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10元一根不愁賣.如今2元一根沒人要,農民:為何沒人吃了

2021-02-12 山農之家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山農之家」,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

現在正值10月份,也是農民喜獲豐收的季節,現在北方的玉米已經陸續進入到掰玉米的階段,還有的人會種植一些高粱和大豆、芝麻,這些是北方在夏秋種植比較多的農作物,而除了這些還有一種就是「甜杆」,也就是我們農村常說的「甜高粱」。

在農村有句俗話「南有甘蔗,北有甜杆」,甘蔗相信大家都應該吃過,甘甜可口,在冬天的時候,不管是在農村的大集上還是城裡的超市裡都可以隨處看到甘蔗的身影,但是我們要說的甜杆和甘蔗實際上行是差不多的農作物,甜杆對於很多北方的80後的小夥伴來說應該都不會陌生,以前農村也比較窮,沒有什麼零食,很多農民都會在玉米地裡套種點甜高粱,一方面是拿來吃,另外也可以用來製作笤帚,跟著爹娘下地的時候隨手摺斷一些就拿回家吃。

可能有些朋友沒有見過甜杆,第一眼看到甜杆以為這就是普通的高粱,沒錯它就是我們農村常見的高粱杆,但是這是高粱所退化而成的,一般情況下是沒有人會專門種植高粱,因為高粱的產量很低,收購價格也比較低,有的玉米地裡出現了高粱也被會拔掉,因為它會妨礙玉米的生長,認為這是野高粱,沒有什麼價值。

甜杆和甘蔗一樣多汁,所以也是當時很多農村孩子們的零食,不過甜杆的價格和甘蔗比起來可能就差遠了,甜杆的價格一般都比較便宜,批發價也就是幾毛錢一根,即便在超市也只有兩三塊錢一根,不過甜杆在北方還是頗受大家的追捧,所以近些年也有很多農民專門種植甜杆,不過今年隨著甜杆上市之後,價格雖然能賣到2元一根,但是買的人卻少了很多,很多種植甜杆的農民不理解,以前很多人把甜杆當成「香餑餑」為何現在卻無人問津了呢?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甜杆沒有了市場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吧。

1、社會發展的改變

以前農村也沒有吃的,但這孩子比較年紀小嘴巴也比較饞,吃點甜杆也就是圖個解饞,而現在不同了,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對於吃什麼都比較講究,雖然甜杆是很多人兒時的回憶但又能吃多少了,現在種植甜杆的越來越多,總不能拿著甜杆當飯吃吧,筆者在街上也看到很多擺攤賣甜杆的,但基本都是無人問津,其實出現這樣的現象也是有原因的,以前你拿著甜杆在大街上吃並不會覺得什麼,但是現在你總不能拿著甜杆就在大街上啃吧,很多人內心就會覺得不文雅,社會發生了轉變,從而也讓甜杆失去了市場。

2、甜杆利用率比較小

甜杆雖然能和甘蔗相提並論,但是甜杆的價值要比甘蔗小的多,甘蔗可以製作糖,而甜杆也可以,但是甜杆和甘蔗相比差遠了,甜杆的含糖量比較少,作為高粱杆來說,這種甜杆是可以製作禽畜的飼料,但是加工成本比較大,又不像玉米杆那麼利用率高,所以價值也比較小,關鍵甜杆的算不上什麼高產的農作物。

3、市場局限性小

甘蔗不管是在南方還是北方都是大家所喜歡的水果,但是甜杆在南方是沒有,更不會有人去買的,因為甘蔗的口感要比甜杆好多了,所以甜杆的市場只能在北方,而這就產生局限性,如果把甜杆當成一種具有觀賞價值的東西,那麼肯定也是行不通的,因為甜杆根本就算不上什麼觀賞性。

4、價格有點貴

甜杆是一種農作物也是一種經濟作物,但以前農村甜杆都是隨處可見不值錢的東西,現在拿來賣錢,很多人還是不能接受,雖然在農村甜杆只有幾毛錢一斤,但是甜杆在城裡卻能買到幾塊錢一斤,而甜杆相比甘蔗來說比較纖細,也吃不到什麼,賣到幾塊錢一根,很多人想想也不划算,所以也不願意買,但是種植甜杆對於很多農民朋友卻付出了很多。

