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上的世界讀書日 || 靜坐窗前 看一本閒書

2020-12-20 樂享集藏

世界讀書日

以前說休息一下,是指放下書本玩會電腦,現在說休息一下,是離開電腦看會書。

我們有多久沒有安靜坐下來讀完一本書了?一年365天,8760小時,525600分鐘裡,我們留給讀書的時間有多少?

2018年4月23日,是第23個世界讀書日,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郵票上的世界讀書日。

世界讀書日

的傳說

「世界讀書日」全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於國際出版商協會。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同時這一天也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萬提斯和英國著名作家莎士比亞的辭世紀念日。

據說,4月23日成為世界讀書日的靈感來自於一個美麗的傳說:公主被惡龍困於深山,勇士喬治隻身戰勝惡龍,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贈給喬治的禮物是一本書,從此書成為膽識和力量的象徵。同時4月23日也成為了「聖喬治節」。節日期間,加泰隆尼亞地區的居民有贈送玫瑰和圖書給親友的習俗。

後來讀書日成了世界共同的慶祝日,大家在這天發出一個宣言:「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們,無論你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作出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都能保護智慧財產權。」

全民閱讀郵票

中國郵政於2016年4月23日發行《全民閱讀》特種郵票1套1枚。郵票的畫面主要表現閱讀帶給人們的種種益處。中心畫面是一本立起翻開的書籍,書本的左側開啟了一扇通向知識的大門,書本另一側是打開的窗戶,寓意人們通過閱讀書本裡面的知識,開啟了一扇面向世界的智慧之窗。

世界讀書日郵票

中國郵政於2011年4月23日發行《世界讀書日》紀念郵票1套1枚。郵票中的圖書與地球,彰顯了「世界讀書日」的主題;藍色主色調,象徵知識的海洋;右下角的三枚鑰匙,意寓知識是打開未來之門的鑰匙。

書籍是傳播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保存知識的有效載體。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每年的4月23日確定為世界讀書日。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天,也恰好是英國作家莎士比亞去世的日子。許多大英國協成員國及屬地,也共同為此發行過郵票。

中國人的閱讀情況

製圖:蔡華偉 數據來源: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

既然是讀書日,就要了解下讀書情況。2017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6本,較2016年的4.65本略有增長,而2015年,這個數字是4.58本,可以看出,近幾年我國成年國民年人均閱讀量變化不大。對此,國民閱讀率調查項目負責人徐升國認為,首先,閱讀媒介的多樣化分流了一部分,讀者用手機、平板電腦閱讀等方式看書沒有納入紙質圖書的閱讀統計之中;其次從國際上看,紙質圖書的閱讀量普遍在緩慢下降,我國能夠保持平穩和略有增長,殊為不易。

在調查中,近四成的成年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較少,1.7%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很多,8.8%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比較多,37.7%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一般,39.5%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很少或比較少。同時,64.2%的成年國民認為有關部門應當舉辦讀書活動或讀書節,城鎮居民中認為應該舉辦讀書活動或讀書節的比例為63.4%,農村居民中這一比例為65.2%,可見農村對此類活動的需求更為旺盛。

在這個泛娛樂化的時代,有人問,為什麼要讀書?

有人答: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如同你不會追問「吃飯有什麼用」,讀書亦是如此。

千年的智慧與思想就蘊藏在典籍裡,知來路方能識歸途。如果你還在不安,還有追求,還想尋找另一種可能性,另一種生活方式。那就選一本好書,靜心品讀吧,請相信:你在閱讀上花的每一秒,都會沉澱為更好的你。

一直認為,每件事的發生,皆能觸發個人命運中的蝴蝶效應。和書的相遇也是如此,什麼年歲什麼心境下讀到什麼書,常常會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

