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從日據時代的總督府園藝所用地,到蔣介石在臺灣25年的住所,再到臺北市第一座生態公園,士林官邸見證了臺北的歷史變遷。從當初戒備森嚴的禁區到如今詩情畫意的踏青聖地,這座官邸究竟記錄了哪些故事?近日,記者走進位於臺北士林區福林路的士林官邸探訪。
公園入口掩映在一片蔥蘢綠意中,門口寫著無煙公園,旁邊則是公園的平面圖。一進門,首先看到的就是蔣介石夫人宋美齡的座駕。這是一輛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製造的凱迪拉克5031cc四門七人座轎車。宋美齡於1988年至2003年在臺灣期間,一直乘坐這輛汽車。
進門後步行不久,就看見一條石梯直上山頂,順著竹木扶手的石梯拾級而上,就到了整個士林官邸的制高點——慈雲亭。極目遠眺,向西可以遠望社子島、淡水河以及觀音山,向北可以瞭望陽明山、大屯山及七星山等諸山系。據說,此亭是蔣介石為懷念母親所建造的。
下了慈雲亭繼續往前走就到了花園區。內花園是由歐式花園、中式花園組成的中西合璧式庭院,外花園則有溫室盆栽和宋美齡最喜歡的玫瑰園,園中栽種著數十種各色玫瑰,讓人目不暇接,心形拱門烘託出浪漫氛圍,在鮮花盛開的季節,這裡就成為情侶拍照的絕佳場景。在這裡,中西兩種風格巧妙融合,絲毫不覺突兀,倒有幾分別樣的美。
在往裡走就看見在檳榔樹的綠茵掩映下的蔣公館,蔣介石從1950年入住,到1975年辭世,在這裡度過25個春秋。公館從外看是一棟二層洋樓,西式的建築風格,墨綠色的牆壁,灰白色瓦頂,明淨的玻璃門窗,白石欄杆,是一間樸素大方的院子。在公館門口擺放公告,進館參觀需繳100元新臺幣的門票,禁止飲食、使用手機以及拍照攝影。
一直往南走就來到凱歌堂。這座烏瓦紅牆的小教堂建於1950年,是蔣介石夫婦做禮拜的地方,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和尼克森先生也曾在這裡聆聽講道。堂內陳設簡單,屋頂上吊著西式水晶燈,地上鋪著紅地毯,蓋著紅色臺布的桌上放滿鮮花,牆壁上貼著十字架,一排排深慄子色座椅排列整齊,第一排過道左右各放兩把紅色靠背的大椅子,據稱右邊兩把椅子是蔣介石夫婦的座位。因為宋美齡是虔誠的基督徒,所以特別設立了這個簡單而莊嚴的凱歌堂,蔣家後代多在此完成婚禮及受洗。
走出凱歌堂,迎面就到了新蘭亭,其中展出各色蘭花,據說當年宋美齡痴迷國畫,曾拜國畫大師黃君璧、張大千等為師,專攻畫蘭、畫竹、畫山水,幾乎達到廢寢忘食的境界。
如今的士林官邸只保留私人別墅一棟,其餘皆每天開放民眾參觀,成為民眾親近綠地和休閒娛樂的好去處。2000年園區又添兩處景點:生態園區和木棧道音樂臺,讓遊客能親密接觸各式鳥獸昆蟲,席地而坐享受音樂的樂趣。當初戒備森嚴的官邸,如今已然成為浪漫輕鬆的踏青之所,遊客們或許可以從成蔭的古樹,滄桑的古建築中再尋味幾分歷史變遷的痕跡。
範思憶 臺北報導
責任編輯:【李雨昕】