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歲男子宅在家六七年:玩很多遊戲 不想找工作

2020-12-11 騰訊網

[摘要]小明(化名)「封閉」自己六七年,這些年來基本不與外人交流,要麼自己一個人呆在家裡,要麼去網吧玩遊戲,不出去找工作,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小明和他的家

今年60歲的長春市民郭女士有一個心病,她37歲的兒子小明(化名)已經「封閉」自己六七年,這些年來基本不與外人交流,要麼自己一個人呆在家裡,要麼去網吧玩遊戲,不出去找工作,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我已經60歲了,萬一哪天我走了,孩子怎麼辦?」郭女士說。

成長由姥姥姥爺帶大 後來「有點怪」

提起兒子,郭女士有些愧疚,在小明小的時候,她對孩子照顧得並不多。「那時候工作挺忙的,孩子是由他姥姥、姥爺帶大的。」郭女士說,「在孩子9歲的時候,我跟他父親離婚了,後來重組了家庭,但孩子還是在姥姥那生活。」

郭女士說,小明17歲時回到了她身邊,繼父對他也很好。「孩子小時候雖然挺內向的,但心地特別善良,人也挺聰明的。」後來小明在一所技校讀書,畢業後在一家生產汽車零配件的工廠工作。

在小明技校畢業後,郭女士已意識到孩子「有點怪」。「孩子以前很有禮貌,性格還內向,但那段時間,他竟然會因為一點小事,和親屬發生爭吵。」郭女士說。

「那時候孩子雖然內向,不愛說話,誰能想到他現在變成這樣啊。」郭女士哽咽著說。

結婚婚後兩年多提出離婚 原因不明

後來,小明在24歲時通過別人介紹,認識了一名護士,兩人交往一段時間後結婚。「我以為孩子結婚,我可以抱孫子,享享清福了。」郭女士那段時間感覺很幸福。

結婚兩年多後,小明突然提出了離婚。「到現在我都不知道他為何要離婚。他不說,我前兒媳也說不清。」郭女士曾經勸阻過二人,「其實他媳婦當時是不想離婚的,並且還提出自己可以先出去避一避,等他冷靜下來再說。」

但郭女士和小明前妻的挽留並沒能讓小明回心轉意,在小明27歲時,婚離了。

小明結婚前,郭女士特意為他們在自己家樓上買下了一套房子,以為這樣自己和兒子、兒媳能相互照應。但讓她沒想到的是,每天都要給小明送飯,竟然成了她最近六七年來每天必做的一件事。

創業多次失敗 越來越封閉自己

郭女士說,離婚後,小明也不是馬上就變成現在這個樣子。「離婚後,他想自己做點事。我們曾幫他開過飯店,賠錢,兌出去了;在光復路弄過攤位,賠錢,兌出去了;在他家裡開過男子公寓,最後也不幹了。」郭女士說。

在男子公寓關閉之後,郭女士明顯感覺到小明的情況不太正常。「他每天要麼呆在家裡上網,要麼就去網吧玩遊戲。」郭女士說,「我現在也不知道是不是這幾次創業失敗,讓他的情況越來越嚴重。」

從那之後,小明的狀況就越來越不好,越來越封閉自己。「每天我給他送飯,他也不怎麼和我說話,一般就是說『媽你來了』,『你下樓時慢點,別摔著。』」郭女士說。

就醫診斷為「與文化相關精神障礙」

6年多前,郭女士帶著小明在精神的專科醫院進行過檢查。「那時候他已經不願意跟我們去醫院做檢查了,還是我給他『騙』到醫院的。」郭女士說,「當時孩子想要賣房子,我就騙他說有個醫生要買房子,把他帶到醫院了。」

郭女士回憶說,當時大夫問了一些問題,然後讓他到後面等著。「再後來就給他進行了封閉治療,大概有一個月的時間。」據郭女士介紹,當時醫生在小明的診斷上寫著「與文化相關精神障礙」,雖然拗口,但她始終記得。

但一個月後,郭女士將小明接了回來,原因是小明的一幅畫。「他找醫生要筆,畫了一幅畫,是一個自畫像,雖然不太像,但畫的是他在流淚。」郭女士說,「畫下面還有一行字,大概意思是,再這麼圈著我,我不瘋也得瘋了……」郭女士不忍心,無奈將小明接了回來。

