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逛書店指南 | 我猜看完這篇文章你會想看書

2021-02-19 嬉遊旅行指南
回想了一下,自己今年的閱讀數量比往年少了好多,第一是真正屬於的時間的確不多,第二是內心也沒有那麼平靜,能像學生時代一樣,幾個小時就看完一本。

前幾天跑到浙江圖書館待了半天,安靜的環境+整個看書學習的氛圍,真的比刷幾個小時的抖音讓人快樂很多。

浮躁的世界裡,也許鑽進一個有書的地方,挑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好好讀,可以讓人的大腦不再那麼嘈雜,專注於當下。

要說全國去哪裡逛書店最佳,我心中的前五名是上海、北京、成都、西安、廣州。

今天先從比較近的上海說起。上海的書店水平絕對是全國top級別的,從數量上說,2000+的書店能讓讀書愛好者不無聊。

其次,還有種類上的碾壓。

綜合類書店、漫畫書店、咖啡書店、兒童書店、考試書店、二手書店……幾乎你能想到的書店種類,都散落在上海不同的街角。

圖片來自:ozawajiang

另外,轉速極快的魔都,讀書氛圍還算不錯。

除了各大特色的連鎖書店之外,比如三聯、鍾書閣、新華等,各種小眾書店在魔都街角遍布,比如藝術類的香蕉魚,會讓人有幸福感的幸福集薈書店……

所以我在想,除了之前我們聊過的吃日料、喝咖啡、逛雜貨、看展、蹦迪等方式探索上海以外,泡書店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啊🥰

下面就一起逛書店吧😸

之前有一次去上海出差,剛好提案完就是周末了,當時就索性周末待在了上海,第一個想到要去的目的地,就是這家「光的空間」。因為喜歡安藤忠雄設計的建築,所以抱著聖地巡禮的心態,花了半天在這兒看書。

大多數的書都被裝在一個個方形的格子裡,每個格子裡都有一束光,而且這束光,只照亮了半個格子,光明和陰影相互存在得很和諧。在一片書牆裡,還有大一點的方形鏤空,你可以透過這篇鏤空觀察閱讀的人。

另外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個「紫色大屋頂」,它的存在就像書店裡的銀河系。的確,在書中,你可以一下子從太陽系飛躍到其它星系。

我還很喜歡這兒的螺旋狀旋轉樓梯。一些閱讀的座位被安插在上樓的路邊。除了充分利用空間,這也是觀察書店眾生相的最佳視野之一。

書店的樓上就是「明珠美術館」,最近的展覽是「以花之名」。在全球疫情緊急的情況下,這場全場都是以花為主題的創作,算是對疫情的溫柔回應了,值得一看。

參展的藝術家有荒木經惟、艾敬、希拉姆·貝達拉等,看完書還可以去看個展,快樂的一天安排妥當了。

朵雲在上海中心的第52層,位於雲端,號稱是全世界最高的書店。在這裡,你可以俯瞰十裡洋場。書店面積有足足2200平米,相當於5個籃球場,這也註定了這裡的書目相對來說很豐富,差不多有6w冊。

書店的設計師俞挺覺得閱讀是非常純粹的一件事。在上海中心這樣一個非常金融屬性的建築裡,他卻把「山水·秘境」的概念融入在了設計裡。

圖片來自:sand1013

書店裡有許多拱門的設計,其實那是一座座小山,閱讀者可以在山洞間穿來穿去,在書構成的大海裡衝浪。

本身就漂浮在雲端的書店,再搭配著透明的書架,讓人覺得書也是在空中漂浮的。

朵雲還有一個「好望南角」,這是書店的空中花園。幾棵樹本身就在這兒,因為無法搬離,設計師索性就把這幾顆綠植融入進了書店,設計成了新花園。
沒想到這個位置一度成為店裡人氣最旺的角落。而且,你一定要在日落時分來到這個角落坐下。這兒日落的美,只想用眼睛記錄,甚至覺得掏出相機都浪費了這時光。

