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花少的時間學習更多的知識

2020-09-05 企業數位化

花時間學習不見得就是真正的學習。因為你的學習方法一開始就是錯的話,那麼花再多的時間在學習上也是無濟於事。所以你得看看這篇文章,如何花少量的時間卻仍然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 知識整合法

聰明人不僅是學習成績優異,更重要的是有獨到的學習方法。不像大多數學生憑記憶來求取好成績,聰明的學生追求的是把知識串聯起來構成一幅大的畫面。這也就是我所說的知識整合法。

知識整合法與機械式學習截然相反,它講究的是思想的連接而不是死記硬背每個知識點。比起讓幾何,代數和歷史這些知識點在腦子裡各據一處,你應該有意識的將這些知識聯繫到一起,從而構成一幅大的知識圖。

額外的學習表明你沒有用到知識整合法,而且不理解初學的知識。如果你能恰到好處的將知識點連接起來,那麼學習就只是一次簡短的對知識的更新罷了。

  • 優化你的學習習慣

知識整合法不同於brainstorming或mind-mapping的技能,它從根本上改變了你對學習過程和吸收知識的理解。也就是說沒我們不能依靠以往簡單的十步驟來精通這種學習方法。

但是有一些工具能助你一臂之力,使你的學習習慣向具有整體性發展:

1. 讓知識鮮活起來

你可能已經聽過這種方法了。它指的是動員身體上所有的感官,知覺,用它們來傳導知識。研究顯示,當人們處在情緒飽滿的狀態下時,能接收更多鮮活、生動的信息。將知覺與想像灌入平淡的知識能讓它們顯得更加真實,從而方便我們理解接納。還記得小時候用掰指頭的方法來記數字嗎?不妨在現在的學習中也試試這種方法吧。

2. 託物陳喻

知識整合法的核心就是將事物聯繫在一起。比喻本是一種文學手法用於聯繫兩件看似不相干的個體到一起。這與知識整合法的核心不謀而合。用比喻將複雜的知識簡化,以達到言簡義豐的效用。

3. 十歲法則

用你對10歲小孩講解知識的方式對自己解釋知識。當然了,這種方法可能在你學醫或者學習如何將神經系統運用到電腦智能中並不適用。不過重點是你要試著剝去那層複雜的外殼,讓知識以最原始,最簡單的形式呈現在我們面前。

4. 「回到過去」

把課本拿開,開始隨意的想一個概念,然後由它聯想到之前學的某個概念,將這種思維方式持續下去直到你把很多的概念聯繫在一起。例如古普塔王朝讓你想到了古希臘,進而聯想到蘇格拉底,再進一步想到孔夫子……

5. 漏洞掃描

仔細瀏覽課本,如果在某處發生記憶漏洞或對內容的不確定,一定要特別留意。立刻通過感官和比喻的方法將這個知識聯繫到之前存在於大腦中的知識。如果這種情況在一章節裡出現多次,則表明你沒有徹底理解這些知識。

6. 壓縮信息

知識整合法不一定適用於所有信息。一個典型的事例便是在我學醫第一年裡學習解剖學時。學習解剖學,你需要記住身體上幾百個不同部位的拉丁名稱。這些名稱通常沒有清晰可辨的規律和構造,只是一個枯燥的列表。當你遇到這種情況時,應該儘量壓縮這些信息,通過圖片或記憶法來把它們劃分成小塊,方便記憶。

7. 準備動筆吧

拿出一張紙,把你想到的知識間的關聯寫在紙上。再重組這些知識以得到不同的。記住,關鍵是寫的過程,亦是思考的過程,而不是最後的成品。所以不要浪費時間去美化你的思維圖,只需用潦草的塗寫和縮寫構圖就好了。

