鮮美,在國內上市以後,價格和銷量也節節攀升。
  • 產地600畝,往年果子7元一斤不愁賣,今2元批發賣不動,果農難了
    文/豬友巴巴時值六月,豐收的季節裡,有人歡喜有人愁!高興的是辛苦一年,終於賺錢了!發愁的是,同樣是豐收了,可是卻遇到了滯銷的難題!的確,每逢進入豐收的季節裡,總是會出現果農賣貨難的現象!去年秋天,花牛蘋果滯銷;今年入春後,受疫情的影響,草莓也出現了賣貨難的現象,而在近期,隨著夏季的到來,不少果農和菜農也遇到了類似的難題,比如說山東的櫻桃,河南的洋蔥,而在四川,有網友給筆者留言說,當地的果子也遇到了銷路難尋的現象!據網友反映,在四川簡陽市雲龍鎮,當地胭脂脆桃的種植戶楊大姐也遇到了煩心事。
  • 曾被當成水果賣到15元一斤,今幾毛錢一斤無人問,為啥農民還要種
    其實外來的農產品有很多,遠不止車釐子,比如近些年非常火爆的妮娜皇后、陽光玫瑰等農產品,都是從國外引進的農產品,不過這些農產品因為品質非常好,就算農民跟風種植,價格有了大幅度的下滑,卻還是有很大的利潤空間。
  • 往年8元一斤,如今2元一斤賣不動,果農:一畝虧800元
    特別是今年農產品市場行情不好的情況下,對於種植戶來說是更大的挑戰。今年水果的價格起起伏伏,大多數下跌得厲害,比如前一段上市的西瓜和桃子,賣不出去的情況下就只能採取降價的措施,果農辛苦種植一季水果,到了豐收的季節,賣出好的價錢,只能虧本。
  • 剛引進就賣2000元一斤,廣泛種植後賣出「白菜價」,農民很無奈
    而在雲南有一種農作物在前些年也深受農民的青睞,這就是「瑪卡」,對於很多男性朋友來說「瑪卡」這種農作物並不陌生,因為它具有滋補的作用,當時剛引進我國就被炒作的比較火熱,價格一度被炒到2000元一斤,因為這種農作物被宣傳得比較好,對於消費者而言也是深信不已,即便價格比較貴,購買的人也是圖個新鮮。
  • 曾賣上百元一斤,與人參媲美,如今6元一斤賣不掉,農民:太苦了
    這幾年隨著農業技術的發展,不管是種植業還是養殖業,都變得越來越容易了,這也讓農民朋友們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不管是選擇種植還是選擇養殖都可以,然而問題卻來了,種植養殖是容易了,產量也沒問題,但是種什麼養什麼才賺錢?
  • 曾經幾千元一斤的瑪卡,農民大規模種植後卻沒人要了!怎麼辦?
    2012年之前,黑色的極品瑪卡每斤能賣到6000元左右,而如今市面上品質較好的也只能賣到每斤150元至160元了,而農民跟風種植的鮮瑪卡卻更是倒了大黴,每斤售價僅0.2元至0.3元,即使如此也找不到買家。為什麼會這樣呢?1、大面積盲目種植前些年瑪卡的保健概念炒得大熱,導致我國部分高海拔地區出現大面積盲目種植潮。
  • 既像香蕉又像黃瓜,為啥超市一斤賣30元,農民一斤賣3元沒人要?
    導讀:既像香蕉又像黃瓜,為啥超市一斤賣30元,農民一斤賣3元沒人要?大家好,我是三農小七,每天跟大家一起分享三農知識,特別是農村動植物知識。了解更多的農村動植物知識和農業知識,有助於農民朋友日子過得更紅火。
  • 前年120元一斤,今年跌到幾毛錢一斤賣不動,農民:再也不跟風
    許多在外打工的農民回家過年。他們聚在一起討論他們賺了多少錢,明年應該做什麼。很多人想在家裡種地或種地,這比在外面工作要好。說到種植,中醫藥是一個比較少見的種植項目。有些項目能賺錢,而另一些項目卻在虧損。目前,人們的工作正處於快節奏狀態,養家餬口的壓力越來越大。許多人把高強度的工作換成微薄的收入,身體長期透支。
  • 改個名字就大賣!「相思果」40元一斤供不應求,農民為啥不種植?
