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林官邸內蔣介石病逝時的臥床。任成琦攝
蔣介石的床鋪,書桌,愛看的書籍,晚年用過的拐杖都首度公開亮相。宋美齡作畫的畫筆,她和蔣介石每天早上一起用餐看報的地方,甚至兩人閒暇時愛玩的跳棋也一一展示。本是「外人止步」的臺北士林官邸二樓,近日正式對外開放。
1月31日,臺北飄著細雨。記者趕到位於臺北市士林區福林路的士林官邸正館大門外,發現雖然年假已過,也並非周末,但前面排隊購票的民眾依然有數十人之多。其中一對周姓夫婦就住在附近,也專門過來看新開放的二樓。從神秘到公開,民眾很想一看究竟。開放當天,即有1541名民眾前來參觀。
晚年生活的點滴
首度對外曝光的士林官邸正館二樓共有7個房間,包括蔣介石起居室、臥室、書房,宋美齡畫室、書房、臥室及飯廳等。兩人在此共同度過了26年歲月。
蔣介石起居室裡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張與臥床類似的躺椅,這是因為西安事變時蔣介石背部受傷,宋美齡特地為他訂做了一個批公事專用的半臥半坐椅。而蔣生活作息極為規律,每日晨起盥洗後,他會到前側陽臺靜坐、讀經、做早操,一直持續到1975年。當年4月5月晚間,蔣介石就是在臥室的床上去世的,現一切擺設仍保留著當時的樣貌。
雅致的畫室裡,有宋美齡繪畫時使用的畫架與畫具。她曾師事黃君璧、鄭曼青習山水、花鳥畫,畫作頗受好評。蔣介石有時會在其作畫時觀賞,畫畢舉筆題詞。
這一切,都無聲見證著當年蔣介石夫婦最私密的生活點滴。
年逾耄耋的蔣介石侍衛錢義芳回憶說,蔣介石夫婦平常幾乎不吵架,相敬如賓。夫妻一方發脾氣時,另一人便忍耐。偶有遇到意見不合互不讓步時,便去禱告。就連一日三餐也配合對方喜好,中午吃西餐,晚餐則為四菜一湯的中式菜色。
另一個侍衛樓文淵介紹,蔣介石在起居室內不穿鞋,但只要踏上走廊,絕對穿皮鞋,身為侍衛的他,聽到「喀喀」兩聲,便知蔣介石來了。不過,宋美齡習慣穿行走無聲的繡花鞋,侍衛難免有閃神時刻,一回神竟發現宋已走到身邊。她有時還會拍拍侍衛的肩膀。
穿越歷史的隧道
飯廳邊是蔣介石來臺早期閱讀、寫日記和處理文書的書房,後來多作為客房。
彼時的蔣介石每日晨起讀報,掌握島內外大事小情,對於重要新聞往往用筆備註,甚至親自剪貼留備查考。曾經當過蔣經國英文秘書的馬英九,對官邸內部也很熟悉。「我知道在二樓還有一些早年的地圖,尤其是軍事的情勢地圖,這些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臺北市長郝龍斌認為,士林官邸作為「歷史空間」的意義不尋常。如同有媒體所評論的那樣,「從起居室就能看見一代強人理政、生活上的種種習慣,也像是看見臺灣歷史」。
1953年時任美國副總統的尼克松來臺時,都曾被安排下榻於此書房,住過兩個晚上,受到蔣氏最高的禮遇。
可以想見當年官邸觥籌交錯、言笑晏晏的情形。可惜時移世變,美臺的蜜月並沒有持續太久。後來還是同一個尼克森,19年後已是總統之身,出于格局變化的考量,毅然訪華,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而他訪華前一年,聯合國第26屆大會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這對於蔣家來說,無疑是致命的打擊。1975年的風雨之夜,蔣介石就是在書房的隔壁去世的。
書房下樓的樓梯轉角間,有一幅宋美齡所作的國畫,上有蔣介石的題額:「夫人此畫雄健渾厚,酷肖雪竇中峰,懷鄉慕親心神,嚮往不置,有感而作。先慈一百晉三誕辰紀念,民國五十五年十一月不肖瑞元敬題。」 此畫作於1965年,臨摹的是蔣之故居溪口勝景,山林之間,竹籬茅舍,詩意盎然。或許那一刻睹畫思人,拿筆的蔣介石陷入沉思,他的心回到了浙江,他的母親王採玉老夫人旁邊。可惜,即使侍母至孝,此生已經很難再回去了。金戈鐵馬、舞榭歌臺、機關算盡,都抵不過歲月的風吹雨打。
熙熙攘攘的陸客
士林官邸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臺灣政治權力的核心所在,但是隨著蔣介石身體日衰,蔣經國的「七海官邸」權威漸漸凌駕士林官邸之上。1975年蔣辭世,同年9月宋美齡搭機赴美。士林官邸人去樓空,興盛榮景不復存在。
漫步在二樓之上,靜止的空間,流馳的歲月,一切似乎都未改變,一切似乎早已變遷。從二樓的窗口向外望,士林官邸草坪之外,鮮花常開,綠樹常青,碧水長流,亭榭生輝。時光又過去了37年,當年戒備森嚴的地方終於向遊客撩起了最後的面紗。深似海的官家宅邸,「反攻大陸」的大本營,成了熙熙攘攘的大陸遊客到臺必遊的景點之一。
住在臺北中山區的郭景琦大半生與「先老總統」緊密相連。1947年,作為「十萬青年十萬軍」運動的一員,年方弱冠的他來到臺灣,進入鳳山軍校第23期學習,第二年還響應「反攻大陸」的號召去過海南島,「今天看到這些,發現一切都是空的」。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當年風華正茂的小夥早已兩鬢斑白。不過從山東萊陽走出來的他,這麼多年依舊鄉音不改。跟記者聊了半天,一群來自山東海陽的大陸遊客很快就圍攏過來,大家鑼鼓聽音,很快就又攀談起來,頗有他鄉遇故知之感。
根據臺北市文化局統計,參觀士林官邸正館的遊客,有八成是陸客。二樓開放,他們又有了新去處。一些年紀稍大的人不妨去印證一下,1975年他們在對岸的想像,跟面前的實景究竟有多大的不同。
不過有人沒有留意,二樓飯廳前廊道,放置了一個展櫃,裡面陳列著蔣家當年的日常用品,其中有一副家庭娛樂用的「反共勝利棋」。解說人員表示,這套棋怎麼下,已經沒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