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吳智星/文 王訪賢/圖
近期,鄭州中牟大西瓜價格持續低迷,地頭價每斤僅售7毛多,相較往年同期下降近一半。而在鄭州的果蔬市場,山東、河北等地單價高1至5毛的外地瓜,反倒更受客戶青睞。
大西瓜價格腰斬的背後,中牟的禮品瓜走俏,某村預計今年可產300萬斤小瓜,價格3元1斤,目前供不應求,來年還要擴大規模。
與往年同期相比,今年大西瓜價格下跌一半
夏天到了,又是一個吃瓜的季節。
每年五六月份,大棚西瓜開始上市,擠佔菠蘿份額,率先替西瓜佔據水果市場。前幾年,在露地瓜還未上市之前,中牟的大棚西瓜可以賣個好價錢,就在去年,批發單價一度達到1.5元。
河南商報記者從河南萬邦國際農產品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果蔬市場(以下簡稱「萬邦」)獲悉,近期,西瓜價格均有下降,而中牟的大棚瓜的價格持續低迷,僅7毛多一斤。
河南商報記者也從中牟縣政府了解到,目前,無籽西瓜的地頭價每斤0.75-0.8元;有籽西瓜的地頭價每斤0.6-0.7元。
姚家鎮是中牟的產瓜大戶,僅一個155戶村民的雷家村就能產瓜200多萬斤。
「去年1斤1塊5,今年整個農作物市場不景氣,西瓜1斤只能賣到7毛多。」在接受採訪時,雷家村黨支部委員王小林說,他家也種有5個大棚地瓜,目前還有一大棚的西瓜沒有賣掉,「賣不上價」。
王小林回憶,去年的五六月份,外地車一車一車的過磅,而今年一共才來了6、7輛車。
雷家村黨支部書記王拴巧說,瓜也不是賣不出去,就是賣不上價。
外地瓜雖貴,反倒更受市場青睞
鄭州市園林局中原綠化管理隊黨支部副書記劉繼華,也是雷家村的駐村第一書記。
劉繼華介紹,村內的西瓜主要依賴三個渠道銷售:萬邦市場上瓜農自行交易、外地車前往田間地頭收瓜、商販消化部分。
雷家村的瓜農說,村裡的瓜賣得都是地頭價,今年大西瓜不好賣,價格低,收瓜的也少,「而商販通過倒賣,能買一塊幾,瓜農辛苦來的血汗錢都被商販賺走了。」
為了幫助雷家村瓜農賣瓜,劉繼華所在的扶貧工作隊聯繫了鄭州航海東路街道辦事處,在轄區的小區內設置了愛心瓜棚,「每斤一塊二」,三天就幫瓜農賣出近萬斤,總算是幫瓜農稍微挽回了一些收入。
「但是,這樣幫他們賣瓜不是長久之計。」在接受河南商報記者採訪時,劉繼華提到,今年山東瓜的價格不像以往,目前還沒有降下來,而受此影響,雷家村的瓜賣不上價。
而在萬邦,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相比中牟大西瓜,湖北、山東等外地瓜受全國瓜價下跌影響較小,仍比中牟大西瓜貴出1到5毛。
相比之下,外地瓜更受客戶,尤其是大型商超、連鎖門店的歡迎。王明明介紹,相較之下,外地來的瓜多是品牌瓜,還帶有包裝,加上口感好一些,因此更受客戶的青睞。
此外,王明明說,隨著市場的變化,外來的精品瓜也對本地大西瓜市場有所衝擊,「今年湖北來的吊瓜價格雖高,但也比較好賣。」
禮品瓜預計一年能收300萬斤,至今仍是供不應求
知情人士介紹,中牟種瓜主要有兩大產地,一個是雷家村所在的姚家鎮,主產大西瓜;一個是韓寺鎮,近些年正在大力發展精品西瓜。
在中牟,韓寺鎮大洪村是最早種植西瓜的村莊之一,也是中牟種瓜技術最為成熟的村莊之一。
中牟縣韓寺鎮大洪村村主任校海成說,大洪村已經嘗到了精品西瓜的甜頭,今年年初,他們成立了中牟萬潤農業專業合作社,凡是參加合作社的會員,可以優先發展精品瓜。
校海成說,相較大西瓜而言,雖然單價3元,小瓜更不愁銷。截至採訪時,他說,村子裡已經賣出1000多箱小瓜了。
校海成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全村5600畝瓜地,小瓜的面積在2000多畝,尚不足一半,未來還將擴大規模。
校海成分析,今年預計能收小瓜300多萬斤,「不愁賣,中牟縣城和鄭州市很多人開車過來買,目前市場對於小瓜的需求量還是很大,供不應求」。
2018年6月9日,在大洪村舉辦了"鄭州第一屆珍品西瓜品鑑會及採摘線路推介活動"。
鄭州市西甜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徐志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對於種植戶來說,精品瓜經濟效益更好,即使是最普通的技術,也可以比種植普通西瓜一畝地收入提高五千到一萬元。
中牟當地人更願意稱精品為禮品瓜,「個頭小,又甜,有盒子包裝,方便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