因為讀書

我們在有限的生命裡

體會一萬種情感

因為讀書

我們在故鄉的風土裡

尋回自己的「根系」

世界那麼大

我想去看看

天地那麼廣

皆在方寸間

生也有涯

而知也無涯

腳步走不遠

就讓書籍帶你走

也許你沒有時間或精力去看世界

但你可以輕易的捧起一本書

抽身於繁冗瑣碎的日常

像王者一樣

在書本構建的專屬天地中遨遊

| 樂享集藏 |整理 轉載請註明出處

資料來源:郵來郵網

相關焦點

  • 世界讀書日 | 一書一世界,一卷一洞天,以書為媒,一見如故
    點擊播放 GIF 2.0M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也是著名作家莎士比亞塞萬提斯的紀念日。今天是第23個世界讀書日。世界讀書日的主旨宣言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們,無論你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作出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都能保護智慧財產權。」世界讀書日是什麼讓我們遠離讀書?
  • 世界讀書日的來歷 世界讀書日背景知識普及
    設立世界讀書日的建議是由西班牙提出的,其靈感源自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地區的「聖喬治節」。另據圖書館雜誌,世界讀書日來源於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地區的一個傳說:美麗的公主被惡龍困於深山,勇士喬治隻身戰勝惡龍,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贈給喬治的禮物是一本書。從此書成為膽識和力量的象徵。4月23日成為「聖喬治節」。節日期間,加泰隆尼亞地區的居民有贈送玫瑰和圖書給親友的習俗。
  • 閒讀書,讀閒書,一種好活法------從農民工圖書館臨別留言說起
    閒讀書,讀閒書,與因前途、功名不得不讀書的區別,在我看裡相當於酒與糧食、鮮花與蔬菜、愛情與傳宗接代的差別。糧食、蔬菜、傳宗接代,是維持生命和延續生命之必需,講究的是實效;而酒、鮮花、愛情,則非必需品,沒有,不傷大體,有了,更有滋味,講究的是熱愛和美。 閒讀書,讀閒書,是一種很有意思的活法。 首先,閒讀書,就是有閒了就讀書,讀書是打發閒暇時間的方式。
  • 讓孩子把時間「浪費」在閒書上,讀書龐雜一些,對孩子好處更大!
    很多媽媽說不想給孩子讀沒用的書,不想給孩子讀閒書。只想給孩子讀一流的書,讓孩子過上一流的生活!可是,這世間何為一流?前段時間陪小小魚讀宮澤賢治的《山貓和粟子》。如果孩子從哪一本閒書上體驗到了閱讀的甜美。那就讓他順著這個口子,先走進去,任性一點又何妨?孩子的閱讀可以任性一點,有點像我們以前講的開卷有益。
  • 閉門讀閒書
    我喜歡讀書,也喜歡買書。小時候家裡窮,買書沒有條件,我就四處打聽誰家有可讀的書,然後去借,莫言說的為了讀書替人家推磨的事我也幹過,只不過他是推磨,我是割草。壞三家有一本沒有皮的《響馬傳》,我想看,我就向壞三借。壞三說,給我割一糞箕子草,我就借給你看一天。我說,說話算數?他說,算數,不算數沒爹裡。
  • 世界圖書日,你上一本讀的書是什麼?
    世界讀書日的設定以歐洲文學、歐洲作家為中心,不過這種紀念日也很有意義,鼓勵讀書總是好的。 2.你的閱讀習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養成的? 很小的時候吧,小學三四年級,什麼東西都樂意去看看。那時候家裡有《小說月報》、《花城》、《十月》這樣的雜誌,有時候不認識所有字,但都會囫圇吞棗看一下;記得中學比較愛看的報紙是「文匯報」副刊。
  • 練習靜坐可以提高記憶力,有人可以過目不忘
    靜坐還有一種功效,就是鍛鍊精神的專注。實際上,提倡讀書也是鍛鍊專注,就是把注意力專注在書上。精神專注、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做事情,才更可能將事情想明白、做明白,工作的效率也才可以大幅度提高。靜坐中將反思和專注結合,才不容易偏向空寂,若靜坐走向入定觀空,於入世就沒有什麼作用了。
  • 書人樂緣 ——顧犇委員談讀書與音樂
    當初之所以來到國家圖書館工作,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讀書方便。上世紀80年代的讀書風氣很濃厚、學術風氣也非常好,很多人愛讀書,也愛讀學術書,圖書館就是做學問的重要途徑,我想進圖書館可以看更多喜歡的書。當時,我翻譯的那些大部頭學術著作,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圖書館的那些大型詞典和百科全書。因此,我更加喜歡圖書館的工作,也從心底裡認為圖書館的工作很有意義。
  • 世界讀書日即將到來 成都圖書館超級讀者一年借書627本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成都圖書館昨日公布2019年閱讀榜單,去年全年,借閱量最大的一位「超級讀者」共借書627本,在借閱熱門書籍榜單上,小說類書籍仍然名列前茅,文化類書籍、藝術類書籍借閱量有大幅度增長。
  • 語文天地:看「閒書」為什麼不能提高語文成績
    我在讀大學的時候,就有人說,你們中文系真是爽,可以看閒書。天曉得,我們中文系看書,那都是有規定的,大部分時間基本上都是在看老師要求看的書。有的書就算不是老師指定的,但是寫論文要用,只能一本本啃下來。真的算閒書的,大概就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了,但是如果我寫金庸的論文,這就不是閒書了。工作之後,也是圍繞著教學和研究需要讀書,可以算得上閒書的也很少。
