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書屋不賣不借只能看書?饒雪漫說:我也想開間這樣的書店

2020-12-27 騰訊網

在上海松江區中山西路上,有一家名叫「未覺書屋」的舊書店。

區別於其他書店,這裡既不賣書,也不借書,只開放給路過的讀者進來看書。

原來,這是楊冬野和他的四位好兄弟聯合發起的一場閱讀行為藝術展,從12月12日開始至26日結束,為期15天。

書店裡目前存放的3000餘冊圖書都是他們近十年自己讀過的書,內容大多跟文化、藝術相關。

「這些大概是我們家裡所有書的三分之一吧。」楊冬野介紹道。

由於兄弟們都是松江人,書店裡還會有很多松江本地文人墨客寫的書,以及介紹松江歷史文化的資料。

「這種具有地方特色的書別的地方估計找不到,很多都是孤本。」一位從書店走出來的讀者告訴記者。

就連書架上的分類標識,都是用松江方言「阿呆」(哪裡)、「格呆」(這裡)、「伊呆」(那裡)等標註的。

我們五個都是70後,平常的工作也都與藝術有關。現在工作和家庭都比較穩定,就想做點事情。這些書都是這些年我們自己從各個地方淘來的,很多價格都不便宜,看完之後放在那裡也是浪費,不如免費分享出來讓更多人讀到,也是讓大家尋找遺失的回憶。

■ 楊冬野在給讀者介紹書屋

楊冬野是名藝術家,這間書屋是隔壁松江布展示館的一部分,布館也是他在藝術領域探索的延伸。

如今的中山西路,遊人漸漸多了起來,這裡也成為了松江倉城歷史風貌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未覺書屋的牆上,掛著楊冬野的一些畫作。其中是用拆開的紙盒鋪平作畫板所創作的。楊冬野說,這是今年年初國內疫情剛開始的時候,在英國留學的女兒從國外寄回來的口罩紙箱。

楊冬野就順勢在上面畫了一個戴著口罩的人,並用玻璃畫框裱起來。上面的日期清晰可見,這個作品,成了店裡最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

合開這次閱讀展的其他兄弟們中有服裝設計師,也有職業攝影師,甚至從事圖書發行工作的「專業人士」,他們相識數年,趣味相投。

當楊冬野提出辦免費閱讀展的想法後,大家一拍即合,一個月的時間就把想法落地實施了。兩大卡車的書運過來,「未覺書屋」就成立了。

■ 採訪當天,「未覺五子」只有楊冬野(中)和服裝設計師幹傑豔(左)、攝影師蔣建新(右)在書店

臨時書屋名為「未覺」,其實是源自朱熹的一首七言絕句《偶成》:「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這首描寫光陰似箭的詩和書屋的理念不謀而合:時光易逝,而閱讀可以帶你追尋逝去的光陰。

9平米的書屋,不時有讀者光臨,有的讀者看到喜歡的書想要買,才發現這不是一家賣書的書店。雖然對於讀者來說有些遺憾,但在楊冬野看來,一本書放在這裡可以讓更多人讀到,這其實是讓大家「不遺憾」的方式。

況且,所謂「書非借不可讀」,當你知道明確的期限時,反而會格外珍惜。

"這種不賣不借只能讀的形式,也逼迫大家抓緊時間讀書,多讀書。」一位短髮女生向記者分享她對於閱讀展的感想。

事實上,熱愛紙質書的她今年已經按照計劃讀完了59本書,「還差一本就完成目標了。」說著,她向記者展示了自己在一個APP上記下的2020已讀書單。

像這樣,一間書屋把真正愛書的人匯聚在一起,最大程度地發揮書籍的價值,就算是完成了「未覺五子」的初衷了。

在這棟宅子裡的很多展,都和「未覺書屋」一樣沒有盈利。楊冬野說,這都是在用自己的本職工作在滋養情懷。

■ 讀者留言簿

閱讀展舉辦期間,有不少自媒體博主、媒體等都很關注。著名作家饒雪漫還特地發微博稱,我也很想開一間這樣的書屋。

只不過按照先前計劃,26號就是閱讀展的最後一天了。撤展之後,這裡將恢復原貌。

而蔣建新向記者透露,他們還會將這次的閱讀展延續下去,希望「未覺2.0」可以有更多讀者參與。「比如我們想讓他們也捐贈一些書,寫上他們跟這些書的故事,我們共同舉辦一個展。」