    導讀:改個名字就大賣!「相思果」40元一斤供不應求,農民為啥不種植?比如我們熟悉的「南美洲人參」,其實就是「南美洲大蘿蔔」,真要告訴你那是土著們吃的大蘿蔔,估計1文錢一斤您也不會買。但是,告訴大家那是歪果仁的「人參」,這好,那好,啥都好,很多人「乖乖的」掏錢購買,哪怕它上千元一斤。但當聽說那是十字花科的外國「蘿蔔」,歪果仁都不愛吃的東西,立馬就沒有人買了。
  • 5年前一斤賣60元的釋迦果,現在一斤10元賣不動,果農:炒過頭了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5年前一斤賣60元的釋迦果,現在一斤10元賣不動,果農:炒過頭了現在我國經濟發展越來越快,與國外的交流也越來越多,比如說在農業方面,我國的農作物出口到其他國家,而其他國家的農作物也會引進到我國,這不光是為了農業上的交流,更是為了提高市場農產品的種類,增加農民的收益,當然面對越來越多的新鮮水果,很多消費者也是比較好奇,總想買點來品嘗下
  • 成品賣300元一斤,原料每畝產值3千元,如今農民卻很少養殖
    不僅是穿著方面,在睡覺的時候,也需要睡得暖暖的,可是北方很多地方現在還沒開始供暖,就會選擇保暖性好的被子。今天咱們就來說一種東西,它的成品在市場上賣300元一斤,原料每畝產值3千元,如今農民卻很少養殖。這就是蠶繭,記得兒時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種植幾畝的桑樹,那時候通過桑樹養蠶可以能讓農民增加不少收入。
  • 三毛一斤農民不賣,如今大面積凍傷,農民:有人要就賣?
    今年的冬天格外的冷,尤其是寒潮到來後,簡直讓人不想去到室外。寒潮都讓人感到懼怕,那麼長在地裡和樹上的農產品,自然也免不了會受到凍害。寒潮造成了多地的蔬菜和水果都嚴重受到了損害,像辣椒、大白菜、草莓等等這些農產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減產。
  • 價格暴跌:剛上市就賣到9元,如今5元一斤都沒人買!農民:為啥?
    在湖南益陽等地,當地農民發展鯰魚養殖已經有了一段時間,剛開始的時候,養殖戶主要是養殖一些傳統的魚類品種,比如草魚、鯽魚、鰱魚等,由於這些魚種養殖的人太多,市場需求趨於飽和,前幾年的時候,養殖戶開始轉型養殖鯰魚。
  • 野生的600元一斤有人買,種植的2斤賣88元,山裡人能賺錢嗎?
    導讀:野生的600元一斤有人買,種植的2斤賣88元,山裡人能賺錢嗎?文:三農小七農村生活很讓人嚮往,我見過很多農民,「逢場必趕」,農村叫做「趕場」,其實就是我們說的「趕集」,一般在以各區域內分為3、6、9;1、4、7或者2、5、8,再偏僻一些的則可能是逢十趕集。
  • 50元一斤不愁賣,過年家家都會買,農民怎麼不願意種?
    50元一斤不愁賣,過年家家都會買,農民怎麼不願意種?馬上就要過年了,大家的年貨都準備得怎麼樣了?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樣一種堅果,吃了可以讓人開心,很多人都喜歡吃,以前生活條件不好的時候,根本就吃不起,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它卻成了家家戶戶辦年貨都少不了的食物,今年的價格漲得是更厲害了,已經賣到50元一斤了,可還是供不應求的狀態,很多人表示就算再貴,還是要買一些吃的,沒錯,它就是吃了讓人開心的開心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