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往年批發10元1斤,今年4元沒人收,產地堆積如山,又怪跟風種植?
文/農夫也瘋狂
之前看到有人說,農民辛辛苦苦種植糧食,起早貪黑的天天勞作,但是等到糧食收穫了以後,一斤糧食的價錢還換不來一瓶礦泉水,這個對比確實很痛心啊。正所謂「糧賤傷農」,農民也沒其他的技術,種植糧食一來是為了溫飽,二來是讓家裡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在前些年農村裡也興起了改種其他作物的浪潮,像中藥材就很火,很多的農民也願意種植。記得前幾年村裡也有人種植枸杞,最初的時候農民是很掙錢,但是後來種植的多了,價格又大跌了。像這樣的情況並不是個例,在國內很多地方都有。比如之前丹參在地頭的批發價就能賣到10元一斤,後來價格一年比一年便宜,如今4元一斤也愁賣,在產地賣不出去的丹參堆積如山。難道又是跟風種植的錯嗎?
對於丹參,估計很多的網友朋友都是比較熟悉的,這個也是很常見的一種中藥材,在藥店是很搶手的,很多的中藥方子中都會用到丹參。也是由於丹參的需求量大,所以在前些年的時候,早期種植丹參的農民確實掙到錢了。
據種植的農民說,在三四年前,曬乾以後的丹參在地頭的收購價普遍能賣到10一斤。一畝地大約能產七八百斤,這樣毛收入就有七八千元。除掉3000左右的成本,淨收入超過4000多塊錢,這要比種植水稻、小麥的利潤搞多了,至少要多了三倍的利潤。而且在當時,丹參是很搶手的,都有商家來地頭收購,從來不愁賣。
正是看到了部分農民種植丹參掙到錢了,其他的人也紛紛改種丹參而不種糧食了。最火的時候,村裡家家戶戶都有種植丹參,有些家庭還種幾十畝,一年的純收入就有十幾二十萬,這樣比外出打工強多了。可是好景不長,隨著丹參種植面積的逐年增加,價格也是一年比一年便宜了。在今年收購價都不到4元一斤了,而鮮丹參更是低到一元錢一斤,並且還有些賣不出去,在產地堆積如小山。這樣的收購價,連成本都掙不回來,不少種植戶損失慘重。網友肯定會說,這都要怪農民跟風種植,害了自己。
其實,農民也不想要跟風種植,這也是沒有辦法。首先,跟風種植至少風險少一些。看到別人種植丹參掙錢了,這也就知道項目是可行的,並且別人有經驗,可以向他們學習。如果自己重新改種其他的作物,那反而風險更高,損失可能更大。
其次跟著別人種植,至少銷路不愁。農民種植作物,最怕的就是銷路。如果沒有形成規模,客商是不會來收購的。而跟著別人種植,這樣銷售方面不用太擔心,這樣又規模了,也更容易吸引客商前來。
最後就是農民對市場了解不多,跟著別人走,更容易掌握市場信息。雖然網絡發達了,但是對於農民來說,可供參考的數據還是比較少的,所以很多果農朋友們在種植決策時,是完全兩眼摸黑,而跟著別人種,反而是一個風險相對較小的方法。尤其是之前比較受歡迎的農產品,更是受農民喜歡。
正是多數的農民都是這樣的想法,所以跟風種植今年是屢見不鮮了,才造成了往年10元一斤不愁賣,如今4元沒人收的情況,可是農民也很無奈,他們也想要多掙點錢。對此你怎麼看呢?(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可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