「對,因為我們也要考慮書的感受,它肯定也是希望被我們觸摸,這樣才是有意義的。」楊冬野補充道。

相關焦點

  • 上海逛書店指南 | 我猜看完這篇文章你會想看書
    要說全國去哪裡逛書店最佳,我心中的前五名是上海、北京、成都、西安、廣州。今天先從比較近的上海說起。上海的書店水平絕對是全國top級別的,從數量上說,2000+的書店能讓讀書愛好者不無聊。設計師俞挺對光線的把握特別到位,他說:「在詩歌書店中,光線會在你身上造成一種生活當中的挫敗和愉悅,以及可能隨時因命運逆轉失去或得到的那個剎那感,詩意就在那個剎那感中頓然而出,這一點與時間的感悟有相似性,我想通過這樣的光影呈現來表現
  • 在青浦「最美農家書屋」邂逅鄉村生活的詩意
    書屋的落地窗前的長沙發上,有附近農民三三兩兩坐著,邊看書邊品茗。透過落地窗,還能看見小院中自顧自玩耍的小狗。實際上,院中景色一季一變,屋主根據時令種植蔬菜瓜果,在適當時間造訪書屋的客人還能看到垂落院中的絲瓜。書屋的牆上掛著陳君芳收藏的書畫作品,還有散置在各處的雕塑作品,便又使這裡多了幾分藝術氣息。
  • 書店該不該向看書者收費
    議題:山西省介休新華書店是介休市最大的書店。記者近日在該書店看到,與別的書店不同,店裡設有桌凳供人坐著看書。書架之間擺放著七八張固定書桌,能坐20個人。如果顧客想坐下來閱讀,得先到收銀臺花一元錢買張「閱覽卡」,一張卡看一小時,到時間後就得重新買卡。
  • 山西陽泉有這樣的一家五柳書店,來書店不能只打卡不看書,讀書吧
    小夥伴們大家好,這裡是糯米說旅遊,我是小糯米。旅遊是一種享受,江河湖海,名勝風景,都能讓人領略到當地的輝煌歷史和燦爛文化,願小夥伴們在每一場旅行中都收穫快樂。這期,讓小糯米帶大家走進山西省陽泉市的一家書屋,感受這愜意的書屋生活。周末偶遇一家書店,雙腳便不聽使喚地走了進去。隨行的小姐妹驚訝地說:記得你曾經是一個連課本都懶得看的人啊?現在怎麼對書店這樣情有獨鍾呢?我笑笑,不說話。
  • 共享書店來了!小新書屋擬布局地鐵站、購物中心等區域
    譚美華據此認為,成都至少需要1000個以上的共享書店。   小新書屋已在杭州、北京等地相繼鋪點。雲軒文圖的共享書店也已落戶北京石景山區,50個網點順利鋪開,後續將做到該區150個社區全覆蓋,可成都—北京跨省通借通還。
  • 「不賣書,24小時不關燈,茶水點心免費」這間書房堅持了3年
    但對於想開來說,有一間開在巷子裡、破舊不起眼的書房,卻有著不輸於前者的美好。在南京的二樓南書房,同樣聚集著城市裡的愛書人,以及不變的時光。這間藏在巷子裡的書房,規矩很奇怪24小時不關燈,免費提供茶水。看書隨意,想買書?不好意思只借不賣。
  • 想讓一個人破產,就讓他開書店?
    說法  有的書店利潤為零  「平時人也不多,有時候一天只有兩三個人。」昨天,「書是生活」的店長孫文恆談起目前的經營現狀,一臉的失落。  這家書店為了「討好」讀者,一天24小時都在營業。但很顯然,願意為此買帳的讀者並不多。  孫文恆說:「扣除進書的錢,再繳了水電費、開了工資,剩下的錢約等於零。」
  • 廣州僅存的私營古舊書店"寶山書屋"風雨屹立十六載
    一位癱瘓老人,一家可能是廣州僅存的私營古舊書店,演繹一段有關生命理想的故事左圖:書屋牌匾古色古香。右圖:蘇伯繪畫、整理書籍只能躺在床上鄺穗雄洪甘棠/攝  西關,廣州迷人的故事,千百年古遠的風情。寶山書屋,可能是目前廣州僅存的私人專營古舊書籍的書店,今天照常在老西關開門營業。但明天,它會不會隨中國古舊書業的式微而變成歷史呢?
  • 探索奇妙夜|我入住了蔡康永鍾情的Booking快閃書屋!
    那時我還小,不怎麼識字,只記得每周一到周五的晚上,老媽需要為同學們開放閱覽室,以便同學們借閱各種圖書。對於小孩來說,在那樣安靜的環境中最難的是沉默不語,而我卻不知哪來的哪份耐性,竟能安靜的將一本本看不懂的畫報翻來覆去的欣賞,不去打擾大家。偶爾有些同學需要換借不同的圖書,我便協助老媽幫著大家借閱書籍。
  • 當書店變成網紅打卡地,看書VS拍照誰才是主場?
    近日,「成都一書店似魔法城堡」的話題在網絡上引來眾網友吃瓜。與如山似海的書籍相比,書店因其設計造型獨特似乎更加吸引人。不過,也正是因為書店造型的關注度蓋過了書店本身的功能性,因此在評論區,質疑的聲音也屢屢不斷。「書店到底是幹什麼的?」「想看書的人會被拍照的人打擾吧?」「被網紅救活的書店是顏值大於一切嗎?」……看書VS拍照,誰才是書店主場?
