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士林官邸正館外觀。
蔣介石晚年曾住在士林官邸。
臺北士林官邸正房。
現在網消息據人民日報報導記錄蔣介石與宋美齡晚年生活的士林官邸,堪稱臺北最神秘的建築之一,尤其是其核心「正館」,遊客從來只能隔著鐵欄遠眺,直到1月2日士林官邸正館正式開放。
走進神秘的士林官邸
位於臺北市士林區福林路的士林官邸,三面環山,地形猶如口袋,既利防衛,也合乎中國人所謂藏風聚氣的格局。蔣介石從1950年入住,到1975年辭世,在這裡度過晚年26個春秋。
士林官邸外花園區自1996年起闢為公園,成為臺北熱門景點之一,唯有蔣家起居、會客的正館,始終籠罩著神秘面紗。1月2日,一場隆重的開館儀式在正館前舉行,當天下午起,民眾就可入館一窺堂奧,體驗昔日蔣宋生活點滴。
士林官邸原為日據時總督府的園藝支所,臺灣光復後,被省政府士林園藝實驗所接收,1949年在園內興建招待所,即後來的正館。士林官邸佔地甚廣,分為山區和平地兩部分,山區約20公頃,為警衛地帶,5.2公頃的平地則是蔣家公館及侍從人員住所。
園區古樹參天群花競秀
整個園區古樹參天,群花競秀,景色清幽。外花園種植著蔣介石與宋美齡喜愛的梅樹、玫瑰、芒果、楊桃等花木,是二人挽手散步的好去處。
被鐵欄圈住的內花園,假山奇石圍繞水池,池旁有個一人多高的大鳥籠,當年曾飼有文鳥、小黃鶯等常見鳥類。解說員說,蔣介石最愛臨池觀魚,自稱「愛養魚勝過釣魚」。池子後面的兩層瓦頂水泥洋房就是正館,外牆漆成深綠色,與背後的青山綠樹融為一體。
正館長期由「總統府」管理維護,2006年編列1.16億元新臺幣進行修復,到2009年修復完成,又花1年時間修復保養地毯家具及點交文物,去年12月才算大功告成。1月2日開放後,半年內民眾可以預約免費參觀,再往後就要買門票,價格100元新臺幣。
走進正館大門,迎面是一尊大型龍鳳根雕玄關,穿堂牆上掛4幅宋美齡親筆國畫(複製品),桌椅家具款式中西合璧,地鋪暗紅地毯。
展示感性溫馨的蔣家生活
宋美齡來到臺灣後,迷上中國畫,拜國畫大師黃君璧、張大千等為師,畫蘭、畫竹、畫山水,幾達廢寢忘食境界。負責導覽的國民黨黨史館主任邵銘煌講了一段趣聞:外間懷疑宋美齡之畫有人捉刀代筆,宋美齡於是選在孔子誕辰紀念日,邀請各大國畫名家餐敘,餐後當場揮毫,展現畫技,從此無人再持疑心。
穿堂之後是小客廳,壁爐上方懸掛著蔣介石母親王採玉的油畫遺像。邵銘煌說,蔣介石常在這裡與兒孫下跳棋、圍棋,享受天倫之樂。宋美齡後來則頗愛下象棋,常邀親友對弈,下棋時心情舒暢,還會唱歌助興。小客廳也兼做電影室,蔣介石夫婦常坐前排,親友賓客陪坐後座,一同觀看香港、歐美進來的新影片。
餐廳有西式長桌和中式圓桌各一張,人少時就在圓桌用餐。蔣介石對飲食不求精細,平時吃得很簡單。
1952年擴建的大客廳地方寬廣,布置了4個中西式會客區。牆上有西式壁爐,還有4個蘇州園林風格的大圓窗,其中3個可以飽覽內花園秀色,1個則嵌貼宋美齡手繪的畫作。邵銘煌說,宋美齡常隨心情更換這幅畫作。
以往的戒備森嚴,讓社會大眾難以想像蔣家生活,今天廬山真面目掀開,原來士林官邸裡,也有與市井小民一樣的家庭和樂、感性溫馨一面。
官邸下面還藏有秘道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辭世,永遠告別士林官邸。同年9月,宋美齡搭機赴美國紐約,過幽居靜養的生活。官邸人去樓空,不復興盛榮景。
此後,宋美齡三度回到臺灣,都居住在士林官邸。第一次是蔣介石逝世周年紀念。第二次是1986年,蔣介石百歲冥誕,這次一住4年之久,中間歷經蔣經國、蔣孝文、蔣孝武先後病逝的天倫喪痛。第三次則是1994年,探視重病的外甥女孔令偉。
作為曾經的蔣家居所,士林官邸還藏有秘密。爆出其中最大秘密的人,是為了證明自己無意逃亡的陳水扁。他去年10月上庭時說,士林官邸下面有秘道,與臺軍指揮所的秘道相連,並且通向直升機停機坪。
在士林官邸的外花園,還能看到花草覆蓋下的碉堡,不仔細看,完全是個花壇模樣。如今臺海波瀾漸平,碉堡也好,秘道也罷,其原有功能都在走進歷史。士林官邸,已經由戒備森嚴的禁區,變為遊客休閒踏青與尋訪歷史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