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地600畝,往年果子7元一斤不愁賣,今2元批發賣不動,果農難了

2020-12-20 品質中國

文/豬友巴巴

時值六月,豐收的季節裡,有人歡喜有人愁!高興的是辛苦一年,終於賺錢了!發愁的是,同樣是豐收了,可是卻遇到了滯銷的難題!的確,每逢進入豐收的季節裡,總是會出現果農賣貨難的現象!去年秋天,花牛蘋果滯銷;今年入春後,受疫情的影響,草莓也出現了賣貨難的現象,而在近期,隨著夏季的到來,不少果農和菜農也遇到了類似的難題,比如說山東的櫻桃,河南的洋蔥,而在四川,有網友給筆者留言說,當地的果子也遇到了銷路難尋的現象!

據網友反映,在四川簡陽市雲龍鎮,當地胭脂脆桃的種植戶楊大姐也遇到了煩心事。楊大姐在當地承租果園,種植了近600畝的胭脂脆桃,迎來了豐果期的第四個年頭,果子也都成熟了,去年此時,園中的果子早已經被外來的收購商訂購一空,如今卻左等右等,始終沒有人上門來收!

據楊大姐說,由於胭脂脆桃成熟後,保存期太短,倘若遲遲賣不出去,天氣又這麼熱,果子熟透了,就要爛在了枝頭!為了及早的賣掉這600畝的果子,今年價格也降了很多!往年胭脂脆桃,零售要賣十多元,收購商上門收還要7塊錢,可是如今,零售賣5塊錢,2元批發價也賣不動,關鍵是沒有收購商上門來收!對此,楊大姐也很無奈!

為此,楊大姐一邊盼望著收購商早點來收;另一邊也寄希望能零售多賣一些!可是,如今夏收水果集中上市,果子拉到集市上,也不好賣!眼瞅著,天氣一天天的熱了,這脆桃都熟透了,楊大姐心裡挺不是滋味的!

據筆者了解,胭脂脆桃豔如胭脂,果大質優,單果能達半斤重,相比市場上的桃子,品相更好,價格也更貴一些!而且,胭脂脆桃包含豐富的微量元素、粗纖維、蛋白質、果糖、有機酸,是老少皆宜的一種優質水果!

然而,即便如此,這胭脂脆桃卻出現了滯銷的難題,究其原因在於,一方面,疫情對於居民生活的影響,造成入園採摘的客流減少;另一方面,進入6月後,氣溫升高,時令水果扎堆上市,消費者替代性消費增多,收購商可選水果品類較多。而胭脂脆桃價格要比普通桃子貴,很多消費者疫情之後,謹慎性消費增多,一些收購商也不敢貿然收購,這也就造成這優質的胭脂脆桃出現了賣不動的現象!