在我們農村,筆者發現以前種植甜杆的現在也少了很多,原來的時候,很多農民也是想著種植甜杆比種植玉米賺錢,但是現在甜杆沒有市場也逐漸讓農民失去了信心,所以放棄了種植甜杆,不過有時候很多人能在大街上看到賣甜杆的小販也是由衷的充滿了回憶,因為這就是兒時的零食。

大家喜歡吃甜杆嗎?你們那有賣甜杆的嗎?歡迎大家留言告訴我們。

"

(本文經供參考.投資有風險.種養需謹慎.圖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山農之家】點擊下方二維碼關注我))

喜歡山農的朋友嗎.點擊下方二維碼關注我我每天和你分享三農

相關焦點

  • 往年10元一斤不愁賣,如今4元沒人收,農民:我們也不想跟風種植
    摘要:往年批發10元1斤,今年4元沒人收,產地堆積如山,又怪跟風種植?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在前些年農村裡也興起了改種其他作物的浪潮,像中藥材就很火,很多的農民也願意種植。記得前幾年村裡也有人種植枸杞,最初的時候農民是很掙錢,但是後來種植的多了,價格又大跌了。像這樣的情況並不是個例,在國內很多地方都有。比如之前丹參在地頭的批發價就能賣到10元一斤,後來價格一年比一年便宜,如今4元一斤也愁賣,在產地賣不出去的丹參堆積如山。
  • 去年受到追捧,如今2塊錢一根沒人要,農民:你們怎麼說變就變
    俗話說「南有甘蔗,北有甜杆」,甘蔗大家都應該吃過,非常甘甜,在冬季的時候不管是農村集市還是超市都可以看到,而我們下面要說的是一種和甘蔗差不多的植物,叫做「甜杆」,對於很多北方的80後朋友來說應該不陌生,小時候農村窮,沒什麼零食吃,而這種甜杆在地裡隨處可見,所以就會折斷一些拿回家吃。
  • 男子推著三輪車賣「甘蔗」,60元一根,價格雖貴,卻沒幾個人還價
    喜歡吃甘蔗的人都知道,這甘蔗是一種水分非常充足的水果,吃的時候需要用牙齒將甘蔗裡面的水分咀嚼出來,甘甜可口,相較於其他的水果來說,甘蔗可以說是非常的便宜了。一般來說,市面上的甘蔗價格都不會太貴,大概在幾塊錢一斤的樣子,最貴不會超過10塊錢一斤,買上一根也花不了多少錢,非常的平價。但這位推著三輪車的男子卻將甘蔗賣出了60元一根的「高價」,非常的昂貴,在很多地方,這個價格都可以買一大把甘蔗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這甘蔗還非常的熱銷。
  • 曾一根枝芽賣30元,田埂都被踩爛,如今果子沒人要,果園遭廢棄
    在眾多水果中,能經年累月而在市場上長盛不衰的還真不多,像蘋果這樣的常見水果,也有很多品種已經在歷史的長河中銷聲匿跡,如今種的比較多的就屬紅富士、花牛、嘎啦等幾個品種了。葡萄在我國的種植歷史也十分悠久,如今還在市場站穩腳跟的就屬巨峰、夏黑等,而陽光玫瑰葡萄、藍寶石葡萄等還有待市場進一步的考驗,畢竟傳入國內時間不長。
  • 90後美女擺攤賣烤腸,1元一根沒人買,換個做法後,5元1根不夠賣
    推薦語:如此物美價廉地讓人心虛發慌,有人說烤腸裡其實沒有肉?有人懷疑是用不好的肉做的?還有人問為什麼那種烤腸香味家裡燉肉永遠比不上?下文轉載自作者:豬豬美食遊記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是越來越好了,因此對吃也是越發的就有講究了,很多人在吃東西的時候,除了追求它的口感之外更加追求它的創意,所以現在的餐飲可以最終也是非常激烈的,很多人在製作美食的時候,都是想破了腦袋做出各種有新意的美食。90後美女擺攤賣烤腸,1元一根沒人買,換個做法後,5元1根不夠賣。