後來,郭女士也曾帶小明求醫,但既無效果,又遭到小明的抵制。「我們現在怎麼哄他,他都不會去醫院了。」

對話小明

玩很多遊戲不想找工作

記者和郭女士來到了小明家,一打開門,一股異味撲面而來。進入屋內,50多平方米的房間裡很雜亂,兩隻毛已經擀氈的兔子從次臥裡跑了出來,進入主臥。主臥裡擺放著四張上下鋪,這是當年小明開男子公寓時剩下的,一隻兔子趴在床板上,也不怕人。臥室裡還擺放著一摞歷史題材和科幻題材的書。

見到小明時,他穿著一件肥大的白背心,雖然衣服有些舊,但被郭女士洗得很乾淨。小明的頭髮有些油膩,鬍子茬也比較重,應該是長時間上網造成的。

此時小明正坐在次臥的光板床上清理床上的兔子糞便。「我弄吧,你別伸手。」見到郭女士想要幫忙,小明趕忙說。記者首先從小明喜歡的上網玩遊戲展開話題,但在13分鐘的交流中,雖然小明也在和記者說話,但經常答非所問,下面是對話節選。

記者:你喜歡上網啊?

小明:你是二樓的啊?我去上網,兔子在家看家,但就是哪都拉。

記者:你都玩什麼遊戲啊?

小明:星際、暗黑、暴雪(一家著名的遊戲公司)的遊戲,現在玩籃球遊戲,有時候還玩網頁遊戲,玩能掙錢的遊戲。

記者:我請你去上網啊?

小明:不用不用,上網花錢的,留個電話號碼吧。

記者:我給你介紹份工作吧,你覺得你能做啥工作啊?

小明:那不得面試嗎?還有考核。那拉倒吧,隨緣。

在交流中,小明除了有時自說自話外,還不時關注「老爹」的身體,他知道繼父前幾天住院了。他還遞給記者一些瓜子。

離開小明家後,郭女士說,這次是她這些年來看到兒子和陌生人交流最久的一次。郭女士說,自己每隔幾天就會給小明100塊錢。小明在家裡養了三隻兔子,散養。「他就喜歡小動物,我們也沒阻攔。」郭女士說,「只要他能自己出去找份工作,哪怕每天掙幾十塊錢,能讓他維持生活,我將來有那天的時候,也就瞑目了。」

心理醫生

這種情況屬於人格障礙

針對小明的狀況,新文化記者諮詢了北華大學心理諮詢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沈健。沈健表示,小明從小生活的環境是隔代教育,因為長期得不到父母的關愛,所以這種教育方式非常容易出現問題。

「他這種情況屬於人格障礙,但還不屬於完全封閉自我。」沈健說,「他目前這種情況可能無法進入正常的心理治療程序,但可以像你一樣,找一個他喜好的話題做切入點,讓他的封閉產生鬆動,才有可能幫到他。」

沈健說,可以嘗試找一個人接近他,哪怕是一起玩遊戲,讓這個人能走進他的生活,有共同語言多交流,讓他逐漸融入正常的生活,這樣可能為將來的心理治療做好基礎。

另外沈健認為,「與文化相關精神障礙」這個概念過於籠統,精神診斷要比生理診斷更複雜,這個概念並不是確切的診斷,因為很多精神類疾病都和文化有關。

「我分析,他目前的這種情況,和他母親有一定關係。」沈健說,「他母親可能有補償心理,因為自己的離異,覺得自己虧欠了孩子,所以要給孩子更多的照顧。」但母親不可能提供小明所有的心理需求,母親的這種做法可能會加劇孩子的病態人格。他的生活方式不正常,母親就照顧他越多,但照顧的越多,他的依賴性就越強,越得不到有效的治療,惡性循環。

「沒有原則、沒有邊界的愛,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依賴父母,但母親遠遠提供不了社會上才能有的精神關懷,要知道,很多人生是無法補償的。」沈健說。

家人願望

希望孩子能恢復正常養活自己

郭女士家在長春市黑水路附近一個老舊小區內,屋內陳設都很陳舊,30多平方米的房屋十分侷促。因為愛人身體也不好,加上兒子的情況,讓郭女士心力交瘁。小明的繼父對於他也非常擔憂,希望有醫生能幫助小明恢復正常。

