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子一黃就到了吃杏的時候了。在濟寧市金鄉縣司馬鎮仇李村,黃澄澄的太陽杏掛滿枝頭,令人垂涎欲滴。杏農王文民正幫著來收杏的人將一顆顆香甜的杏裝箱,準備通過快遞發往全國各地。
王文民是仇李村一名留守殘疾老人,在村東魚河畔種了一畝杏,眼看著一樹樹的杏馬上成熟,但因自身肢體殘疾,又不懂銷售,如果不能及時把杏賣出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杏爛在地裡,這可把他愁壞了。
鎮上幹部了解情況後,第一時間與鎮上電商服務中心韓經理對接,著手幫助王文民解決這個愁事。
電商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立刻來到王文民的杏園,看到他種的都是很受市場青睞的太陽杏品種時,當場與其籤訂代銷協議。不久,電商服務中心就組織人員對王文民的太陽杏進行採摘、分揀、裝箱、發貨,王文民也高興地給他們幫忙。
經過短短兩天的時間,王文民家的一千餘斤太陽杏在「司馬大集」網上商城就銷售一空。
當工作人員把2400元銷售款送到王文民手裡時,他激動的說:「太感謝你們啦!不然,今年的杏都得毀到地裡,現在能賣這麼多錢,真是不敢想啊!」。
近年來,該鎮為了叫響司馬太陽杏品牌,通過「司馬大集」、「司馬印象」等微信公眾號,製作宣傳視頻,對接啉噠電商等多種渠道,廣泛宣傳推介司馬太陽杏;通過「司馬大集」網上商城、淘寶、郵樂、郵走濟寧、山貓大叔等多個電商平臺進行廣泛營銷,收到了非常明顯的效果。
一名網名叫「小草」的杏農通過淘寶網,每單5斤進行銷售,一共銷售了220餘單司馬太陽杏。剛剛做電商一個月的杏農梁清,初試牛刀,就網上售了130單司馬太陽杏。來自菏澤、江蘇、天津等全國各地的批發商也慕名而來,大量採購司馬太陽杏。短短五天時間,司馬太陽杏已全部銷售完畢。「司馬大集」等電商平臺也提前下架「司馬太陽杏」商品。
「網際網路+杏」的成功,還得益於司馬鎮的電商免費培訓班和「創客沙龍」交流培訓會,這些培訓班、培訓會培養了一大批懂網、愛網、用網的新型杏農。
司馬鎮還通過「司馬大集」等網上商城,出售司馬燻雞、徐莊冬棗、仇李太陽杏、牛莊白梨瓜、張周胡長壽桃、馮莊牛奶茄子等本土特色農產品,加快了網際網路與實體經濟融合,與產業互動。真正解決了返鄉青年、農村婦女、殘疾人等人群創業就業和脫貧問題,讓司馬鎮的電子商務工作邁上新的臺階。
農村電子商務平臺配合密集的鄉村連鎖網點,以數位化、信息化的手段、通過集約化管理、市場化運作、成體系的跨區域跨行業聯合,構築緊湊而有序的商業聯合體,降低農村商業成本、擴大農村商業領域、使農民成為平臺的最大獲利者,使商家獲得新的利潤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