  • 畝產最高900斤,以前5元一斤沒人要,如今30一斤,農民:傻子才種
    推薦語:無人打理產量奇高,1年可收4次,如今30元1斤,敢種的農民卻不多。很多農村的朋友都已經發現,最近幾年養生觀念被很多商家炒作了起來下文轉載自作者:雨滴說花畝產最高900斤,以前5元一斤沒人要,如今30一斤,農民:傻子才種以前的農民都是以種植糧食作物為生,不管收成為何,都能保證一家人不會被餓肚子,但不會給農民帶來什麼經濟收益。
  • 90後中年阿姨賣烤腸,兩元一根沒人買,換個做法四元一根受追捧
    做烤腸生意的人很多,但是烤腸無外乎就那幾種,最便宜的一塊錢一根的烤腸完全就是豬肉味道的澱粉腸,兩塊錢一根的烤腸能吃出肉味但是吃不出肉的感覺,五塊錢一根的烤腸賣的又很少,畢竟學生們的購買力有限。所以如何把烤腸做出花樣是很多賣烤腸人都會考慮的事兒。學校門口做小吃的人實在太多,因為大家都知道做小吃就兩個地段最好,一個是美食街還一個就是學校門口。
  • 10年前剛出現就成天價水果,曾賣千元一個,如今為何銷聲匿跡?
    導讀:10年前剛出現就成天價水果,曾賣千元一個,如今為何銷聲匿跡?於是這幾年確實出現了不少新品種農產品以及新的農業種植方式,也讓不少農民通過這些農業創新的東西脫貧致富了,然而更多的則是誤入了歧途。其中就有種叫做「方形西瓜」的農業創新西瓜品種,10年前剛出現就成天價水果,曾賣千元一個,但如今卻銷聲匿跡了,為何?
  • 鄉下沒人撿的「大蒜」,如今卻成「農民搖錢樹」,一棵就能賣30元
    鄉下沒人撿的「大蒜」,如今卻成「農民搖錢樹」,一棵就能賣30元說起大蒜,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這可是家家戶戶必備的一種調味食材,還有些朋友更是無蒜不歡,不過對於那些不能接受蒜味兒的朋友們來說這種食材就像一個行走的毒氣彈一樣。
  • 價格暴跌:剛上市就賣到9元,如今5元一斤都沒人買!農民:為啥?
    在湖南益陽等地,當地農民發展鯰魚養殖已經有了一段時間,剛開始的時候,養殖戶主要是養殖一些傳統的魚類品種,比如草魚、鯽魚、鰱魚等,由於這些魚種養殖的人太多,市場需求趨於飽和,前幾年的時候,養殖戶開始轉型養殖鯰魚。
  • 它是國外引進的水果,酷似「黃瓜」,賣30元一根,只有少數人吃過
    水果店裡面的水果,基本上都是大家吃過的,但是像一些不知名的,或者是國外的進口水果,估計大家很少接觸,或者是吃過了。咱們今兒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它是國外引進的水果,酷似「黃瓜」,賣30元一根,只有少數人吃過。
  • 以前丟田裡沒人要,如今有人收購,一噸賣上千元,農民:多份收入
    而花生在當時主要用作榨油,當時農民吃的油都是自己壓榨的花生油,很少有人會去買,所以說大家都保留了年年種花生的習慣。花生成熟後農民只摘果實,也就是花生豆,而花生秧沒有用處就直接丟田裡不要了,沒想到現在竟然有人收購,一噸能賣上千元,農民表示,這是多了份收入。
  • 曾經一畝地淨利潤5000元,今年3元/斤沒人要,這是為啥?看完懂了
    這幾年受到傳統農作物價格太低的影響,種植其他經濟作物的農民越來越多。和種植傳統農作物相比較,種植水果、蔬菜等經濟作物雖然平時要管理的事情要多很多,但是帶來的經濟效益卻很可觀。這幾年出了種植水果和蔬菜經濟作物的農民增多以外,種植藥材也在農村普遍了起來。