郭女士說,家庭生活全靠自己和老伴兒的退休金生活,每個月雖然只有3000多元,但只要能讓小明恢復正常,哪怕是砸鍋賣鐵,她也要給孩子治病。

如果您能幫助到郭女士和小明,可撥打新文化報24小時新聞熱線0431-96618。 新文化記者邢陽「宅」這個名詞起源於日本,是「御宅族」的縮略,最早是由日本著名漫畫家中森明夫1983年通過漫畫作品提出的,主要描寫那些對動漫等著迷幾乎不顧時間和精力,全身心投入的人。後來「宅」就逐漸演變成對那些待在家裡,沉迷於個人的興趣、愛好,而與社會脫節的青年的稱呼。日本的「宅」宅出了名,不信你看看這些。

看看這個數據

日本宅男宅女逾54萬人

日本內閤府9月7日公布一項調查結果稱,據推算,既不工作也不上學、6個月以上閉門不出且不與家人以外的人交流的15至39歲「隱蔽族」全國共有54.1萬人。這是該國內閤府繼2010年後再次開展此項調查。報導稱,雖然與上次調查時相比人數減少了約15萬人,但仍超過50萬人。

調查顯示,起始年齡中35歲至39歲佔10.2%,較上次調查多出一倍。20至24歲也達到34.7%,上升了約13個百分點。起因除了「不上學」之外最多的便是「無法適應職場」,表明「隱蔽族」大多被就業或職場人際關系所困擾。閉門不出的時長方面,「7年以上」以34.7%居首,3年至7年的佔到40.8%,長期化趨勢凸顯。

再看看這個人

日本「第一宅男」27年不出門

2015年,日本電視節目報導了一名逆天級別的「宅神」,他整整27年沒有出門。這位化名為「真樹」的宅男先生,已經40多歲了。在1988年的時候,16歲的他毅然決定開始蟄居生活。因為那時電腦還沒相當普及,所以他的家中沒有網絡、電腦、遊戲機,他也沒有手機。

27年來,真樹每天就是看電視、報紙、雜誌、擺弄相機,聊天的對象僅限於已經69歲的母親。

真樹說,自己時常會有孤獨感,但也僅此而已。

在節目最後,真樹採納了網友的建議,郵購了一臺電腦。不過問題來了,這會不會讓他變得更宅呢?

日本第一宅男的出現讓網友們重新思考什麼是生命的意義。有網友表示,日本第一宅男宅出了水平,宅出了境界,但是他生活的意義在哪。還有網友稱,這應該是自閉症吧。看完日本第一宅男的介紹後,絕大多數網友稱,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快出來看看吧。

再看看這部電影

《不求上進的玉子》

出生在甲府一座平凡小鎮的坂井玉子,完成了東京的大學學業後返回故鄉,成為終日懶散度日、百無聊賴的家裡蹲。玉子的父親善次經營一家體育用品專賣店,他早年和妻子離婚,雖然對玉子窮髮牢騷與五體不勤的人生作派頗有微詞,卻似乎又甘願為了女兒做牛做馬。經營、洗衣、做飯,善次馬不停蹄,而另一邊的玉子看漫畫、睡懶覺、吃剩飯、發呆,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春夏秋冬,四季流轉,父女倆習慣了如此寡然無味的相處,期待生活有所轉機的同時,也靜靜注視著周遭一切的自然消亡……