在雲端位點上咖啡,是打開朵雲的正確姿勢。親測朵雲的拿鐵超好喝,基本能做到路邊專業咖啡店的水準(大多數書店的咖啡都做得很差,朵雲是例外)。

朵雲旗下的書店都需要預約進入,下面要說的也一樣,關注書店的公眾號「世紀朵雲」,就可以預約啦。

朵雲旗下有好多家書店,另一家我很愛的就是下面要說的思南書局。書店是思南公館的25號樓,整棟洋房都是書店,是以前馮玉祥將軍的故居,詩人柳亞子也曾經寄居在這兒過。

3層小屋裡塞滿了各種類型的書。雖處於上海市中心,但這兒的整體氛圍都非常休閒:有附近來散步來看書的大爺大媽,有來附近溜娃的家長,還有時髦的年輕人們,除了看書,還不忘凹造型。整個書店內,隨處可見西班牙風格的拱門,主要的顏色用了紅色和綠色,營造出濃鬱的復古調調。皮製沙發上坐坐,窗邊露臺位坐坐,發現幾個小時就過去了。

三樓藏著一些上海特色,有關於老上海的書籍、插畫、老物件都隨處可見。比如被演成話劇的《繁花》,原作被放在很醒目的位置。另外,三樓還有一些座位,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外國人在這兒辦公。

這還是拿鐵巨好喝的一家店,好喝到我想問做咖啡的店員學習配方與衝調過程(不過最後還是忘了),三十幾一杯,還時不時有第二杯半價,划算得很。

地址:復興中路517號

要說這家思南書局,它也大有來頭,書店的建築本體本來是一座東正教教堂⛪️,特色的「洋蔥屋頂」,自帶很濃鬱的宗教氣氛。它藏身於梧桐樹下,夏天帶給人滿眼綠意,等到秋意濃的時候,梧桐變黃也會特好看。

走進去後,穹頂狀的屋頂一下子就給人帶來了教堂神聖感,認真看,你會發現上面還有一副壁畫,丘比特天使在畫裡發射愛的弓箭。

既然書店名字的後綴是「詩歌店」,我猜你一定會和我一樣認為:這家書店裡主打的是不是詩歌集呀?

Of course!這裡面的書整體以詩為主題,涵蓋了散文、評論、傳記、繪本等。

有時候覺得,這家思南書局的建築本身的魅力超過了書。金屬書架的形狀與建築本身的形狀類似,書架與教堂牆面是脫離開的,不僅看起來有復古與現代的衝突,同時還保護了建築本身。

設計師俞挺對光線的把握特別到位,他說:「在詩歌書店中,光線會在你身上造成一種生活當中的挫敗和愉悅,以及可能隨時因命運逆轉失去或得到的那個剎那感,詩意就在那個剎那感中頓然而出,這一點與時間的感悟有相似性,我想通過這樣的光影呈現來表現『時間』。」

地址:皋蘭路16號

越來越多的書店在追求新潮,而「復旦舊書店」則是在努力追求復古,甚至可以說這裡像是魔都的查令十字街,舊到讓人快樂。

圖片來自:小紅書@過兒

和上面幾家書店比,我想把它定位為「書店裡的中古店」

第一是這兒的確開了有些年頭了。書店由一對夫妻經營,掐指一算到現在有20餘年。書店連個厲害點的門頭都沒有,只是能在牆上看到簡單的文字粘貼在上面。

第二是裡面多是一些二手書籍,這裡面應該有不少書年紀比我還大,看起來很有年代感。

書店裡面一點也不精緻:有舊舊的儲物櫃,還有許多堆在地上的書籍,不賣咖啡也沒有文創產品,完全不迎合主流。

圖片來自:小紅書@過兒

書店裡有句很醒目的話:為書找讀者,為讀者找書。

看到竟然還令人有幾分感動,如此真誠的書店,現在不多了。但是呢,這兒也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書實在堆得太亂了,像菜市場似的。