相關焦點

  • 那個提倡高考取消英語,把時間花在本國知識學習的鄭強,結果如何
    這段時間內關於高考的話題層出不窮。畢竟高考成績出來到現在才沒有幾天的時間,在拿到了好的成績之後,除了喜悅之外還需要對大學的志願填報有一定的思考。而那一些高考成績不理想的人,可能會有一些人會選擇再復讀一年高三,改變自己的命運。
  • 那個提倡高考取消英語,把時間花在本國知識學習的鄭強,結果如何?
    這段時間內關於高考的話題層出不窮。畢竟高考成績出來到現在才沒有幾天的時間,在拿到了好的成績之後,除了喜悅之外還需要對大學的志願填報有一定的思考。而那一些高考成績不理想的人,可能會有一些人會選擇再復讀一年高三,改變自己的命運。
  • 高效學習方法,快速掌握新知識,如何用更少的時間學更多?
    那今天呢,就想跟大家分享5個提高學習效率的技巧,讓大家不再白白浪費之前的學習時間。首先呢,我們的第一個方法就是主動學習,那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有什麼區別呢被動學習就是,你拿著一本書,然後你讀啊讀啊讀,可能你會標記幾個重點詞,然後你就看完了。
  • 馬斯克建議CEO少花時間做PPT
    在馬斯克看來,CEO專注於產品改進至關重要,他們應該少花些時間關注財務方面的事情,而是花更多時間「努力讓你的產品儘可能令人驚嘆」。馬斯克還敦促CEO們經常反思,問問自己:「我們的產品是不是真的很棒?」答案可能是否定的,那麼你能做些什麼才能讓它成為偉大的產品?」
  • 二八法則:教你怎樣花更少的精力,去賺更多的錢
    二八法則:教你怎樣花更少的精力,去賺更多的錢1897年,義大利經濟學家帕列託在對19世紀英國社會各階層的財富和收益統計分 析時發現:80%的社會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裡,而80%明白了這個規律,我們就懂得聚焦,把更多的時間精力花在20%上,找到那20%重要的人,找到可以創造80%價值的事,曾經的啟蒙導師說過一句話,我到現在還記得:「你的心用在哪裡,回報就在哪裡」,這也是人與人拉開財富和思想差距的重要原因,如若得不到你想要的,不妨回想一下自己的心用在哪裡,是不是用在關鍵點上,能不能創造非常大的價值
  • 上班族備考中級會計職稱 如何「擠出」更多的時間學習?
    預計2020中級會計考試人員大部分也是做會計的上班族,那這些考生又該如何備考中級會計職稱呢?有相關的工作經驗、會計基礎可以放鬆備考嗎?對於備考上班族考生來說,最大難題必然是——時間。那麼上班族備考中級會計職稱,如何「擠出」更多的時間學習?
  • 閱讀也要「分級」,幫助孩子用更少時間掌握更多知識
    「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已經被全世界的出版人嫻熟地應用到出版過程當中了,怎麼把這些技術和閱讀打通,讓大家能更方便、用更少的時間,掌握比原來更多、更精準的知識,我想一畝寶盒的中文分級閱讀在這方面做了寶貴的探索。」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鄔書林在剛剛結束的上海國際童書展中的 「全面通識·探究思考·擁抱未來」中文分級閱讀新品發布會上這樣說。
  • 馬斯克建議CEO少花時間做PPT 多去工廠和了解客戶
    在馬斯克看來,CEO專注於產品改進至關重要,他們應該少花些時間關注財務方面的事情,而是花更多時間「努力讓你的產品儘可能令人驚嘆」。馬斯克還敦促CEO們經常反思,問問自己:「我們的產品是不是真的很棒?」答案可能是否定的,那麼你能做些什麼才能讓它成為偉大的產品?」
  • 學習Java如何少走彎路?
    如何提高Java的學習效率?一.提高Java學習效率首先,什麼是Java學習方法?如何學習Java更有效?Java學習方法非常簡單,它的含義如下:觀看更多視頻,思考更多,練習更多並持之以恆,只要達到這些點,就可以學習Java了,對於Java學習的視頻,在線學習平臺更好找。二. 什麼是Java學習路線圖?
  • 如何在碎片時間裡好好學習,緩解知識焦慮?
    去年的這個時間裡,為了迅速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擴充自己的知識庫,我添加了不少知識類的公眾號。與此同時,各類學習寫作的網上課程、知識社群同樣吸引我的眼球,抱著充分利用碎片時間學習的心態,我還都在碎片時間裡聽課程。然而一段時間下來,我只感覺到看公眾號文章的時候感動,收藏到印象筆記時激動,過後也就沒有任何行動了。