  • 如果遇到孩子讀「閒書」,你會怎麼辦?
    林琳是一位讀初三的女孩,她非常喜歡讀書,經常去圖書館裡借一些課外書籍回家,只要有時間,她便會翻上幾頁。起初,林琳的父母還挺支持她讀這些書的。今年,因為臨近中考了,她的父母也焦急了,他們開始反對孩子讀課外書籍,因為他們認為這些是所謂的「閒書」,在這緊要關頭讀這些書會影響學習。
  •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你準備讀書了嗎?
    人間四月天,正是讀書好時節。現在由於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很多人閒下來就捧著個手機。雖然手機也可以讀書,但還是缺少那種讀書的韻味,讀書的感覺。在讀書日,我們應該好好的看看書,重拾讀書的感覺。在安靜的閒暇時間裡,一杯清茶,一本書,細細地品讀,靜靜地回味,在閱讀中洗滌內心的浮躁,收穫一份寧靜。
  • 世界讀書日 | 看你讀了哪些書,就可以知道你是個什麼樣人
    一、世界讀書日,中國人平均每人讀了多少本書 近年來,隨著移動網發展,尤其今日頭條、百度百家、喜馬拉雅等各類自媒體平臺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移動閱讀成為閱讀行業的重要戰場
  • 世界讀書日|翰墨潤丹青 書香沁警營
    其實他也喜見柔情,感動於每個細小美好其實他也喜見安寧,享受於每秒寂靜歲月其實他也喜見思考,發聲於每本精彩書籍今天是4月23號,也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全稱1995年11月15日正式確定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其設立目的是推動更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保護智慧財產權。每年的這一天,世界一百多個國家都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慶祝和圖書宣傳活動 。
  • 郵票上的剪紙
    剪紙也叫剪花、剪畫,是我國民間傳統裝飾藝術的一種,具有單純、明快、樸實的特點,在現實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貼用的地方不同則可叫出不同的名稱:貼在窗戶上叫「窗花」,貼在門楣上叫「門貼」,春節期間貼在門窗對聯橫批下的則叫「掛錢」或「掛簾」,其他則有「鞋花」「枕花」「傘花」以及梳妝鏡上的「喜花」等。
  • 世界讀書日:快來看北大學霸都是什麼書養成的
    今天,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在這個逐漸浮躁、網絡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更需要靜下心來,放下各種八卦新聞,娛樂搞笑的信息,去讀一本對我們有益的好書。但這樣的書桑博士也很珍惜的去閱讀,反而練就了特別的讀書能力,就是無論什麼書,從中間開始看,從後往前開始看,隨便從那一頁開始都可以。這是一種對讀書能力的培養,桑博士說。「這對我後面為什麼能從一個學科順利的換到另一個學科有很大的影響,這種特別的讀書能力就是那時練成的。」
  • 詩詞 | 宅家裡,吃茶讀閒書,聽雨看落花
    最近大家都宅在家,很多人說好無聊,不知道做什麼不如和詩詞君一樣,吃茶讀閒書,聽雨看落花吧~攤破浣溪沙宋·李清照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靠著枕上讀書,偶然抬著頭來看著窗外面,門外下起了雨,映著門外的景色更好了。「枕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最美妙的生活,莫過於此。
  • 靜坐一爐香,偷得浮生半日閒
    「偷得浮生半日閒」,句出唐代詩人李涉《題鶴林寺僧舍》,詩詞一般,卻因名句點睛流傳千古,一個「偷」字用得最妙,世事紛擾,清閒難得,竟覺得是偷來的。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閒敲棋子落燈花 這是清閒
  • 世界讀書日·推薦丨把你借我的書還我,咱們還是朋友
    世界讀書日。該幹啥? 我是這麼認為的——————你愛幹啥幹啥。 有人說了:世界讀書日耶! 難道不是應該捧本書來讀,才應景嗎? 老實說,你這麼想, 是不是因為一年當中你只會在這一天才讀書? 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這些書現在沒還回去吧? 當你想起該還回去時,早已過了還書期限,還回去還得交一筆延誤費。多虧呀,還是先看完再還吧。於是延誤費越欠越多,而那些書,你真的看了嗎? 這個世界讀書日,湖南圖書館就說了:趕緊把書還了吧,延誤費我們也不要了。不!要!了!
  • 「看這些書能讓你上北大嗎?」
    乘著童話的翅膀飛進書的世界等上了學,頗識得幾個大字了,父母便開始給我買書。這樣一來,除了在家裡亂翻亂看,我也能貨真價實地讀上幾本了。小孩讀書自然從童話開始。第一本便是《咕咚來了》,一隻木瓜落入水中,「咕咚」一聲在森林中引發起一場風波。接著便是《彼得潘》,把我帶入如夢似幻的永無島,又在遺憾中回到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