書並沒有按照圖書館裡的分類擺放,想找啥全靠自己,有人會覺得這樣像尋寶,當然也有人覺得讓人頭禿。

圖片來自:小紅書@過兒

原本就很狹窄的樓道與走道,加上這麼一堆書,走路上樓變得更困難了,但似乎這種「不優雅」才是這兒的風格。

這兒的書目,偏愛文史哲藝,大書店裡的暢銷書,在這裡好像沒啥地位,還有不少絕版書,你也能看到。

圖片來自:小紅書@過兒

顧客大多都是五角場大學區的學生們,另外,戴著老花眼鏡在書海裡找書的大伯大爺們,在這裡也非常樂在其中。

最後建議大家在這兒拍照還是要低調點,尊重這兒的閱讀者以及店主。

圖片來自:小紅書@過兒

地址:政肅路55號2樓

這家三聯開在新天地,當時和朋友吃完旁邊超級好吃的黃魚面後,就開始在這兒晃蕩,沒想到滿眼都是驚喜。

新天地那麼潮,開在裡面的書店在時髦度上也不輸。這家三聯設計上很現代,裡面的旋轉樓梯,配合著光影看,本身就像一件藝術品,幾乎大多數人看到都會掏出手機咔嚓一下。

圖片來自:Allen Yuan

在說書籍之前,必須打一束高光給這兒的手辦,數量多到會讓人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進了一家玩具店。暴力熊,芝麻街玩偶,Molly,Sonny Angel……喜歡的人應該會挪不開眼,當然它們價格都不便宜,看中了不建議在這裡入手,某寶價更低。

圖片來自:minrdelfina

三聯裡邊自帶的咖啡臺是ELLE cafe,這還是第一家入駐上海的ELLE cafe。從這個臺子傳出的咖啡香超級濃鬱,走到這附近,咖啡精們估計就不行了。

書店有兩層,剛剛說的手辦,以及香薰、滑板、咖啡臺等都在4樓,上了5樓後,就是專心選書看書的地兒了。如果你不知道看什麼書,來這裡就對了。這兒的書大多是三聯讀書會推薦,與其他書店裡的暢銷書榜單,完全不同。隨手找一本看對眼的翻翻,大概率不踩雷。

魔都還不乏很多小眾特色書店,就比如這家「香蕉魚書店」。這家書店藏得超級隱秘,就在居民區旁邊,不仔細找還看不到。

香蕉魚是一家藝術書店,當然,除了這個身份外,它還是展覽空間、藝術工作坊。裡面主要賣的是來自世界各地獨立出版品牌出的藝術書,又或者是藝術家們給自己出版的書,真的非常小眾。