  • 小白如何學習web前端開發知識
    不僅新人小白需要努力,就連已經入職0~3年的前端開發工程師,也需要不斷學習了解前端高階知識和技能,不斷修煉自身武功。小白如何學習web前端開發知識呢?主抓基礎,避免盲目,花了太多時間學習那些不是特別需要的東西上。前端領域知識點很多,值得學的東西也很多,聰明的人懂得花時間學習成體系的知識並且研究得足夠深入,而不是盲目的看到別人用什麼框架就去學什麼。
  • 10分鐘學好時間管理,讓你少花50%時間達成目標
    同樣的道理,做好時間管理,我們也需要每天對不同活動所花費的時間做記錄,對時間——不斷貶值的資產,進行記帳。只有真正意識到你是如何支配時間,才能管理好你的時間。那麼到底我們如何設置目標呢?我們就可以試著如下圖,把目標細化成一個個切實可行的小目標:要達成目標必須具備更多的條件,比如知識儲備、經驗、學歷等等,通過把這些條件化劃分為年、月、日等多個具體完成時間上的具體任務,可幫助我們弄清楚目標的方向,幫助自身與目標不斷地對照驗證,清楚知道自己行進的速度與目標之間的差距
  • 學習時間少,學習成績好,芬蘭教育秘訣到底是什麼?
    美國《華爾街日報》曾拍攝過一部短片,顯示了美國與芬蘭中學生間的學習成果差距:芬蘭中學生平均每周會花上超過4小時以上讀書的是20.4%,而美國學生則是50.8%。芬蘭中學生每周在下課後平均會花時間練習4小時以上數學的只有2%,而美國這一數據卻是芬蘭的7倍,高達14%。但成果顯示,芬蘭中學生的數學平均表現並不比亞洲國家差,更不用說超越美國了。
  • 教大家如何使用收音機,學習更多的收音機知識
    在音質好(失真度小),雜音少,(選擇性好)的前提下,收音機能收到的電臺多(靈敏度高),聲音洪亮(輸出功率大),波段多(頻率範圍寬),收音機的質量就是好的。用了一段時間後,當調節音量大小時,聽到咔嚓咔嚓聲,嚴重時聲音時響時輕或震動一下後就聽不到聲音,這是電位器內部接觸不良造成的,修理方法是先打開收音機後蓋,旋出固定調節音量撥盤的螺釘,拿下撥盤,隨後再用手或小鉗子取下電位器上的圓頂蓋,可以看到環狀形的黑色膜片和與電位器轉動軸緊牢固的蟹鉗形金屬接觸片。
  • 知識隨手可得,學得多不再是優勢,學會如何學習才能適應社會發展
    後者比較好一點,因為20%+20%就是成為前10%,此外你還能通過學習再跨到其他領域成為頂尖的人才。第三部分,掌握前沿科技。但主要是我們每個人的時間都有限。學習是為了有效提升個人競爭力,在這個時代知識隨手可得,學習工作能力的關鍵將不再是學習,真正的優勢是如何學習未知的技能。
  • 你花了一生1/4以上時間「學習」,為什麼還是過得很難?
    如果從幼兒園算起,到大學本科畢業,我們有19年的時間都在學校「學習」,讀博的就更長,時間跨度近25年。目前,中國人的壽命平均在75歲左右,也就是說,本科畢業生,至少要花掉人生四分之一時間在「學習」上。博士畢業生,至少要花掉人生三分之一時間在「學習」上。
  • 治療尖銳溼疣,如何少花冤枉錢、少走冤枉路、少受冤枉罪?
    在追逐經濟利益的當今,在造假橫行的當今,在缺乏基本誠信的當今,一個對於醫學知識知之甚少的患者,不上當受騙太難了!如今,網上一些冒牌的專家,尤其是一些醫院為了一時經濟利益,搞合作、搞開發,臨時招募一些合同醫師,不顧或不懂起碼的醫學常識,用什麼基因、分子、疫苗、納米、生物飛彈等等神乎其神的名詞,忽悠糊弄沒有基本科學知識的懵懂病人,讓很多的溼疣患者花了冤枉錢、走了冤枉路、受了冤枉罪。
  • 【隨感】在知識爆炸的時代如何進行有效的學習?
    此篇推文主要基於 磁共振技師(MR Technologist)在知識爆炸的時代如何進行有效的學習來進行寫作
  • 自律改變生活:如何建立時間管理知識體系
    我們之所以對碎片信息什麼都覺得新鮮、什麼都想要記住卻又記不住,就是沒有一個知識結構和學習體系。如何建立自己的時間管理知識體系呢?時間管理的學習無外乎三個方面:知識、能力、價值觀。一.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當你剛開始學習一個領域的時候,首先要明確:你為什麼學習這個領域?將來打算如何應用?
  • 如何長時間高效的學習
    然而,在長時間的學習中,該如何保持學習效率呢?就讓無書為大家分享一篇學習方法吧~Week 1. 學習是什麼?1.1 專注模式和發散模式大腦很複雜,了解一些關於大腦的工作原理可以讓我們更好地學習,減少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