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範志毅和他的團隊(還有前申花球員鄭科偉、前國腳劉越)正式進駐康橋基地,他們住在足校所在的3號樓303房間,房間裡面只有兩張床、幾把椅子和一個辦公桌,看上去有些空蕩蕩。
這一天範志毅從家裡拿來一套新的茶具,劉越帶來了幾包雲南朋友剛剛送的好茶,幾個人忙活了半小時,「康橋茶室」才算正式「開張」。
還沒有喝上幾口熱茶,範志毅的手機鈴聲響了,「人到基地了?好的,我馬上安排人把他帶到宿舍。」掛了電話,範志毅對鄭科偉說,「你去一下,接到人先帶去食堂讓阿姨再做點東西。」
範志毅要接的人,是他通過自己關係從西班牙要回來的一個小球員,「要把申花青訓弄起來,不容易啊。」他感慨地說。
和布置宿舍相比,重建申花青訓的難度要大很多。2014年年初綠地集團接手申花前,這支俱樂部的青訓已經荒廢了差不多7年時間。
綠地知道青訓之於一家俱樂部的重要性,他們去年先是收購了幸運星1995-96年齡段球隊,但這還遠遠不夠。為了重建青訓體系,管理層想到了範志毅。
「亞洲杯的時候,吳總找我談的,問是不是願意回來做青訓,然後再做一些俱樂部推廣和形象維護這些事情。」範志毅說,「接到邀請後,我立即就同意了。」
範志毅親自上陣給孩子們做指導。 澎湃新聞記者 高劍平 實習生 沈震宇 圖食堂阿姨:這麼多年了,他沒有變化康橋基地,對於範志毅來說熟悉又陌生。康橋基地代表著申花俱樂部,但1998年,範志毅離開申花加盟水晶宮,那時的基地還是楊浦區的江灣體育場。這十幾年範志毅基本上沒有踏足過康橋基地,在他記憶中,「偶爾一兩次吧,帶老克勒隊來這裡踢球。」
即便如此,作為俱樂部乃至中國足球的代表人物,範志毅在康橋基地的人氣很高。
從宿舍走到食堂的路上,俱樂部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見到範志毅就打起了招呼。在食堂,做飯阿姨很久前就認識了範志毅,笑著對他說,「這麼多年,沒見你有什麼變化。」
還有他帶的小球員說,「我們都知道範導,訓練時候他可嚴格了,生活中倒是沒什麼架子,很好溝通。」
不出意外,申花會在春節後官方宣布範志毅回歸擔任青訓總監。
範志毅是申花的象徵和驕傲。「申花的底蘊誰比得了?」重返申花除了青訓總監的頭銜外,申花還希望範志毅可以擔任俱樂部形象大使。這也算是申花響應民意的一種舉措。
綠地集團去年接手申花後,圈內就建議綠地可以讓這些「老申花們」多為俱樂部服務。歐洲豪門球隊大都也有這樣的傳統,俱樂部名宿回歸為俱樂部工作,這被看做是一種足球文化的傳承。
範志毅去年帶老克勒隊去英國,水晶宮俱樂部知道後特地邀請他來到主場接受全場球迷的歡呼。「歐洲俱樂部有這樣的文化,人家都有百年歷史了,相比之下我們只有20年。現在申花已經有意識這樣做了,我覺得很好。」
「我不看重什麼頭銜,能夠回來為申花做一些事情,這就夠了。」範志毅說。
很多球迷也在社交網絡上為範志毅重回申花叫好,範志毅也感慨道,「我還記得當年申花拿冠軍的那會兒,很多球迷都上了年紀,但他們一直支持申花,這種情結傳遞到了他們的家人、下一代。從某種程度上說,球迷對於申花的愛,這20多年來已經經過了幾代人的傳承。」
範志毅說自己很自豪申花在城市中不可取代的地位,即使很多人說隨著上港的崛起,申花老大的地位會受到威脅。
聽到這話,範志毅搖了搖頭,「上港有埃裡克森也好,有孔卡也好,但比得過申花的歷史底蘊嗎?申花這塊牌子,無論過了多少年,都不會倒。」
1995年,甲A申花奪冠,範志毅(左)上臺領獎。「球隊太強了,怎麼顯示我教練的水平?」身為青訓總監,用百廢待興來形容目前申花的青訓並不誇張。
1995-96年齡段球隊已經由主教練沈祥福帶到西班牙參加當地聯賽,往下數,基地裡還有1997-98年齡段球隊,這是青訓的最主要力量了,再加上1999-2000年齡段球隊和部分2001年出生的小球員,總人數才63人。
所有這些梯隊球員剛剛來到基地,急需接受正規的訓練和專業人員的指導。
俱樂部也因為忙於一線隊事務,暫時無法顧及梯隊的一些狀況,球隊的服裝裝備還沒有配齊,範志毅自己穿著一件耐克風衣,讓朋友幫忙貼上了申花的隊徽。
他還自己弄來了幾十個全新的球,這些問題原本年後就能落實,範志毅說,「自己能解決的,先自己解決。」
當然,上述這些問題還是次要的,對於梯隊建設,外界明顯信心不足,「要是給我冠軍隊帶有什麼意思?只有現在這樣的情況,才能顯示出我教練員的水平。」說到這裡,範志毅的聲音又高了幾分,「我就喜歡這樣的挑戰。」
「想找試點學校,掛上申花的青訓牌子」青訓教練對於範志毅本人來說並不陌生,他曾經執教過上海U16青年隊一年時間,帶隊參加了2009年山東全運會,「青少年足球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是相通的。」範志毅說,他會用儘可能多比賽的方式,來提高這支球隊的能力。
當然,範志毅知道,青訓總監這個頭銜意味著他不僅僅是一支球隊的主教練。「還有規劃師的感覺,我要為俱樂部建立整個青訓的體系。」
這方面他早有計劃,又泡了一壺茶,範志毅慢慢說著,「我想要建立10個年齡段的梯隊,為什麼這樣說,我想到了2001年十強賽出線的時候,最大的區楚良是1968年的,最小的李金羽是1978的,正好跨度10年。」
範志毅說去年他和劉越去過法國、英國考察過一些球隊,「比如說歐塞爾、還有蘭斯這些俱樂部,他們的梯隊都有十個年齡段的。當然,越往下數,年齡小的梯隊,他們都是和當地學校合作的。我也想找一些布點學校,掛著申花俱樂部合作學校的牌子,平時在學校練,等到周末把球隊拉到基地打比賽。」
範志毅隨後滔滔不絕說了很多他的設想,比如說請世界範圍優秀的青訓教練到布點學校給教練講課等。「按照你的計劃,把全部青訓體系搭建好,需要多久時間?」澎湃新聞記者問道。
範志毅思考了幾秒時間,他伸出右手慢慢比劃道,「至少5年時間吧。」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