圖片來自:Yoga

現在的實體書店已經那麼難了,這群做小眾出版物的人,完全就是在逆流而上。而且這類書往往銷量都不高,回本還是個問題,且看且珍惜。

看不懂這些天馬行空的藝術書籍也沒事,店員小姐姐還會主動根據你的興趣來推薦書,又或者是推薦她自己的心頭好。

圖片來自:Kkkkkennis

藝術類書籍的價格都會比較貴,喜歡到不行可以考慮下手,如果覺得肉疼,那就多在香蕉魚多看一會書吧。

圖片來自:Kkkkkennis

地址:石泉路475號匯泉大廈102室

今天寫的是我個人偏愛的幾家,只是上海書店的冰山一角,也歡迎大家來多多交流。

上海是太適合City Walk的一座城市,每天給自己定一個主題,都能逛到一個月不重樣,書店逛個2-3天應該沒有問題。

北京的書店,我也超級愛,每次去北京的時候,必去三裡屯的Page One坐坐,下次也給大家盤盤,想看的可以評論區舉手🙋‍♂️一下。

或者你所在的城市,有很值得去的書店,歡迎來聊聊啊。

相關焦點

  • 我愛逛書店
    我來來回回走了很多遍,最後看到了一本《三毛流浪記》,取下來,翻看,是連環畫形式的書,太好看了!我一下子就入了迷,一直站著一直看著,從頭一直看到尾,看完還是不過癮,還是要再看…… 一到星期天不上學,別的小夥伴在家門口小樹林玩,我總會偷偷一個人溜出家門,溜到新華書店,翻看一本本我能看到的書,讀了好多好多書,看了好多好多故事,都記不得了,只記得讀書看書的快樂。
  • 孩子們都在認真看書 家長們的動作也很一致!杭州書店裡這一幕讓人...
    男孩看完書,拉住媽媽一隻手,奶聲奶氣地喊了兩聲,媽媽沒抬頭。他有點著急,屁股一挪,把媽媽手硬拉下來。媽媽才抬起頭,問,「怎麼了?」男孩指著書的封面說:「媽媽你看,這個甲蟲的殼好好玩!」媽媽「嗯」了兩聲,又低頭繼續刷手機。「我要買這本,這本。」「好,好!」媽媽頭也沒抬,回答道。
  • 孩子們都在認真看書,家長們的動作也很一致!杭州書店裡這一幕,讓人...
    男孩看完書,拉住媽媽一隻手,奶聲奶氣地喊了兩聲,媽媽沒抬頭。他有點著急,屁股一挪,把媽媽手硬拉下來。媽媽才抬起頭,問,「怎麼了?」男孩指著書的封面說:「媽媽你看,這個甲蟲的殼好好玩!」媽媽「嗯」了兩聲,又低頭繼續刷手機。「我要買這本,這本。」「好,好!」媽媽頭也沒抬,回答道。書城的閱讀氛圍不錯,有媽媽帶著3歲的兒子正在讀《我媽媽》,也有母子兩人各看一本書,互不打擾。
  • 國內最有特色的書店指南
    地處黃浦江岸,金融區環繞,對面也就是上海最核心的陸家嘴地帶,也難怪有這樣的氣派和格局,同樣,這裡也是上海鮮為人知的觀景處,在這裡,看一本書,看一座城。滿心歡喜的在服裝店挑選服裝,修飾外觀之餘,也請來書店逛一逛吧,看看最近大家流行看什麼書,然後挑選一兩本不用太費心思去讀,卻又可以溫暖心靈的書放在床頭,作為每天晚上睡前最好的朋友吧~01 西西弗書店
  • 四方逛書店
    幾年前,春節期間,家住老四方區的同事告訴我,四方也有了書城,這我還是第一次聽說。同事還說,是由原來的第五百貨公司改建的,大約是半年前才開張的。於是,正月十六逛糖球會時我便順道看了一下,但是那時的心思並不在此,抬頭看了看閃閃發光的金字門頭卻沒有進去。
  • 孩子們都在認真看書,家長們的動作也很一致!杭州書店迎來一年最...
    昨天,快報記者的同事感慨:「帶娃去書店看到個現象,孩子們都在埋頭看書,十分投入,而家長們動作也很一致,都在悶頭刷手機。哈哈!」下午,記者來到位於西湖文化廣場的博庫書城和解放路新華書店,現場看一看,刷手機的家長還真不少。書店繪本區多位家長在刷手機暑期剛開始,不少家長帶著孩子逛書店。
  • 李東學愛看書2次逛書城 驚嘆臺灣書店24小時營業(圖)
    李東學說話常引經據典,應是喜歡閱讀之人,他從「誠品書店暢銷榜」區開始逛起,從「西洋哲學」、「中國哲學」逛到「推理╱驚悚小說」區駐足一會兒,隨手拿了一本卡繆的《異鄉人》翻了幾頁,又拿起一旁的《聯合文學》,最後拿了一本「現代日本文學」中村文則的《槍》,李東學對書籍的喜好與品味頗為廣泛。結帳時李東學順手將友人與助理選購的書籍也一併埋單,約2千元臺幣。
  • 不妨看完這篇《北京遊玩指南》再做攻略!
    小編吐血整理了這份《北京旅遊指南》,專門給即將假期來北京的你,看完再好好計劃攻略吧!第4條線路:胡同遊東交民巷——史家胡同——南鑼鼓巷要說北京的特色是什麼我猜一定不少人會想到胡同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數不勝數
  • 書單:逛了3次西西弗書店,2021年我想讀這五本書
