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歲應該正是職場人士春風得意的時刻,沒有找到工作確實會有些迷茫。
然而在內心之中,把找不到工作和「沒文化」聯繫在一起,難免有些為自己辯解的嫌疑。
一、找一份過渡性質的工作
職場之上不能好高騖遠,許多人找第一份工作時就想找到那些制度優越、福利較好的公司,這是萬萬不行的。
一般來說,在之前沒有工作經驗或者缺失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工作經驗的情況下,
還是需要找一份過渡性質的工作,撐起家裡的負擔,這之後才要去想能不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思考一下,其實找不找一份過渡性工作,完全是自己經濟實力決定的。
現在的家庭負擔大,沒必要整天守株待兔,想著一步登天。
想要找到一份真正適合自己且好的工作之前,我推薦還是找一個過渡性質的工作。
可以先找個工作賺點飯錢,也可以積累一些工作經驗以及閱歷。
看現在的一些金融大佬,哪個是一步登天的?
他們在30歲的這個年紀,不也是在失敗邊緣徘徊,甚至沒有一份好的工作。
30歲的比爾·蓋茨創辦的創業型企業倒閉;
30歲的賈伯斯賣掉了蘋果公司的所有股份;
30歲的李嘉誠還是「塑料花大王」;
30歲的馬雲還在做自己的翻譯社。
然而他們也沒有怨天尤人,一步一步的穩紮穩打帶給了他們無與倫比的「財富」,
這裡所說的財富指的是從事過的一些工作所帶給他們的經驗,最終鑄就了我們眼中龐大的商業帝國。
二、先想,把想變成做
因為想到找不到工作快把自己急瘋了,這是萬萬不可取的。
許久沒有工作導致的心理素質的變化,因為存在工作真空,容易與社會脫節,在潛移默化中失去應有的心理素質。
及時的調整心態,重拾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生活把想變成做才是最重要的。
想:找不到工作,首先就要從自身找原因。
所說的沒文化可能是是原因之一,卻一定不是最重要的原因,目前,你最需要的就是自信。
想想自己一直以來找不到工作的原因,想想自己的優勢劣勢,想想自己究竟適合是什麼樣的的工作分析,對自己想要競爭的崗位有一個大致的方向定位。
想好以後,再去做,勢必事半功倍。
做:找工作切忌盲從,從自身出發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有一點還是好的,那就是會選擇「好的工作」。
許多失業者常常會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會快速的去找一個新的工作。
要知道,找工作不能盲從,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其次,這也是不好的地方,一份好的工作不是說來就能來的,特別是目前這種情況,之前的工作經歷空白,是很難找到好的工作的。
理解什麼是「先就業,再擇業」,也就是說,先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再去想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三、沒文化不是理由
學習一門新技能,此時正是最佳時機。
文中提到了「沒文化」的情況。沒文化怎麼辦?自然是去學習啊。
像這種情況,在家中遊手好閒,有很多多餘的時間,建議可以去考一些技能證書。
考證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許多在工作的人有時候會因為兩頭忙不過來而放棄考證。
在找到好工作之前進行持續不斷的學習,最好多幾本技能證書,好過於在家中怨天尤人。
且多幾本證書,在未來求職的時候也會多幾個崗位的選擇,多幾個機會。
當今社會,是學習能力的天下,而非學歷的天下。
有一個道理主一定要知道:沒有學歷的優勢,就只能通過後天的學習去不斷的改變自己。
當今社會,在市場環境的影響下,學歷最多就是個敲門磚,而真正能決定你的是你後天的學習能力,
當你沒有學歷的時候,學習其實就是一場自我革新命運的機會,讓你能夠立於市場激流中不至於倒下。
37歲還是一個人的大好的年華,請不要錯過,把握好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和時間,去不斷的充實自我。
37歲還算年輕,還沒找到工作,不要緊,會有大把的時間給你去積累經驗。
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行行的特色,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的苦,每個行業也有每個行業的甜。
幹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去幹,只要你有行動,你就會有進步。
總結來說,其實工作就工作,不分好壞,只看適不適合你、你能不能堅持的做下去。
文/老夏分析師
如果我寫過的一篇文章,講過的每一話,做過的一個舉動,
曾在你的心裡蕩起漣漪,那至少說明在逝去的歲月裡,
我們在某一刻,共同經歷著一樣的情愫。
有時候,雖然素未謀面。
卻已相識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如果你喜歡鄙文,那就在下面點個讚呀,也可以轉發或讚賞!
您的鼓勵是老夏最大的動力和支持,歲月靜好,願你幸福,一起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