相關焦點

  • 37歲男子「宅」六七年:玩很多遊戲 不想找工作
    ­  小明和他的家 新文化記者 邢陽 攝 ­  今年60歲的長春市民郭女士有一個心病,她37歲的兒子小明(化名)已經「封閉」自己六七年,這些年來基本不與外人交流,要麼自己一個人呆在家裡,要麼去網吧玩遊戲
  • 30歲小夥整天宅在家裡玩遊戲,不幹活不找工作,該拿他咋辦?
    T君今年還不到30歲,畢業於一所重點大學,後來留在了上海工作。工作了一年多,他辭職了,回到了自己的老家。他說他要考研,結果卻整天宅在家裡玩電腦遊戲,每天都要玩到凌晨,一睡睡到中午12點,然後這樣循環往復。這樣打著考研的幌子熬了兩年,結果連書都沒看,自然是考不上了。
  • 大學畢業不想上班看人臉色 宅家兩年玩遊戲
    父母也仍舊尊重她的選擇——「找個好婆家,比一個月賺兩三千塊錢來得重要。」小美說,因為不工作,還是有些無聊的。「在家裡經常沒事幹,韓劇也有看完的時候。可是,在家裡呆著時間長了,宅著宅著也就懶了。平時都是睡到自然醒,想著上班要早起,不自由。再說,要到陌生環境裡和人打交道,總是有些累的。」現在,小美的計劃是,趕緊找個意中人,結婚、生孩子。
  • 男子30歲在家啃老,不想工作,男子:憑本事啃的老,為什麼要工作
    導讀:男子30歲在家啃老,不想工作,男子:憑本事啃的老,為什麼要工作。我想你們都知道,現在社會是很現實的。作為一個普通人的我們,只能依靠打工去賺取一點生活費。經歷過打工的人都知道,現在掙錢很難,打工也不過時為了生存而已。想要說賺到大錢,去享受生活,那是一小部分人的事情。
  • 喜歡玩電腦,能做到一天待在家玩遊戲的星座
    生活中有的人是比較宅的,哪怕居住在大城市裡,他們也很少會出去玩,什麼夜店酒吧對於他們來說根本沒有興趣。而他們相比於去吃喝玩樂,他們更是喜歡拿出更多的時間和金錢花費在電腦手機裝備上,甚至宅在家裡一天一夜都玩遊戲也無所謂。
  • 宅在家也要注意!男子熬夜玩遊戲,視網膜脫落險失明………
    為了疫情防控的需要,大家都自覺宅在家裡。也因為難得的空閒,很多平日工作繁忙的年輕人,選擇打遊戲、追劇來消遣度日。近日,30歲的小王就經常熬夜和朋友網上組隊玩遊戲,連續一周多,小王的睡眠時間都不足5小時。前兩天,小王再次熬夜玩遊戲至凌晨3點左右,睡了幾小時後起床吃飯,卻發現左眼仿佛被遮住,無法看清。小王趕緊來到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就診。
  • 24歲啃老族,在上海租房又不想工作,宅家玩遊戲,就想嫁有錢人
    1、不喜歡父母託關係給自己找的工作,頻頻跳槽這個女子姓李,江西南昌人,年僅24歲。本來,這個年齡正是步入職場的時候,可李姓女子畢業後只在父母託關係給他找的工作中幹了一年就辭職了,理由很簡單那就是不喜歡。
  • 20歲女生宅在家打遊戲,結果用眼過度,導致視網膜脫落
    今天講的這位廣東的女孩就是如此,她才20歲,當然還是個在校的學生,一般這樣的小姑娘都是比較喜歡玩的,這位也不例外。自從宅在家之後,也沒有什麼其他的事情要做,這樣一來,就只能每天抱著手機過生活了。偏偏這位女孩還有自己的樂趣,就是打遊戲,而且還是容易上癮的那種,更何況現在每天閒著也是閒著,自然也不會早早的就睡覺了。
  • 30歲的兒子不工作,整天宅在家玩遊戲,父親卻說都是母親的責任
    可是長大以後都變了,要不夢想實現,要不就安於現狀,要不就是逃避現實今天這個男子就是已經30歲了,大學畢業了好幾年,一直沒有工作在家裡面,整天最喜歡的事兒就是拿著手機玩遊戲。他的父親說,自己也曾經出去工作過,但是,嫌工資太少太累,幹了兩天就不幹了。
  • 女,24歲啃老族,上海租房不想工作,宅家玩遊戲,就想嫁個有錢人
    一、父母託關係找的工作不喜歡做,頻繁跳槽 妹子姓李,文中我們就稱呼她為小李,來自南昌,今年24歲。畢業後一開始父親託關係給她在深圳找了份工作,結果只幹了一年她就辭職了,理由是不喜歡。 之後她也陸陸續續找了很多份工作都是幹不久就辭職,用她話來說就是沒找到合適的,甚至誇張到明明公司已經錄用她了,她又覺得自己沒能力做這個工作,乾脆沒去。
  • 宅在家的哥們:推薦你們玩這些汽車遊戲
    作者:伊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從春節前夕到現在,大部分人還都待在家中進行自我保護。儘管有些人已經復工,但還有一部分人或是在家辦公,或是依舊在享受無壓力的假期。因此,網上也有一些網友調侃道:「前一天睜眼假期還有7天,昨天一睜眼假期還有9天,今天一睜眼假期還有14天」。
