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蘇峪口風光如畫(11月14日攝)。
一座賀蘭山,見證鬥轉星移、四季變換。一批賀蘭山人,開啟管護接力、薪火相傳。
走進寧夏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護林員們向記者講述了賀蘭山生態保護的動人故事。故事裡,這些可愛的護林員自豪地稱自己是賀蘭山人。
一個人的堅守——把一草一木繫心頭
鄭自福是寧夏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蘇峪口管理站的一名護林員。當護林員12年了,今年32歲的鄭自福皮膚黝黑,目光卻格外清澈。鄭自福不愛說話,最親暱的朋友就是眼前的賀蘭山。
早上8:10,背上一壺水,帶上幾個餅子,鄭自福開始了一天的巡山工作。
秋冬季是保護區森林草原防火、野生動物保護的關鍵時期。森林火災隱患排查要不留盲區、不留死角,預警監測嚴密防範,避險技能嚴防死守,動物疫病排查滴水不漏,野生動物收容救護規範有效,違規建築拆除整治絕不姑息……守護大山的日子,一草一木、一鳥一獸的安危都被鄭自福拴在心上、系在肩頭。
2017年,寧夏正式打響「賀蘭山生態保衛戰」,人類活動開始退出賀蘭山。自這之後,賀蘭山的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修復工作也隨之持續升溫,鄭自福巡山的任務也更加重了。這兩年,寧夏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相關部門聯合打擊盜獵、亂砍採摘、盜採等違法行為,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人類活動痕跡,最大限度地還原了賀蘭山的生態環境本底。
鄭自福巡山不用再像老護林員那樣憑藉經驗辨別方向。智能巡護系統、手持機經緯定位導航儀等智能設備的運用,不僅實現了護林員的智慧巡山,還實現了賀蘭山生態保護的智能化管理。「有了這些智能設備,巡山的時候沒有網絡也能定方向,一邊巡山一邊拍照錄像,為賀蘭山生態保護留下珍貴的數據資料。」鄭自福說,看著賀蘭山一天天重燃生機,他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
一群人的心血——智能管護讓賀蘭山重燃生機
賀蘭山,不是一個人的堅守。
一座山、一片林,凝結著無數人的心血。
「我父親當了40多年護林員,我從小是跟著父親一邊巡山一邊在賀蘭山上玩大的。」回憶起父輩用腳底板子巡山的日子,尤勇說,父親給他留下了一本老照片,裡面全是父親與賀蘭山的故事。巡山管護從最初的毛驢車到自行車,再到後來的三輪摩託,記錄了護林裝備的蝶變升級。對山中植被和動物的辨別清查也完全靠口傳心授一代傳一代,計量方法簡單粗放。
隨著「賀蘭山生態保衛戰」全面打響,賀蘭山這座瑰麗的生態資源富礦揭開了面紗,一大批國內科研院所加入到了賀蘭山生態資源的研究與保護中。北京大學、北京林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寧夏大學、北方民族大學等眾多院校的專家學者來到賀蘭山,為生態資源的普查監測築下了科技之網。
於是,尤勇和他的同事們巡山有了交通工具,在普查識別植被時學會了使用最先進的智能掃描軟體,對植被的清查也有了更加精細的測量方法。他說:「我們在保護區範圍2公裡網格內設立樣地,在樣地對一定範圍的植物生長量開展清查測量,這樣更加精準……」
在蘇峪口管理站,73個攝像頭全天候監視著保護區內的一草一木、一鳥一獸。除了實地巡山的護林員,通過資源管護視頻監控布下的24小時監測網,更是讓任何違法活動難逃法網,也讓各類生態資源有了全天候的安全管護。
這兩年,寧夏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了森林防火監測系統和保護區地理信息系統,開發了一鍵報警和應急聯動反應等智慧保護功能,清理整治重點區域,開展航拍測繪還用上了無人機。天地一體化監管模式和人防技防相結合的管護方法,為賀蘭山生態資源保護紮下了銅牆鐵壁。
賀蘭山人的自豪——賀蘭山生態保護進入深水區
按照「一年整治、兩年修復、三年提升」的思路,賀蘭山銀川段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修復工作將寧夏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圍11處重點區域納入整治點開展綜合整治,寧夏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40處整治點被納入鞏固整治重點。2018年9月底,40處人類活動點清理整治工作全部完成,順利通過了自治區級階段性驗收。今年,40處人類活動點的整治成果全面進入鞏固提升保護階段。
如今,護林員們時常看到馬鹿、巖羊等珍稀動物從深溝裡走到溝口覓食,沙溝裡的灌木一年比一年多,蒙古扁桃、賀蘭山丁香等保護植物也逐年增多。山澗潺潺、林濤陣陣,賀蘭山又重新煥發了生機。對賀蘭山猞猁、雪豹的搶救性保護,對四合木林木種質的資源庫建設,對寧夏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讓賀蘭山的生態環境保護步入深水區。
這些與大山形影不離的人們,自豪地稱自己是賀蘭山人。於是,賀蘭山上祖孫幾代接力管護成了佳話。護林員這份職業,被這些接力管護的家庭視作「傳家寶」,薪火相傳。尤勇在接過父親這份職業接力棒後,幹了22年護林員,如今成了保護區裡的法治員,用法治力量保衛賀蘭山成了他的新任務。寧夏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溫嶽一家三代「根植」賀蘭山,年輕的溫嶽走訪老林業人,收集老照片,用抖音創新林草宣傳方式。李鵬一家四代都把青春奉獻給了賀蘭山,年輕的護林員扛起了為遊客宣傳防火知識、教育非法進入保護區人員的大任。賀蘭山生態保護在新一代賀蘭山人手中,全新升級。
交通工具完備、工作站環境優美、管護設施智能化……新一代護林員接過前輩的接力棒,穩穩守著賀蘭山的安寧,穩穩守著「父親山」的尊嚴,也穩穩守著賀蘭山人的精神。(記者陳玲/文季紅/圖)
【來源:塞上清風】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