往年7元一斤不愁賣,如今2元批發賣不動,果農:收購商咋不來拉?對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以上為筆者個人觀點,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往年10元一斤不愁賣,如今4元沒人收,農民:我們也不想跟風種植
    摘要:往年批發10元1斤,今年4元沒人收,產地堆積如山,又怪跟風種植?比如之前丹參在地頭的批發價就能賣到10元一斤,後來價格一年比一年便宜,如今4元一斤也愁賣,在產地賣不出去的丹參堆積如山。難道又是跟風種植的錯嗎?對於丹參,估計很多的網友朋友都是比較熟悉的,這個也是很常見的一種中藥材,在藥店是很搶手的,很多的中藥方子中都會用到丹參。也是由於丹參的需求量大,所以在前些年的時候,早期種植丹參的農民確實掙到錢了。
  • 往年8元一斤,如今2元一斤賣不動,果農:一畝虧800元
    今年水果的價格起起伏伏,大多數下跌得厲害,比如前一段上市的西瓜和桃子,賣不出去的情況下就只能採取降價的措施,果農辛苦種植一季水果,到了豐收的季節,賣出好的價錢,只能虧本。每次到了無花果成熟的季節,就有很多收購商來產地收購,果農也不用擔心銷售的難題。而今年的情況就不一樣,無花果成熟以後,果農採摘一些上市,原本指望打響頭一炮,卻沒有想到在市場上「啞火」了,根本就沒有多少人購買。以剛開始上市8元一斤的價格來看,也並不是很高,可就是在市場上不好賣。
  • 往年8元一斤不愁賣,如今2元批發都賣不動,果農:還有銷路嗎
    張大叔在當地租用果園,在盛產水果的第四年開始種植近600畝的早酥梨。所有的水果都成熟了。到這個時候,果園的水果已經被很多收購商提前購買了。但是今年,果子都熟到自己掉落了都找不到銷售渠道。根據張大叔的說法,早酥梨已經大量成熟,因此保質期太短。如果不能及時賣出去,水果在炎熱的天氣放著,腐爛速度非常快。
  • 產地直銷2塊錢一斤賣不動,批發商8毛收購,轉賣6元一斤遭瘋搶!
    今年的農產品大多都滯銷,比如陝西的板慄南瓜,在當地直銷2塊錢一斤都賣不動,後面批發商去收購,收購價8毛一斤,然後轉賣6元一斤遭瘋搶!一半普通南瓜我們吃幾口就膩了,而板慄南瓜卻越吃越香,當我嘗試去吃第一口的時候,我就後悔為什麼沒有早點賣它,因為真的很好吃!板慄南瓜比普通南瓜要小,但是它的營養價值比普通南瓜要高,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胡蘿蔔以及鐵鋅鈣,而且口感非常的粉糯香甜!
  • 5萬噸成熟上市,一斤2元還賣不動,果子就要腐爛,果農懶得摘
    近期福建泉州的龍眼迎來成熟,據了解總產量有5萬噸,但是一斤2元還賣不動,果子就要腐爛,果農懶得摘。每年的市場需求都很大,最為明顯的是進口的龍眼,以及廣西、海南等地能四季供應的龍眼,不分季節的上市,總是不愁銷路。而如此分散的上市時間,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競爭壓力,價格時常保持在6-8元一斤。
  • 產地幾十萬斤賣不動,市場卻賣3元一個,網友:反正吃不起
    近日以來各地農產品的銷售情況大多不如意。其中筆者看得最多的是赤松茸、蓮藕等大規模滯銷,還有生蠔幾十萬斤賣不動,水產品壓塘嚴重。實際上農產品賣不動絕對不僅是這些代表性的產品,還有很多很多農產品也沒有銷路,只是沒有通過新聞爆出來而已。
  • 30萬斤上市賣不動,產地積壓,種植戶很著急,吃貨:等10元3斤
    比如說今年的無花果,今年在山東威海地區,有30萬斤上市賣不動,產地堆成小山,種植戶也很著急,可一些消費卻保持觀望態度,希望價格降到10元3斤再買。無花果是一種比較有特色的水果,原產地在阿拉伯的南部地區,後來傳入到我國,在廣西、廣東、山東等地有大量種植。
  • 去年5元一斤不愁賣,今年1.5元一斤卻很辣手,農民直呼太辣眼睛了
    當下也是辣椒大量上市的時候,一上市就幾百萬噸,今年的大豐收,辣椒品種都不錯,同比去年產量就增加了一倍左右,可是,去年辣椒真的不愁賣,一上市就被一搶而空,其價格也能如農民所願,一斤可以賣到5元左右,但是,今年真的不比往年,一上市就出現了滯銷,銷售緩慢,價格也是非常辣手,從剛上市2元一斤,現如今卻跌落至1.5一斤,老農看了都辣眼睛。
  • 以前40元一斤不愁賣,如今10元一斤都滯銷!農民:虧慘了!
    前幾年的時候,紅鼓魚在市場上比較火爆,價格賣得高,國內沿海地區很多的農民在飼養這種魚。紅鼓魚也叫美國紅魚,原產地在美國,1991年的時候,才引進國內,它的肉質鮮嫩,肉多刺少,口感鮮美,在國內上市以後,價格和銷量也節節攀升。紅鼓魚在美國賣到了8美元一斤,折算成人民幣就是50元一斤左右,在國內的價格也賣到了30~40元一斤。
  • 曾一斤賣8元,今80萬斤上市,果農一畝虧1000,吃貨卻嫌貴