    單位附近的商場開了一家西西弗書店,有時間的時候我就會去書店逛逛,每次去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雖然現在網購很方便,但是實體書店總能給人不一樣的感覺,比如新書推薦和書籍的試讀本,所以逛實體書店有不一樣的感覺,所以雖然網上購書方便又經濟,但是我覺得逛實體書店還是非常好的體驗。
  • 在這場直播裡,梁文道、朱贏椿和田藝苗帶你逛書店
    田藝苗在季風書園直播的時候提到了她是怎麼跟這家書店結緣的,那時候季風書園還在上海陝西南路。因為這家書店離她的學校很近,所以她經常會去書店看書。田藝苗在直播中介紹了很多音樂方面的書籍,包括她特別喜歡的,還有她最近在看的。梁文道的直播信息密度可能是最高的, 40 分鐘左右的一場直播相當於完整地記錄了一次他如何挑選新書的過程。
  • 圖書市場逐漸回暖 「報復性」逛書店來了嗎?
    書店裡也有主角與配角?其實,如今的一些書店,也有餐飲咖啡、講座沙龍等,通過創意設計、文創周邊等方法打造有特色的閱讀空間。這也是增加書店人氣的一個有效手段。資料圖:讀者在「閱外灘」書店看書。 殷立勤 攝換句話說,書還是主角。但在主角之外,書店裡也多了一些售書、看書之外的「配角」,以期更好地匹配城市生活節奏與氛圍。
  • 年輕人你還看書嗎
    記得上學的時候,老師都會給學生開書單,唐詩宋詞、四大名著、外國名著,這些往往似乎都是必不可少的「主菜」;相反,印象中什麼武俠、言情、漫畫之類的小說,那個時候大多被老師與家長視為「雜書」,如果你沉溺於看這些,十之八九會有長輩斷言將來「成不了大器」。
  • 上海泰晤士小鎮藏著最美的書店,《小時代》都來取景
    鍾書閣12年暑假去過一次上海,但當時的我是一個剛開始旅遊的小白,只挑了外灘、城隍廟這種熱門景點。15年第二次來上海,是為了來泰晤士小鎮看「中國最美書店之一」的鐘書閣。八月的上海,在室外簡直要中暑,所以中午最熱的時候,剛好適合到鍾書閣看書。只要從鍾書閣旁邊走過,你一定不會忽視它的,因為太有書的味道了。不僅外面設計了外文書的樣子,就連外牆的玻璃也都是文字。
  • 圖書館VS書店,你更偏愛哪一個?
    如果你想看2019年某刊物的全套雜誌,某報紙一整個月的內容,那就得選擇去圖書館了。圖書館除了各類書籍以外,還會成系列地收藏各類雜誌、報紙、影音資料。書籍類別較書店也更全,像攝影、建築、紡織工藝等專業性較強,相對來說不暢銷的書籍也會全面收藏。
  • 上海一書屋不賣不借只能看書?饒雪漫說:我也想開間這樣的書店
    在上海松江區中山西路上,有一家名叫「未覺書屋」的舊書店。 區別於其他書店,這裡既不賣書,也不借書,只開放給路過的讀者進來看書。
  • 男性和女性誰更愛到書店看書?你想要的答案在這裡
    書店數量全國第二四川在線消息(程子倩 記者 陳碧紅)哪個城市的書店最多?哪些城市的人最關注書店?哪個年齡段的人最關注書店?男性和女性,誰更愛到書店看書?哪些城市的人最關注書店?報告根據閱讀量指數,前十個城市依次為北京、上海、香港、南京、廣州、天津、廈門、重慶、成都。針對不同的閱讀群體,報告還分析了最愛逛書店的人。其中,31-40歲年齡段人群最愛逛書店,其次為41-50歲、24-30歲、50歲以上、18-23歲。
  • 逛書店何必去臺灣,雨天來一場杭州書店裡的小旅行!
    我想,這其中一定有臺灣。不知何時起,「誠品書店」和臺灣小資民宿、夜市美食、廟宇文化一起,被尊為臺灣自由旅行必做的30件事之一,成為臺北文化地標、文青打卡聖地,甚至是遊客必去的觀光景點。前幾天,臺灣誠品書店在蘇州開業的消息刷爆朋友圈。
  • 驚豔南昌的高顏值書店,你想去拍照還是看書?
    你有多久沒進過書店了?在電子信息爆炸的碎片化閱讀時代,手機成了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安靜的看一本紙質書仿佛成了奢侈,但是,紙質書的書卷氣質,並不會隨著時光消失。而書店,則是這份氣質的最好表達。走吧,適逢焦灼的夏日,不如去這些書店看書吧,重溫那些往日的美好。
  • 上海首家24小時書店大眾書局:像養孩子一樣經營
    「一個書店,就是一座城市,我們日臻完美的精神自我,居住其中。」   「現在這個行業幾乎沒有談資,不再有鋒芒,好似一潭靜水,無聲無息,平庸,沒有亮點,讓我略感振奮的是我知道書店能夠並且已經生存下來,它只不過是在三千年間變化非常緩慢而已。這倒是逛書店的一個樂趣,驗證了最簡單的事物是最恆久的。」
  • 在臺北逛忠孝東路上海書店
    在臺北逛忠孝東路上海書店 時間:2006-03-27 14:18   來源:   雅室裡飄著淡淡的墨香,裝幀精美的數萬冊圖書分門別類靜放在一個個書架上。我們蒞臺次日走進臺北上海書店,便被這兒濃鬱的文化氛圍深深吸引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