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假冒森林巡防員偷盜珍稀七娘山野生蘭花。」3月27日,深圳植物愛好者向本報記者反映,有人在深圳大鵬新區的七娘山挖採野生蘭花,背囊中裝滿了花苞和枝葉。有植物愛好者從枝葉形狀認出,採花者挖採的是野生的流蘇貝母蘭和芳香石豆蘭,呼籲有關部門重視此事,保護深圳本地野生植物。
    原標題:「採花大盜」挖走七娘山珍稀野生蘭花
    涉事者系離職社區護林員,被採蘭花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
    深圳新聞網訊 「有人假冒森林巡防員偷盜珍稀七娘山野生蘭花。」3月27日,深圳植物愛好者向本報記者反映,有人在深圳大鵬新區的七娘山挖採野生蘭花,背囊中裝滿了花苞和枝葉。有植物愛好者從枝葉形狀認出,採花者挖採的是野生的流蘇貝母蘭和芳香石豆蘭,呼籲有關部門重視此事,保護深圳本地野生植物。
    男子背囊裡裝滿蘭花
    在微博、微信流傳較廣的一個爆料截圖中寫道:「3月24號12:24,有網友在七娘山地質公園登山道上碰到人,他假冒森林巡防隊員,背了滿滿的一袋子珍稀蘭花從山上下來。」有植物愛好者認出露出袋口的有芳香石豆蘭和流蘇貝母蘭,並@大鵬森林公安。
    3月28日,記者輾轉聯繫到照片的拍攝者市民李小姐。據其介紹,上周六上午,在七娘山地質博物館登山道,她看到一位頭戴迷彩帽、身背綠色大背囊的男子正在給爬山者指路,男子的背囊裡裝著滿滿的蘭花,有些已經露出袋口。仔細一看,李小姐根據她的植物知識初步判斷,背囊中裝的是貝母蘭和石豆蘭,這兩者都屬於野生蘭花。李小姐從男子和他人閒聊中獲悉,他每天「都會上山」。
    深圳植物愛好者吳健梅告訴記者,從露出的葉子可以判定,男子挖採的是流蘇貝母蘭和芳香石豆蘭,這兩種蘭花都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且都已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以及《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吳健梅說,這兩種野生蘭花都很漂亮,在深圳比較稀有,一旦被破壞,很難再生和復原。
    相關部門正進行調查處理
    在李小姐發出的照片中,男子頭戴迷彩帽,腳著迷彩鞋,背上的背包很大,幾乎佔據男子三分之二的背部,背包鼓鼓囊囊,背包口都無法完全封閉,露出了枝枝葉葉,最惹眼的是,背包上印有紅色的「護林防火」字樣。
    照片中採摘人的身份由此成為關注焦點,有植物愛好者指出,從其衣著和背囊上的字樣看,該男子很有可能是「護林隊」隊員。
    「普通人是沒法一次性採集那麼多野生蘭花的,必須是熟悉七娘山蘭花分布群落的人。」吳健梅說。
    照片公布後,有植物愛好者向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管理處反映情況。
    記者獲悉,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管理處接到反映後對此很重視,派出值班負責人通過照片和地質公園執勤點逐個排查比對,確認涉事者不是管理處護林員,並當天及時與相關舉報人溝通聯繫通報情況。同時,管理處將有關情況向大鵬新區、南澳辦事處林業管理部門匯報。經新區、南澳辦事處林業管理部門調查反饋,確認當事人為已離職的社區護林員,並已找到該當事人。
    目前,公園管理處已經將線索報森林公安和轄區林業管理部門,相關調查處理正在進行。
    管理處表示,將在原有固定執勤點上加強動態巡查,特別是加強園區此類植物分布點巡查管理。此外,將加強對護林員和遊客生態保護的宣傳教育,提升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和理念。
    據悉,我國大量野生蘭科植物處於瀕危狀態,掙扎在滅絕邊緣。植物專家們在近年的蘭科植物野外調查發現,野生蘭科植物正遭到日益瘋狂的偷挖濫採,加之本身繁殖能力低,有的野生蘭花已難覓蹤跡。專家建議,保護野生蘭科植物當前最主要的是要建保護區就地保護、加快制定蘭科植物保護法規、管住市場、禁止野外採挖、加強出口監管。對大宗使用的蘭種要儘快實現人工培育,代替野生資源。
    植物檔案
    流蘇貝母蘭
    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以及《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根狀莖較細長,匍匐,中裂片近橢圓形,先端鈍,邊緣具流蘇。產於江西南部、廣東、海南、廣西、雲南、西藏東南部。生於海拔500米~1200米溪旁巖石上或林中、林緣樹幹上。
    芳香石豆蘭
    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以及《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產於福建、廣東、海南、香港、廣西、雲南等地。
    相關法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未取得採集證或者未按照採集證的規定採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由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門沒收所採集的野生植物和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0倍以下的罰款;有採集證的,並可以吊銷採集證。
    同時,該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出售、收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沒收野生植物和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0倍以下的罰款。(記者王炳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