  • 90後辭職不想工作?休息一年後找工作碰壁,不想上班?
    他是90後,他說他辭職休息在家快一年了,每天除了吃飯、睡覺、打遊戲之外,什麼都不幹。他說工作那會兒每天忙碌的不行,這次在家放鬆這麼久,有父母養著,也不花什麼錢,突然就不想上班了。但人得有經濟來源啊,最近找工作碰壁多次,然後和我傾訴。在老王看來這種現象不止發生在90後身上,就連我們80後,70後也有這樣的人。有的時候不知道自己怎麼明明很好的一份工作說辭就辭了,甚至都沒有找好下家。
  • 宅在家帶娃太無聊?這些親子遊戲夠你玩好久,在家就可以玩起來
    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今個新春每個人都宅在家,寶媽寶爸還要帶娃。大朋友、小朋友在家裡大眼瞪小眼,什麼遊戲都玩過了,大家都過得索然無味。而且,現在很多小孩子都沉迷於玩手機、ipad,很傷眼睛,還可能會深陷其中。
  • 疫情期間,適合宅在家裡玩的遊戲大全
    這段日子相信很多小夥伴還宅在家裡吧,今天筆者就給大家介紹些適合宅在家裡消遣娛樂的遊戲列表。 《Persona 5 Royal》 《Persona 5 Royal》是日式玩家必須遊玩的RPG遊戲!玩家除了可以打打怪,還可以在遊戲裡體驗真實的生活,與朋友出街聚會,玩玩小遊戲,或者玩家也可以把它當作是gal game來玩,專注攻略女性角色!
  • 在家也能玩桌遊|周末宅遊戲
    周末宅遊戲 欄目旨在為大家安利本周的國內外新遊,以及一些冷門或適合重溫的經典作品,不局限於某一平臺。本期為大家推薦一些宅在家也能玩的線上桌遊,大家一起雲聚會遊玩吧!友盡打牌來了!《UNO》曾在各平臺推出過線上遊戲,如果想在手機上玩的話,最近安卓上線的國服版《一起優諾》倒也可以一試。和線下卡牌一樣,遊戲的原則是儘快出完手裡的牌,在這個基礎上,玩家們要利用手裡不同顏色的數字牌、功能牌、萬能牌,來一場激烈的勾心鬥角。
  • 這些超豐富的室內遊戲,宅在家孩子也能玩到飛起~
    現在正值假期,沒有了學校裡的體育活動,孩子在家也不能缺少活動項目,但由於天氣差、年底工作忙等各種原因,我們可能沒辦法帶著孩子去到戶外運動,這時候,這些有趣好玩的室內遊戲就可以用起來了。下面這些遊戲都是我和孩子們在家經常會玩的呢,每次他們都能玩得停不下來,今天也分享給大家。
  • 年輕人「宅居」在家過年漸成風潮 顛覆傳統方式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宅居」在家,通過網絡拜年祝福、微博交流、視頻嘮嗑等方式過大年,這種與中國傳統春節過年風俗截然不同的方式,受到了年輕人的大力追捧,甚至一些小夫妻成了「雙宅夫妻」——兩人除了吃飯睡覺看電視打遊戲,春節就沒幹別的了。由此,也引發觀念上的一場碰撞:春節也玩「宅」,是不是對傳統節日的「忘本」?
  • 3-6歲宅在家的孩子能做的互動小遊戲
    疫情期間,各位大朋友、小朋友們宅在家是不是覺得無聊透了?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幾款在家就能和孩子開心互動的小遊戲吧! _ 3.角色扮演 _ 這個遊戲很多父母小時候都玩過,讓孩子玩「扮家家酒」,鼓勵孩子發揮想像力,自由扮演所喜歡的「角色」。
  • 食物也能玩,4款親子小遊戲讓你冬日宅家也能玩到嗨!
    這樣的天氣,很多寶寶都宅家不出門了。身邊有麻麻跟我抱怨:家裡的玩具寶寶都玩膩了,實在沒啥好玩的了,有沒有什麼好玩的遊戲可以推薦一下?關鍵是,遊戲的取材都是食物哦~相信絕對能讓冬日宅家的寶寶玩得開心,同時又能鍛鍊精細動作和培養耐心!爸爸媽媽們再也不用擔心寶寶無聊啦!
  • iPad和動畫片的「終結者」,孩子宅在家,玩不膩的400多個小遊戲
    你家孩子注意力達標了嗎《10天塑造孩子專注力》一書中提到,一般來說:3歲的孩子有目的性地持續注意某個事物可以持續3~5分鐘;4歲的孩子可以持續10分鐘左右;5~6歲孩子可以持續10~15分鐘;7~8歲孩子可以持續15~20分鐘;9~10歲的孩子可以持續20~25分鐘;11~12歲孩子可以持續25~30分鐘;成年後注意力可以持續30分鐘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