  • 盤點最美書店:先鋒書店之駿惠書屋
    作者 | 董家書屋(孔網店鋪:董家書屋的書攤) 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 #書店日記# 盤點最美書店:先鋒書店之駿惠書屋 先鋒書店是南京的文化名片。
  • 五保老人13年到廢品收購站回收舊書自辦書屋
    在這個偏遠小鎮,來舊書屋買書的人並不多,村民們大多是來免費看書的。「書賣不賣得出去沒關係,只要有人看,有人租,我就會把它做下去,直到做不動了為止。」老人說。舊瓦房是住所又是書屋推開舊書屋的大門,映入眼帘的是5個堆滿了舊書的書架。穿過這些書架和一堆破舊的鍋碗瓢盆,另一間空曠的雜物房便是老人就寢的地方。
  • 廈門「最美書店」盤點 紙的時代、時光書屋等上榜
    我也有個基本判斷:看一個廈門人是不是真正的讀書人,只要看他是否愛逛曉風書屋就大致能夠識別。   曉風書屋在廈門開有幾家分店,廈門讀書人經常出沒的是位於廈門大學路上的那間門面不大的曉風書屋。這裡是曾給廈門讀書人留下許多美好回憶的「思無邪」書店的舊址。   在曉風書屋,不僅能買到想要的書,而且還能經常遇到想見的人。
  • 舊書當廢紙賣可惜 大學生欲建公益書屋循環利用
    「書太多了,離家遠,如果把書全部拖運回家至少要300元,我只能挑幾本重要的書帶回家,剩下的公共課教材就只能當廢紙賣掉。雖然可惜,卻也只能把書當廢紙賣了。」即將畢業的李歡說,學校給兩天時間,讓同學們在校內開「跳蚤市場」,把舊書和舊物品處理掉,他也參加了,兩天才賣了3本書。
  • 時尚重慶|【神錡的2020】重慶「網紅書店」走起,看書拍照兩不誤
    {"title":"時尚重慶|【神錡的2020】重慶「網紅書店」走起,看書拍照兩不誤", "url":"https://www.cqcb.com/xinshishang/zixun/2020-01-04/2080990.html", "image":"https://image2.cqcb.com/d
  • 廈門獨立書店之旅
    書很便宜,按噹噹的價來賣,環境不錯,高高的書架很有特色也很有感覺,可以喝咖啡看看書。有種說法是書店是房產商打造的文化地標,為房產商服務的,所以也沒有多大盈利壓力。等過幾天去完回來補充;(更新於1.20)紙的時代確實是看書買書的好地方,因為房產商不屑於通過賣書賺你的錢,重要的是紙的時代能使整個商業廣場逼格提高一檔,這是房產商與客戶之間的雙贏。
  • 「煙火氣」中飄出「書卷氣」,百年弄堂瑞康裡開出小書屋
    書屋僅一開間,面積二三十平左右,四面牆的書架上壘滿了各種充滿年代感的舊書,包含古籍、文史哲、藝術、養生類等各類圖書五千餘冊。藏書雖然陳舊,但都保養完好、擺放整齊,店主的愛書情懷可見一斑。如果要找書可以直接詢問店員,電腦裡都有記錄可查。書屋的主人樊東偉從小就生活在嘉興路的石庫門裡弄,對裡弄文化和城區歷史有著難以割捨的情懷。
  • 新華書店可以免費「看書」,那他們是如何賺錢的?說出來你都不信
    在新華書店喜愛閱讀的朋友不僅可以自由的選擇書的類型,還可以在這裡愉快地蹭空調,可以說是供我們夏季避暑的好去處了,不過有一點小編覺得很奇怪,就是新華書店裡面有非常多人只看書但是不買書,就像我們初中語文課本裡面的《竊讀記》的主人公一樣。只不過在新華書店看書,我們買不買完全是自由的,隨心的,我們不怕別人異樣的眼光。所以新華書店真的是非常好的國家企業了。
  • 誰殺死了上海福州路? | 在地
    那是她丈夫的故鄉,也是他們互相認識的地方,還曾共同開了間毛筆廠,「只能在晚上開工,心要細」,陳容霞總這樣解釋做毛筆的訣竅。「書按斤稱」,越來越墮落?「福州路越來越墮落了」,山下有竹堂發了一條微博,並配上了幾張「書按斤稱」的照片。他告訴我:「現在賣手錶、開小吃店越來越多,房子的物業認為賣書不賺錢,當然就沒書店了。」
  • 杭州這家書店的地板,因獨特的「包漿」上了人民日報!
    朱鈺芳說的是曉風書屋最老的體育場路店,很多人第一次來這裡,心裡都會「咯噔」一下,怎麼磨得這麼厲害?而經常來這裡的老書迷,對此早已熟視無睹。說起這個,一位老顧客在店裡反問我,「難道不應該這樣的嗎?書店本來就應該有這種時間沉澱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