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
以前說休息一下,是指放下書本玩會電腦,現在說休息一下,是離開電腦看會書。
我們有多久沒有安靜坐下來讀完一本書了?一年365天,8760小時,525600分鐘裡,我們留給讀書的時間有多少?
2018年4月23日,是第23個世界讀書日,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郵票上的世界讀書日。
世界讀書日
的傳說
「世界讀書日」全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於國際出版商協會。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同時這一天也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萬提斯和英國著名作家莎士比亞的辭世紀念日。
據說,4月23日成為世界讀書日的靈感來自於一個美麗的傳說:公主被惡龍困於深山,勇士喬治隻身戰勝惡龍,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贈給喬治的禮物是一本書,從此書成為膽識和力量的象徵。同時4月23日也成為了「聖喬治節」。節日期間,加泰隆尼亞地區的居民有贈送玫瑰和圖書給親友的習俗。
後來讀書日成了世界共同的慶祝日,大家在這天發出一個宣言:「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們,無論你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作出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都能保護智慧財產權。」
全民閱讀郵票
中國郵政於2016年4月23日發行《全民閱讀》特種郵票1套1枚。郵票的畫面主要表現閱讀帶給人們的種種益處。中心畫面是一本立起翻開的書籍,書本的左側開啟了一扇通向知識的大門,書本另一側是打開的窗戶,寓意人們通過閱讀書本裡面的知識,開啟了一扇面向世界的智慧之窗。
世界讀書日郵票
中國郵政於2011年4月23日發行《世界讀書日》紀念郵票1套1枚。郵票中的圖書與地球,彰顯了「世界讀書日」的主題;藍色主色調,象徵知識的海洋;右下角的三枚鑰匙,意寓知識是打開未來之門的鑰匙。
書籍是傳播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保存知識的有效載體。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每年的4月23日確定為世界讀書日。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天,也恰好是英國作家莎士比亞去世的日子。許多大英國協成員國及屬地,也共同為此發行過郵票。
中國人的閱讀情況
製圖:蔡華偉 數據來源: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
既然是讀書日,就要了解下讀書情況。2017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6本,較2016年的4.65本略有增長,而2015年,這個數字是4.58本,可以看出,近幾年我國成年國民年人均閱讀量變化不大。對此,國民閱讀率調查項目負責人徐升國認為,首先,閱讀媒介的多樣化分流了一部分,讀者用手機、平板電腦閱讀等方式看書沒有納入紙質圖書的閱讀統計之中;其次從國際上看,紙質圖書的閱讀量普遍在緩慢下降,我國能夠保持平穩和略有增長,殊為不易。
在調查中,近四成的成年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較少,1.7%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很多,8.8%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比較多,37.7%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一般,39.5%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很少或比較少。同時,64.2%的成年國民認為有關部門應當舉辦讀書活動或讀書節,城鎮居民中認為應該舉辦讀書活動或讀書節的比例為63.4%,農村居民中這一比例為65.2%,可見農村對此類活動的需求更為旺盛。
在這個泛娛樂化的時代,有人問,為什麼要讀書?
有人答: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如同你不會追問「吃飯有什麼用」,讀書亦是如此。
千年的智慧與思想就蘊藏在典籍裡,知來路方能識歸途。如果你還在不安,還有追求,還想尋找另一種可能性,另一種生活方式。那就選一本好書,靜心品讀吧,請相信:你在閱讀上花的每一秒,都會沉澱為更好的你。
一直認為,每件事的發生,皆能觸發個人命運中的蝴蝶效應。和書的相遇也是如此,什麼年歲什麼心境下讀到什麼書,常常會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
因為讀書
我們在有限的生命裡
體會一萬種情感
因為讀書
我們在故鄉的風土裡
尋回自己的「根系」
世界那麼大
我想去看看
天地那麼廣
皆在方寸間
生也有涯
而知也無涯
腳步走不遠
就讓書籍帶你走
也許你沒有時間或精力去看世界
但你可以輕易的捧起一本書
抽身於繁冗瑣碎的日常
像王者一樣
在書本構建的專屬天地中遨遊
| 樂享集藏 |整理 轉載請註明出處
資料來源:郵來郵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