  • 既像香蕉又像黃瓜,為啥超市一斤賣30元,農民一斤賣3元沒人要?
    導讀:既像香蕉又像黃瓜,為啥超市一斤賣30元,農民一斤賣3元沒人要?大家好,我是三農小七,每天跟大家一起分享三農知識,特別是農村動植物知識。了解更多的農村動植物知識和農業知識,有助於農民朋友日子過得更紅火。
  • 去年5元一斤不愁賣,今年1.5元一斤卻很辣手,農民直呼太辣眼睛了
    辣椒是一種最開胃的食物,以前在北方每家每戶真的無辣不歡,要說擱置以前南方人吃辣椒就等於在接受魔鬼一般的訓練,現如今卻不同以前,南方人在不停下腳步的同時,緊跟其後,現大多數都能後吃上一些,因此辣椒也成為了南方人炒菜必配的輔料之一了。
  • 玉米棒被國人當垃圾,在韓國賣2元一根,網友:他們吃棒子嗎?
    文章分類|旅行見聞文章字數|1005字,閱讀約3分鐘導語: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個國家和地區的風俗習慣都不一樣。如果東西在一個地方很受歡迎,出口到另一個國家和地區,可能根本沒人要。農村有的人會把它當柴火用,有的地方會把加工好的玉米棒子產品收集成豬飼料。然而,在中國食譜中,玉米棒並不是一種可食用的食物。而玉米棒子在中國的鄰國韓國卻很受歡迎。在韓國,玉米棒是一種食物。很多韓國家庭甚至花錢購買玉米棒。他們會用玉米棒做湯或泡茶。價格並不便宜。一根玉米棒會賣2元左右,可以和國內的鮮食玉米相提並論。
  • 產地600畝,往年果子7元一斤不愁賣,今2元批發賣不動,果農難了
    文/豬友巴巴時值六月,豐收的季節裡,有人歡喜有人愁!高興的是辛苦一年,終於賺錢了!發愁的是,同樣是豐收了,可是卻遇到了滯銷的難題!的確,每逢進入豐收的季節裡,總是會出現果農賣貨難的現象!去年秋天,花牛蘋果滯銷;今年入春後,受疫情的影響,草莓也出現了賣貨難的現象,而在近期,隨著夏季的到來,不少果農和菜農也遇到了類似的難題,比如說山東的櫻桃,河南的洋蔥,而在四川,有網友給筆者留言說,當地的果子也遇到了銷路難尋的現象!據網友反映,在四川簡陽市雲龍鎮,當地胭脂脆桃的種植戶楊大姐也遇到了煩心事。
  • 以前40元一斤不愁賣,如今10元一斤都滯銷!農民:虧慘了!
    最近幾年,農村地區從事水產養殖的農民也越來越多,有的人找到合適的項目,通過自己的努力也賺到了一些錢。前幾年的時候,紅鼓魚在市場上比較火爆,價格賣得高,國內沿海地區很多的農民在飼養這種魚。紅鼓魚也叫美國紅魚,原產地在美國,1991年的時候,才引進國內,它的肉質鮮嫩,肉多刺少,口感鮮美,在國內上市以後,價格和銷量也節節攀升。
  • 又一水果被「害慘」,沒成熟就採摘,批發價大跌2元,果農:怨誰
    在夏秋之際,不少果實都進入了成熟上市期,不過今年的水果行情並不是太好,很多水果都賣不出好的價格。就拿黑布林來說,過去一斤可賣20元左右,如今才不過賣出了5元,即便價格這麼低,還是沒多少人購買。如今的哈密瓜也已經上市,但銷售行情依舊不是太好,市場一斤也才1.5元。
  • 長沙特色烤腸,街頭常賣10元一根,一次過癮,還讓人想多次回購
    長沙特色烤腸,街頭常賣10元一根,一次過癮,還讓人想多次回購。特色風味烤腸,我們平時在生活中總是會到外面吃到各種各樣的小吃,其中孜然香腸就是最受歡迎的一種,小時候放學的門口總有烤腸的小商販,那時候覺得這種外焦裡嫩的烤腸真的可以把我的魂都勾走了,雖然外面的孜然烤腸不健康,但我們卻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