    如今已是秋季,很多的水果進入市場中,不過受今年大環境的影響,這些水果的產地價通常都不是太高,就拿柚子來說,看似超市裡賣出了4-5元一斤,實際上地頭價才不過1元左右,這樣的低價果農根本就沒有多少利潤,可即便是這樣又能怎麼辦呢?畢竟客商決定價格,大家也只能選擇聽從。
  • 海南30萬斤芒果賣不掉,產地6毛一斤,市場卻賣6元一斤,到底咋了
    前段時間就有蒜農提到,剛開始大蒜五元1斤,但是只用了十天的時間,大蒜身價狂跌十倍,一直到了5毛錢1斤。而到了現在,大蒜的價格一直持續低迷。最近一種熱銷的水果也遭遇到了價格的困局,那就是海南的芒果。大家都知道,不管在市場上還是在網上,購買的芒果都在6元錢一斤,而稍微好一些的芒果可能還要更貴。
  • 平時貴到吃不起,如今13萬噸賣不動,消費者:還吃不起
    自春節後多地都出現了農產品賣不動的現象,先從東北地區的草莓,再到南方的青棗,近階段更是到處爆料各種農產品賣不動了。從水果賣不動,再到時蔬無人收購,現在又出現了水產的低迷行情。近期,淡水魚價錢一直走下坡路,對蝦、羅非魚都嚴重壓塘,據數據統計比往年壓塘量高出了50%。就從這50%的一組簡單的數據,可見當下農產品市場還是很低迷的。
  • 5年前一斤賣60元的釋迦果,現在一斤10元賣不動,果農:炒過頭了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5年前一斤賣60元的釋迦果,現在一斤10元賣不動,果農:炒過頭了現在我國經濟發展越來越快,與國外的交流也越來越多,比如說在農業方面,我國的農作物出口到其他國家,而其他國家的農作物也會引進到我國,這不光是為了農業上的交流,更是為了提高市場農產品的種類,增加農民的收益,當然面對越來越多的新鮮水果,很多消費者也是比較好奇,總想買點來品嘗下
  • 超市賣到10元一斤,產地才1塊6,差價讓誰賺去了?農民:白忙活
    超市賣到10元一斤,產地才1塊6,差價都讓誰賺去了?農民:白忙活關注花之趣,養花不迷路!說起霑化冬棗很多人都吃過,個大又甜又脆確實比一般的水果要好吃,但是原來冬棗價格很貴,很多人想吃又不捨得買,去冬棗產地幫忙摘棗,還能偷偷吃幾個心裡美滋滋的,遇到好心的種植戶還會送你幾斤帶回家,當然在冬棗價格很高的時候們都別想,種冬棗的農民自己都不捨得吃,也就是現在冬棗不值錢了才會送一些。
  • 野生的600元一斤有人買,種植的2斤賣88元,山裡人能賺錢嗎?
    導讀:野生的600元一斤有人買,種植的2斤賣88元,山裡人能賺錢嗎?山裡樹多,可很多農民自己根本不砍樹,以一片山多少錢承包給別人砍伐,或者1方木材收多少給別人砍伐,自己只拿提成,真正的「躺著掙錢!」還有一些農民,擁有幾十畝乃至上百畝楠竹林,每年也是「坐享其成」,賣楠竹,賣冬筍,自己根本不砍竹子,也不挖竹筍,自然有人給錢替他挖!當然,還有一種寶貝,則需要自己採挖了,因為,它的價值太珍貴了,一斤能賣600元!這種寶貝叫——天麻!
  • 26萬斤石斑魚上市賣不動,產地賣出白菜價,消費者:還是吃不起
    從今年的情況來看,整個水產品市場行情不好往年,價格方面出現了「大跳水」,特別是一些高檔的海鮮水產品,即使價格比較低,在市場上也沒有多人買,似乎消費者把錢袋子看得更重,不會輕易消費高價格的水產品。
  • 往年十幾塊一斤不愁賣,今年產品積壓,價格「腰斬」,不愛吃了?
    導讀:往年十幾塊一斤不愁賣,今年產品積壓,價格「腰斬」,不愛吃了?入冬以來,農產品行情瞬息萬變,今年的行情讓人難以捉摸,有的農產品遇到了難逢的好行情,像近期勢頭迅猛的大蔥、生薑,無一不是價格持續的攀升,尤其是大蔥的勢頭更加兇猛,去年三毛錢一斤的大蔥,今年價格上漲了十倍,這樣的行情對於種植大蔥的種植戶來說,無疑是十分利好的,這些種植戶自然都賺得盆滿缽滿。有人歡喜自然就有人憂愁。有的農產品在近期遭遇滯銷難題,不但產品賣不動,而且價格也降至到了冰點。
  • 鄉下常見的「驅蚊草」,7元一斤還不愁賣,可惜常被農民忽略
    鄉下常見的「驅蚊草」,7元一斤還不愁賣,可惜常被農民忽略中國農村風景優美,樹木蔥蘢,尤其是到了夏天,暑假到來,更是許多小夥伴們最高興的時候了。但夏天雖然美麗,也有美中不足之處,那就是蚊子會出來張狂半年。
  • 生蠔3元一斤賣不動?原產地90萬斤壓塘,消費者直呼吃不起
    因為生蠔前兩年也算稀有海貨商品,因為它要在海水的環境裡生長,生長環境遭受了限定,再加上市場上的需求量很高,價錢也就賣得較為高。有的農戶看到了創業商機,運用身旁的資源,競相加入到了飼養生蠔的隊伍中,這也解決了銷售市場的供求矛盾。廣東潮州湘橋地區,當地農民主要是以飼養生蠔為主,今年的生產量與上年對比,基本上翻了一翻。
  • 中牟大西瓜一斤7毛沒人買,小瓜一斤3元"供不應求"
    河南商報記者 吳智星/文 王訪賢/圖 近期,鄭州中牟大西瓜價格持續低迷,地頭價每斤僅售7毛多,相較往年同期下降近一半。而在鄭州的果蔬市場,山東、河北等地單價高1至5毛的外地瓜,反倒更受客戶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